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穆勒
虽然从未谋面,但穆勒利用自己的地位及关系,安排学者发表了一篇有关李景均著作《群体遗传学导论》的书评,向美国学术界介绍李景均的学术成就,先在舆论上为其造势。
随后,穆勒又向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推荐了李景均。尽管彼时李景均尚在香港,走马上任需要一段时日。但考虑到穆勒的面子,匹兹堡大学还是表示愿意等待,聘任李景均为研究员。
使用道具 举报
匹茨堡大学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但正如10年前回国一样,这次回美国,也是一波三折。
因为是私自出国,李景均既无护照,也无任何证明国籍的证件,无法获得美领馆的签证。
为此,穆勒联合美国其他遗传学家,不断给美国国务院及美国驻香港总领馆的官员写信,请求帮助解决李景均的签证问题。
获知症结出在驻香港总领馆后,穆勒又专门给总领馆官员写了一封信,介绍李景均的学术成就,并为李景均一家递交了经济担保书。
几经努力,因为没有“身份证明”,李景均还是没有获得签证。
1951年3月,穆勒在印度开完会,又特意跑到了香港,想看看李景均需要什么帮助。
到达香港后,李景均邀请穆勒及领馆的一位官员共进晚餐。在晚餐上,穆勒又向领馆官员求情,终于帮助李景均争取到了签证。
1951年5月,李景均一家离开香港到达美国。
在美国,李景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
修改后的《群体遗传学导论》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被誉为“发挥的决定性影响达20年之久,全世界整整一代遗传学家都得益于该书。”
修改后的《群体遗传学导论》
李景均对遗传流行病的早期发展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基于李景均对人类遗传学的贡献,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于1998年给他颁发的杰出教育奖,还当选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主席。
在统计学方面,李景均先后出版了《不平衡数据的分析》、《试验统计学导论》、《通径分析入门》等著作,极大推动了统计方法的发展。
当今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随机”与“双盲”原则,也是李景均在1950年代中期提出的。
反观国内,李景均出走事件引起了高层的震怒,毛泽东两次批示提出“必须撤查农大领导,并作适当处理”,始作俑者乐天宇被撤销了农大校务委员会主任职务,并调离农大。
然而,当年诬陷李景均的种种不实之辞,至今为止,都没有到应有的更正和平反。
李景均,从未标榜自己是一个爱国者,但他却早在1941年,冒着战火,历经九死一生回国,以义无反顾的实际行动,表明对祖国的一往情深。
就是这样一位爱国者,却频遭污蔑与迫害,带着刻骨铭心的伤痕和遗憾,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再也没有踏回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
很难想象,垂垂暮年,李景均不曾对故土魂牵梦萦,没有想过“落叶归根”……
2002年的李景均
如果关于他的不实诬陷之词获得更正与平反,李景均是否会回大陆看一看?
哀莫大于心死。
2003年10月20日,李景均在美国逝世,享年91岁。
在中国,一个共事多年的同胞,费尽心机迫害他。
在美国,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千万百计营救他。
在中国,他备受排挤,被迫出走。
在美国,他如鱼得水,成就斐然。
这是李景均的不幸,还是幸运?
这无疑是中国的不幸。
虽然已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迄今为止,中国依然没有培养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师级科学家。
钱学森生前苦苦追索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李景均出走”已近70年,同样留给我们一个大大的问号:
李景均这样的爱国科学家,为何“一腔热血、报国无门”?
---- END ----
1950年3月初的一个晚上,李景均夫妇一直没有入睡。午夜之后,李景均悄悄敲响了邻居林传光教授的门。林教授开门一看,李景均正神情沮丧地站在那里。稍后才明白这很可能是最后的告别,李景均即将挈妇携雏远渡重洋。林教授一时目瞪口呆,竟不知说什么好。等到李景均告辞回去了,林教授这才完全醒悟过来,赶忙穿好衣服,赶到李景均家,劝告李景均万万不可出此下策。否则万一被捕,那时就后悔莫及了。但李景均去意已决,不愿臣服于乐天宇而苟且偷生。不论林教授如何恳求,他也不改初衷。
第二天一早,李景均一家由北京农业大学宿舍去前门火车站。临走之前,李景均特意给校委会主任乐天宇和副主任俞大绂留下一封信,信中称“身体欠佳,请假数月,请勿发薪”。到达火车站时,俞大绂率陈延熙、王焕如、陈道等副教授冒着春寒送行,“挥泪拜别”。尽管李景均表示一旦其母病好出院就回来,但大家心里都有些数,只是装着不知道。彼此握手道别,共事多年的好友从此永隔天涯。
在上海呆了两天后,李景均一家坐火车去广州。1950年3月12日,李景均怀里抱着4岁的女儿和克拉拉走过了通往香港的罗湖桥。在桥的另一端,李景均的二哥正等着他们。他将李景均一家安置在他自家在九龙的公寓里,李景均在那里住了14个月。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22 , Processed in 0.24738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