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勇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论形神合谐是治未病之本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3:1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形神合谐是治未病之本

李聪甫,中医学家。致力于中医药事业70年。多年从事李东垣脾胃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倡“形神学说为指导、脾胃学说为枢纽”的整体论,结合临床,确立“益脾胃、和脏腑、通经络、行气血、保津液,以至平衡阴阳”的治疗大法。
长期以来,李聪甫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潜心于《内经》和《脾胃论》的研究,提出了以形神学说为指导、脾胃学说为枢纽的整体论。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聪甫在实践中对这一学说的认识不断深化。他认为,这一学说反映到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上,则可归结为形神的合一,人体生命活动依赖于形神的对立和统一。形,是形体的概括,属阴;神,是功能的表现,属阳。“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神是形体的主导。若形神失调,则疾病生矣。治法上要使“脏腑以调,经络以通,营卫以和,气血以流”,促使机体内外整体活动调节恢复平衡。而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实已寓于其中。故“形神”是人类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贯串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各方面新陈代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之中,是维持和推动生命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因此,他强调,形神学说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李聪甫在深入研究李东垣《脾胃论》时,亦贯穿了形神合一论说。他提出,形神合一所形成的整体机能活动,是以脾胃元气的升降为枢纽的。他认为“人之以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虽然脾胃同是“后天之本”、“仓廪之官”,而主体在胃。胃气旺盛与否,决定脾气的盛衰、宗气的强弱和营卫运行的畅阻。其与四脏相关的整体生理功能的关系是:脾为太阴之脏,恶湿喜燥,燥则脾的清阳之气上升以煦心肺,心肺和煦,则下济肝肾;胃属阳明之腑,恶燥喜润,润则胃的浊阴之气下降以濡肝肾,肝肾濡润,则上滋心肺。如此,则形成以胃纳脾运为中心的五脏生理动态相对平衡,进而联系六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功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数十年临床实践,李聪甫总结出调理脾胃、协和脏腑、疏通经络、流畅气血、保存津液等治疗大法,并据此精心主撰了《〈脾胃论〉注释》一书,进一步阐发了东垣理论,并有不少创新性的见解,引起同道的广泛兴趣和重视。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3:15: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形神合谐是治未病之本

宋祚民医治脑病验案三则 《中华中西医杂志》_杂志_中华首席医学网
治法:镇肝息风,利窍豁痰,逐瘀通脉,醒神明目。方药:生石决明20g,白蒺藜10g,杭菊10g,杭芍10g,天麻10g,钩藤10g...是谓形神互损之恶性病理循环状态。其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正是内蕴湿痰,形神瘀闭,清窍失利之证。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7:52: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形神合谐是治未病之本

守神避邪 病安从来  
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国玮
  白天阳盛,身体兴奋,应顺应自然,工作学习利用白天的时间。  
  

  
  夜间阴盛,人体功能以抑制为主,应顺应自然,避免熬夜。  
  
  
  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中医将致病因素大体分为外感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两大类。
  在正常的情况下,“六淫”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热暴冷),又正值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引发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就成为“六淫”,又称为“六邪”,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七情,是人的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范围,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养生要求??
  外避六淫   七情不过     
  中医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人及时地躲避了外邪六淫,又保持了精神安宁,七情不过,真气即正气,就得以巩固,内外养生都做到了,疾病怎么会来呢?
  保存、提高正气,控制内外致病因素,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让身心和谐统一,就是养生的目的。很多人要问,有没有一种简单又见效快的方法,能达到这一目的呢?这又是现代人浮躁的表现。疾病不是一朝一夕生成的,健康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获得。中医学本身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医养生的方法就是人正确的日常生活方式。只要你坚持按照正确的方式生活下去,就一定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而追求神速获得健康,就如同秦始皇派人寻找不老药一样,是不切实际的。
  健康基础??
  守神避邪    阴阳平衡   
  阴阳是中医的一个基本概念。中医认为,阴阳动态平衡是健康的基础,是生命、生理活动正常的保障,因为此时体内正气是充足的。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是阴阳的偏盛、偏衰,此时人就可能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治疗疾病就是纠正阴阳不平衡的状态,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比如,人因事暴怒发火,暴怒之后,就会筋疲力尽,不想说话。按中医讲,这就是一个从阳盛到阴虚的转化过程。
  有的人一到冬天手脚冰凉、怕冷,这些多为阳气不足,“阳气不达四末”所致。
  一个孩子平时饮食不合理,只吃肉,不吃蔬菜,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内热。当某天天气变化,在外面着凉,就会患上感冒。中医的诊断为“内热外感”。用阴阳来解释,就是患儿体内阴阳处在失衡状态,热属阳,是阳盛阴虚,治疗以清热养阴为主,就可以纠正阴阳的失衡,达到治愈的目的。
  健康的人体处于一种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身体可以自动地调节不平衡之处,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后天不做损害它的事,身体的这个系统就能正常地运转,人就不会生病,所以法于阴阳、顺应自然非常关键。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夜间阴盛,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以抑制为主。那么加班到很晚,熬夜,或者白天睡觉晚上工作,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就违背了自然规律,打乱了人体的阴阳平衡,自然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8-04-03


14
发表于 2008-4-4 18:10: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形神合谐是治未病之本

形神合一,未可偏离,源自内经。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6-7 14:59: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形神合谐是治未病之本

中国医学要求的是什么?长生。所以,中医真正的目的,是求长生之道。依据这个理论得知,人的身体就像一部机器,如果使用得法,保养妥善,这个机器可以使用两百年。换言之,依照中国医学理论,人活到两百岁才算正常。假若你的生命达不到这样长的时间,这是你自己不善保养,将之糟蹋了。譬如使用机器,我们对机器的构造、性能都不了解,就随便使用,当然它的损坏率就很高。人的身体亦复如是。中医第二个目的,是讲求如何不生病。第三个目的是生病之后如何治疗。所以,讲到治病,在中医里已经属于第三等。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6-7 18:22: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形神合谐是治未病之本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心是主宰,心要真诚,心要清净;身是指肉体。身、心这两方面,心要静,身要动。身是个物质,这就像一部机器一样,凡是物质,我们知道都需要保养。如果善于保养,它使用的时间就长,我们一般人讲正常寿命。如果不善于保养,任意糟蹋,他的寿命就会缩短。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6-7 18:2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形神合谐是治未病之本

中国古人,你只要看到百岁以上的老人,不管他用什么方法保健,但是决定有一项是共同的,那就是早睡早起。他说得很有道理,人需要阳气,就是需要太阳,阳光。21时太阳睡觉了,你也需要睡觉;凌晨3点钟太阳起身,你也要起身。你的睡眠能够跟着太阳,绝对是健康的。 人能跟着太阳走才有精神,才有体力。所以,早晨起来的时候,精神饱满轻松愉快。你有足够的时间,所有的事情在早晨处理好。有些人工作习惯在晚上,到半夜都不睡觉,这对于身体伤害非常大。为什么?你的阳气耗尽了,所以到第二天早晨爬不起来,浑身无力,四肢僵硬,那都是你的阳气消耗了,你没有好好的补充。中国传统所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要尽量吸收阳气,秋天你才能够收敛,冬天你才有储藏。到了春天的时候,你的阳气才饱满。如果统统耗尽,你冬天藏什么?所以你的身体不好,你的身体多病,原因就在此。如果能跟着太阳走,你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精神饱满,体力健壮。 养生,对身体最伤害的,伤害的最严重的是发脾气。所以我们懂得,脾气大的人不能与他计较,为什么?他决定有病,他身体不好,总得要让一点。他心里烦躁,他不正常。所以,心平气和也是养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你永远保持心平气和,永远保持着快乐。中医和儒与佛都是这个法理,佛家常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都是养生之道。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2008年06月07日 06:35pm 时添加 -=-=-=-=-
睡眠是让整个身体休息,恢复能量,明天才有精神,有体力工作。这个机器使用一段时间,一定要好好地让他休息,让他保养。但是休息的时间不能太长,太长就产生副作用。他跟现在的机器是同一道理,机器需要适当的休息,保养。但是常年不用,他就生锈了,就坏掉了。所以,你一定要懂得养生之道,懂得睡眠、工作、饮食、起居。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2:30: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形神合谐是治未病之本

冬病夏治 顺时养生

----------------------------------------------------------------------------------------------------------------------------------------------  
更改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中国针灸学会 张艳宏  
  
  中医养生理念坚持以预防为重心,养生为核心,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
  以前冬天的时候,不少人手足上长冻疮,一开春就慢慢地自然痊愈。有的医生会建议您在夏天的时候用生姜或者辣椒用力摩擦手足,到了来年冬天,冻疮就不会复发了。这就是典型的“冬病夏治”。
  《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木,坏其真也。”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变化是相一致的,人应在春夏时节保护体内阳气的生长,以顺应自然阳气的生长;在秋冬之时保养人体的阴气,使体内阴气得以收藏。如易患冻疮之人,多为体内阳气不足,入冬以后,体内阴寒之气渐盛,血液循环就受到阻碍,肌肤失于濡养,冻疮则生。如果在春夏阳气旺盛之际,用生姜等摩擦手足,一方面借助夏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随之旺盛,体内凝寒之气易解,可以扶阳祛寒;另一方面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到冬天体内就有足够的阳气去对抗阴寒之气,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冬病    一般是指易于在冬季发病或者在冬季病情容易加重的疾病。中医认为,“冬病”主要是人体易于受寒气侵袭的疾病。常见的“冬病”,有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这些疾病发作呈明显的季节性,并且在秋冬季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
  ■夏治   就是针对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在夏天的时候进行对症治疗,以期通过改善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使冬天发病率降低或减缓病情的目的,坚持数年后,有些疾病甚至可以根治。
  ■冬病夏治    属于中医的内病外治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敷贴疗法。通常采用药物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敷贴,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等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通顺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目前,我国各大中医医院均开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根据“天人相应”原理,在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治疗。三伏天时,日照长,温度高,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此时顺时就势进行穴位贴敷,以摄取阳气于人体,有助于扶正固本,防治“冬病”。临床观察发现,凡经过3年或3年以上治疗者,其疗效较断续或只做1年者为好。
  “冬病夏治”疗法可以协调人体阴阳达到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几率,确实是一种以预防养生为理念,具有简、便、廉、验优点的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8-06-05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2:31: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形神合谐是治未病之本

形神兼养 健康要旨

----------------------------------------------------------------------------------------------------------------------------------------------  
更改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河北承德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潘树和
  
  《内经》认为,大凡养生,形神兼养,保持形神若一,乃健康长寿的要旨。  
  脑宜动   《修真十书》陈绍勋曰:“头脑为神、魂、魄、意、志汇聚之所。”因此,五脏精华之血,六腑青阳之气,皆上奉于脑,而生精神、感觉、意识、思维、记忆、运动等功能。古人观察到,“人左手足不如右强”,这是因为在人类进化历史长河中,劳动、生产、生活大多习惯用右手,而使主思右侧的大脑左半球发达的缘故。所以脑子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活力。《灵枢·本藏》说:“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可见,意志内连脊髓,而主属于脑,外又连贯身形五脏,往来不穷,从而构成人体的最高主宰系统。大脑发挥正常功能,才能作用全身气血,使之心身健康。
  体宜炼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还能改善人体神经功能,使大脑放松,消除疲劳,精神愉快,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做到定时、定量、定强度运动,并达到一定强度,肌肉才会有效收缩,血管得到改善,气血正常运行,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加。
  心宜静    就是指心态要平和,对任何事情要看得开,放得下,从而做到心安理得。正如孟子所说:不动心,可养浩然之气。诸葛孔明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都强调了心灵宁静的重要。  
  《内经》认为:“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主,神在形的基础上产生,并对形有主宰作用,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是在神的支配和调节下协调有序地进行。”现代医学认为大脑是主导全身生理机能和精神活动的实质器官。《内经》所论述的“心”实际上已概括了脑的功能。人的生命可以分为心理和生理两大机能活动,既自成系统,又相互关联,维系成一体。
  “形神合一”思想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指导思想,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可以使人达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境界。
  本版所刊方剂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8-06-05


20
发表于 2008-6-10 19:43: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形神合谐是治未病之本

这个论点很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9:00 , Processed in 0.07080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