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叔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仁海中西医:五行学说你能不用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2-15 08:1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7-2-15 04:21 编辑
王叔文 发表于 2017-2-14 15:58
2、在“时方歌括新编”中有理中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这三个方剂中的“中”,即五行中的“土”,这里 ...

          想讨论有关在临床上用不用五行学说的问题,还是到下面这个帖子中探讨较好一一“评秦伯未教授谈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12
发表于 2017-2-15 10:32:56 | 只看该作者
说起这方剂改名字,刚才突然想起,还真有过。
我记不清是文革期间的三版中医教材,还是那几年的其他教材,(那几年除了大学,还有多种形式办学),因为一些方剂名字有封建迷信色彩,就给改了,我记得白虎汤、大小青龙汤肯定是改了。其他的记不得了。改了的新名字想不起来了,小青龙汤名字里有“化饮”。
文革期间是针对迷信的,不是针对五行的。。
八十年代,中医学院因为四版教材没有出齐,或者有时候供不上,有的学校还和三版混用,我也有过方剂学等几本。现在我手头没书了,都送人了。
13
发表于 2017-2-15 10:35:43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你要是否定中医的五行,首先你在辩论时候的对于你的一些治则还要不要?如果不要五行了,请你将按照你坚持的用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肝脾的关系”等 ,然后根据西医的理论 来解释肝木乘脾土,逆反心包,既然肝脾在西医的理论中不是一个系统 ,也就是说,其不存在关联性,那肝旺脾虚也就不存在内在的联系,那么泻肝补脾也就无从谈起,既然西医不存在着关联性,你的补泻之法从何谈起?
14
发表于 2017-2-15 18:25:28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7-2-15 06:35
仁海,你要是否定中医的五行,首先你在辩论时候的对于你的一些治则还要不要?如果不要五行了,请你将按照你 ...

仁海,你要是否定中医的五行,首先你在辩论时候的对于你的一些治则还要不要?如果不要五行了,请你将按照你坚持的用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肝脾的关系”等 ,然后根据西医的理论 来解释肝木乘脾土,逆反心包,既然肝脾在西医的理论中不是一个系统 ,也就是说,其不存在关联性,那肝旺脾虚也就不存在内在的联系,那么泻肝补脾也就无从谈起,既然西医不存在着关联性,你的补泻之法从何谈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章    五行相生成果改换称谓的建议


                                              第一节     滋水涵木法

  滋水涵木法,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即滋阴以养肝的方法,适用于肝阴不足之证。直接改为“滋阴养肝法”。
  查明何种原因导致肝阴不足,从而除去病因是治疗肝阴不足的关键。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肝郁”,实际上,就是胆汁排泄不畅所引起的胆汁郁积。胆汁郁积后,肝胆管内易引起郁热(这就如同脑出血病人、一些外伤患者早期的发热一样,都是无菌性发热)。或肝胆管、胆囊遇有细菌病毒感染出现高热现象,由于散热过程中出汗丢失阴液而伤阴。同时,滋阴泻火本来就是阴阳相互消长制约范围的问题。更何况,肝胆汁郁积发热,只靠滋阴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根治方法,就是应该利胆汁,使肝胆管内胆汁稀释、流畅,以消除肝胆内的郁热,并能通过利胆汁而疏松了肝内组织,减轻了肝组织内的压力,使肝脏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从根本上杜绝肝病的发生。就治疗方法而言,应该利肝胆汁、清热与滋阴三种方法同时并用。其中,利肝内胆汁为治本之举,应该贯穿于肝胆病患的整个治疗过程。而清热、滋阴均为解除症状、恢复脏腑功能所必需。但究竟是以清热为主、以滋阴为辅,还是以滋阴为主、兼以清热,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节    益火补土法
  
  益火补土法,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即温阳(火)以补胃肠(土)之阳的方法,适用于机体阳气衰微而导致的胃肠阳气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益火补土也可以说是温肾补脾,直接改为“益火补肠法”。
  当胃肠内温度过低,不能使胃肠内消化食物的有益菌群最大限度的生长繁殖,影响了食物的发酵等一系列物理消化与化学消化反应,从而不利于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胃肠内温度过低?
  事实上,全身功能旺盛,肠道内热度高至正常,消化吸收正常,大便就正常,这就是所谓的阳气充足。其中包括了心脏的收缩有力,使气血运行通畅。肺脏呼吸功能良好,保证正常的血气交换和正常的血氧浓度,是整个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保障之一;并适当地增加肺活量,加大胸膈上下移动的幅度,将有力地促进腹腔脏器的静脉回流,对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适当地进行体力劳动者,一般腹内热度高,消化吸收好,大便不易溏泄,就是很好的证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营养丰富,将会促进全身组织器官的机能进一步旺盛,这是良性循环。肾脏对水的代谢正常与否,也是全身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保证之一。如小便频数日久的患者,往往损伤阳气,从而出现虚寒证状,最终必然呈现便溏,甚或四肢厥冷。因此,机体的“阳气”(也可称之为“火”),是整个机体的综合功能表现。换句话说,就是心肺肝胃肠肾等诸多脏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心”或“肾”某一脏器所独有的功能。
       如此,这就给临床上提出了诸多必须弄清的问题:例如,遇到胃肠虚寒证,在温补胃肠的同时,究竟是温“肾”呢,还是温“心”?具体操作时,当酌情处理。如心动过缓者,当配合提高心率,加强心功能,增加胃肠道的血供,以改善胃肠道的机能。如肺活量偏低者,可在治疗胃肠道的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此提高胃肠道的机能。如肝内胆胆汁排泄不规律,引起胃肠蠕动异常、消化功能减退时,应当调肝补胃肠并举。如伴肾泌尿功能障碍,小便频数者,当同时给以补益肾脏、缩小便等方法治疗。总而言之,遇有胃肠虚寒证,不能一概用温肾补胃肠的方法,当视其何脏为主因而一并治之。

    

                                                     第三节   金水相生法
  
  金水相生法,即传统中医理论中用滋补药物治疗肺(金)肾(水)阴虚的方法,适用于肺阴虚者。严格地说来,就是用滋阴的方法治疗阴虚咳嗽,直接改为“滋阴益肺法”。
  对于阴虚咳嗽的治疗,首先要查明之所以成为阴虚的病因,以便治咳的原因与滋阴并举。或为外感热病、肺结核、肝胆管炎证、胆囊炎、妇科炎证等发病日久,失治、误治伤阴而成;或因环境燥热令出汗过多所致;或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致尿量增多,丢失大量水分而成。其成因不一而足,当查明病因分别施治。


    
                                                     第四节    培土生金法
  
   培土生金法,即传统中医理论中以补胃肠(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胃肠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营养缺乏,而导致肺脏亦虚者,直接改为“补肠益肺法”
  或肺脏素虚需要补益,或肺病日久,需要加强营养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此时均需改善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加营养对肺脏进行支持。而人体的所有脏器,都需要消化系统及时供应营养物质,而在病中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尤其重要,这就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道理。因此,不管治什么样的病,也不管在病变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均需照顾到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每个脏器圴不例外,并非单独肺病需要补益胃肠。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221&extra=


 第十二章    五行相克成果改换称谓的建议


                 第一节      培土制水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培土制水法,适用于因胃肠虚弱,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确切地说,就是营养不良导致水肿病的情况,可改称增加营养利水法。

  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其实质,就是血管内的蛋白质含量过低,以致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内的水液不能及时被吸收,而出现组织内水液潴留。因此,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其实质,就是调理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多营养,增加蛋白质,提高血管内的渗透压,增强吸收肌肉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液循环,再通过肾脏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以起到利水消肿的作用。同时,由于营养增加,调整改善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与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使人体更加合理地利用水分。


.                                            第二节      抑木扶土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肝属木、胃肠属土。因此,抑木扶土法适宜于在肝郁气滞情况下对胃肠道产生不利影响时的治疗。
  正常情况下,肝对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合成、解毒等处理,并且肝脏分泌的胆汁参与消化。肝脏对消化吸收来的原始营养物质及部分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则会出现某些血液病,或其有害物质对大脑产生影响而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肝脏功能异常,则会影响胃肠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出现胃肠道蠕动异常。
  胃肠等器官(暂且称之为脾系统)主司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脾系统功能正常,是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正常的最重要保障之一。如果胃肠等功能降低,则会营养不良,而肝脏失养其自身功能亦随之降低。
  当较长时间饮食不规律、精神不愉快等因素引起肝内胆汁排泄不畅时,导致所谓的肝郁,进一步加重,即出现郁热,即所谓的肝火。此时必然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出现心烦易怒、嗳气返酸、腹胀不饥、消化不良等证候。治疗时,当采用疏肝和胃理肠的方法肝胃并治,否则,单纯治胃,不疏利肝胆,则胃病会反复发作。
  所谓疏泄肝胆,主要地是指疏利肝内胆管中的胆汁,伴热者清之,伴寒者温之,务使肝内通畅,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将产生积极作用。并保持生活规律,精神愉快,使胆汁尽量按时按需排泄,从而既可免生肝病,又可免生胃肠病。



                   第三节       泻南补北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 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可直接改称“泻火补水法”。
  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呈互根互用的相对平衡状态,即称水火既济。在病理状态下,由于诸多原因,出现阴虚火旺的情况,则为水火不济、或心肾不交。如失眠健忘、口舌生疮、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或花剥舌或如舌光洁如镜,或伴腰腿痠软、尿少等症。此类病患,或由肺部、肝胆、妇科等炎症日久出现阴虚体质,然后再加情志生火,出现阴虚火旺的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清热与滋阴并用。清热即可减少阴津的消耗,滋阴也有助于火的降低。单纯清火,不能直接解决由阴虚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单纯滋阴又达不到清热的力度。所以,两者相互协同,可以加速缩短治疗时间。


                                       第四节       佐金平木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火偏盛之证。金和木,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可称之为清肺泻肝法。
       或饮食不规律,或情志不遂,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畅后,胆汁郁积而生热,即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说的肝郁化火。胆汁郁积则易被细菌等感染,感染后即可出现胆囊炎、肝内胆管炎等病变。
  胆囊炎、肝内胆管炎的前期,必然出现胆汁郁积,而胆汁郁积就有发生炎症的可能性。
  对肝肺同病,实行肝肺同治,疏肝利胆与清热利肺并用,其效果可谓相得益彰。而清热药物通过消化道或静脉输入之后,即运送到全身,哪里有热,就能清哪里,全身尽然,不独肝肺两脏。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319&extra=


15
发表于 2017-2-15 22:37:09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2-15 18:25
仁海,你要是否定中医的五行,首先你在辩论时候的对于你的一些治则还要不要?如果不要五行了,请你将按照 ...

仁海,不用一一讨论,现在以你的最后的“第四节       佐金平木法”“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可称之为清肺泻肝法。”
  不过看你下边的例证:“ 或饮食不规律,或情志不遂,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畅后,胆汁郁积而生热,即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说的肝郁化火。胆汁郁积则易被细菌等感染,感染后即可出现胆囊炎、肝内胆管炎等病变。

  胆囊炎、肝内胆管炎的前期,必然出现胆汁郁积,而胆汁郁积就有发生炎症的可能性。”
  以上的例证有肺的表现吗?如果没有 肺的表现,你的佐肺岂不是画蛇添足吗?也就是说佐肺是无中生有。
  然而到了后边你的“对肝肺同病,实行肝肺同治,疏肝利胆与清热利肺并用,其效果可谓相得益彰。而清热药物通过消化道或静脉输入之后,即运送到全身,哪里有热,就能清哪里,全身尽然,不独肝肺两脏。”
   你却没有例证,并且说“哪里有热,就能清哪里,全身尽然,不独肝肺两脏。” 既然“全身尽然,”那你的“清肺泻肝法”是言是答非。所以你的改革难以令人信服。
16
发表于 2017-2-15 22:57:3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我提出让你“请你将按照你坚持的用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肝脾的关系”等 ,然后根据西医的理论 来解释肝木乘脾土,”
  现在对照你的“第二节      抑木扶土法”之“胃肠等器官(暂且称之为脾系统)主司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脾系统功能正常,是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正常的最重要保障之一。如果胃肠等功能降低,则会营养不良,而肝脏失养其自身功能亦随之降低。”,显然,你这里是根本不是肝旺土虚,而是先脾病而后有肝病,属于土侮木,既然是肝受到了脾的影响,自然不需要 抑木的治法,自然不合乎中医理论,所以你的改革撞了墙。
   况且你的“所谓疏泄肝胆,主要地是指疏利肝内胆管中的胆汁,伴热者清之,伴寒者温之,务使肝内通畅,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将产生积极作用。并保持生活规律,精神愉快,使胆汁尽量按时按需排泄,从而既可免生肝病,又可免生胃肠病。”,请问胡不群先生那个妇科崩漏 证,是不是 有胆汁淤积?
17
发表于 2017-2-16 08:47:29 | 只看该作者
以上种种,建议仁海先生不再坚持废除五行论。
18
发表于 2017-2-16 18:59:25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7-2-15 18:37
仁海,不用一一讨论,现在以你的最后的“第四节       佐金平木法”“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可称之为清 ...

仁海,不用一一讨论,现在以你的最后的“第四节       佐金平木法”“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可称之为清肺泻肝法。”
  不过看你下边的例证:“ 或饮食不规律,或情志不遂,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畅后,胆汁郁积而生热,即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说的肝郁化火。胆汁郁积则易被细菌等感染,感染后即可出现胆囊炎、肝内胆管炎等病变。

  胆囊炎、肝内胆管炎的前期,必然出现胆汁郁积,而胆汁郁积就有发生炎症的可能性。”
  以上的例证有肺的表现吗?如果没有 肺的表现,你的佐肺岂不是画蛇添足吗?也就是说佐肺是无中生有。
  然而到了后边你的“对肝肺同病,实行肝肺同治,疏肝利胆与清热利肺并用,其效果可谓相得益彰。而清热药物通过消化道或静脉输入之后,即运送到全身,哪里有热,就能清哪里,全身尽然,不独肝肺两脏。”
   你却没有例证,并且说“哪里有热,就能清哪里,全身尽然,不独肝肺两脏。” 既然“全身尽然,”那你的“清肺泻肝法”是言是答非。所以你的改革难以令人信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这个问题嘛,简单得很哟。
      既然杨先生不同意我的这些意见,那么就以杨先生认定的内容为准,请先生从教科书中找出“佐金平木法”所适应的具体症状,咱们讨论一下如何?
19
发表于 2017-2-16 19:00:39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7-2-16 04:47
以上种种,建议仁海先生不再坚持废除五行论。

没有证据的结论,是不靠谱滴。
20
发表于 2017-2-16 19:05:16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7-2-15 18:57
对于我提出让你“请你将按照你坚持的用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肝脾的关系”等 ,然后 ...

对于我提出让你“请你将按照你坚持的用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肝脾的关系”等 ,然后根据西医的理论 来解释肝木乘脾土,”
  现在对照你的“第二节      抑木扶土法”之“胃肠等器官(暂且称之为脾系统)主司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脾系统功能正常,是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正常的最重要保障之一。如果胃肠等功能降低,则会营养不良,而肝脏失养其自身功能亦随之降低。”,显然,你这里是根本不是肝旺土虚,而是先脾病而后有肝病,属于土侮木,既然是肝受到了脾的影响,自然不需要 抑木的治法,自然不合乎中医理论,所以你的改革撞了墙。
   况且你的“所谓疏泄肝胆,主要地是指疏利肝内胆管中的胆汁,伴热者清之,伴寒者温之,务使肝内通畅,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将产生积极作用。并保持生活规律,精神愉快,使胆汁尽量按时按需排泄,从而既可免生肝病,又可免生胃肠病。”,请问胡不群先生那个妇科崩漏 证,是不是 有胆汁淤积?

——————————————————————————


      凡是由肝郁引起的疾病,均有胆汁淤积的情况。否则,肝郁病理上,肝郁的哪门子郁呢?肝郁治疗时,又疏的哪门子肝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04:26 , Processed in 0.0862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