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叶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取类比象”——学习中医的捷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10-21 10:03:3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要发展 发表于 2017-10-20 20:38
取类比象是低级的逻辑思维,归纳综合是中级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推理论证是高级的逻辑思维。
传统中医本质上 ...

类比是形象思维,归纳分析是低级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是中级思维,辩证逻辑是高级思维。


生命科学是归纳分析,物理学化学是形式逻辑,中医是辩证逻辑思维。西医是一门技术,应用的主要是生命科学,次要是理化科学原理。

低级应该向高级进步,高级应该向低级发展。进步是低级走向高级的质变,发展是高级向低级的发挥和展开。

类比与取象比类不是一码事儿。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比如万有引力与马使出的力量。取象比类是根据一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时相或气象、形象,进行比较归类,中医只归为五类。

点评

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比如万有引力与马使出的力量。取象比类是根据一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时相或气象、形象,进行比较归类,中医只归为五类。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1 10:58
12
发表于 2017-10-21 10:58:23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10-21 10:03
类比是形象思维,归纳分析是低级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是中级思维,辩证逻辑是高级思维。

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比如万有引力与马使出的力量。取象比类是根据一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时相或气象、形象,进行比较归类,中医只归为五类。
------------------------------------------
可见,把取象比类说成中医的主要思维形式,是“反中医”的,强调中医取象比类,就是配合张功耀等人对中医的攻击。

点评

取象比类没错,错在把取象比类误解成类比。类比也没什么不对,中西方都用类比,也都得经得起反复验证。不对之处,在于把类比扩大化绝对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1 11:29
13
发表于 2017-10-21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叶天士用梧桐叶催生,即以落叶禀金气而下降,类比孕妇产子之不下,这个例子即是“近取诸身,远取诸象”的体现

--------------------------------
糟蹋中医也不能这样糟蹋啊。到了秋天,大部分树叶都落了,就是只要落地的树叶就能催生,有这么傻的叶天士吗?

点评

现代中医对经典不求甚解、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微言大义,是普遍存在的学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1 11:24
14
发表于 2017-10-21 11:24:4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0-21 11:01
叶天士用梧桐叶催生,即以落叶禀金气而下降,类比孕妇产子之不下,这个例子即是“近取诸身,远取诸象”的体 ...

现代中医对经典不求甚解、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微言大义,是普遍存在的学风。
15
发表于 2017-10-21 11:29:51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0-21 10:58
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比如万有引力与马使 ...

取象比类没错,错在把取象比类误解成类比。类比也没什么不对,中西方都用类比,也都得经得起反复验证。不对之处,在于把类比扩大化绝对化。
16
发表于 2017-10-21 11:30:5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21 09:30
赵洪钧《内经时代》说:“《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

但用这个方法去推演人体的生理与病理,是或然性,即不确切,甚至不准确。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14:57:1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8
发表于 2017-10-21 18:05:16 | 只看该作者
       【 但用这个方法去推演人体的生理与病理,是或然性,即不确切,甚至不准确。】
================================
       我们要正确理解“取象比类”,不要把取象比类按照机械唯物论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取象比类的结论,需要经过反复的临床实际检验,才能最后成立,而不是一次性的类比。梧桐叶能够催产,是经过反复实践,包括其他树叶不能催产,最终确定下来的。
         系辞上八:……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就说是取象比类之后,不能随意而为,需要反复推敲,反复讨论而后行动,观其变化……
         机械的理解取象比类,是错误的。
         取象比类,经过反复实践检验,上升为理论,这是中国古代的认识路线
         取象比类,经过科学实验,再经过社会实践检验,上升为理论,这是西方的科学认识路线。
19
发表于 2017-10-21 18:32:2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21 09:30
赵洪钧《内经时代》说:“《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

不对,比类取象方法是对四时阴阳的解说。运气则是对四时阴阳的解说。比如: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没有运气之学,中医能自圆其说吗?
20
发表于 2017-10-21 23:2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0-21 23:23 编辑

看到了寒热虚实,就想起相对论;
看到了望闻问切,就想到了五色光;
你倒真是个运用“起类比象”的专家!

那么,请教你:
当你看到独轮车时,是不是想到了它就是高铁?你怎么不建议国家发展独轮车?任由国家发展高铁?


发展独轮车,才是学习交通运输工具的捷径!




点评

批判得好!叶苗对中医是外行。  发表于 2017-10-22 10:11
取象比类,本来是小孩子智力做的事,《内经》和其他经典著作就没有这么个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编出来混到中医里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1 23:3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1 04:25 , Processed in 0.0497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