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张诚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中药生理效应认识中医药的科学性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06:1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8-27 22:37 编辑

       感谢叶苗朋友的回复:生命人体整体对寒热也就是生存温度范围非常小,只有三十六点五度左右,低于三十四度人就会冷死亡,高于三十七度人就发烧生病,在物理学电孑全频谱展开分析意义中,只有红外线频率点与温度相关,除此之外的一切频谱没有温度,也不产生热。
       笔者的观点是:中医的寒热理论,不完全是体温的大幅变化,如由甲减造成的寒证,其体温了仅仅也只降低0.5度以内,让人感到的是身寒如水中出。由甲亢造成的热证,其体温了仅仅也只升高0.5度以内,让人感到的是热而烦闷。经常发生在五藏六府的寒热,对体温的影响有限,仍会让人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其温度表现主要是在患部的温度变化,由于藏府功能的不同,在正常情况下的温度是脑、心、肝等重要器官因代谢水平较高其温度会比体温高1度左右,而肠和皮肤则可能低于体温0.5度左右,是被红外热成象仪研究所证实的事实。但人体温因调节机制效应仍保持在37度正负不超过0.5度的范围。内经时代的医学对寒热的判断主要是靠现象来进行证明,内经“痿论: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就是那时候判断五藏热的证据。因此,中医所讲的热并不一定是体温的明显升高,寒也并不一定是体温的明显下降。中医判断疾病是以藏象是否正常的外在表现如:患者的感受、在舌苔、脉博、身体某些部位颜色变化、二便的变化、精神状态变化来证明寒热的存在。三言两语难以表述清楚,仅供朋友参考。
请参阅: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 ... ming_4815131563.htm



12
发表于 2017-8-28 10:34: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发表于 2017-8-28 18:3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28 19:19 编辑

张先生还是看到了不少问题,闪烁着现代认识的火花。
因为文章过多,没有办法逐句讨论。
我总体感觉,老先生的基础观察是真实的,所以,得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正确的。
只是过于初浅。
建议老先生就一个问题深入讨论。

如草药药理学,已经搞成多年,为什么大家都不会用?
那些当代顶尖人物,为什么就能运用自如?
直接运用药理学对应病理,肯定是不行的。
需要拐几道弯。
这就几乎把所有的人都摔到后面了。

也显得搞药理学的人没有面子。
其实,建国后国家主抓中医,
中医的现代化成果都是出自建国后。

没有建国后这批人的勇敢探索,
我们不可能凭空搞成新医学。

新医学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一定要把现代药理学用上去。
才能更有效治疗西医病名下的病理指标。
仅仅靠望闻问切,进行辨证论治,
那是古代医学,
现代已经不时髦了。
患者更期待的是,中医能把指标降下来。

他们身患重病,身心疲惫,
实在没有情趣与广大中医们一道欣赏传统文化---更科学,更伟大。
患者只关心自己的指标!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05:4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8-28 21:46 编辑

       从中草药的生理效应中,能不能讨论出中医理论的医学内涵?村人不能用肯定或否定来简单地下结论。
       前述讨论的问题,大多是在自身应用后的体验,不是信口开河的胡谄,如某种草药对流涎病就有很好的效果:今春笔者不幸患上此病,用某种草药,疾病在短短的一周内治愈。让我想起了那些视屏人物手中握着纸巾的老人,口边流涎面对观众的镜头出现的时候,我们的现代医生们不知是否有动于衷?草药能治的病,现代医学却毫无办法!作为草根没有资格作任何评论!?
15
发表于 2017-8-29 10:42: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6
发表于 2017-8-30 16:52:19 | 只看该作者

2.中医理论的“火”与现代“炎症”关系的讨论
2.1现代医学对炎症的认识:现代认为“炎症”的发生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认为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等。”
炎症区域细菌的存在不可否认,但并不一定是决定因素,因为除真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及分枝杆菌等少数微生物之外,其它细菌对活细胞组织基本上不具备主动侵袭的能力。笔者无意对细菌是炎症感染的祸首进行辩解,仅仅是依据生态学原理认为是机体物质环境对适生生物的选择,是机体细胞在长期超阈值热环境条件下导致自身损伤提供的物质条件让微生物应运而生。
还有一种无菌炎症,是以代谢抑制为特征的炎症,例如颈椎炎、肩周炎、关节炎,神经炎等,这类炎症的表现是患部不红不肿,主要以疼痛为主,虽然笔者还提不出有力的证据证实它们是由代谢的抑制引起的,但笔者根据自身的体验注意到在患肩周炎时,清晨起床以前用手触摸患部感觉患部皮肤温度明显低于相邻部位,这种局部温度不正常现象意味 该部位代谢必然是处于抑制状态造成的,如果不是因为代谢的抑制导致局部热量减少而发生温度低于相邻部位的话,在被窝的准恒温环境中患部温度低于正常的表现就无从解释。
无菌性炎症实质上是机体特定部位细胞能量缺乏的表现,由于局部代谢的抑制必然导致局部热量的不足,但不会立即造成机体组织结构的实质性损伤,可能在这个慢性过程中因细胞代谢长期的代谢抑制,造成能量的缺乏而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启动,凋亡细胞空间因修复过程缺乏足够能量而使修复过程异常缓慢,因此这类疾病的过程就显得漫长,长此以往有可能形成组织萎缩而成为难治之痹症。
2.2对中医药理论“火”的讨论:中医认为火是由热演变而成的。探索认为“热是代谢增强引起的”,在代谢增强部位形成热环境,对组织细胞会产生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热环境中修复的细胞是脆弱的,如果这种环境不能改变时就会升级成“火”,就是组织细胞结构受到破坏性损伤,是细胞代谢增强的必然结果,热与火不仅仅是程度的差异,前者是组织细胞代谢增强导致的生理现象,后者是组织细胞在长期的热环境中损伤死亡裂解产生的病理现象。
中医药自古以来就把“热”视为危害人体健康的大敌,长期超越正常阈值范围的“热”环境最终演变成“火”,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局部器官组织代谢增强难以被机体自律调节机制调节导致细胞急性死亡的结果。
2.3对炎症形成原因的探讨:现代医学对炎症具有大量的研究和巨著对其进行阐明,确认炎症的危害和5-羟色胺、前列腺素和组织胺等物质的致炎作用,并不认为是机体代
谢过程产生的超常“热”环境损伤了自身的细胞组织结构作为“炎症”产生的物质因素决定的。
致炎因子前列腺素等是炎症的原始因素,或者是机体组织结构在代谢变化导致的温度环境损伤亚细胞(线粒体、微粒体,多酶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内组织膜结构的产物值得进行思考,通常前述的这些致炎物质存在于细胞内的亚细胞组织内,如果亚细胞膜结构正常时它们不会无缘无故的溢出来对细胞产生损伤是应该被考虑到的;据此推测,发生炎症的决定因素应该是机体自身因代谢变化导致温度环境改变引起亚细胞膜结构的崩溃,也就是中医药所讲的长期的热引起的,长期的热造成的局部温度环境的改变,最终引起组织结构的损伤形成现代医学所讲的炎症就是中医药所讲的火。

---------------------------------------------------------------------------------------
张先生的观点,“火就是炎症”。  其实,古代一开始发现的“上火”,应属于炎症。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刘河间“火热论”的出现,这个“火”,已经不限于“炎症”。刘河间将其推到更广的范围。
古今大家们,都是想把人体所有的疾病,找出一个统一的规律。

从方法论角度讲,这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医所面对的疾病种类极为繁多。无论用“寒”,还是“热”,或是“火”,或是“温”,
都不可能解释所有的疾病。

这也造成了,千古以来所有的创新家,都成为“各家学说”,而无法一统天下。
先生所发现的代谢产生热,导致温度环境改变引起亚细胞膜结构的崩溃,
即便现代生理学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对疾病而言,也只能算部分疾病符合这种情况。

为什么西医要把疾病划分的那么清晰?种类划分的那么多?因为一种病有一种病的机理,
不能用一种机理,概况所有的病。
这样制造业完全不同,一个牛顿力学,可以覆盖天下所有的行业。但医学不行,中医更不行。


17
发表于 2017-8-30 17:0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30 17:05 编辑

传统中医为什么在理化检测的标准下的疗效不理想?就是因为对于疾病,不明机理,不加划分。

新医学的治病方法,完全按照西医大类及病种划分,了解不同疾病的机理,有的放矢。疗效才能立竿见影。

我们就拿肾病来说,按照西医大的分类:
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间质性肾炎、继发于系统性肾疾病、高血压肾疾病、代谢性肾疾病、感染性肾疾病、肾脏血管病、理化因素引起肾损伤、结石和梗阻性肾病、囊肿性肾病、肾脏肿瘤、遗传性肾病、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性肾病、老年性肾病。等等。(这是我按照王海燕编《肾脏病学》摘录下来的)

在上述每一个大分类之下,还有多个病种。肾疾病合计一百余种。
每一种肾脏疾病,西医都会给出一套相应的诊断指标。每一种病,都分有几期病程。
新医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病种,不同的病程,不同的指标,治疗方法也完全不同。
如果再加上不同的个体个性化,那就方法更不同了。
只有这样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这么多大类和病种的肾疾病,难道都是由于代谢产生热,导致亚细胞膜结构崩溃吗?
显然不是。
用一种理论解释所有疾病,肯定对应不上。
用一首古方来回套用,肯定治不了这样的病。

实事求是的说,按上述分类分种出来的肾疾病,古中医连一种都治不了。
传统中医治疗肾病,只是一种传说。
通过辨证论治,能排水消肿,已经是了不起的高手了。

真正能治肾病的,还是现代中医。
现代中医为什么能治肾病?因为那些治疗肾病的医生,
把西医的分类分种以及疾病机理性质吃透了,治疗出来的结果,才能通过现代科学理化检查标准。

先生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新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9:0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8-30 11:08 编辑

    感谢思考者朋友从学术立场给予的回复!回复中“这么多大类和病种的肾疾病,难道都是由于代谢产生热,导致亚细胞膜结构崩溃吗?显然不是。”的观点是对的,不是村人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而是由于本人当前的立场是力图通过生理学理论首先解决中医药的原理问题,有些拓展讨论并未公开所致。
    现摘录部份讨论资料供朋友参考:
    题:对机体其它代谢影响因素的讨论
    1、影响机体代谢的因素:此前的讨论认为,内经医学的人体寒热从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认识其原因是阴的胜虚导致阳的虚胜伴随寒热现象产生的“因、果、象”关系。从生理学立场认识,影响人体代谢的控制因素众多,在研究中发现“阳虚”也不完全都是由“阴胜”引起的,“阳胜”不完全都是由“阴虚”引起的。如果排除“阴胜和阴虚”因素,在阴正常时即细胞膜结构正常时也会因其它原因引起“阳虚”或“阳胜”而产生寒热现象。因为,在机体组织器官细胞结构正常的情况下,“血液中代谢底物浓度、甲状腺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及酶活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食物或药物的摄入甚至血氧含量和血糖水平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全身或组织器官的代谢偏离阈值范围导致“阳虚”或“阳胜”产生“寒热”现象。
    1.1代谢底物浓度对代谢的影响:在机体组织器官细胞膜正常的情况下,血液中的代谢底物浓度升高时,由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在相同时间经扩散转运进入细胞内的底物量会增多,导致细胞代谢增速就会产生阳胜产生热的现象;当血液中的代谢底物浓度下降时,由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缩小,在相同时间经扩散转运进入细胞内的底物量会减少,导致细胞代谢减速就会产生阳虚产生寒的现象。每个人的血糖浓度是因各种原因是存在差异的,是代谢功能和水平呈现因人而异原因之一。
    1.2甲状腺功能对代谢的影响:在机体组织器官细胞膜正常的情况下,当人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会引起人体基础代谢水平升高,发生内经逆调论中歧伯回所讲的“阴气虚,阳气盛,……能冬不能夏”热的现象。当人体甲状腺功能减弱时,会引起人体基础代谢水平下降,发生内经逆调论中岐伯回所讲的“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能夏不能冬”寒的现象。
    1.3胰岛素水平对代谢的影响:当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时血糖降低,代谢底物浓度随之降低,导致细胞内外底物浓度差减小,通过扩散转运进入细胞内的速度因此而减速,导致细胞线粒体代谢被动减速,提供的能量减少就是阳虚,产热量同步减少就是寒的现象;但二型糖尿病的血糖一般不是受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尽管血糖高,可能由于细胞本身的代谢功能削弱,虽然细胞内代谢底物浓度高但细胞代谢仍然缓慢,导致细胞内外的代谢底物浓度梯度差梯度缩小,致使血液中的血糖保持较高的浓度而形成糖尿。
    1.4线粒体数量及酶活力对代谢的影响:当代谢影响因素不变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多其代谢速度自然加快,使细胞内的底物浓度下降,导致细胞内外的底物浓度差增大,通过扩散转运进入细胞内的速度因此而加速,使细胞代谢维持在较高水平也可形成阳胜产生热的现象,也就是说在细胞结构正常也可能因线粒体的数量多而导致功能增强的阳胜产生热的现象。反之,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少其代谢速度自然减慢,使细胞内的底物浓度迅速升高,导致细胞内外的底物浓度差缩小,通过扩散转运进入细胞内的速度因此而减速,使细胞代谢维持在较低水平也可形成阳虚产生寒的现象。
    1.5植物神经功能对代谢的影响: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也可能产生寒热现象。
    1.6食物和药物对代谢的影响:当人体摄入过多牛羊肉时,由于牛羊肉富含的酪氨酸在体内转变成为酪胺而导致肾上腺素增多而影响代谢产生热的现象,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上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当人体摄入过多的糖时会产生口角炎也是常见的现象,且不能用抗生素治愈;而一些寒凉食物如竹笋类食入过多则会让一部份人产生寒的现象食欲的减退导致机体摄入的能量物质减少而产生寒的现象。
    1.7血氧含量水平对代谢的影响:众所周知,细胞的代谢是需氧代谢,血氧含量不足时,细胞代谢效率降低时会产生寒的现象;当血氧含量充足时,细胞代谢效率提高,导致阳胜产生热现象。
    1.8尽管影响人体代谢的因素众多,毕竟“甲状腺功能的反常、线粒体数量和酶活力的反常、食物或药物的摄入和血氧含量变化”发生机率通常不会很高,因此“阴的胜虚”仍然是制约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2、讨论认识:综上所述:除“阴阳的胜虚”能导致“寒热”现象的产生之外,在阴即细胞膜基本正常的情况下“甲状腺功能的反常、胰岛素水平变化、线粒体数量及酶活力变化、食物或药物的摄入以及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和血氧含量变化”等因素均可影响代谢水平导致阳虚或阳胜产生寒热现象,是对寒热现象进行判断时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






19
发表于 2017-8-31 09:35: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
发表于 2017-8-31 09:52: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13:21 , Processed in 0.0532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