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性味理论提出新假说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06:3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3-13 06:33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3-13 00:14
这就是被许多中医指斥为“学院派”的人做的。这种做法,常常要老鼠点头,也是许多中医不屑一顾的。

我 ...

这就是被许多中医指斥为“学院派”的人做的。这种做法,常常要老鼠点头,也是许多中医不屑一顾的。

我不能判断这个方法是否一定正确,更不能判断这个方法会不会成为中医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我想,如果要否定学院派的这个研究方法,得拿出比学院派更好的方法来。


有的话拿出来。没有的话,先把学院派的成果好好学学。
————————————————————————
李老师在把握中医研究大方向上,的确是头脑清者。原理研究必须做动物实验来证明其原理,其结果与中医中药在治病中的效果完全是一致的。
12
发表于 2014-3-13 10:39:1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3-12 22:03
似没有大大的新意.
      温热则兴奋,功能与代谢增强;寒凉则抑制,功能与代谢减弱,这或都已 ...

王先生,我不是不知道中药性味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与人体内植物N功能相关,只是在上没说出而已.中药温热药性有兴奋植物N的交感N功能;中药的寒凉药性有增强植物N的副交感N功能,能认识到中药药性的这些功能,是对中药药性现代认识的重大进步,不易.同时,也认识到即便是化学药,对人体,也具有中药四性功能,这也不易,是新发现.但,对此,总是没得到应有关注与重视.如喹喏酮类西药,有明显消火作用(可致人体由温热态转向到寒凉态).
中药四性、植物N的交感与副交感功能对人体终端的影响结果表达如何,这就或是其中一部份中医理论所承载与表达的内容。

点评

好!麦先生说的对!  发表于 2014-3-13 19:16
说的是啊! 西药中的拟肾上腺素类,阿托品类等等,有时也可当做中药使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3 15:5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5:52:21 | 只看该作者
gonmai 发表于 2014-3-13 10:39
王先生,我不是不知道中药性味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与人体内植物N功能相关,只是在上没说出而已.中药温热药性有 ...

      说的是啊!
      西药中的拟肾上腺素类,阿托品类等等,有时也可当做中药使用.
14
发表于 2014-3-13 17:12:54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3-10 21:49
这篇报道是一篇具有重要意义的中药研究成果,竟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故而提醒一次,希望能提出见 ...

中药性味理论提出新假说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1&fromuid=57411
(出处: 全球中医药)

我们在2014-2-19已经转发了这消息!

点评

噢,原来已转发过了。我没看到。只是未引起注意。这次我转过来,有意强调一下,让大家注意,中药治病是有科学依据的,让中医人挺起腰杆来。  发表于 2014-3-13 18:58
15
发表于 2014-3-13 17:37:4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3-12 16:20
现代科技研究中药确实很难,可是难也得做。现代科技研究中药,结果都是研究出来一种新的西药,于是大家就 ...

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的发现与临床应用,并不能算作是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的代表。它们所走的研究路径,如同柳树皮中提取阿司匹林、金鸡纳树中提取奎林、罂粟树中提取吗啡一样,是西医西药的研究路径,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或模式无关
 
如果用现代医学研究手段验证六味地黄丸可以调节改善机体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亢进(肾阴虚证),用金匮肾气丸可以调节改善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功能低下(肾阳虚证),用逍遥散可以调节改善机体情绪中枢-下丘脑-植物神经轴功能紊乱(肝气郁结证)等,这才是真正的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的代表。

点评

陈先生这段评论,观点是对的。 中药的提取物青蒿素是单靶点产物,其作用是单分子产物,不属于中药范畴,所以,不是中医的成就,顶多算从中药里面提取西药而已。但是,话又说回来,青蒿素用药简化了,治疗疟疾方便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3 19:14
不知道复方研究有些什么新成果。  发表于 2014-3-13 18:36
九十年代的一部综述中药现代研究的书里,提到中药研究要向复方研究发展,以后的发展情况如何,我不知道。好些年没有看杂志了。陈先生可以介绍一些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3 18:35
16
发表于 2014-3-13 18:35:3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4-3-13 17:37
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的发现与临床应用,并不能算作是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的代表。它们所走的研究路径,如同 ...

九十年代的一部综述中药现代研究的书里,提到中药研究要向复方研究发展,以后的发展情况如何,我不知道。好些年没有看杂志了。陈先生可以介绍一些出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9:14:3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4-3-13 17:37
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的发现与临床应用,并不能算作是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的代表。它们所走的研究路径,如同 ...


陈先生这段评论,观点是对的。
中药的提取物青蒿素是单靶点产物,其作用是单分子产物,不属于中药范畴,所以,不是中医的成就,顶多算从中药里面提取西药而已。但是,话又说回来,青蒿素用药简化了,治疗疟疾方便了。也是药物研究的一大贡献,但不是中药研究成果。

砒霜的成分就是三氧化二砷,印象中,看过一篇论文,黑龙江中医学院最早有一个老中医就用砒霜治白血病,有一定经验。后来,推广进一步研究治白血病,能定量了,比原来用量没有准确安全量相比,还是有进步。但还是中药,没本质变化,不算西药。还是中药的作用。

我的观点是,要研究一味中药的作用,才是研究中药的真正药理,而不是研究其成分的作用。研究复方的作用,就是中药方剂的原理。当然,加减就需另加研究了。

点评

前几年就听说要进行中药复方或整体中药的研究,和您的观点是一个意思,只是不知道现在有什么成果。  发表于 2014-3-16 16:33
砷剂的使用,历史久远。《神农本草经》就有。砷剂治白血病,北京西苑医院的青黛雄黄胶囊,在80年已经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80年代还报道过英国医生的研究。 雄黄是三硫化二砷,砒霜是三氧化二砷,后者可以发生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6 16:32
18
发表于 2014-3-16 16:3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3-16 16:36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3-13 19:14
陈先生这段评论,观点是对的。
中药的提取物青蒿素是单靶点产物,其作用是单分子产物,不属于中药范畴 ...


砷剂的使用,历史久远。《神农本草经》就有。砷剂治白血病,北京西苑医院的青黛雄黄胶囊,在80年已经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80年代还报道过英国医生的研究。

雄黄是三硫化二砷,砒霜是三氧化二砷,后者可以发生急性中毒。
中医传统上喜欢用雄黄,特殊情况下用砒霜。用雄黄的好处是不会发生急性砷中毒,而慢性砷中毒要在蓄积到一定的量才会发生,如果临床疗程和药物总量控制的适当,就能避免发生砷中毒。
信口雌黄的雌黄,和雄黄是一种药,因为外形、色泽有些不同,古人当成两个东西了。

许多传统的中成药含有雄黄,近些年出口外国屡被禁止,也是这几年攻击中医药的一个目标。
雄黄、朱砂这些药,从药理上追究其毒性,和许多国家从微量元素含量上控制药物,这是两个标准。真要说毒性,吃朱砂、雄黄吃死人的事,和化疗药治死人根本没办法比。可是化疗药全世界天天用着,含有汞和砷的中药,外国发现一次就惊天动地的。真没办法说理去。



点评

李老师对于砷剂的认识确实高见。 牛黄解毒片里也含有雄黄。 西药中的药理毒性,已明确标在说明书中了。 中药中的朱砂、雄黄之类含有汞、砷等毒性较大的物质,但没有明确标定。这样就有所不妥。我想,所以受到攻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6 21:56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21:56:4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3-16 16:32
砷剂的使用,历史久远。《神农本草经》就有。砷剂治白血病,北京西苑医院的青黛雄黄胶囊,在80年已经做 ...

李老师对于砷剂的认识确实高见。
牛黄解毒片里也含有雄黄。
西药中的药理毒性,已明确标在说明书中了。
中药中的朱砂、雄黄之类含有汞、砷等毒性较大的物质,但没有明确标定。这样就有所不妥。我想,所以受到攻击。可能是这个原因。
20
发表于 2014-3-17 06:33:18 | 只看该作者
王教授先不要太兴奋。这篇报道有两处地方讲得太“虚”。一是开始所说的“中药一味一气,一药X味Y性(Y≤X)”。这里说的“Y小于等于X”之小是指数量还是重要性?这句话的逻辑本身就有些问题:中药和后面的“一药”的药是同一个药吗?为啥刚说它一味一性(气),马上又说它X味Y性?单看这句话就觉得怪怪的令人费解。

报道然后解释味和性(气)的分别,对性气(寒凉温热)的解释我想已经是“公共知识”,很难说是什么突破创新。我想看看它对五味的解释,读了两三遍却只看到一句话:“五味主要与中药具体药效相关。”说了等于没说,所以说它虚。

我感觉这个研究主要是在某些具体的药物(如洋金花)和某些具体的疾病(如银屑病)上。研究者也许在这些具体药病上有独到之处,主观上想将其重要性提升到中医理论一些基本构件的层次。如果真是这样,那方法学上就有需要检讨的地方。光从这个报道判断,恐怕是连这个新假说是什么东东还未说清楚,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点评

无意之中,刚看到此贴。 这项研究,我所高兴的主要在于下面这一段的价值: [以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为主要内容的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依据和原则。匡海学率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6 17: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3:52 , Processed in 0.0953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