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知识普及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7-26 20:26:45 | 只看该作者
“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把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摄食、水平衡、血糖和内分泌腺活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结合中医脏腑理论,能否确定中医治愈糖尿病的思路与方法?
“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脑”。此话是否证明了中医脏腑理论的正确性?
“肾主水”,是否可用滋肾阴法来治糖尿病之阴虚内热?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0:23:42 | 只看该作者
        “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脑”。此话是否证明了中医脏腑理论的正确性?
“肾主水”,是否可用滋肾阴法来治糖尿病之阴虚内热?
=============================
        回复:
       “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脑”。此话在中医理论中是正确的,无需西医学证明,也证明不了;在西医理论中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实验证明,没有细胞学证明,没有胚胎学证明。
      “肾主水”,可用滋肾阴法来治糖尿病之阴虚内热,这是临床上证实了的事实。这只是事实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的是事实是:糖尿病从发生到病人死亡,是一个长期的、含有许多病理变化的过程,阴虚生内热这是其中的一个小阶段,而不是糖尿病的全部;阴虚生内热在西医的几乎所有的疾病中都可能出现,而不是仅仅在糖尿病中出现。
       先生可以发现一个矛盾,不知道先生发现了没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06:5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7-27 23:00 编辑

         
        物质代谢的调控
       物质代谢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而外界的改变首先影响生物整体,随之而来的则是内环境的改变,这就使细胞受到影响,致使物质代谢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所调节。因此,物质代谢的调控是在生物体的整体、细胞及分子水子上起作用的。
       整体水平的调控
        一个生物体与其所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体内的代谢必定因环境的不同而异,尤其受营养素的供应影响更为明显。爱斯基摩人生活于寒冷北极地带,主要只能食用等动物食品,其能量来源自然是脂肪蛋白质,因此其体内的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必然旺盛。而居住于较温和区域的人群,以含淀粉多的谷物为主食,体内能量的产生就多来自分解代谢。即使生活在同一地区,因食性不同或供应短缺,往往会造成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不足,例如旧中国食米区因食用久磨精米而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1焦磷酸硫胺素的形式,是丙酮酸脱氢酶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一种辅酶,故当维生素B1 缺乏时,丙酮酸不能脱去羧基而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因而堆集,以致引起脚气病的一些症状。再者,食性的改变也能影响促进化学反应的酶在量方面的增减;例如婴幼儿以奶为最主要的食品,故其胃粘膜分泌凝乳酶较多,而不食用或少食用奶的成年人胃中这种酶则几近缺如,因此有些成年人在食用牛奶后,不能将其很好凝结而消化,以致腹泻。
        在特殊情况下,如饥饿或应激,体内必须调节物质代谢,以应变故。某些病现状态可使病人不能进食,若不及时补充营养素,尤其是葡萄糖,当即造成体内一种饥饿状态。饥饿时,体内物质代谢必定发生变化,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变,这可从其血糖水平的变化看出一梗概。在饥饿期间,体外营养素的供应断绝,但体内不能无葡萄糖;虽然脑组织可以适应或多或少的利用酮体,而红细胞所需的ATP则完全依靠血糖在细胞内的分解,所以其它器官组织中糖的分解代谢逐渐降低,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以增加糖异生作用;同时三羧酸循环不能不运行以产生ATP,因此大量动用脂肪进行分解,使体内能量需求得到满足。这些物质代谢的改变都是由某些激素来调节的。
        应激就是机体对外界异常刺激的适应。这样的刺激可包括创伤、某些外科手术、肾衰竭、烧伤、感染、受冻及强烈情绪激动等。出现任何一种这样的情况时,体内总的表现有血液皮质醇胰高糖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等升高;胰岛素的分泌虽然不受影响,体内的抗胰岛素性明显存在;结果脂肪分解增加,故许多组织内脂肪的氧化代替了葡萄糖的氧化,因而加速了酮体的生成,使体内能量代谢发生改变;同时蛋白质代谢亦发生异常,总的看来,分解增加,合成减少,使绝大多数的氨基酸在肝内脱去氨基,将生糖氨基酸的碳骨架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并将氨基合成为尿素,因此造成患者体内氮的负平衡,这可能与皮质醇在应激者体内水平大量升高有关。
          纵上所述,可见机体总是通过神经体液来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以应付所遭遇的异常情况。
        在细胞水平的调节
       调节体系
       1.作用于细胞的调节体系:体内的物质代谢是受机体所在环境的影响。外来的刺激因素首先影响神经,然后传导到内分泌腺,以分泌激素,经血流而达到各种组织细胞并调节其物质代谢。激素是调节细胞中代谢的物质。各种激素虽然与全身的细胞都有接触,但只对其靶组织中的靶细胞起作用。
激素的调节也受反馈抑制的控制,例如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垂体前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以促进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球蛋白,作为合成甲状腺素及三碘甲腺原氨酸的原料。但是血流中的甲状腺素反过来可以抑制垂体前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也可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此外下丘脑及胰脏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也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激素的受体
      激素具有高度特异性,只作用于靶细胞,这就意味着靶细胞必定拥有使激素能识别的特殊结构;这种结构就是激素的受体,激素的受体有的是在细胞的表面上,也有的是在胞液中,在细胞表面者为水溶性的肽及胺类激素的受体,而存在于胞液者则是易于通过质膜的脂溶性类固醇类激素的受体。它们可能都是一些特定的糖蛋白,对于激素分子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亲和力。一种激素能选择性地识别其特定的受体,并与其结合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即会导致第二信使的生成或释放。第二信使将激素与受体的复合物所携带的信息传递给特定的酶或分子体系,使激素所负的使命得以实现,这就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调节特定酶促反应或使特定基因能够表达。
      表达式
      导致生成   触发
     激素(第一信使)+受体→激素受体复合物---→第二信使 --→相应的代谢途径
     或释放
      3.
     环磷酸腺苷的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第二信使实际即是环3’,5’-磷酸腺苷,简写为cAMP。
      cAMP如何触发特定酶促反应的问题,可用糖原生成对糖原分解的作用来说明。在肌肉活动中肾上腺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激发cAMP的生成;而cAMP当即触发糖原分解的级联反应(图2-4-4),同时抑制糖原的生成。当肌肉活动减少时,磷酸已糖因无需用以生产ATP而累积,即会反过来将糖原合成酶b激活为糖原合成酶a以促进糖原的生成,同时抑制磷酸化酶b转变为磷酸化酶a。cAMP也可影响胞核,其作用是通过激活特定蛋白质激酶,促使非组蛋白磷酸化而从与DNA的结合部位上脱落下来,从而使被阻遏的基因得以表达。
       性激素对靶细胞的作用
        雌激素雄激素均为脂溶性类固醇物质,能透过质膜而进入细胞;其受体存在于胞液中,且不以cAMP为第二信使。例如,雌二醇在进入子宫乳腺的靶细胞后,在胞液中与一特定4s的蛋白质(即受体)结合,经转变成5s的化合物(即第二信使)后而进入胞核,并作用于染色体而促进mRNA的生成,以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在分子水平的调节
       化学反应
       物质代谢中的各个化学反应主要由酶促成,所以酶分子的结构改变及合成、降解速度的增减乃是调节代谢最直接的因素。酶分子结构改变甚为快速,其发生以分秒计,而合成及降解则较为缓慢,需数小时才能实现。结构的改变包括分子的变构及修饰,与机体的需要及内环境有较大关系,至于合成及降解,尤其是合成则涉及基因的作用。
       通过酶分子变构的调节
      一个代谢途径的发生或消失及进行速度的增减,取决于其调节酶的活性。而酶的活性,在温度、pH、作用物及辅助因子等恒定的情况下,又取决于其分子的结构,调节具有变构的性质,故常称为变构酶。变构酶往往位于代谢途径的开端处或其附近,其所促进的多为一重要而不可逆的反应,其分子结构可为一些激动或抑制效应分子所改变。变构酶的分子具有一些特定的结构部位,可与某些小分子结合,如与作用物、终未产物、代谢中间产物或甚至其它代谢途径的产物结合;一经结合,酶分子的构象即会发生改变而影响其活性;结合不同的分子,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分解代谢中,例如在糖酵解中,A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作用物,也是其变构调节剂。当体内需要进行糖酵解以供给能量时,ATP与磷酸果糖激酶结合而促进酵解的进行,但在ATP水平升高到超过需要时,它又有抑制磷酸果糖激酶的作用,从而使酵解减慢或停止。柠檬酸盐也是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剂,有降低酵解速度的作用。
       物质结合
       变构酶可与多种小分子物质结合,但与代谢途径的终未产物结合是其特有的性质。当终未产物超过需要时,即与酶分子结合而改变其构象,因而抑制其活性;这就是反馈抑制。变构反馈抑制的例子很多,其最早发现者为细菌中促进L苏氨酸转变为L异亮氨酸的酶体系。这一体系由五种酶组成,以苏氨酸脱水酶为这一转变开端的。苏氨酸脱水酶可被转变过程的终末产物,异亮氨酸所抑制;这当然是异亮氨酸生成过多时发生。异亮氨酸是苏氨酸脱水酶的特异抑制剂,并不抑制体系其它酶,同时其它的中间产物对苏氨酸脱水酶无抑制作用。异亮氨酸与苏氨酸脱水酶以非共价键与酶分子形成可逆性结合,故在需要时异亮氨酸又可脱离结合部位,恢复酶的活性。由此可见,反馈抑制显然是通过酶分子的变构来调节代谢。
        通过酶分子修饰的调节
       酶分子含有多种基团,有的可以去除或加上,也有的可以交互改变;通过这种修饰作用以影响酶的活性,如加上或去掉磷酸及硫氢基与二硫键的互相转变等都是对酶分子修饰的常见例子。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就是通过糖原合成酶与糖原磷酸化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作用来调节的。糖原合成酶以I及D两种型式存在;I型为去掉磷酸并具有活性者,但经蛋白质激酶的磷酸化作用则成为无活性的D 型。糖原分解中的磷酸化酶则以a及b两种形式存在,其本身的磷酸化或脱磷酸在活性上则与糖原合成酶的正好相反;磷酸化酶a是磷酸化型,在受磷酸化酶磷酸酶水解而脱去磷酸后,即成为无活性的b型。
        通过基因的调节
       体内的酶与其它物质一样,也有其合成及分解代谢,通过酶蛋白的代谢,即可影响细胞内酶的含量,进而调节物质代谢的速度及存在。酶的半寿期甚短,如无合成,细胞内酶的含量即将逐渐下降,影响酶合成的因素有作用物、代谢产物、激素及药物等。这些因素都是通过基因来调节酶的合成。作用物影响酶合成的例子很多,例如食用低蛋白质高糖类膳食的人,其肝脏中分解氨基酸的酶的含量必定很低,因体内对无多大用处的酶,不必大量合成。一旦改食高蛋白质膳食时,一日之内肝脏中分解氨基酸的含量必定增高。这表明,肝细胞内酶的合成当视膳食所供给营养素的性质而定,实际是作用物作用于基因而使所需要的酶得以合成;一般称这种作用为酶的诱导(图2-4-7)。
        代谢途径
      基因因作用物A的影响而生成A的代谢途径中所需要的酶E 1、E 2及E 3等,将A 依次转变为B、C及D。酶的诱导生成,在细菌中亦是常见的,例如,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不能使乳糖发酵,而在含乳糖或甲基半乳糖的培养基中生长者则能;这是因为乳糖或甲基半乳糖作用于基因而诱导生成β半乳糖苷酶的结果。
         代谢产物通过基因对酶蛋白合成的调节,最常见的是反馈抑制。当一代谢途径的终未产物超过需要时,即与调节酶结合而造成反馈抑制,致使这一代谢途径中酶的合成减少。
        高等动物体内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激素将信息依次传递给细胞的受体第二信使及基因,然后由基因调节蛋白质的合成。例如,胰岛素对蛋白质有促进合成并抑制分解的作用,这就极有可能使糖酵解脂肪酸合成等代谢途径中的酶在细胞内的含量有所增加,又如糖皮质激素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分解,由此产生的氨基酸在肝细胞中通过糖异生作用而生成糖,所以这个激素的作用是导致氨基酸分解代谢及糖异生作用中酶的合成。
         异生物质
         绝大多数药物及毒物都是异生物质,均能诱导生成分解它们的的酶,以解除其不利于生命的作用。药物及毒物多在中进行生物转化;促进生物转化的酶,常称为微粒体酶,都不是潜在的或已有酶前身物的激活,而是经异生物质的诱导而重新合成的。这无疑是通过基因的一种调节作用。就现在所知,药物毒物诱导剂大致可分为苯巴比妥及多环烃两种类型,前者所能激起微粒体酶的种类远远大于后者。
           纵观上述,物质代谢的调节虽然分为整体、细胞及分子三种水平来讨论,但实际上体内代谢的调节总是依次通过神经、激素及基因,最后落实到酶分子上来实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8:3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7-29 10:32 编辑


人体结构


1 细胞分类编辑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细胞核由核膜围成,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

2四大组织编辑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一般彼此相联成膜片状,被覆在机体体表,或衬于机体内中空器官的腔面,以及体腔腔面。依功能和结构的特点可将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等三类。其中被覆上皮为一般泛称的上皮组织,分布最广。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具有高度的感应性和传导性。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树突较短,像树枝一样分支,其功能是将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较长,其末端为神经末梢,其功能是将冲动由胞体向外传出
肌组织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有收缩的功能。肌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
结缔组织由细胞、细胞间质和纤维构成。其特点是细胞分布松散,细胞间质较多。结缔组织主要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骨、血液和淋巴等等。它们分别具有支持、联结、营养、防卫、修复等功能。
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一书,对盖伦的“三位一体”学说提出挑战。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发现血液的小循环系统,证明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部,通过曲折路线到达左心室。英国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发表《心血运动论》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和心脏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和动力的来源。这一重大发现使他成为近代生理学的鼻祖。
  3    九大系统编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

4化学组成编辑水占了人体重量的65%。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脱水后只剩25公斤,其中碳水化合物3公斤,脂肪7公斤,蛋白质12公斤,矿盐3公斤。

5血液编辑人体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若一次失血超过人体内血量的20%,生命活动便受阻。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不超过10%时,一般可以迅速恢复.。

6肌肉编辑人体全身的肌肉共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有2000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5%-40%。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

7大脑编辑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1000至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一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15
发表于 2015-7-30 00:57: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07:1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7-29 23:15 编辑

                   “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脑。此话在中医理论中是正确的,无需西医学证明,也证明不了;在西医理论中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实验证明,没有细胞学证明,没有胚胎学证明。
      “
肾主水,可用滋肾阴法来治糖尿病之阴虚内热,这是临床上证实了的事实。这只是事实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的是事实是:糖尿病从发生到病人死亡,是一个长期的、含有许多病理变化的过程,阴虚生内热这是其中的一个小阶段,而不是糖尿病的全部;阴虚生内热在西医的几乎所有的疾病中都可能出现,而不是仅仅在糖尿病中出现。
       先生可以发现一个矛盾,不知道先生发现了没有?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07:42:16 | 只看该作者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又可分:

①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或称传入神经元(afferent neuron)多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的末梢分布在皮肤和肌肉等处,接受刺激,将刺激传向中枢。

②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或称传出神经元(efferent neuron)多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它把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产生效应。

③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介于前两种神经元之间,多为多极神经元。动物越进化,中间神经元越多,人神经系统中的中间神经元约占神经元总数的99%,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网络。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07:45:22 | 只看该作者
      神经元的分类
神经元有几种分类法。  

根据突起的多少
根据突起的多少可将神经元分为三种:

①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②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有两个突起,一个是树突,另一个是轴突;

③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距胞体不远又呈“T”形分为两支,一支分布到外周的其他组织的器官,称周围突(peripheral process);另一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称中枢突(central process)。假单极神经元的这两个分支,按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中枢突是轴突,周围突是树突;但周围突细而长,与轴突的形态类似,故往往通称轴突。  

根据轴突的长短
根据轴突的长短,神经元可分为:


神经元突触传递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①长轴突的大神经元,称GolgiⅠ型神经元,最长的轴突达1m以上;

②短轴突的小神经元,称GolgiⅡ型神经元,轴突短的仅数微米。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又可分:

①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或称传入神经元(afferent neuron)多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的末梢分布在皮肤和肌肉等处,接受刺激,将刺激传向中枢。

②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或称传出神经元(efferent neuron)多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它把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产生效应。

③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介于前两种神经元之间,多为多极神经元。动物越进化,中间神经元越多,人神经系统中的中间神经元约占神经元总数的99%,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网络。  

根据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
根据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或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还可分为:

①胆碱能神经元(cholinergic neuron);

②胺能神经元(aminergic neuron);

③肽能神经元(peptidergic neuron);

④氨基酸能神经元。
19
发表于 2015-8-19 23:29:06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西医解剖生理知识的普及!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8:33:48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8-19 15:29
应该是西医解剖生理知识的普及!

      欢迎先生发表普及《内经》的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3:22 , Processed in 0.0563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