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吐了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理论早于五星的命名”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2-5 12:4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2-5 04:56 编辑
黄中正 发表于 2017-2-5 04:06
看来你对数学的理解还是比较浅。推荐看一本书《数学与文化》,刘鹏飞、徐乃楠著。
阴阳五行的数学原理我 ...

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作者:孟凯韬

本书论及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特别是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其中的数十个定理是根据从阴阳五行的特征抽象出的3个公理严格推导出来的。这些定理破解了中医界几千年悬而未解的理论之谜。




基本信息

作者:孟凯韬著

ISBN:10位[7030195221]13位[978703019522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1

定价:¥65.00元折叠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阴阳五行数学是哲理数学的分支学科。其中一些定理所推出的阴阳五行生理和病理公式揭示出入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普遍规律。由之不仅可以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严格的数学论证,从而从逻辑检验的角度证明中医治疗方法的科学性或对不完善者揭示出完善的途径;而且可以反推出中医经典处方并判断其是否完善和对不完善者揭示出完善的途径,从而为中医的创新开辟一条道路。

这种用公式推导处方的方法将东方的整体思维与西方的分析思维相结合,将中医的理、法、方、药熔于一炉,不仅使中医变得容易理解,而且可以和计算机结合,使辨证论治规范化和现代化成为可能,使中医学有可能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特征的科学。书中列举反推经典处方的实例100个,涉及经典处方109则。

-----------

http://baike.so.com/doc/1979215-2094576.html


关于阴阳五行数学模型的说明

阴阳五行是数学模型,这已成定论。有人说:“医学研究的是人体,是在生理学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基础数据,通过复杂的数学统计分析和化学分析得出严谨的结论,这才是科学。”这是把数学看成是数据统计,不知数学是研究自然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谱写自然界的内在旋律,用简洁的、优美的公式与定理揭示世界的本质,用严谨的语言和逻辑调理人们的思维秩序的一门学科。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

毫无疑问,阴阳五行模型是哲理数学模型。有人却振振有词地说,学界揭示阴阳五行数学模型是“先扯一堆虚无的哲学理论,然后给这些哲学理论生硬的建个数学模型,然后就说该理论是科学、严谨的”。殊不知阴阳五行这一哲理数学并不是“一堆虚无的哲学理论”,它是实实在在的从最普遍的客观事物中升华出来的哲学理论,它抽象于天体运行、四季八节气候、气象、物候等变化节律。说它是虚无的哲学理论的人,只是暴露了自己的无知而已。正如数学家孟凯韬说的:“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的唯物辩证法,它不仅包含西方唯物辩证法,而且较之高出一筹。阴阳学说有六大要义,即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平衡和转化。西方的唯物辩证法,只讲对立性,而不讲互根性和平衡性。然而互根和平衡是和谐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阴阳学说实际上是一种和谐化的辩证法。”


(孟凯韬:《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7-8-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本书论及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特别是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其中的数十个定理是根据从阴阳五行的特征抽象出的3个公理严格推导出来的。这些定理破解了中医界几千年悬而未解的理论之谜。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5 17:10
12
发表于 2017-2-5 12:58:18 | 只看该作者
浅释中医阴阳五行数学模型
          中医大讲堂(一)
数学是研究自然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谱写自然界的内在旋律,用简洁的、优美的公式与定理揭示世界的本质,用严谨的语言和逻辑调理人们的思维秩序。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早期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及中国古代都对数学有所研究。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运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①
“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具体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②
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宇宙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生命也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从宇宙运行、生命运行的节律中抽象出阴阳五行模型。阴阳五行模型是高度抽象、简化、通用的模型,因而可以称为数学模型,阴阳五行模型描述了大自然的宇宙运行、生命运行的基本规律,中华民族的祖先以此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把天地人作为一个大系统,把人体和天然药物系统作为开放的宇宙的阴阳五行同构系统和同步变换系统,从中推演出生理病理和药理。确定疾病的表型——“证”, “证”有阴阳五行属性,分为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之证。阴阳五行模型是抽象、简洁、通用的模型,学习中医学必须掌握阴阳五行这一数学模型,否则学一辈子中医也不得要领,不能入中医学之门,更不要说在中医学科登堂入室。阴阳五行模型不仅是建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数学模型,更重要的是世界观,中医生只有掌握阴阳五行数学模型才能树立整体观、辩证观,正确地辨证论治,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效果。
一、阴阳五行数学模型
阴阳模型可用太极图作解析。根据太极图:黑白两条鱼纹形循着太极环旋转,黑色表示阴,白色表示阳。黑色的鱼纹形属于阴,居下向上,位阴势阳。其头部有一个白色的的圆圈(眼睛),表示阴趋向阳是阴中之阳的眼睛所驱使。黑色的鱼纹形身在下,尾在上,表示阴中有阳。白色的鱼纹形属阳,居上向下,位阳势阴。其头部有一个黑色的圆圈(眼睛),表示阳趋向阴是阳中之阴的眼睛所驱使。白色的鱼纹形身在上,尾在下,表示阳中有阴。太极图显示:① 阴阳之所以平衡是因为阴阳在循环。在存在极限的闭区间④内,阴阳是互根的(阴长阳长,阳消阴消,阴趋向阳,阳趋向阴,阴极反阳,阳极反阴,阴阳转化)。无形的环是太极,循环运动是圆形的,故太极是圆形的。阴阳只有循环才得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否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② 由①推知:在阴阳未达极限的开区间④内,阴阳是对立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趋向阴,阳趋向阳)。

五行模型、三阴三阳模型,则根据《内经素问》七篇运气大论解析。
阴阳五行模型在1990年出版的得到钱学森首肯的《内经五运六气学》中首次用数学结构表达式来表述:以系统论观点来解释,中医学认定,系统S是阴阳两元的集合:
即 S={阴,阳}
而系统S的结构秩序A和功能秩序A,则可用阴阳变量x来描述:
A={x|x∈S, 阴≤x≤阳}
或 A={x|x∈S, 阴≥ x≥阳}③
解析:阴阳系统S是两个运算符相反的元素阴,阳的集合,五运(五行)六气(三阴三阳)是阴阳系统S运行过程的五大或六大阴阳变量x的具有阴阳运算符的运行环,五运(五行)环有固定的时空,稳定的气候、物候,故是有形的;六气(三阴三阳)环虽有固定的时空,但是气象变化相对不稳定,故是无形的。所以,阴阳系统S运行过程以五大阴阳变量x五行环为主,五行的每一环节子系统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产生了五行运算法则。六气(三阴三阳)环根据《内经》五运六气七篇大论,有对应于五行遵循五行运算法则,有从标从本从中之变的运算法则等。《伤寒论》将三阴三阳环的运算法则用于外感病。《金匮要略》将五行环的运算法则用于杂病。
(一)阴阳运算法则 根据太极图,阴阳运算法则是:
在开区间(未达极限)的条件下,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趋向阴,阳趋向阳。在闭区间(存在极限)的条件下,阴阳互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位阴势阳,位阳势阴,阴趋向阳,阳趋向阴,极则必反、阴阳转化。大自然、生命体作为一个阴阳两元的集合系统,是存在极限的。故生命体的生存发展呈阴阳运算法则。人体是宇宙运行系统的同构系统和同步变换系统,故其生存和发展遵循阴阳运算法则。
(二)五行运算法则 根据《内经》五运六气七篇大论,五行运算法则是:
在存在阴阳极限的闭区间内,五行相生运算 母子互根:生理是母令子实、子令母实;病理是子盗母气,母虚及子;治疗要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在存在阴阳极限的闭区间,五行相克运算 我生者克生我者,虚者被侮(乘),实者反侮。五行每一环节(每一行)的阴阳运算:见阴阳运算法则。大自然、生命体作为整体系统,是存在极限的。人体是宇宙运行系统的同构系统和同步变换系统,故生存和发展遵循五行运算规则。
从阴阳五行数学模型可以推知系统总是有极限的,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之间总是有关联的。可见阴阳五行数学模型是一个系统论的模型。
(三)五行的阴阳定性定量
阴阳系统S是一个不断运转的系统,阴阳运行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五运(五行)和六个环节三阴三阳(六气),五运每一环节就是五行x的子系统,六气每一个环节就是三阴三阳六气x的子系统,其表达式是{x|x∈S, 阴≤x≤阳}或{x|x∈S, 阴≥ x≥阳},x是阴阳系统S运行过程的变量。整个阴阳系统S运行过程是五行x系统和三阴三阳x系统。五行x系统分为木火土金水五个子系统。阴阳系统S运行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六气),x分阴枢、阴阖、阳枢、阴开、阳阖、阳开六个环节。显然,三阴三阳系统是阴阳开枢阖的两个环的重合,每一个环的开枢阖环节都是阴阳区间内的阴阳变量x的子系统,用{x|x∈S, 阴≤x≤阳}或{x|x∈S, 阴≥ x≥阳}表示。而五行x系统是稳定的一个环,其由木火土金水五个x子系统构成,亦用{x|x∈S, 阴≤x≤阳}或{x|x∈S, 阴≥ x≥阳}表示。
(1)木 阴阳定性:阳;阴阳定量:阴阳各占50%;趋向:阳;动态:升浮、流动性强;温度:温;生命过程:生。
(2)火 阴阳定性:阳;阴阳定量:阳极;趋向:阴;动态:动;温度:热;生命过程:长。
(3)土 阴阳定性:阳;阴阳定量:阳>阴;趋向:阴阳调和;动态:转;温度:温热;生命过程:化。
(4)金 阴阳定性:阴;阴阳定量:阴阳各占50%;趋向:阴;动态:降;温度:凉;生命过程:收。
(5)水 阴阳定性:阴;阴阳定量:阴极;趋向:阳;动态:静;温度:寒冷;生命过程:藏。
(四)三阴三阳运算法则 根据《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六气三阴三阳运算法则是:
(1)厥阴“风”对应“木”行;少阳、少阴“热”、“火”对应“火”行;太阴“湿”对应“土”行;阳明“燥”对应“金”行;太阳“寒”对应“水”。故三阴三阳可以遵循五行运算法则。
(2)三阴三阳有从标从本从中之变;有上下、中见、中终之变等。
二、阴阳五行数学模型的运用:
阴阳五行数学模型不但对宇宙或人体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以阴阳变量来表示,而且对宇宙系统和人体系统的同构关系和同步变换关系也以阴阳变量来描述。它不仅对生理病理予以阴阳定量,而且对药理也予以阴阳定量。例如它将中药的功能用阴阳五行模型分析(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分别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归纳为四气(温热寒凉)五味(酸收、苦泄、甘缓、辛散、咸软)、升降浮沉,从而使药物广泛地参与人体系统内的调节活动,而可以不受药物特异性功效的限制。这不是说中药没有特异性功效,而是说阴阳五行模型一旦用于药理,药物的用处就更广泛,同时副作用就更少了。
三、阴阳五行数学模型的溯源: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明确地说:道(宇宙规律)是一个由两个对立面构成的统一体,与太阳性质同类或获得太阳能量多的属于阳,与太阳性质相悖或获得太阳能量少的属于阴。一生二,就是说宇宙是由阴阳两个对立面合成的统一体,一是阳,是天。二是阴,是地。二生三就是天地阴阳相交产生三,三(天地气交)生万物,万物通过阴阳界面相互转化达到平衡(所谓冲气以为和)。这个哲学思想,后来用太极图作成数学模型。
太极图由黑白两条循着太极环旋转的鱼纹形组成,黑色的鱼纹形居下向上,其头部有一个白色的圆圈。白色的鱼纹形居上向下,其头部有一个黑色的圆圈。太极图显示,在太极环内,即在闭区间④,阴阳互根而阴生阳长,阳生阴长,阴升阳升,阳升阴升。在达到极限时阴阳转化,阴极反阳,阳极反阴。在未达极限的开区间④,阴阳对立,阴升阳降,阳升阴降。极限的存在是阴阳平衡的根本,作为整体系统,总是存在极限的,所以在任何系统内总是阴阳对立互根,阴生阳长,阳生阴长,阴阳相互转化而平衡的。大自然是一个系统,生命体是一个系统,系统总是由阴阳两元构成并存在极限——封闭性的环,没有极限的系统就失去平衡,就没有生命,系统就不复存在。尽管许多环看不见,特别是大自然、生命这些特大系统,环是无形的,但它总是存在的。这就是太极。《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太极图浅释中医阴阳五行数学模型

  
四、阴阳五行数学模型的取象⑤:
阴阳五行数学模型是从宇宙运行节律、气象变化节律、物候变化节律中抽象出来的。
(一)阴阳系统是一个有极限的闭区间,是一个不断运转的环。环就是太极,阴阳运转总是循环的,太极决定了阴阳的运算法则。这抽象于古代观测的天体运行、气象变化、气候周期、物候周期都是循环的规律。没有太极不成系统,也就没有生长化收藏的生命活动过程。现代生物学也揭示,细胞周期同样存在着生长化收藏的生命活动过程⑥。这显示细胞周期存在未揭示的“太极”。
(二)五行是五运,是阴阳系统循环变化的五个环节,取象于五个相对稳定的时空,比如一年四季:春、夏、长夏、秋、冬,一日四时:朝、日中、日入、夜半。由于地球公转自转,产生季节变化,引起日照量、大气环流的变化,产生气候气象变化:温、热、湿、凉(燥)、寒等气温、湿度和风(气流)变化。春是草木复苏的季节,故以“木”为操作数符号(以下简称符号)。春季是季风气候,故六气以“风”为符号,夏季是日照最多的季节,故以“火”为符号。夏季气候炎热,六气以“热”为符号。秋是凉燥季节,物候表现为草木凋零,故以“金”为符号。六气以“燥”为符号。冬是日照最少、以冷空气为主的气候,气象为“寒”,以“水”为符号。六气以“寒”为符号。四季轮回是阴阳运化的表现,是阴阳生化的作用,土生万物,所以用“土”作为符号。长夏湿度高,六气以“湿”为符号。能量高的“火”最具生化能力,所以“火”生“土”,东南西北四方的交界(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分别对应于季春、季夏、季秋、季冬)为五行转化的区域所以称为“土”。故“土”控四方而居中央,五运以土为中心,所以五行顺序是木火土金水。必须指出,把五行解释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错误的。相关的辞书称木火土金水是五种物质,导致人们对阴阳五行的质疑。辞书应纠正为“五行是阴阳系统的五运行环节”,木火土金水是符号。

1、五行相生规律:五行相生是对春夏秋冬四季(春季72天、夏季72天、长夏季春季秋季冬等季末各18天、秋季72天、冬季72天)轮回变换、四季气候(温暖、炎热、潮湿、凉燥、寒冷)变迁及其对应的四季物候(生、长、化、收、藏)变化抽象出来的一般规律。
2、五行相克规律:五行相克是气候气象自身的相互制约作用及其对物候的制约作用抽象出来的,春季天气温暖是草木萌芽的气候,所以叫做“生”,用“木”做符号。春季遇到冷空气南下天气凉燥(金)必然抑制植物生长,故“金克木”。夏季的天气不仅气温升高而且带来锋面雨。炎热的天气能制约凉燥天气的肃杀作用,这是火(热)克金(凉燥)。夏季炎热的天气是植物茂盛的气候,所以叫“长”,用“火”做符号。越接近地面湿度越高,故土壤是潮湿的,对应土的是潮湿的环境,湿度高的环境以“土”为符号。潮湿的物体遇到空气流动(风)就干燥,所以木(风)克土(湿)。秋季天气凉燥,凉燥天气是肃杀的气象,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所以叫做“收”,用“金”做符号,上已说过金克木就是凉燥肃杀生物。冷空气是冬季的主天气,使冬眠动物蛰伏,所以叫“藏”,用“水”做符号。长夏是土,故土是温热的,温热能克制寒冷,而且土能控制水,冬眠动物蛰伏在土中才能过冬,所以土克水;冷空气的降温作用,就是水克火。以上气候气象物候的五行相生相克是阴阳平衡规律的体现。可见,五行相生相克是从太阳年的气候、气象、物候变化节律抽象出来的。五行相克规律还从灾害性天气的胜复规律抽象出来,如《素问》的五运六气七篇大论就详细的论述了灾害性天气的五行胜复规律。综上所述,阴阳五行模型取象于宇宙运行、气象变化、气候变迁、物候变化等节律。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数学(一门学科)
②《百度百科》:数学模型
③ 徐振林:《内经五运六气学》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上海  1990 第1版
④《百度知道》:什么是开区间和闭区间
⑤《360百科》:(1)以某事物作为榜样。《庄子·天道》:“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
⑥ 《360百科》:细胞周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3266edb0102uxtx.html

点评

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宇宙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生命也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从宇宙运行、生命运行的节律中抽象出阴阳五行模型。阴阳五行模型是高度抽象、简化、通用的模型,因而可以称为数学模型,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5 17:26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16:24:55 | 只看该作者
黄中正 发表于 2017-2-5 12:06
看来你对数学的理解还是比较浅。推荐看一本书《数学与文化》,刘鹏飞、徐乃楠著。
阴阳五行的数学原理我 ...

  謝謝先生的推荐,我学的是中医,《数学与文化》与中医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先生的研究是南辕北辙,如果说【与中医理论基本是相符的】话,说明阴阳五行理论在数学领域的应用,而不是阴阳五行的本质。内经的阴阳五行是本质,是根源。先生不明何为阴阳五行,你哪个数学又有何用?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16:57:16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2-5 12:38
谢谢一吐先生回复
讨论问题,本来就是各抒己见,到底谁无聊,大家有目共睹。

  謝謝千总回复。所谓有聊无聊是有没有学术意义。先生没读我的帖子,问得令人莫明其妙。
  1,“五行理论源于内经”,内经开章明意“昔在黄帝”,即阴阳五行之学始于远古,内经称之三坟之一,难道不早于西周?五行的概念由《尚书·洪范》记载,错在哪里?
  2,【如果在“五星的命名”以前,就已经有了“五行理论”,】五星的出现是五运的标志,是五行的标志,五星用木火土金水作标志,是五气化五行的顺序。没有五星运行,哪来的五行理论?

点评

千秋雪 故作高深,言不及义。概念不清,逻辑混乱! ------------------------------- 千总,扣帽子,打棍子不是讨论学术的态度。请把【言不及义。概念不清,逻辑混乱】说具体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5 19:03
故作高深,言不及义。概念不清,逻辑混乱!  发表于 2017-2-5 18:02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17:10:22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2-5 12:47
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本书论及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特别是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其中的数十个定理是根据从阴阳五行的特征抽象出的3个公理严格推导出来的。这些定理破解了中医界几千年悬而未解的理论之谜。
--------------------------------
  千总又上了贼船。【阴阳五行数学】自何而来?【阴阳五行的特征】是什么?阴阳是气,五行是形,形气相感是阴阳五行气化的自然规律。千总是只信吹牛,不信中医理论。

点评

阴阳是气,五行是形,这种外行的话,也能说得理直气壮啊 ------------------------------------ 千总呀,多读中医经典,别把中医经典当外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5 19:07
阴阳是气,五行是形,这种外行的话,也能说得理直气壮啊!  发表于 2017-2-5 17:50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17:26:5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2-5 12:58
浅释中医阴阳五行数学模型
          中医大讲堂(一)
数学是研究自然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用 ...

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宇宙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生命也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从宇宙运行、生命运行的节律中抽象出阴阳五行模型。阴阳五行模型是高度抽象、简化、通用的模型,因而可以称为数学模型,
----------------------------------
【宇宙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 。什么是循环系统?没有天体运行,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吗?【生命也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没有三阴三阳六经的升降气化,有生命的循环系统吗?不论本源,不论实质的研究,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点评

千总说 看不懂,没关系,可以好好学习一下。自说自话的吹毛求疵,有什么意义呢 ------------------------------------------ 中医师不学中医,却要学数学模型,向数学模型看齐,这也是现代中医的一道风水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7 23:12
看不懂,没关系,可以好好学习一下。自说自话的吹毛求疵,有什么意义呢?  发表于 2017-2-5 17:48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19:03:0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2-5 16:57
謝謝千总回复。所谓有聊无聊是有没有学术意义。先生没读我的帖子,问得令人莫明其妙。
  1,“五行理 ...

千秋雪   故作高深,言不及义。概念不清,逻辑混乱!
-------------------------------
  千总,扣帽子,打棍子不是讨论学术的态度。请把【言不及义。概念不清,逻辑混乱】说具体点。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19:07:34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2-5 17:10
本书论及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特别是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其中的数十个定理是根据从阴阳五 ...


阴阳是气,五行是形,这种外行的话,也能说得理直气壮啊
------------------------------------
  千总呀,多读中医经典,别把中医经典当外行。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23:12:47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2-5 17:26
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宇宙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生命也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从宇宙运行、生命运行的节律中抽 ...

千总说  看不懂,没关系,可以好好学习一下。自说自话的吹毛求疵,有什么意义呢
------------------------------------------
  中医师不学中医,却要学数学模型,向数学模型看齐,这也是现代中医的一道风水线。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23:35:54 | 只看该作者

萧铁说  呵呵,抄几段书,然后吐些口水把它们粘起来就叫“论证”了?厉害了,抄书吐。
---------------------------------------
  謝謝萧先生的鼓励和表扬,点出了学习中医的两个关键,一是读书,二是实践。读书要有所悟,前后相联,上下贯通,融汇明道,,实践是把书同现实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点评

什么实践?亲口尝尝刘博士那“棺材里长出来的一个东西”,right?  发表于 2017-2-8 07: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6 23:21 , Processed in 0.0931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