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凝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倡议中医界废除”阴阳平衡“的概念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2-3 18:2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2-3 18:30 编辑

      阴阳平衡,在中医教材里具有明确的解释,就是指动态的常阈平衡,本身就含有动态的相对平衡意义,而且更加准确。
      单讲阴阳动态的相对平衡,许多人感到抽象,理解不到位,若应用杠杆原理形象准确地表达了”动态的常阈平衡“含义,则是理想的表达方法。除此之外,很难再拿出来一个准确的表达方法。我倒是想知道,阴阳平衡若不是这个含义,还有什么其它含义?总要说出道理来,才有说服力。请赐教。
      当然,要理解这种表达方法,需要先明白杠杆原理是什么,以及”动态的常阈平衡“的含义,才能明白阴阳平衡的概念。

点评

关于阴阳之动态相对平衡关系,《内经》已有提示:“阴阳之要,阳秘乃固”。在补阴与补阳的关系上,历代医家均有认识:阳易骤生而阴难速长,因此在救治危重患者时,中医在辨症前提下,多以补阳为先(如用附子回阳救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7 09:55
12
发表于 2014-2-3 18:48:23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2-3 11:36
赞同。“阴平阳秘”提示了在生死上,阳起决定作定作用,《黄帝内经》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阳来则生, ...


      不敢苟同。
      在人体生命中,不仅阳去则死,阴去也会死。内经也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生命体是一个阴阳统一体,缺了谁都不行。所以,阴阳是平等地位的。
      上是抽象意义上的,再说人体内具体的:
      从中医理论讲,阴阳必须平衡,人体才健康。如果阳亢,人体就是病态,如果阴盛,人体还是病态。只有阴阳平衡,任何一方不亢不衰,机体才能健康无病。
      从现代生理学角度讲,阴阳平衡也有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方面的证据。例如,以神经系统为例,交感神经系统为阳,副交感神经系统为阴,二者平衡协调时,人体就健康。否则,二者任一方偏亢,人体就患病,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再以内分泌系统为例,血糖正常,在于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平衡,如果前者偏高,血糖则升高,如果后者偏高,就会成为低血糖。这类例子太多,不一一赘述。但终归一句说,阴阳平衡是健康的保证。

点评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6 16:20
13
发表于 2014-2-6 13:5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7-31 08:35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2-1 21:34
阴阳平衡的概念来源于《内经》的“阴阳匀平”,不是来源于矛盾论,反对“阴阳平衡”者可能是没有见过《内经 ...

“阴阳匀平”是怎么变成阴阳平衡的?是什么时候变成阴阳平衡的?
14
发表于 2014-2-6 16:20:29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2-3 10:48
不敢苟同。
      在人体生命中,不仅阳去则死,阴去也会死。内经也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15
发表于 2014-2-7 09:55:4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2-3 18:27
阴阳平衡,在中医教材里具有明确的解释,就是指动态的常阈平衡,本身就含有动态的相对平衡意义,而且 ...

关于阴阳之动态相对平衡关系,《内经》已有提示:“阴阳之要,阳秘乃固”。在补阴与补阳的关系上,历代医家均有认识:阳易骤生而阴难速长,因此在救治危重患者时,中医在辨症前提下,多以补阳为先(如用附子回阳救逆),往往多获佳效。

点评

赞成。  发表于 2014-2-8 10:50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2-12 19:1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7-31 08:36 编辑

没人回答,所以重申一下我的问题:“阴阳匀平”是怎么变成阴阳平衡的?是什么时候变成阴阳平衡的?
17
发表于 2014-5-2 05:53: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8
发表于 2014-5-2 07:18: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9
发表于 2014-5-2 07:30:0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
发表于 2014-5-2 19:3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5-2 11:40 编辑

阴阳平衡≠阴平阳秘.所以,楼主的意愿不能成立.阴阳平衡是指阴面与阳面两个对立面中的物态与功能的对等;而阴平阳秘是指阴面与阳面间各在功能上的尽职相衡、相守.前者更多的是指阴与阳面间的物态状况态势;后者则更多的则重于指示与表达功能状况态势... 阴阳失衡则病——阴阳偏盛。而阴不平,则可发生阴盛或阴虚;阳不秘,则致太阳中风即表虚的桂技汤证,大秘时,则可致表实证,即麻黄汤证的发生。两者所表达的是人体实际存在的不相同的病理状况。因此,两者间不可能存在对等 的相互取代与置换。

提出置换与取代,是对中医理论本原本质没有能达到深切理解所然。
理论、概念,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的主观上的反映与表达形式;概念的差异,正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所致。

点评

阴阳平衡≠阴平阳秘.所以,楼主的意愿不能成立.阴阳平衡是指阴面与阳面两个对立面中的物态与功能的对等;而阴平阳秘是指阴面与阳面间各在功能上的尽职相衡、相守.前者更多的是指阴与阳面间的物态状况态势;后者则更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3 10: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1 15:53 , Processed in 0.0568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