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肺脏实体研究(转)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1-12 13:42:10 | 只看该作者
柳之心先生:中医的优势一定不能丢,完全赞同!要实事求是,而不是追求等同于西医。
————————————————————————————
要实事求是,而不是追求等同于西医。先生说得对!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优点,都要吸收,缺点,都要丢弃。
12
发表于 2014-1-12 18:24:56 | 只看该作者
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是个什么东东呢?这个东东是不是就是中医司呼吸的肺呢?
13
发表于 2014-1-12 19:06:51 | 只看该作者
      西医的肺脏是完不成呼吸功能的!肺脏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等等。
14
发表于 2014-1-12 20:04:02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个问题:肺司呼吸啥意思啊?
15
发表于 2014-1-13 11:46:36 | 只看该作者
       肺的大体解剖学是相同的,位置、形态、大小、重量等等肉眼可见者中西医的认识完全一致。
     肺的功能,大部分是相同的,但是,也有许多区别。
     中医的肺,其功能主气,司呼吸,是指呼吸运动与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及其调控。
     西医的肺,只是完成呼吸运动、气体交换整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除此而外肺还有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防卫功能、协调循环的功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功能等等。肺不单单是一个呼吸器官,肺的结构与功能并不完全对称。
      二者应当仔细的比较对照,西方近代医学对于肺功能的传统认识:肺仅仅是一个呼吸器官,无论现代医学还是古代中医都持反对态度,在这一点上是肯定的。
16
发表于 2014-1-14 10:05:17 | 只看该作者
4.4 呼吸运动的调节
4.4.1  神经调节
4.4.1.1 呼吸中枢
    横切脑干的实验表明,在哺乳动物的中脑和脑桥之间进行横切,呼吸无明显变化;在延髓和脊髓之间横切,呼吸停止;在脑桥上、中部之间横切,呼吸将变慢变深,如再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出现长吸式呼吸(apneusis);在脑桥和延髓之间横切,不论迷走神经是否完整,长吸式呼吸都消失,而呈喘息样呼吸(gasping),于是可得出结论   

    (1)脊髓:只联系上位脑起到呼吸的中继站作用,是初级中枢。
    (2) 延脑:是呼吸的基本中枢:分背呼吸组(孤束核的腹外侧部,含吸气神经元)和腹呼吸组(疑核、后疑核和面神经后核附近的包氏复合体,含呼气神经元和过渡性呼吸神经元)。
    (3) 脑桥上部,呼吸神经元相对集中于臂旁内侧核和Kolliker-Fuse(KF)核,合称PBKF核群。PBKF和延髓的呼吸神经核团之间有双向联系,形成调控呼吸的神经元回路。其作用为限制吸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
    (4)高级呼吸中枢  呼吸还受脑桥以上部位,如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的影响。低位脑干的呼吸调节系统是不随意的自主呼吸调节系统,而高位脑的调控是随意的,大脑皮层可以随意控制呼吸 。
    高级中枢对呼吸的调节途径有二:
    ①通过控制脑桥和延髓的基本呼吸中枢的活动调节呼吸节律;
    ②.经皮质脊髓束和皮质-红核-脊髓束,直接调节呼吸肌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5)鱼类的延脑是初级呼吸中枢,主要位于延脑腹侧中线两侧,有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运动核及下行三叉神经核及网状结构。中脑,小脑,间脑还有高级的呼吸协调中枢。
4.4.1.2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为黑-伯氏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或肺牵张反射。有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①肺扩张反射(inflation  reflex) 肺充气或扩张牵拉呼吸道,使感受器扩张兴奋. 兴奋由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抑制吸气,转入呼气.加速了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
    ②肺缩小反射(deflation  reflex)  是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反射。肺缩小反射在较强的肺收缩时才出现,对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等可能起一定作用。   
    (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肌梭和腱器官是骨骼肌的本体感受器,它们所引起的反射为本体感受性反射。
    (3)防御性呼吸反射  由呼吸道粘膜受刺激引起的以清除刺激物为目的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防御性呼吸反射。它的感受器位于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冲动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   
    (4)鱼类也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和防御性呼吸反射-洗涤反射.
    4.4.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4.4.2.1 化学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高等动物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上,(鱼的鳃弓和咽喉处的血管上)有对血液中Po2↓、Pco2↑及[H+]↑特别敏感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当血液中Po2↓或Pco2↑时受到刺激,而发放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延脑,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2)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脑外侧浅表层,对脑脊液中的H+敏感的中枢化学感受器。CO2 ↑通过脑血屏障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周围的脑脊液的[H+]升高,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缺氧刺激不敏感,对CO2的敏感性比外周的高。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是调节脑脊液的pH,使中枢有一个稳定的pH环境。而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是在机体缺O2时,维持对呼吸的驱动。
4.4.2.2  Pco2、pH、Po2对呼吸的影响
    (1)CO2:血中Pco2升高可以加强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但超过一定限度则有压抑和麻醉效应。CO2的刺激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a)、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b)、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
    (2)H+:是通过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路径影响呼吸,脑脊液中[H+]才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有效因子。
    (3)O2:低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氧对中枢是压抑作用,但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对抗这种压抑作用。但严重缺氧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活动不足以克服缺氧对中枢的压抑作用,最终导致呼吸障碍。

     (转自百度)
17
发表于 2014-1-14 10:07:4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也是有解剖的,没有解剖中医不可能成为医学。

中医解剖会不会把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当成了肺的一部分呢?古时候没有显微镜也没有眼镜,但是古人不至于就那么瞎吧?难道今人有了显微镜也有了眼镜反而那么瞎了吗?

不明白,想不通,求点拨。
18
发表于 2014-1-14 10:22:10 | 只看该作者
    肺的非呼吸功能的研究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除肺泡分泌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参与脂质、蛋白质代谢外,还参与激素、介质的生成与代谢。在气管、各级支气管、肺泡囊、腺体及导管等处均具有为数很少的K细胞(Kultschitzky cell),又称内分泌细胞、神经分泌细胞。这种K细胞有内分泌功能,而且认为K细胞可分为不同类型,并有不同的功能。肺的内分泌功能表现如下: 1  肺血管内皮可产生5一羟色胺,并可从血液循环中摄取5一羟色胺,故5一羟色胺经肺循环时可被内皮细胞清除和灭活。5一羟色胺有使血管收缩的活性,当肺静脉与全身血循环中5一羟色胺浓度升高时可能造成肺水肿及高血压。2  肺是人体中前列腺素含量最高的器官之一。肺也是前列腺素生物合成、释放和灭活的场所。3  集中于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周围的结缔组织中的肺内肥大细胞可在肺泡低氧条件下进行脱颗粒,释放组织胺,并可引起肺血管收缩以及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调节肺的血液循环。组织胺为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介质,当肺在过敏时组织胺合成能力加强,故肺为组织胺合成与释放的器官之一。同样肺也具有慢反应物质的释放作用,具有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释放功能。

    (转自百度)
19
发表于 2014-1-14 10:29:04 | 只看该作者
解剖和生理缺一不可,但是解剖还没整明白呢,还是先说解剖吧。
20
发表于 2014-1-14 22:24: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4-1-14 22:36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4-1-14 10:07
中医也是有解剖的,没有解剖中医不可能成为医学。

中医解剖会不会把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当成了肺的一部分 ...

我认为,中医解剖没有涉及呼吸中枢这个东西,我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在五脏的肺这节,也没有提及这个东西。

我不明白你所说的“古人不至于那么瞎”的“瞎”是什么意思。

正是因为古人没有显微镜,所以古人只能推测。

我不是古人,但我也常推测,我推测:古人根据推测,呼吸功能的实现,必有个管事的,就是“司呼吸”的“司”这个功能,于是将现代医学中呼吸中枢的功能当作其解剖所见的“解剖的肺”的功能之一,就是“司”呼吸,并将这个功能还归类到“宣发”与“肃降”的森林中。

今人,正是今人有了显微镜,所以工于亵玩树叶而疏于欣赏森林,将整个呼吸功能的实现,分散在所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两个系统中(确切的说,还有肌肉与骨骼系统),所以,今人如果见“呼吸”就只求于西医的肺,肯定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2 02:07 , Processed in 0.0559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