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治风湿之我见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5-6 06:07:04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5-6 05:09
谢谢惠顾和回复,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对临床应用细辛很有实用价值。

12
发表于 2014-5-6 09:07:2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宝贵的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关于细辛用量,我曾写过一篇《细辛用量刍议》,全文如下。但我对细辛的使用是很谨慎的,一般3~6克,偶尔用10克。

  “细辛不过钱”的说法由来已久,始见于宋·陈承的《本草别说》一书。历代医家对此意见不一,如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称:“宋时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张锡纯说:“细辛有服不过钱之说,后世医者,恒多非之,不知其说原不可废。凡味辛兼能麻口之药,若花椒、天雄、生半夏大抵皆有此弊,不但细辛也。盖麻口者,即能麻肺,肺麻则其呼吸即停矣。”近年来,关于细辛用量用法的文章也屡屡见诸书刊,经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单味用末吞服时,剂量应小于3.125g,即细辛不过钱;
  配入复方用作煎剂时,可根据病情酌情加量,可用至6~15g。
  现代研究表明,细辛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左旋细辛素等挥发油。其药理作用为解热镇痛、镇咳祛痰等,还具有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其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可以说是细辛不过钱的理论依据。
  细辛单用末时,其挥发油成分破坏极少,用小量即能麻痹呼吸中枢,引起窒息死亡。而入汤剂时,挥发油成分极少溶于水,且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细辛挥发油在煎液中含量极低。所以既使大量使用也少有副作用,而且细辛与其它药物互相作用,其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随之减弱。故张锡纯又说:“(细辛)若入汤剂,有他药相混,即用一钱,不过有半钱之力,若再少用,即不能成功矣。”
  近代用大量细辛且取得良效的有:《现代中医心病学·当代名医心病临证经验选评》中记载,颜德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肺心病,虚寒型的慢性肺心病,阳衰水泛而见咳喘心悸,咳痰白沫,形寒肢冷或肢体浮肿,脉沉细,舌淡紫。此时麻黄与附子同用振奋已衰的心肾阳气,内外协调而使风寒散,阳自归,精得藏而阴不扰。细辛用量宜大,习用4.5~9g,本方常可与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苓桂术甘汤合用。”据1999年5月第5期《中医杂志》李琏撰《李介鸣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经验》介绍,李介鸣治疗病窦综合症时“对细辛常用量为6~15g,最大量曾达30g之多……,一般服用细辛1.5小时后可见心率加快,4小时后渐渐减慢。服用大量细辛,只要得当,除有少数人有一过性面红潮热外,未见不良反应。先父认为,细辛对于缓慢型患者疗效较佳,若快慢交替者用量宜慎,以免用量大而诱发房颤。”《现代中医心病学》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保元汤及生脉散加减治疗缓慢型心率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心动过缓,Ⅱ度窦房传导阻滞疗效更佳。在其使用的药物中,认为细辛10~15g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小。”
  据考,张仲景用细辛最大量为三两,如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古今度量制差别很大,现在通用的《伤寒论》方剂的换算方法是一两合3g,则三两即9g。清名医陈修园说:“三代至汉,较之今日仅十之二(余亲见汉时有六升铜量,容今之一升二合)。”采取汉制合清制的十分之二,一两合二钱,约相当于6g,则三两为18g。二者谁是谁非有待考证,但大于“钱”是肯定的。
  笔者认为,细辛其挥发油虽极少溶于水,且易挥发散失,但在复方中可能受其它药物影响,出现共溶或助溶现象,并抵消其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从而发挥疗效而降低副作用。(《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2月27日)
  
       穿山甲现在太贵了,一般建议患者研末冲服,入汤剂有浪费之嫌。
  二乌我也极少用,应以谨慎为佳。可从小量开始,根据患者反应逐渐加量,但应以10克以内为宜。
  我曾治一关节红肿病人,发现用银花藤效果亦佳,供参考。
  全虫现在多用盐煮保存,进货后多是湿漉漉的,时间长了容易变味。我常将其晾干后使用,虽减轻了重量,但不易变质。可研粉,也可用香油炸熟后吃。

点评

是一个身力实践做学问人的认识,学术质量高,对细辛的安全应用,有极重要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论坛所说的文帖加精,此帖即可成为加精文样的范文.  发表于 2014-5-6 12:0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5-6 12:0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5-6 04:09 编辑
泰然居士 发表于 2014-5-6 01:07
非常宝贵的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关于细辛用量,我曾写过一篇《细辛用量刍议》,全文如下。但我对细辛的使 ...

是一个身力实践做学问人的认识,学术质量高,对细辛的安全应用,有极重要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论坛所说的文帖加精,此帖即可成为加精文样的范文.

点评

谢谢!过奖了。  发表于 2014-5-7 10:42
14
发表于 2014-5-8 22:57:53 | 只看该作者
主贴讲风湿,是不是讲《中医内科学》里的痹证?痹证是一个中医病名,风湿不是中医病名,可以看做泛指一类疾病。

主贴里讲的内容,是楼主心得,楼主将自己经验体会介绍出来,敬佩!只是这些内容的适应范围应该明确一下,大家也好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0:25 , Processed in 0.04831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