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士铎辨治阳痿浅析
现代医学称阳痿为勃起功能障碍(ED)。中医学也称“筋痿” 、 “阴痿”等。清代名医陈士 铎著《辨证录》中专立阴痿门, 对本病论述颇多, 现将其辨治思想浅析如下。 1 病因病机 心气不足: 心主血脉, 主神志, 为君主之官。 心气不足, 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之力减弱, 会 造成阴茎供血不足而致勃起不坚或不能勃起。 同时心气不足也会造成性的欲念下降而影响勃 起。陈士铎认为:“君火旺而相火又复不衰, 故能久战不泄。否则君火先衰, 不能自主, ??心 中无刚强之意, 包络亦何能自振乎” 。此即心气不足 , 主神志功能下降 , 随之性的欲念下降 (心中无刚强之意) 而致阳痿。 脾胃阳虚: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阳虚, 可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致湿气内生, 阳虚可致内寒则精冷。脾胃阳虚, 可致气血生化乏源, 又因阳明主润宗筋, 阴茎又乃宗筋之 会, 宗筋失养则会导致阳痿不起。陈氏认为,“夫脾胃属土, 土生于火, 脾胃之阳气不旺, ?? 欲其气旺而能固, 精厚而不薄, 焉可得乎” 。 心火闭塞: 年少事体未遂, 抑郁忧闷, 肝气郁结, 久则母病及子, 致使心火闭塞。陈氏认为, “夫肾为作强之官, 技巧出焉,藏精兴志者也。??志意不随则阳气不舒, ??则肾火虽旺而不能 应” 。遂致阳痿不起。 心包火衰: 陈士铎认为, 心为君主, 心包为相, 心包虚寒, 火气大衰, 导致命门之火亦衰而阳 痿不起。正如《辨证录?阴痿门》云:“夫心包之火相火也。心包火旺, 力能代君行事, ??所以 心包之火微有扶之而不起者。 ” 2 治法方药 心肾双补, 微温命门: 对于心气不足引起的阳痿, 采用上补心而下补肾, 微温命门之火的治 法。方用起痿汤, 药用人参、白术、巴戟天、黄芪、五味子、熟地黄、肉桂、远志、柏子仁、 山茱萸。方药中补心药物有白术、黄芪、远志、柏子仁, 补肾药物有五味子、熟地黄、山茱 萸, 而人参、巴戟天心肾双补, 少佐肉桂微温命门。 补命门, 健脾胃: 对于脾肾阳虚引起的阳痿, 采用补先天命门之火, 更补后天脾胃之土的治 法。方用火土既济丹, 药用人参、白术、山茱萸、菟丝子、山药、巴戟天、肉桂。其中人参、 白术、山药健脾胃之土, 人参、山茱萸、菟丝子、巴戟天、肉桂补命门之火, 如是则湿气去 而精纯, 寒气去而精暖, 阴气消亡而阳气健忘, 则阳痿可除。 宣通抑郁, 舒泄志意: 对于心火闭塞引起的阳痿, 强调不可助命门之火, 宜宣通其心中之抑 郁。方用宣志汤, 药用茯苓、石菖蒲、甘草、白术、生酸枣仁、远志、柴胡、当归、人参、 山药、巴戟天。本方乃逍遥散去白芍、生姜、薄荷加石菖蒲、远志、生酸枣仁、人参、山药、 巴戟天而成, 既疏肝之抑郁又宣通心之抑郁, 母子同救, 人参、 山药健脾以防木来克土, 巴戟 天心肾双补, 火升则阳痿立起矣。 补心君, 温心包: 对于心包火衰引起的阳痿, 采用温其心包的治法。方用救相汤, 药用人参、 巴戟天、肉桂、炒酸枣仁、远志、茯神、高良姜、附子、柏子仁、黄芪、当归、菟丝子。本 方名曰救相汤, 实则大补心肾之阳兼补气血。 3 用药特点 多从心肾论治, 常用人参、巴戟天: 陈士铎治疗阳痿以脏腑辨证为中心, 多从心肾论治。方 中多加入心肾双补之品人参、 巴戟天。 人参, 《本草新编》 谓: 其 “能入五脏六腑, 无经不到” 。 巴戟天,《本草新编》谓: 其“入心、肾二经” 。以上四方中均用二药, 可见陈氏用药之专。 治心甚于治肾, 补心常用白术: 陈士铎治疗阳痿虽多从心肾论治, 但更注重治心。以上四种 证型从心气不足到心火闭塞、心包火衰, 从心论治就占三型。补心喜用白术, 他的许多补心 方剂中也多次用到白术, 这可能是源于对白术的独特认识。 《本草新编》谓:“吾救心、肾之 火而兼用白术, 则不生者可以生矣” 。 命门之火属先天, 益火之源用肉桂: 陈士铎认为, 命门之火属先天之火, 命门之火寒、 火闭皆 能引起阳痿不用。起痿汤中少佐肉桂温命门之火, 则火气自旺。火土既济丹中少佐肉桂补先 天命门之火, 则寒气去而精暖。救相汤中用肉桂三钱专治心包虚寒, 补心肾之火而起回阳救 逆之功。 霸道王道并用, 药量重轻悬殊: 陈士铎组方用药 , 多量大力宏, 直折病灶, 即其所言之“霸 法” 。所谓“王法”, 即用平和之药,缓去其疾, 即所谓“王道荡荡, 看之平常, 用之奇妙, 日 计不足,月计有余” 。如起痿汤中白术、巴戟天、熟地黄分别用一两, 补心补肾, 水火共补; 而 五味子、肉桂、远志、柏子仁则用一钱, 是为佐制及引经之药, 故用量轻少。火土既济丹中 人参用一两, 大补后天之土, 而宣志汤中人参仅用一钱, 以激发心中之火。由此可见陈氏用 药量之灵活。 4 结语 陈士铎著有《辨证录》 、 《石室秘录》 、 《外经微言》 、 《本草新编》等著作。其论治男科学的思 想散在各书中, 如在《外经微言》中提出了“九不男”的观点, 认为“男无子有九, 女无子 有十, 似乎女多于男, 谁知男女皆一也。 ” 把男女双方的原因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 这在男尊 女卑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为中医男科学的创立打下了理论基础。 其论治阳痿的思 想在《辨证录》中最为详细, 其方药验之临床多有良效。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男科(455000) 王希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5 级博士研究生 宋竖旗 沉疴痼疾, 取之以时 余初涉临床之时, 逢沉疴痼疾, 常有“诊治本无误, 病亦有生机, 效果却不佳”之慨, 每 致困惑不已。后读《素问》之《玉机真藏》 、 《藏气法时》诸篇, 恍悟: 治病当“取之以时” 。 指导临床, 每获奇效。 一中年男子, 冬伤风寒, 遗留喘证, 久治不愈。至仲春复患感冒, 喘咳加剧, 求治于余。乃予 麻黄、紫苏叶等以宣散其寒, 加党参等以扶助其正, 青蒿等以透达其邪。服后透汗, 不唯感 冒得愈, 喘咳之症状亦消。 再予扶正固本之剂调理, 后数年随访, 喘证未再发作, 痼疾竟得根 治。 盖冬伤于寒, 深入于肾, 肾病而喘。病位既深, 其势难拔。春日阳气从内而生, 升腾外达, 借 其势扶正透邪, 使寒邪从内外达, 是以病愈。 《内经》云:“病在肾, 愈在春”是也。大凡沉疴 痼疾, 多为正气虚馁, 加以病邪深而顽固, 值此之时, 医而弗效者,缘正气不足,“病为本, 工 为标, 标本不得, 邪气不服”是也。但若治得其时, 正气当旺, 复加辨治得当, 扶正达邪, 则 愈之有望, 故曰: 沉疴痼疾, 取之以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