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须弥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4-2-22 20:07:03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须弥山 先生所说:“阁下所处之年代,非比当时;在网上开药,非比当地;何以大量用附子毒物伤人寿元?如阁下所言“非大量不能去其邪”,如些言论与西医有何差别?”确实是颇有道理。时过境迁,现在已非郑氏环境,且患者所述病情亦不一定可靠和正确,遥控诊治疾病,常属臆测,凌空开药,很难丝丝入扣,人命关天,确实有点玄!三七先生虽医道高超,此非儿戏,能不慎之又慎?
三七先生所说:“当今之世,重重限制,这样也算是探索一条新的诊疗渠道吧。条件所限,尚待完善。形势所迫,无可奈何。”也是实情,毕竟道路是人开辟和行走出来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中医的道路本来就很艰难,探索一条新路,也许会是一条出路。祝三七先生一路走好。
12
发表于 2004-2-22 20:45:37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附子:形寒肢冷者,可用!大便稀溏者,可用!夜尿频多者,可用!嗜卧懒动者,可用!腰膝酸软者,可用!舌淡嫩者,可用!面色、唇色、咽喉色、爪甲色苍白者,可用!无上述症状者,不可妄用!
附子:咽干口渴者,不可轻用!多梦易醒者,不可轻用!大便秘结者,不可轻用!
      气粗、声亢、面红、目赤、口渴、便秘、溲黄、失眠、心烦、耳鸣、潮热、盗汗;舌红、苔黄而燥、脉数有力者,切不可轻用!
————————————————————————————————
舌象、脉象皆有假象!若不会抓主证,即使与患者面对面诊治,也不一定能判断准确,有时还会为假象所惑。若会抓主证,即使不与患者面对面诊治,很多病也能治愈。西医远程诊疗技术已基本成熟,3——5年内即可推广使用。不少老中医也有过涵诊的经历。中医远程诊疗,三七与吾等只不过先走一步罢了!
13
发表于 2004-2-22 21:39:36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须弥山先生, 和三七先生所争论的, 无非是常见的中医学派别的观点不同, 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又何必气势咄咄呢?
夹有对三七先生网上诊病的责难,虽说四诊应备全, 但凭问诊单的条款,某些病症还真是已经很明了了, 何必凡事必行迂腐之行才后快呢?
至于三七先生的医德,我认为倒是好得很, 试扪心自问一下, 你做得到为病家长期义务诊病,急病家所急吗? 如果你做不到这些,想想网下那些苦于找不到明医的民众,你又有何资格詰难三七的善举呢?
再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您仔细调查调查,三七治好了多少人, 又治坏了多少人,再说话罢.
14
发表于 2004-2-22 21:45:32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下面引用由清凉风儿2004/02/22 09:39pm 发表的内容:
须弥山先生, 和三七先生所争论的, 无非是常见的中医学派别的观点不同, 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又何必气势咄咄呢?
夹有对三七先生网上诊病的责难,虽说四诊应备全, 但凭问诊单的条款,某些病症还真是已经很 ...
中医和西医看病是有根本区别的,须弥山所论的医德和你所说的医德还是有根本的区别。
并不是说,长期坚持在网上看病就是医德好,医德有很多种。
15
发表于 2004-2-22 21:57:13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下面引用由韩英2004/02/22 09:4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和西医看病是有根本区别的,
这和我贴中说的有何干系?
须弥山所论的医德和你所说的医德还是有根本的区别。
并不是说,长期坚持在网上看病就是医德好,医德有很多种。
这倒是, 好医德是包括很多方面, 但起码, 这种普救苍生的精神就是好医德中很重要的一面.
16
发表于 2004-2-22 22:04:49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下面引用由韩英2004/02/22 09:4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和西医看病是有根本区别的,须弥山所论的医德和你所说的医德还是有根本的区别。
并不是说,长期坚持在网上看病就是医德好,医德有很多种。
先生想多了。
网络看病毕竟看好的是少之又少,网络的本身就不适合看病,西医中医都是如此,在四诊不全的情况下,轻易的就定下某某处方,我认为,不但是对病人的极端不负责,也是对中医的极端不负责。
17
发表于 2004-2-22 22:06:52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下面引用由须弥山2004/02/22 12:33pm 发表的内容:
为医之道,当晓天时,知地利,郑氏所处之时,乃中华内忧外患,阴人当权之时,当时国人多阳不足,而阴有余,试想当时一个常人尚阳气不足,何况病者,所以在当时郑氏用附子时加大剂量以建其功,正如东垣老人与中州 ...
我相信三七能听进这番话。
18
发表于 2004-2-22 22:07:25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水土流失之因,在木受金克,木衰不能疏泄水湿,则水土不能合德,土不容水,离散成沙。刘力红先生在《思考中医》中讲解甚详,此中道理关乎根本,还祈细看。
此言似错犹对
观者似懂非懂
天地有五行,吾一行不见.
19
发表于 2004-2-22 22:13:27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凡倡导网络看病者,都是别有用心,包括五积散!
20
发表于 2004-2-22 22:44:54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接受先生的批评。
网络诊病真的很伤人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0 10:33 , Processed in 0.04940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