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 . 3、有关脉诊的实质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之十七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9-20 07:01:07 | 只看该作者

      我只要证据!
    请先生看看诡辩术的手法。
12
发表于 2015-9-21 07:38:10 | 只看该作者
     【  事实上,春天阳气上升,万物俱荣,人体也同样具有勃勃生机,因而出现柔中略带刚劲的“弦脉”,并非与肝脏的功能相关;夏季阳气盛极、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有利于散热,外周血管扩张,因而出现浮而大的“洪脉”,心脏的功能亦非如此;秋季阳气渐衰,阴气渐长,天气逐渐转凉,人体为了减少散热,外周血管渐渐收缩,因而出现浮而弱的“毛”脉,如此并不能与肺脏的功能相提并论;冬季阳气极衰,阴气极盛,天气寒冷,人体为了有利于保温,外周血管极度收缩,因而出现下潜的“沉”脉,这同样与肾脏的功能不能相比拟。这说明四季脉搏的不同变化,只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相互消长过程中的不同反应,而与五行学说没有必然联系。】
========================================
       回复:仁海先生的论据是他不懂中医的误读!
      1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本意是:
     由于自然界的季节气候有更替,阴阳盛衰有变化,所以,反映在人体的脉象上,也就出现了“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特点。这是说:一般情况下正常脉象的变化,“春弦”是全身功能的综合表现,与“肝脏功能”并没有太多关系;按照“天人合一”的理论,春季对应的是中医的肝,这是中医的说法!“夏洪”是指在全身各脏腑均正常的情况下,在夏季出现洪脉是正常现象!按照“天人合一”的理论,夏季对应的的是中医的心,与心脏功能没有太大的关系。余类推。
       
     2   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解释脉象,没有科学根据。
     【夏季……外周血管扩张,因而出现浮而大的“洪脉”,】
     【秋季阳气渐衰,……外周血管渐渐收缩,因而出现浮而弱的“毛”脉】
     【冬季阳气极衰,……外周血管极度收缩,因而出现下潜的“沉”脉,】  
     阳气的盛衰与外周血管的收缩与舒展是什么关系?西医的血管收缩与舒张与脉象是什么关系?请仁海先生拿出科学实验证据!
    或者拿出相关实验的出处也可以!



13
发表于 2015-9-21 08:0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1 00:14 编辑

      不就是总而爱拿古人的东东来抬高自己吗?上、中、下分配寸口法是出自《难经》,来反驳吧:
《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九侯,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侯者,浮、中、沉也。
上部法天,主胸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鬲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
=======================================================
    回复:
  先生引用难经,只能说明难经规定了三部九侯的定义,并没有【找出五行演绎了寸口脉分配脏腑的意思来。】
     先生明白难经这段话的意思吗?!不知道吧!说说看!
14
发表于 2015-9-21 10:07:59 | 只看该作者
      论点:脉诊无需五行学说而应该以上、中、下分配寸口法取代脏腑分配寸口法
论据:
第一、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的错误
 寸口脉脏腑分配法是根据五行分配脏腑、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等理论衍生出来的。
       ……
上述证据足以说明,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谓的左寸主心、右寸主肺、左关主肝、右关主脾、两尺主肾等情况,既与临床实际不符,也缺乏理论根据的。故寸口脉应该以寸脉主上,关部主中,尺脉主下,浮主表、沉主里为宜。
结论:脉诊无需五行学说而应该以上、中、下分配寸口法取代脏腑分配寸口法
      《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九侯,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侯者,浮、中、沉也。
      上部法天,主胸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鬲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

   ==============================================
     回复:
     以上都是仁海先生的原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被太白侠驳的体无完肤,欲哭无泪!从鼻子里出来就是辛酸泪。
    先生要用《难经》的上中下替代脏腑分配吗!?你能看懂《难经 , 十八难》吗?!       
15
发表于 2015-9-21 10:16:35 | 只看该作者
         上部法天,主胸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鬲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
=======================================
       回复:
    膈以上是心肺;膈以下至脐指的是肝脾;脐以下指的是肾!三部者,寸、关、尺也。
    心与小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肝胆候于左关,脾胃候于右关。肾与膀胱候于两尺,
    二者是一回事,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

    先生闹了个大笑话
16
发表于 2015-9-21 10:23:05 | 只看该作者
请教,脉象的”上下“是否表示强弱?”快慢“表示频率变化?
17
发表于 2015-9-21 10:23:26 | 只看该作者
请教,脉象的”上下“是否表示强弱?”快慢“表示频率变化?

点评

他把脉象和脉诊还没有分清楚呢!  发表于 2015-9-21 11:12
仁海先生说的!你去请教她吧。  发表于 2015-9-21 10:34
18
发表于 2015-9-21 10:33:29 | 只看该作者
脉象是经脉的波动现象,应该可以用现代信号语言来表达。信号的幅值、频率、相位等。

点评

信号的幅值、频率、相位等在望光色中显的更先进,否定阴阳五行将四诊基础挖掉断中医的根  发表于 2015-9-21 11:33
19
发表于 2015-9-21 11:36:11 | 只看该作者
        正方对五行演绎寸口脉分配脏腑,持怀疑态度,可见对五行学说并非全部肯定,进一步讲,正方对中医典籍也不是全盘接受,这个态度是正确的态度,我方对此表示欣慰,因为,擂台辩论最终目的是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
      回复:
    仁海先生的原话:【寸口脉脏腑分配法是根据五行分配脏腑、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等理论衍生出来的。】这段话的意思是:五行衍生出寸关尺的脏腑分配!太白侠质问的是怎么样衍生的?
    脉诊,是一种方法,与脉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寸关尺是脉诊时的三个部位。五行怎么衍生出寸关尺?!先有寸关尺,然后,经过很长时间及临床实际,才把五脏配属到寸关尺上!

    李老师,你使用诡辩术,颠倒事实的先后顺序,试图找出阴阳五行学说的错误是徒劳的,诡辩术已经公布于众,再想蒙混过关,诡辩术的把戏玩不成了!
20
发表于 2015-9-21 11:47:3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辩论的题目是:五行的存与废!而不是五行的全部肯定或者部分肯定!先生玩了一个偷换主题的把戏!真是诡辩术运用的滚烂纯熟啊!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的存与废的问题上,双方是势不两立的!
   如何评价阴阳五行学说,是另外一个辩题!不要故意混淆,偷换主题啊!诡辩家!

点评

老先生,您太天真了  发表于 2015-9-21 17: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9 10:29 , Processed in 0.0549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