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易经与黄帝内经中精髓的全新解读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3-19 11:01:24 | 只看该作者
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部分,一是占筮书,一是哲学书,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应分别对待。从成书时间来说,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具有智慧思想的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

点评

首先声明,我不认可一楼医易不分,以易代医的认识,但是也不同意金先生对医易同源的否定。金先生博读强识令人钦佩,但人云亦云,人语亦语,脱离实践,认知乏实,令人叹息。 《医经》是占筮书。占是占取,筮是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0 18:17
《周易》之“传”——《易传》是一部哲学书,即哲学典籍。乃穷理尽性之书,既言天道,又讲人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9 14:29
古今学者都已确定,《周易》之“经”——《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就是算卦的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9 14:23
12
发表于 2017-3-19 14:23:27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19 11:01
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部分,一是占筮书,一是哲学书,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应分别对待。从成书时间来说,二 ...

古今学者都已确定,《周易》之“经”——《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就是算卦的书。

点评

即占筮典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9 14:25
13
发表于 2017-3-19 14:25:46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19 14:23
古今学者都已确定,《周易》之“经”——《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就是算卦的书。

即占筮典籍。
14
发表于 2017-3-19 14:29:58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19 11:01
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部分,一是占筮书,一是哲学书,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应分别对待。从成书时间来说,二 ...

《周易》之“传”——《易传》是一部哲学书,即哲学典籍。乃穷理尽性之书,既言天道,又讲人事。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9:21:59 | 只看该作者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谁说的  http://wenda.so.com/q/1460782701725743

采纳率:53%6级2016.04.15

是孙思邈说的。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历代著名医家都非常重视对于易学的研究工作。
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历代著名医家都非常重视对于易学的研究工作。唐朝逊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从而指出了易学对医学的指导作用。明朝张景岳则更系统地提出:“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些阴阳也;医易同源乾,因此变化也。岂非医学学者,靡不精通易理。而凡精通易理者,于中医学说则多有发挥。医易相通,相得易彰。岂非偶然。
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根据史志、本草、《道藏》等文献,以及陕西省耀县药王山有关碑刻,孙思邈的著作80余种,今多亡佚。
《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教教义的主张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

点评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这句话大多认为是孙思邈所说,谬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0 05:56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9:24:29 | 只看该作者
四、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论
生生子曰∶天地间非气不运,非理不宰,理气相合而不相离者也。何也?阴阳、气也,一气屈伸而为阴阳动静,理也。理者、太极也,本然之妙也。所以纪纲造化,根柢人物,流行古今,不言之蕴也。是故在造化,则有消息盈虚∶在人身,则有虚实顺逆。有消息盈虚,则有范围之道;有虚实顺逆,则有调剂之宜。斯理也,难言也,包牺氏画之,文王彖之,姬公爻之,尼父赞而翼之,黄帝问而岐伯陈之,越人难而诂释之,一也。但经于四圣则为《易》,立论于岐黄则为《灵》、《素》,辨难于越人则为《难经》,书有二而理无二也。知理无二,则知《易》以道阴阳,而《素问》,而《灵枢》,而《难经》,皆非外阴阳而为教也。《易》理明,则可以范围天地,曲成民物,通知乎昼夜;《灵》、《素》、《难经》明,则可以节宣化机,拯理民物,调燮札瘥疵 而登太和。故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易》。术业有专攻,而理无二致也。斯理也,难言也,非独秉之智不能悟,亦非独秉之智不能言也。如唐祖师孙思邈者,其洞彻理气合一之旨者欤,其深于《易》而精于医者欤,其具独秉之智者欤。故曰∶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惟会理之精,故立论之确,即通之万世而无敝也。彼知医而不知《易》者,拘方之学,一隅之见也;以小道视医,以卜筮视《易》者,亦蠡测之识,窥豹之观也,恶足以语此。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9:25:44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3-19 11:24
  • 首页
  • 中医书籍
  • 《医旨绪余》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9:39:0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19 06:29
    《周易》之“传”——《易传》是一部哲学书,即哲学典籍。乃穷理尽性之书,既言天道,又讲人事。

    谢谢河间金栋先生热心参与,很愿意和先生研讨问题。学生广见博识,穷究学术,真是一位学者。现代人学习周易,应该和传一起学,方可以全面深入的了解易经。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9:4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3-19 11:47 编辑

    八卦与脏腑(文:李守力)http://lishouli.blog.hexun.com/109224742_d.html

    2016112412:15:11

    《外经·经脉终始篇》:“岐伯曰:……夫阴阳者,人身之夫妇也;气血者,人身之阴阳也。夫倡则妇随,气行则血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乾作天门,大肠司其事也。巽作地户,胆持其权也。泰居艮,小肠之昌也。否居坤,胃之殃也。”



    这与《道藏·内丹还元诀》不属于一个体系:“肝卦震为雷、胆卦巽为风、心卦离为火、小肠卦坤为地、肺卦兑为泽、大肠卦乾为天、肾卦坎为水、膀胱卦艮为山



    灵枢·九宫八风》:

    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兀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骨偏枯矣。



    《外经·经脉终始篇》、《道藏·内丹还元诀》、《灵枢·九宫八风》三者不是一个体系。





    《外经·经脉终始篇》八卦与脏腑


    道藏·内丹还元诀》八卦与脏腑



    《灵枢·九宫八风》八卦与脏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
    发表于 2017-3-20 05:56:56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3-19 19:21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谁说的  http://wenda.so.com/q/1460782701725743

    采纳率:53%6级2016.04.15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这句话大多认为是孙思邈所说,谬矣!

    点评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这句话见于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类经附翼·医易义》,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0 05: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18:45 , Processed in 0.0542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