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后皇嘉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注意]zhengYOU先生有进步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1-7 11:30:09 | 只看该作者

[注意]zhengYOU先生有进步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8/11/06 09:26am 发表的内容:
丹皮9g、山栀子、白芍12g引领的是刚燥之气,有引狼入室之嫌,化火谵语是必然趋势。"
老先生说:白芍柔肝,丹皮与山栀子相伍有很好的清郁热作用,
白芍柔肝的原理呢?
白芍功用: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
——柔肝来自养血,养血来自敛阴止汗,缓中止痛也来自敛阴止汗,白芍的收敛作用,挽留了发越太过的中气,此是白芍柔肝的原理,如果脱离这一原理,白芍柔肝不是太简单吗?肝硬化病人多食白芍,不就可以柔化吗?为何肝硬化病人终不治呢?
丹皮与山栀子的清郁热作用,同样依靠体内的气的调节,并不似西药理论,药到直接产生功效。

老先生其实还有针百会,开四关,有导气作用,然有一说,十针九泻,是针刺的大方向。类似薄荷的发散作用,治症无疑,
然肝郁化火,本于肝气不柔。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老先生博学多识,能说说这一段出自哪儿吗?
以热益热,精气内伤,不见于外。难致水火之齐,。
是当今医源性横夭的结症。

12
发表于 2008-11-7 11:41:06 | 只看该作者

[注意]zhengYOU先生有进步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11/07 11:42am 第 2 次编辑]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云:“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13
发表于 2008-11-7 12:11:16 | 只看该作者

[注意]zhengYOU先生有进步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8/11/07 11:41am 发表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云:“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 ...
赞,读书之多,佩服!
14
发表于 2008-11-25 08:13:59 | 只看该作者

[注意]zhengYOU先生有进步

下面引用由后皇嘉树2008/11/06 10:30am 发表的内容:
zhengYOU小朋友你好! 小炎无血虚且已有化热,当归性温,故去当归,白芍柔肝,丹皮与山栀子相伍有很好的清郁热作用,故不需连翘、竹沥,菖蒲郁金相配芳香开窍解郁,香附理气共佐柴胡疏肝解郁.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 ...

经方:这个“经”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好像是一个含糊的概念。
经方有两种说法。
一是指《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记载“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的经方十一家,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疭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原书今俱已失传。
另一种说法,也是中医学界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指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所谓经方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
由上推测,“经方”的意义是经典之方。
通过对《伤寒论》中部分方剂的体会,其实不然,“经方”的意义包含了经脉的衔接、经气往来以及阴阳生化与五脏周行。每一个方剂均含有结合体征相应的气血来源与气机去向,用药对气血来有接洽,去有引导;一个方剂是体内一个分部,条理不紊乱。
后皇嘉树先生所列虽然是一个戏虐之方,但也反映出中医现状,只知药物、穴位之功效堆砌,(西医理论的侵蚀);全不理产生功效的基础——经脉与气。将条理清晰的经方应用得关门拆天(治证功利使然)。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9:31:01 | 只看该作者

[注意]zhengYOU先生有进步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8/11/25 08:13am 发表的内容:
经方:这个“经”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好像是一个含糊的概念。
经方有两种说法。
一是指《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记载“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的经方十一家,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 ...
丁先生是聪明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记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经方的经应有经营之意,经方也就是根据病情的浅深,药物的特性制方也,故《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说的经方应可理解为筹划组织药方之意.其中"本,量,假,因,辨,"都是筹组药方所必须的过程."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为制方的目的,故此处的"经方"非经典之方的意思.
16
发表于 2008-11-25 10:07:11 | 只看该作者

[注意]zhengYOU先生有进步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8/11/25 10:24am 第 2 次编辑]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此处的经方一词为动词,经方者或经方家可以解释为组方的人,或是开处药方的人,张仲景也称为经方者或经方家,与现在作为一个名词的经方二字不同,不可作为解释名词经方的依据。
17
发表于 2008-11-25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注意]zhengYOU先生有进步

故《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说的经方应可理解为筹划组织药方之意.其中"本,量,假,因,辨,"都是筹组药方所必须的过程."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为制方的目的,故此处的"经方"非经典之方的意思.
——————————————
后皇嘉树 先生认为,此处的经方非经典之方的意思,在这点我们的观点相同。
而先生认为是筹划组织药方之意,有待商榷,后世的时方,现代的乱方,是否有筹划组织药方的过程呢?是否也可以称为经方呢,我想也有这个过程却不能称“经方”吧?
“疾病之浅深、通闭解结”不就是基于经脉为基础吗?,“气感之宜,反之于平”不就是通过经脉分部相对气的平衡,从而达到阴阳平衡?。
“经方”包含调理经脉经气平衡的药方。
人微言轻,盼望后皇嘉树先生乃至论坛上专家们能够深入思考。
18
发表于 2008-11-25 10:49:54 | 只看该作者

[注意]zhengYOU先生有进步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杉树在 2008/11/25 11:48am 第 1 次编辑]

个人浅见 世上原只三种病 或因于气 或因于血 或气血同病 因于气者 理其气 少佐活血 因于血者 治其血 少佐理气 气血同病者 气血兼治 并行之.............................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5:05:06 | 只看该作者

[注意]zhengYOU先生有进步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8/11/25 10:07am 发表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此处的经方一词为动词,经方者或经方家可以解释为组方的人,或是开处药方的人,张仲景也称为经方者或经方家,与现在作为一个名词的经方二字不同,不可作为解释名词经方的依据。
我认为古先生解释得正确,《汉书》的本义即是如此.赞同!!!
20
发表于 2008-11-26 11:10:58 | 只看该作者

[注意]zhengYOU先生有进步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和在 2008/11/26 11:24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8/11/25 10:07am 发表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此处的经方一词为动词,经方者或经方家可以解释为组方的人,或是开处药方的人,张仲景也称为经方者或经方家,与现在作为一个名词的经方二字不同,不可作为解释名词经方的依据。
下面引用由后皇嘉树2008/11/25 03:05pm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古先生解释得正确,《汉书》的本义即是如此.赞同!!!
看来,古水流先生和后皇嘉树先生的师承出于同一版本呐?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参照[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年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以及:
[论语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孝经
  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
“经方者”不同于“经方家”,问题好像出在“者”的解释,古先生把“者”字作“人”字的代词,那么前面的“经”字必然作动词。
参照:医经者、论语者、孝经者,这个“者”字当表示语气停顿?是“所谓”的意思?
即:所谓经方,借草石之寒温,五味入五脏的特点,五脏之喜恶,量疾病之浅深,调动气之生化,使具备水火特点的脏器生化平衡。气化柔和,以达到通闭解结的效果。?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丁和2008年11月26日 11:20am 时添加 -=-=-=-=-
“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
水火之剂的“剂”字,我搜索到的是“水火之齐”
渔波先生和后皇嘉树先生引用的是“剂”,意义则有改变?个人根据对气化的理解,好像应该根据“和本曰和”作“致水火之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8 11:54 , Processed in 0.10619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