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希如谈从《伤寒论序》读中医经典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6-2-9 19:30:50 | 只看该作者
晋·玄晏先生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数十,明抄本作“十数”),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

12
发表于 2016-2-9 19:31:16 | 只看该作者
宋·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伤寒论序》:“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论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13
发表于 2016-2-9 19:31:43 | 只看该作者
以上乃杨绍伊所本的部分考证依据。
14
发表于 2016-2-9 19:32:21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说:“《汤液经》见于《汉书·艺文志》,晋代皇甫谧于《甲乙经·序》中谓:‘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可见仲景著作大都取材于《汤液经》。谓为论广者,当不外以其个人的学识经验,或间有博采增益之处,后人以用之多验。《汤液经》又以失传,遂多误为张氏独出心裁的创作,因有‘方剂之祖’、‘医中之圣’等无稽过誉的推崇。……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影响后来甚大,其实细按其序文,绝非出自一人手笔,历来识者亦多疑是晋人作伪,近世杨绍伊辨之尤精。”(《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15
发表于 2016-2-9 19:33:07 | 只看该作者
杨绍伊辑复《考次汤液经序》:
叔和非惟撰次“三阳三阴篇”已也,即仲景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五句,与“若能寻余所集,则思过半矣”,至“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一节,悉出其撰次。
知(智)者以此篇序文,读其前半,韵虽不高而清,调虽不古而雅,非骈非散,的是建安。
“夫天布五行”与“省疾问病”二段,则笔调句律,节款声响,均属晋音。
试以《伤寒例》中辞句,滴血验之,即知其是一家骨肉。更证以《千金方》序文中引“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至“彼何荣势之云哉”一节,称“张仲景曰”。而绪论中引“天布五行,以运万类”至“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一节,不称“张仲景曰”,即知其语,非出自仲景之口。
再以文律格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文法中为浑说;“撰用《素问九卷》”等五句,在文法中为详举。凡浑说者不详举,详举者不浑说。
原文当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此本辞自足而体且简。若欲详举,则当云:“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不当浑说后,又详举。
且仲景为医中之汤液家,汤液家举书,不举《汤液经》而举《素问》,不数伊尹而数岐黄,何异家乘中不系祖祢而谱牒东邻也!
至其下之“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云云,殊不知三部九候乃针灸家脉法,非汤液家脉法。针家刺在全身,势不能不遍体考脉。汤液家重在现证,脉则但候其表里寒热、藏府虚实、荣卫盛衰,以决其治之可汗不可汗,可下不可下而已矣。故诊一部已可定,不必遍体摩挲,以汤液家而用针灸家骂汤液家之语骂人。仲景纵亦精于针灸脉法,何至遽愦眊而矛盾若是?
且《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三书,“三阳三阴篇”中无一语道及。《辨脉》、《平脉》之“答曰”、“师曰”类,又非仲景自作。其《伤寒例》一篇,为叔和之作,篇中已有明文。而《伤寒例》即首引《阴阳大论》,篇中之语,亦即悉出此三书。是三书乃叔和撰用之书,非仲景博采之书也。再以叔和撰次者证之:叔和撰次之篇,有《平脉法》一篇,此撰用之书,有《平脉辨证》一种。此撰用之《平脉辨证》,即《平脉法》出处之注脚。《平脉法》既为出于《平脉辨证》,则《平脉辨证》必非仲景所博采。又“三阳三阴篇”中,叔和撰次之可考者,除“问曰”、“答曰”之《辨脉法》类,与“问曰”、“答曰”之《平脉法》类外,无第三类。此撰用之书,除《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三书,为撰用《伤寒例》之书外,亦惟《胎胪药录》、《平脉辨证》二种。《平脉法》之“问曰”、“答曰”类,既为出于《平脉辨证》,则《辨脉法》之“问曰”、“答曰”类,必为出于《胎胪药录》无疑。由是言之,叔和之作伪,实欲自见其所撰用之书。下之二段,为自述其渊源所自而已。惟其如是,今遂得知叔和之学,是岐黄而不是农尹,决非仲景衣钵弟子。

16
发表于 2016-2-9 19:33:52 | 只看该作者
冯世纶【解读】本两段是杨绍伊考证最精彩之处,显示了其文字考证功夫,最具考证价值。用“的是建安(东汉)”、“均属晋音(西晋)”,以“滴血验之”斩钉截铁地认定了,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二十三字不是仲景所写,从而阐明我国医学并非只有岐黄一派,而是存在有岐黄、农尹(《汤液》)两大学派,从而扭转了后世一致认为张仲景根据《内经》撰写了《伤寒》的错误观点,对考证我国医学发展史尤其是经方发展史有其极大的参考价值。
后半段主要说明了“平脉法”、“辨脉法”及“伤寒例”为王叔和参考《平脉辨证》、《胎胪药录》、《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所作,对研究经方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17
发表于 2016-2-9 19:34:26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晋王叔和伪撰张仲景自序,致使后人误认为《伤寒杂病论》是“撰用《素问》、《九卷》”等而成,遂使后人误读几千年。从内容分析,《伤寒论》与《内经》无关。
据钱超尘考证,《辅行诀》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一书的基础上撰成的,属经方派,与医经派《内经》无关。

18
发表于 2016-2-9 19:34:51 | 只看该作者
据杨绍伊考证,张仲景的序文应该是“张仲景论广汤液经序”。

点评

张仲景论广汤液经序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治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9 19:36
19
发表于 2016-2-9 19:36:1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2-9 19:34
据杨绍伊考证,张仲景的序文应该是“张仲景论广汤液经序”。

张仲景论广汤液经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治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憟,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汤液经》之训,博采众方《汤液经》之方,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20
发表于 2016-2-9 19:37:16 | 只看该作者
请参看拙文:《伤寒杂病论》之《张仲景原序》是张仲景撰写的吗?

点评

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63316-1-1.html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9 19: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1 01:24 , Processed in 0.06261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