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张诚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阴、滋阴是什么涵义?为什么养阴、滋阴能清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6-12 20:35: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发表于 2017-6-12 21:33:1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7:1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6-12 23:21 编辑

       笔者的观点是:阴是物质结构,阳是功能形态。黑白之间的阴阳对应是宇宙间阴阳关系的一种对应而非唯一对应,就人体的阴阳关系而言,就还有藏府阴阳、前后部位的阴阳、性别阴阳、身体上下部位的阴阳等多种阴阳关系,用于自然植物的阴阳则是地上部份为阳,地下的根为阴。用于生化检测指标时,未检测出为阴、能检测出来为阳,还可根据其量分别用一个或几个+号来表达生化指标变化的程度。从人体水平分阴阳就是组织器官为阴,组织器官的功能为阳。从组织器官水平认识阴阳就是细胞为阴,细胞的代谢功能为阳。
14
发表于 2017-6-15 10:19: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6-15 15:3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6-15 07:50 编辑

         叶苗朋友认为:这祌认识的缺点在追根述源上的整体完善,原理在西医本身根基有问题!
        笔者的观点是以内经医学理论为依据,通过从生理学立场进行的讨论得出的认识结论。本人无法看出西医本身的根基也就是生理学理论有何不妥?请明示?
       笔者认为:中医理论阴阳的胜虚同寒热的关系自古以来都是系统的,只不过现代中医的八纲却是曲解了内经的本意而成为八种证候,很难说是沿袭了内经时代的“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的医学规律。对古代医学理论理解的失误导致八纲不能从生理学立场进行认识,无疑是中医学自己进入了误区,而不是古代人没有将阴阳胜虚同寒热的关系阐述清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内经医学的阴阳、胜虚、寒热可用现代生理学理论进行解读,而八纲却不能,为什么?答案是:内经医学的阴胜阳虚同寒和阴虚阳胜同寒热是两种结构功能同现象之间的关系,而现代中医八纲成了独立的八种证候,互相间已不存在因果象必然的关系了。因此认为:中医现代理论相对于内经不是进步而是将原理关系肢解成了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八种证候是一种脱变。若有不当?请指正。
16
发表于 2017-6-16 10:33: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12:12:56 | 只看该作者
叶苗朋友认为:而中医从症侯辩证相对论思维入手,分析光色味音等各种频率去比类取象,也是电磁场就来自高等数学加上比类取象建立概念,是同种思维方式与概念。
个人完全不理解,连高等数学都与中医理论有关了?我只认为,只有处方中的用量与数学有关外,用超级数学也算不出阴阳的胜虚,甚至对热量的计算也只是大概而谈不上准确。
18
发表于 2017-6-23 15:13: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7-6-23 15:14 编辑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6-13 07:17
笔者的观点是:阴是物质结构,阳是功能形态。黑白之间的阴阳对应是宇宙间阴阳关系的一种对应而非唯 ...


按“阳化气、阴成形”的概念(定义)来理解阴阳,对任何事物作阴阳的属性分析,就会很方便,可谓得心应手。任何一门学科均可运用阴阳(阳离子、阴离子)知识分析认识问题,但现实是:学习中国传统哲学者(社会科学)善于运用,自然科学者不善甚至不会用。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15:54: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6-23 07:57 编辑

        柴胡汤朋友认为:按“阳化气、阴成形”的概念(定义)来理解阴阳,对任何事物作阴阳的属性分析,就会很方便,可谓得心应手。任何一门学科均可运用阴阳(阳离子、阴离子)知识分析认识问题,但现实是:学习  中国传统哲学者(社会科学)善于运用,自然科学者不善甚至不会用。
       村人认为,正是自然科学者不善甚至不会用哲学知识来认识中医理论,是中医药界不能提出其医学理论医学内涵的意识形态根源,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医药的进步就只能靠对药物的开发来支撑,这就成了靠一条腿走路的状态。
20
发表于 2017-6-23 16:07:06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6-23 15:54
柴胡汤朋友认为:按“阳化气、阴成形”的概念(定义)来理解阴阳,对任何事物作阴阳的属性分析,就 ...

张先生也看到了这一现象:自然科学者哲学知识水平较低,这是很普遍现象(尤其是在我国),我认为唯有经过扎实学习,才能解决,而非中医的问题。可惜现代人浮躁,不少人为名利所困,急功近利。观今之世,学风可忧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20:54 , Processed in 0.1219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