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药不难学》前言
清代名医陈士铎说过“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故而,要用中医药来防治疾病,就必须掌握中医的诊治机理和中药的作用机理。我写的《其实中医很简单》一书(已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就是谈述中医的诊治机理,而这本《其实中药不难学》则是言明中药作用机理的。
中药,从神农尝百草到现在,几千年的发展之后,从最初的365种到现在的数千种,数量在不停的扩充,但是,中药治病的原理却没有论述清楚,怎样应用中药治病这个问题也没有谈述详细,以致于更多的人看了很多本草书籍之后还是不能正确的在临床应用中药。别的不说,就说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系统的学习了《中药学》,把中药的功效熟记于心,但是,临床上遇见病人,还是不能很好的为患者解决痛苦。
知识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能不能用得上。我们学习中药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就是为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问题,以往的本草书籍,包括中医院校里的《中药学》,只是让我们“知其然”,但没有告诉我们“所以然”,总是教条的告知我们中药的功效,但没有告诉我们这些功效是怎么来的。虽然有《中药药理学》,但是,这是用西医的研究方法和西医的术语来谈中药的功效,想想看,这合理吗?先不说用杨式太极拳的标准来衡量陈式太极拳的合理性,只说用英语来翻译汉语诗词,比人用口嚼之后的食物给你喂饭还索然无味、反感至极。
中药知识,起源于古时,发展于封建社会,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环境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有名的中医大夫说某味药具有什么药性、什么作用,那就有什么药性、什么作用,没有人敢反驳。在这种畸形之下,同一种中药,便出现了不同的药性,具有不同的作用(这点,看看《中药大辞典》就可以知道),搞的后世学医之人,心中疑惑连连。
现在,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已经不再是只听教条、只听口号,而是更多的进行思考、进行质疑,然后,自己想明白的东西才认为是对的,是正确的,中药也一样,不再是仅仅停留在熟记功效上,更主要的是须明白功效的来源。掌握了中药的来源之后,不但能分辨出各种本草书上记载的功效真假,更能自如的在临床上应用中药治病。
《其实中药不难学》这本书就是从中药的治病原理入手、从中药功效的来源进行谈述,可使中医爱好者、初学者和中医临床者快速的掌握中药的应用,从而更好的造福于患病之人。
真正领会本书内容,需要悟透中医的“脏腑功能”。有关“脏腑功能”部分的讲解和参悟,可以参见《其实中医很简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虽然我的知识浅薄,但却时刻想着要发展中医,故而,以本书为“砖”,希望能引出更多的“玉”。当然,写的不好的地方,也望同行们尽管“拍砖”,只要能对中医好,吾伤也值矣。
姬领会
2012年5月4日于绿芸堂中医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