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遗传学之父”出走美国:毛泽东震怒,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8:47:37 | 只看该作者

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穆勒

虽然从未谋面,但穆勒利用自己的地位及关系,安排学者发表了一篇有关李景均著作《群体遗传学导论》的书评,向美国学术界介绍李景均的学术成就,先在舆论上为其造势。

随后,穆勒又向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推荐了李景均。尽管彼时李景均尚在香港,走马上任需要一段时日。但考虑到穆勒的面子,匹兹堡大学还是表示愿意等待,聘任李景均为研究员。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8:48:13 | 只看该作者

匹茨堡大学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但正如10年前回国一样,这次回美国,也是一波三折。

因为是私自出国,李景均既无护照,也无任何证明国籍的证件,无法获得美领馆的签证。

为此,穆勒联合美国其他遗传学家,不断给美国国务院及美国驻香港总领馆的官员写信,请求帮助解决李景均的签证问题。

获知症结出在驻香港总领馆后,穆勒又专门给总领馆官员写了一封信,介绍李景均的学术成就,并为李景均一家递交了经济担保书。

几经努力,因为没有“身份证明”,李景均还是没有获得签证。

1951年3月,穆勒在印度开完会,又特意跑到了香港,想看看李景均需要什么帮助。

到达香港后,李景均邀请穆勒及领馆的一位官员共进晚餐。在晚餐上,穆勒又向领馆官员求情,终于帮助李景均争取到了签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8:48:35 | 只看该作者

1951年5月,李景均一家离开香港到达美国。

在美国,李景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

修改后的《群体遗传学导论》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被誉为“发挥的决定性影响达20年之久,全世界整整一代遗传学家都得益于该书。”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8:49:05 | 只看该作者

修改后的《群体遗传学导论》

李景均对遗传流行病的早期发展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基于李景均对人类遗传学的贡献,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于1998年给他颁发的杰出教育奖,还当选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主席。

在统计学方面,李景均先后出版了《不平衡数据的分析》、《试验统计学导论》、《通径分析入门》等著作,极大推动了统计方法的发展。

当今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随机”与“双盲”原则,也是李景均在1950年代中期提出的。

反观国内,李景均出走事件引起了高层的震怒,毛泽东两次批示提出“必须撤查农大领导,并作适当处理”,始作俑者乐天宇被撤销了农大校务委员会主任职务,并调离农大。

然而,当年诬陷李景均的种种不实之辞,至今为止,都没有到应有的更正和平反。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8:50:03 | 只看该作者
1950年初期,新中国成立后兴起了一波中国留学生归国潮。华罗庚、邓稼先、梁思礼等就是那个时候回国的,钱学森几经周折,1955年才得以回到祖国。


李景均,从未标榜自己是一个爱国者,但他却早在1941年,冒着战火,历经九死一生回国,以义无反顾的实际行动,表明对祖国的一往情深。

就是这样一位爱国者,却频遭污蔑与迫害,带着刻骨铭心的伤痕和遗憾,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再也没有踏回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

很难想象,垂垂暮年,李景均不曾对故土魂牵梦萦,没有想过“落叶归根”……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8:50:46 | 只看该作者

2002年的李景均

如果关于他的不实诬陷之词获得更正与平反,李景均是否会回大陆看一看?

哀莫大于心死。

2003年10月20日,李景均在美国逝世,享年91岁。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8:51:40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一个共事多年的同胞,费尽心机迫害他。

在美国,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千万百计营救他。

在中国,他备受排挤,被迫出走。

在美国,他如鱼得水,成就斐然。

这是李景均的不幸,还是幸运?

这无疑是中国的不幸。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8:52:1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已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迄今为止,中国依然没有培养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师级科学家。

钱学森生前苦苦追索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李景均出走”已近70年,同样留给我们一个大大的问号:

李景均这样的爱国科学家,为何“一腔热血、报国无门”?

---- END ----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9:02:24 | 只看该作者
http://baike.so.com/doc/7910294-8184389.html
百度百科

离国出走折叠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 李景均曾于1949年1月向北京市首任市长叶剑英表达了要为新中国科教事业贡献力量的热忱心愿。然而,在乐氏等人日益变本加厉的迫害下,李景均认为,“把一个纯学术问题扣上政治帽子,变成人身攻击,诬蔑为敌人,不能容忍”。所以,“即使有极大的耐心,我的同事们和我也不可能在中国把遗传学从灭亡中拯救出来。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声明忠于李森科学说,否则只有离开。”他感觉自己“一腔热情,报国无门”,“所学无用,逼上梁山”。斟酌再三,李景均决定离国出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9:03:09 | 只看该作者
折叠曲折经历        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离国出走极有可能被认为是叛国,所以风险极大。1950年2月寒假,李景均在上海的母亲病重。李景均认为时机已到,遂将几个月里思考再三的出走计划向克拉拉和盘托出。为减少风险,夫妇俩决定将出走之事做得隐蔽一些,甚至把家里的米缸加满了米,使人看起来他们还准备回来。

1950年3月初的一个晚上,李景均夫妇一直没有入睡。午夜之后,李景均悄悄敲响了邻居林传光教授的门。林教授开门一看,李景均正神情沮丧地站在那里。稍后才明白这很可能是最后的告别,李景均即将挈妇携雏远渡重洋。林教授一时目瞪口呆,竟不知说什么好。等到李景均告辞回去了,林教授这才完全醒悟过来,赶忙穿好衣服,赶到李景均家,劝告李景均万万不可出此下策。否则万一被捕,那时就后悔莫及了。但李景均去意已决,不愿臣服于乐天宇而苟且偷生。不论林教授如何恳求,他也不改初衷。

第二天一早,李景均一家由北京农业大学宿舍去前门火车站。临走之前,李景均特意给校委会主任乐天宇和副主任俞大绂留下一封信,信中称“身体欠佳,请假数月,请勿发薪”。到达火车站时,俞大绂率陈延熙、王焕如、陈道等副教授冒着春寒送行,“挥泪拜别”。尽管李景均表示一旦其母病好出院就回来,但大家心里都有些数,只是装着不知道。彼此握手道别,共事多年的好友从此永隔天涯。

在上海呆了两天后,李景均一家坐火车去广州。1950年3月12日,李景均怀里抱着4岁的女儿和克拉拉走过了通往香港的罗湖桥。在桥的另一端,李景均的二哥正等着他们。他将李景均一家安置在他自家在九龙的公寓里,李景均在那里住了14个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22 , Processed in 0.24738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