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3-25 09:59:54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不同版本成书于不同的时期。
1、早期的文献来自于商朝末年周文王组织的广泛的医学实验研究。
2、春秋战国时期有过修改,增加了阴阳五行内容。
3、汉朝时期将商末至秦朝时期的黄帝医学流派文献进行了整理归类正式成书。其中加入部分汉朝医家的解读。
4、唐宋时期又将医书七经合成一本称之为《黄帝内经》。同时加入了一些当时补充的文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发表于 2019-3-25 11:04:44 | 只看该作者
        根据确切的文字记载,只能将这两部著作的成书下限定在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前。
=================================================
         这就对了。《伤寒论》与《内经》怎么会没有联系?张仲景没有读过《内经》?《伤寒论》与五行没有关系?

点评

这就对了。《伤寒论》与《内经》怎么会没有联系?张仲景没有读过《内经》?《伤寒论》与五行没有关系?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24 17:14
13
发表于 2019-3-25 11:08:14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内经》的考证有多少矛盾,都是个人看法,不影响《内经》的主要精神。
14
发表于 2019-3-25 18:02:35 | 只看该作者
        < 伤寒论>张仲景写的序,就是一个硬性参照物。
15
发表于 2019-4-2 15:33:18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内经》成书于何时何人,均不影响其运用价值。
16
发表于 2019-9-20 19:44:45 | 只看该作者
现代关于《内经》成书年代的研究众说纷纭,有很多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1 说今本《内经》非《黄帝内经》,并没有明显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仅仅因为《内经》的卷和篇,就断言此《内经》非彼《内经》,有点武断之嫌。古代篇以竹简论,卷以帛书言,篇的容量一般小于卷,因为竹简重,容纳字数少,卷轻便,容量更多一些。 《左传》18万字,《汉书 艺文志》说是30卷,《内经》十四五万字,还有1/3是七篇大论,十八卷也很有可能。后人编纂《内经》,也是1卷数篇,说古本《内经》18卷就只有18篇,并不能作为定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7
发表于 2019-9-20 20:26: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8
发表于 2019-9-20 20:2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9-20 12:33 编辑

说《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是许多不同论文的汇编也是有问题的。

首先,《内经》的理论体系是统一的,并非是当时流行的一些论文的简单收录,而是有着自己独特观点的系统理论的阐述。《素问》、《灵枢》的一些内容甚至可以相互解释,相互借鉴。比《马王堆汉简》的水平不知道高了多少。《马王堆》并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更多的看到的是经验的记录,缺乏理论的深入解释。虽然现在已经不能够明确知道《内经》的作者是谁,但是《内经 》的成书肯定是一个有巨大转折的一个突然性事件,《黄帝内经》《马王堆汉简》以及其后的《史记》均未见记载,《七略》就已经收录,这中间只有短短不到100年时间。从《内经》理论体系的连贯性上来讲,即使不是同一个人的作品,它至少也是同一个学派的作品,这里面托名黄帝的先哲,有黄帝的老师岐伯,黄帝带出来的学生雷公等等,用平常问答的形式把他们的理论表述出来, 融会贯通,写成书,为什么最终执笔者不可能是一个人呢??

至于《内经》的用字有些汉唐南北朝,那是《内经》长期是以抄写方式流传的,不同抄写的人也许会在其中加上些自己的理解,这在当时很正常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也是这样。如果我现在抄写《内经》,我恐怕不会去抄写繁体,而会改成简化字,抄写的目的是给现在的以后的人看的,不是为了保存原貌,难道我抄写《内经》用了简化字,《内经》就是简化字以后才出现的么?!至于避讳,抄写的人不避讳是要杀头的,他当然会径直改过来,不会也不值得冒这个杀头的风险,不改,文字也流传不出去。有些许的改动,就说《内经》是这以后才写成的,那也是无稽之谈。即使有后人的增加和改变也并不能说是《内经》是后人写成的,它的成书应该在西汉《七略》之前,怎么会跑到东汉去?!
19
发表于 2019-9-20 20:39:1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4-27 22:39
王育林《中医古籍考据例要·第七章·考据》(学苑出版社,2006年)说:“《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一个十 ...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话题,当今的事尚说不清,比如青蒿是西是中。何况几千年的事,望风扑影,虚张声势,无所不用其极。当今的内经,是历史的结论,是天竟地择,适者生存的必然。对于中医,是学内经,继中医之学,中医之理。中医之道,用到临床去,而不是讨论没有答案的话题。
20
发表于 2019-9-20 21:09:1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9-20 12:39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话题,当今的事尚说不清,比如青蒿是西是中。何况几千年的事,望 ...

是的,本不应由我们来讨论。偏偏最近投稿的一篇文章,编辑抓住《内经》成书年代没有定论这件事,战国耶?秦?汉?说战国至秦汉也不对!才知道中医已经把《内经》延伸到东汉南北朝去了。然而这个观点怎么能站得住脚呢?!说话要讲证据,没有明确答案,也要选其最可能最合理的一种,至少要符合逻辑。不能出来一种说法,不管他合不合逻辑、站不站得住脚,就作为一种可能,最后罗列N种可能,越来越没有定论。

中医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理论认识不清楚,理论的本源就是《内经》,争论一下《内经》的理论来源和成书背景,对于理清现在一些混乱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点评

一部理论,由不完善发展到完善,是必然到自由的历史进程,问题是有人以此否定中医,误导后学。内经是历史的结论,是如何学,如何用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20 21:2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1:50 , Processed in 0.04926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