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糖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写给所有的「医人」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8-2 15:02:41 | 只看该作者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写给所有的「医人」

              
                 《写给所有的医人》 :9
       当一个人,遭遇到很深的痛苦,有着「恨不得马上就离苦得乐」的强烈渴求时,此人,可能会推想到,其它跟自己一样受苦的人,是不是有跟自己,一样的体验,这时候,就会对一样的受苦之人,产生了亲爱之情,也就是,所谓的「同病相怜」,这时,因「悲」心而生起的「慈」心,就会出现了!
       表面上,「大慈大悲之心」有「慈悲」的先后顺序!但是,细读此文,会发觉:其实,「苍生大医」,是以「大悲为上首」,而开展出的种种心境、举动!
     「苍生大医」的存心如此是这般,但是,要达到这种境地,不太容易:因为,离苦得乐、保护自我,是每一个人的强烈需求及本能,要作到这种境地,而心中无悔无瞋,它的背后:首先,自己要对苦难,有着极深刻的体验,而导致的极为深切的悲心──「大悲为上首」,因此,所生的:对「疾厄求救者」有着极高度的责任感及热忱、以及大无畏精神之外,还需要有「先考虑别人,后顾自己」的心中顺序,具有很深的忍力,以及因坚定的心愿,所生的「历经身体不适、自我期许的压力,却不放弃」的定力,为了救苦,而不惜奋不顾身、出生入死,更不要说,是为了「普救含灵之苦」的「誓愿」,生出对「精」湛医术的追求!表面上这些修养都不相同,但是,都是从一个「因救苦之誓愿」的「诚」心而生,所以,「大医精诚」之所用的「诚」字,可以说,描写、刻画的「名副其实」!
                  
     首先,【自己要对苦难,有着极为深刻的体验,而导致的,极为深切的悲心──「大悲为上首」的遭遇】,虽然,不是有心学医、习医者,事先,都能拥有的体验,但是,我很盼望您,在您决定,投身医药领域、面对病人之前,先有这种的亲身体验,对您的未来,会比较好!不是,我不愿意您,得到快乐幸福,而是,您必须对于,可能会面对的对象,有个心理准备,因为,您面对的是,「无量苦逼身」的病人呼救、求救!不是面对个出售产品!如果您没有这样的体验,先不要说,您得以了解病人的心境、需求了!光是面对「那种每天日夜,都只有听到诉苦滋味」的未来,如果,您事先没有这样的体验,即使您如愿以偿,当了连续几天的,医护人员之后,恐怕,您会悔不当初!
     有一位行医三十年的老医师,突然间暴跳如雷、怒不可支的,对我说:「为什幺,从早到晚,都没有一个人,跟我讲一句快乐的话呢?」【爸爸行医了几十年,有一天,爸爸看病看得很累时,忽然,他很激动地,告诉我们说:「为什幺每一天,都没有人告诉我,一句欢喜的话?」】后来,我自己当了医生,才体会到,那种,每天日夜,都只有听到诉苦的滋味。
     当我这双眼,看着,许多面临死亡的忧畏惊怖,这对耳,细听着,无数死别生离的哀泣悲啼时,只要你听啊!每天,坐在那里,从早到晚,都听人悲诉:「我是怎幺样的苦」、「我家里是怎幺样的苦」,让您一天,听廿四小时,连续几天!〈此两段,摘自郭惠珍医师的演讲〉  
12
 楼主| 发表于 2004-8-2 15:05:36 | 只看该作者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写给所有的「医人」

            
                   《写给所有的医人》:10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出自于古代经典〉
       在此,容我再度强调,医者习医的「初发心」:「存救苦之心,斯盖医之本意也!」  
         
       我的看法是,能做到如此,可谓「苍生大医」!
           
       如果,您要针对我的「引用论点」,去作批评、指教,很抱歉,您可能找错了对象,找我,是真的没有用!理由很简单:《大医精诚第二》的作者,根本就不是我!您如果真要「正本清源」,去找《大医精诚第二》的作者,跟他据理抗议、要求更正,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大医精诚第二》的作者,所写作的此文,才是造就,我这样为文的「罪魁祸首」!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8-2 15:07:39 | 只看该作者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写给所有的「医人」


              《写给所有的医人》:11      
       以下所说,虽然无关医药,但是,却是从「存救苦之心,斯盖医之本意也!」「人命至重,贵于千金」的内容,开始延伸的:     
      
      即使我们不从事医生这行,但我想,只要有愿修习慈心之人,这篇文章就不会随时代变更而消失,而不管我们有没有读过、习医、有没有信仰宗教,慈悲的心,是可以不分宗教信仰,而相通相似的,至少,慈悲的心意,「志存救济」、「存救苦之心」大抵如此!      
     因此,阅读此文,可以开启一个人的无量慈悲之心,以「苍生大医」的境地,为自己,毕生努力以赴的目标。以及学习到,生活上落实慈悲心时,该注意的的地方──慈悲心,有时,也需要正确知识的辅助,否则,虽然无意害人,却会在不知不觉,将别人打入地狱,所以,要有从「慈悲而生」的求知精神。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发挥慈悲之心,相信世间的苦难,一定会大大减少。
   
      全球有八亿四千万人处于肌饿中!根据联合国农业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天有25000人死于肌饿!换句括说,每3.6秒,就有一个人死于饥饿。
      在全球贫穷、肌荒的国家,每天,有数亿人,面对肌饿的生命威胁,有许多孩子,因为,营养摄取不足,因此,过不了五岁的生日。        
                  
      乐施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独立救援机构 ,网站中,有对,造成贫穷等议题,做深入、详细的说明http://www.oxfam.org.hk/      
      乐施会无穷校园网:用浅显的方式,向您说明,全球苦难的形成原因与状况,《包括了中国大陆》而出一分份力网中,有提供改善的办法,内容极为丰富。http://www.oxfam.org.hk/chinese/cyberschool/c-help.htm
   
       贫穷等苦难议题需要您的关心!
       救援行动:《以上节选、改写,自出一份力网,如果,我们可以做到的话,能做多少就算多少!,欲知详情可上网查询》      
      
       行 动 1: 将钱捐给,协助解决饥饿与贫穷问题的志愿机构 。
      
       行 动 2 ︰ 减少浪费资源,多吃简单,但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从中汲取营养和蛋白质 ,如多吃谷物 、蔬菜及豆类食物 ,减吃肉类、蛋、奶及要用大量资源生产和加工的食物 ,并少吃巧克力。如果可以,多吃有机食物,《不用农药及化学肥料的农产品》,少购买深色衣服,因深色衣服原料,多含重金属。
                        世界粮食生产         
      今天,全球粮食产量,足以喂饱全球60亿人口有余。单以谷物为例,每年产量达20亿公吨,如果,全部用作人类的粮食的话,每人每年,可得到330公斤的谷物(粮农组织,2000)。                                                      
                           世界粮食分布                 
      但是,全球粮食的分布却十分不平均。又以谷物为例,富裕国家,每年平均可获取600公斤谷物,其中,大部分用以喂饲牲口;但在,贫穷国家,一般人,仅可获取低于200公斤的谷物(粮农组织,2000)。         
     以美国为例,如果一年少消耗十%的肉类,就可放出,一千两百万吨的谷类,给人类食用,这个食物量,可以喂饱,今年要饿死的六千万人。不提鸡与猪,光全球的牛群,就耗光了无数的榖类,这个数字,将近是地球人口的两倍。
    《以上的资料,摘录自乐施会网,及摘录自美国普立兹奖,所提名的「新美国饮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中译本是「新世纪饮食」,台湾地区,是琉璃光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约翰‧罗宾斯( JohnRobbins ),作者,原为美国冰激凌事业的预定继承人,但最后,他决定放弃,且经历七年调查,并搜集资料,写出了这本书》
      
     截止到1995年,中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仍然为7000万。
     1980年,中国用来喂牲畜的粮食只占粮食总产量的1/8,1986年则为1/6,1991年则达到1/3,1996年达到38%,增产的粮食大部分都被牲畜吃掉了。为了我们同胞的温饱,我们应该放弃吃肉、蛋、奶的习惯。〈以上数据转录于人类与素食网站〉
                 
                          牛奶、豆浆与沙尘暴
      尽管已是春光明媚,但生活在北京(其实,差不多,全国人民都感觉到了)的人,对前不久,屡次光临的沙尘暴,仍然心有余悸。为什么会有沙尘暴?有人积极地寻找沙源。
     
      我想起,前些年,社会机构大力倡导喝牛奶,但一位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家,就反对鼓励人们喝牛奶,而是大力鼓吹喝豆浆。因为,产生一杯牛奶和豆浆,需要用的田地,就相差十六倍。     
     如果,全国人民每人每天一杯奶,那美丽的大草原,马上将不复存在。而目前的过度放牧,已经使沙漠化的速度加快。不仅如此,诸如羊绒衫、皮草类制品的走俏,带来的是一样的后果。 
     
     由此可见,沙尘暴的根源在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这些城市人,所負的责任更大一些。当我们,在沙尘暴的天气里,穿着昂贵的羊绒衫、坚持每天喝一杯牛奶时,是否想到,这可怕的沙尘暴,其实,就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过度追逐物质享受的回报呢? 〈以上数据,转录于人类与素食网站〉?        
      行 动 3 ︰多留意、购买环保产品,如用再生纸,减少对纸张的大量消耗,采用环保洗衣粉洗衣、环保洗发精洗发,减用免洗碗筷、纸餐盒,去图书馆共享报纸与书本,少订天天发行的报纸,并少喝铝罐饮料及少用发胶,〈铝罐制造伤害全球气候,发胶等喷剂若采用了破坏臭氧层的原料〉多选用邻近地区的产品,少用来自远方的产品〈来自美国、加拿大,因来自美国、加拿大运到本地耗费的能源,就比邻近地区还要多,少吃发菜【行动三:是我从台湾民众的角度来论的,但如果,当今大陆,也有这种状况的话】
14
匿名  发表于 2004-8-2 19:37:22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写给所有的「医人」

在下佩服!
真有工夫啊!
不知道有几人读完了?!
哈哈哈……………………
15
 楼主| 发表于 2004-8-2 19:50:04 | 只看该作者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写给所有的「医人」

               
                  《写给所有的医人》:12
               介绍《大医精诚第二》此文的作者                       
      
      这位《大医精诚第二》的作者,本身是个道教医学家,就连写到此篇的时候,因为对道教太过热情投入,「余观神仙之书,谓身生羽翼,飞升轻举者,莫过于服丹,每咏言斯事,未尝不切慕于心,纵艰远而必造,虽小道也亦求,不惮始终之劳,拒辞朝夕之倦,五灵三使之药,九光七曜之丹」《见太清丹诀自序》,所以,「澄神内视」、「医方卜筮」、「至人」、「不皎不昧」这些道教词语,就这样流露在他的笔下。
     在他小的时候,「余自幼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这件事,带给他很深的印象,使他过百岁时的著作,《千金翼方》序,就再次提起!因此,在他十八岁至过了百岁为止,「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手不释卷。」《千金要方》
       有必要先了解,此文作者的一生!
       医者,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医者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上古神仙〉,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时庭前有病梨树,照邻为之赋,其序曰:「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  〈他〉道合古今,学殚数术,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生〈秦代神仙〉之俦也。」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名医愈疾,其道何如?」答曰: 「〈中略〉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纠纠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

      初,魏征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医者口以传授,有如目睹。东台侍郎孙处约将其子:俊、佑、佺以谒,对曰:「俊当先贵;佑当晚达;佺最名重,祸在执兵。」后皆如其言。凡诸异迹,多此类也。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代。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详看旧唐书‧方技传》
       他生于西魏大统七年,而去世于唐初永淳元年!《可看考据》        
       而他在百岁之年,所著的《千金翼方》,「古之为医者,必善采药」,因此,就以药录为开篇,对于当时,各地药物的产地、采收时节、功效,有着极为细致的观察,与深入的理解,所以,后世尊称他为「药王」,并有题诗云:「千金方使万人活,萧鼓年年拜药王」  
       我读了他的著作及相关记载,我想,他的一生,可用「爱谈名言,清凈自居」、「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来形容之。而作者生前,是道教医学家,而我为了,配合此文作者的为人,因此,我不登载他的名字。

  「爱谈名言」:爱谈古今名言,嘉言典章,可以垂范作则 ,以训于世。
  「清凈自居」: 身处尘劳,心恒清静,不染世欲,以道自居。
  「爱诸数术」:「数」:天文地理、阴阳度数。「术」:医卜命相,咒水书符 。
  「摄卫自居」:「摄」:保卫生命,固精养气。「卫」:调摄身心,节劳静神。  
       因此,「爱诸数术,摄卫自居」:爱好此数术,并以摄卫自居的人─可以益寿、修世,不求他学。《以上文字,皆取材自【愣严经讲义‧圆瑛法师汇集】 》全文可看,   http://www.guoxueqime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7&ID=2654【糖糖作‧楞严经节选及我所作的导读文字】一文。  
               
       而【千金方】之《大医习业第一》中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又须妙解诸家相法,阴阳禄命,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兼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又须博览群书,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志之;不读《佛经》,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徳;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赜,若能见而学之,则于医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所以,《大医精诚第二》的思想渊源,源自于「慈悲喜舍之徳」,「慈悲喜舍之徳」就如前述,此文作者又「兼好释典」,所以会这样写。但是,我要在此声明,如果您不是佛教徒,「慈悲喜舍之徳」就如前述,如果您是,就请参考   http://www.guoxueqime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7&ID=2596《糖糖作‧宗教方面问题的厘清──响应竹小姐》一文。
       我很想要说的是,尽管读者,不是像此文的作者一样,是个极出名的高道,但是,做个此文所说的「苍生大医」,也是值得有此心愿的人,努力的目标吧!  
      而我也愿读者能了解,慈悲的心,是不分宗教信仰的,是可以不分宗教信仰,而相通相似的,至少,慈悲的心意,「志存救济」、「存救苦之心」大抵如此!
16
 楼主| 发表于 2004-8-2 19:52:03 | 只看该作者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写给所有的「医人」

                  
                     《写给所有的医人》:13
       老子曾说:「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姑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详见史记〉我根本没有,以老子自比的意思,但是一样的,我真的很感激您的阅读,没办法马上就「送您以财」,就─「姑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原谅我,不能把致病原因说出来!因为,我又会承受,活地狱般的苦难!」此话,是当时写作的心境!
      现在,我将致病原因透露出来,并以背后,以自身付出的真实苦痛代价,来挑出古籍中的精华话语,藉此送给您,及网上「一样爱好」的读者,我并以自身的苦痛代价,为您解释下面的两句话,当您看完了详细内容,您会明白,此话背后,对我的深刻意义!盼所有读者,能以我为鉴,日后记之、慎之!
     《史记‧扁鹊列传第四十五》载扁鹊言:「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易纬‧通卦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此句的意思是:一般人視為,自己的身体状况好,却不知有疾病暗伏着,圣人可从微细的地方看出来,让良医及早治疗,则病就好了,他也就可以活命了。
     《一》此句也可引申为,一般人視為,自己诸事顺遂,但却有后患隐伏着,智者可以从微细的地方看出来,并及早告知,让人「得早从事:提早防范」,这样,就可以「燃起」对方的生命火炬,使他可以摆脱部分的黑暗苦恼,迎向光明,并点燃对生命的热情,不至于自杀以求得希望,或走上不归路。
      《二》火炬可以延续不断,如同一个烛火,去燃亮其它的蜡烛,当然,其它的东西,也必需是蜡烛才行,如果您是点燃的蜡烛,接触的却是一盆硫酸,那么,您的烛火不但被浇熄,连蜡烛本身,都受到严重的心理戕害。
       我的比喻是:您对它的热爱,并为文上网来弘传它,您就像是点燃的蜡烛,我很盼望您所接触到的,都是有跟您,一样爱好的人们,这些人都像是,未点燃但跟您一样,同性质的蜡烛。这些人需要您的点燃,就可以烛烛相续,发光发热,甚至是──「多烛照破千年暗」。
      容我重复一遍:如果您是点燃的蜡烛,接触到的,却是一盆硫酸,那么,您的烛火不但被浇熄,连蜡烛本身,都受到严重的心理戕害。
      下面,就道出我的致病原因,而我用的字句,也没有任何的虚构、夸张,供您作参考,您要是有耐心看完它,就会明白,我送给您的两句话,对我背后的深刻含意:
       是这样的,其实,我对所接触的──「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了深情,我很愿意听、并传扬它们的美好事迹,为此,甚至可以不顾一些人,对它的文字攻击!什么是我所谓的──「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看下去,您就明白了!
      我好想说,不管您所接触的──「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美好或有不好,都盼望、求恳在海峡对岸的读者您,对它有信心,不要完全绝望!
      因为,在台湾的我,虽然生来就喜欢古文,看到它,内心就充满了激动──这就是我所熟悉的啊!我好想再读下去!我从来没有问,它来自哪里!不知不觉间,它们快变成了我的一切!但是,我发现,我连爱它的资格,都被他人的言论,所剥夺了!
      此人主张,爱台湾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可是,在台湾,弘传「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国文老师及传统中文系师生,就成了,他的攻击重点对象!去热爱、吟咏「东来紫气满函关」〈来自于:杜甫‧秋兴八首〉的话,这些古诗文的作者及热爱、传扬它的人〈包括我在内〉,只要它来自于中国,不管良、莠,就通通被污名化!成为被指控攻击、煽动仇恨、全盘剿灭的题材!甚至是,传扬、热爱读经的台湾人,在此人的眼中,简直就成了「不爱台湾」的具体罪证!
       不过,请您放心吧!此人攻击的主要目标,是所有的,是传统的中文系师生!您可能,是读中医系的,而此人攻击的主要目标,是所有的,传统的中文系师生!他可能不知道,在台湾,有中医系存在吧!否则,所有的中医系,极可能也成为,他的攻击主要目标!所以,所有的中医系师生、学子,大致是逃过了一劫。
      可是,我的母亲,是国文教师,我是念传统的中文系毕业,又是对它充满弘传热情的人啊! 我,当然更是难以逃脱其中!因为您不知道,这种弘扬文化的心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文作者,深通了这种战术,使得被攻击对象人物的举止〈包括我在内〉,其实,都难以脱离他的诅咒中,只是,知道与不知道,就只有毫厘之差,心境确有千里之别!
      原谅我不能把他的其中内容,把它引用出来,因为,我心中的痛,一打到网络上,就更加的痛苦!我也很怕,只要把他的内容,发表到网络上,您读过之后,对它的信心,就从此被他完全毁了!我想,到时候,您可能,连仇恨都来不及了!因为,他的言论,不仅煽动台湾人,对它及相关人物的仇视;还煽动当今,处在中国大陆的每一个人,对它的全盘仇视与憎恨!我也在想,当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他的这一点,作为不分优劣、通通斩尽杀绝的「最佳说法」呢?
     此人,对「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恣意挑拨、煽动仇恨,而对念传统的中文系师生尤甚!发表的言论,没有一点理性与道德,只有满肚子,对它的仇恨,及煽动别人,对它的全盘仇恨,也难怪,他就是要毁,被批判的主要对象及弘扬它的相关人物,哪理会管,这样主张,有没有理性、道德可言?只差点,他没有主张,要将在台湾,所有的传统中文系及读经班,给放火烧了!

     如果您不小心,接触到这种内容,那么,您的烛火不但被浇熄,连蜡烛本身,都遭到这盆硫酸,严重地心理戕害。我这样的情况,就好像一只牛,牛的身躯,可以让它活动,它可能以此自豪,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它的身躯,也成为它致命的根源,成为人类桌上的牛肉大餐。老子言:「夫美好者,乃不祥之器」,真是不虚!《见史记列传第四十五;扁鹊传后的赞文》,这就是,我目前的真实处境,及心中感慨!
     总之,追根究底,就是因为,以前太相信别人了,以为天下,都是跟我一样爱好的人,因此,根本就没有一点防呗,更不知道,此人的主张!只因为好奇,无意间,读过此人的文章以后,现在,我的心,简直就成了活地狱,不仅尝遍了病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炙盛苦〈色、受、想、行、识〉五种苦难的折腾不说,还要承受文章内容不断的戳刺、撕裂,痛不欲生、惊竦尖叫、嚷着自杀,更是不用说了!我,打过辅导专线不知无数次,甚至远去桃园向神求助,结果,一点用也没有!直到去看医师,也吃药控制病情,写作、发表文章、或念佛求救,才获得稍微,减轻痛苦的机会!要不是出于一股,如妈妈所言的「弘扬文化的热情」,否则,糖糖所发表的文章,您很可能读不到!老实说,我宁愿这种文章,都做不出来!我甚至,曾经跟妈妈说:「我宁愿得癌症,也不要有这种现实遭遇!」
   
    以上数言,都是我的真实情况,这种情节,是无法虚构、夸张的!
    这是,我以自身的苦痛真实经验告诉您的,老实说,我以前就读过它,但只是把它当作记忆而已,并不对它多加注意,只是我没有想到,数年之后,这样的悲剧就发生了,我心中不断地后悔,如果,我早先重视此话,「得早从事」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了!」没错,「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可是,我体会地太迟、太慢了!

    「我在医院当医生时,发现车祸的病人,都是一剎那间,就决定了他一辈子的痛苦。」《节录自郭惠珍医师的演讲稿》
     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变成这样。但我知道的是,我的痛苦,就是由一剎那,以前不知道、更不加以防备,只因在好奇的心态下,打开了在书店的一本书,而翻到此文。如果当时没有这样做,我的人生体验,就截然不同了。【易纬:通卦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毫厘,在此文中,指的是空间上的、极为微小的差距。但从引申义来看,毫厘,也可以指一剎那的心念,那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此理真实不虚!
     我也知道的是,我要发表文章到网络上,满我的心愿;也使自己,在写作的时候 ,有个专心的事物,好让自己,有个稍微能忘怀痛苦的机会,并且看看,与我一样爱好的支持者!
     真的不好意思再详细地讲了,这样下去,可能会把您的心境,弄得非常「愁云惨暗」!
     我不避招来「陈腔滥调」非议之可能,而再三重复:
     如果您是一个点燃的蜡烛,那么,盼望您与一样爱好的人,以您能力所及,多多地互相交流、支持,藉以点燃这些,未点燃但跟您一样,同性质的蜡烛,而这些人需要您的点燃,就可以烛烛相续,发光发热,甚至是「多烛照破千年暗」。
     最后,盼您及读者,能以我为鉴,日后记之、慎之!勿忽略下面的话:
【扁鹊言:「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易纬:通卦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可以预防的办法是:您可以不要看内容,只要看为文的标题,就可以大略推想,他到底要说什么了,只要您觉得不对劲,就不要看其中的内容了!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心,而继续看下去了。以免招来,您都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除非,您具有很大的定力、并具有极为坚强、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可摧毁的信心!否则,去看对您的爱好,不怀好感的言论,只会打击您的信心,而且,您对它的融入越深,伤害就越大!容我再重复一次: 任何事物,都可以因人的运用,产生造福及祸害的情况,但是,我的真实体验是,书本及其它的输入信息,比任何其它的物质为甚!因为,就我所知,现今还没有发明一种,可以忘怀记忆的药,所以,盼望您以后,在选择时,能记之!慎之!
     以上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我的真实遭遇!以上数言不仅送给您,也献给所有的读者。
    注:而「东来紫气满函关」的出典,是出于,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前,关吏尹喜,见到了「东来紫气」!
    注:劫,在佛经中,原义,是指很长的时间,不是跟灾难,扯在一起!
17
 楼主| 发表于 2004-8-2 20:16:14 | 只看该作者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写给所有的「医人」

在下佩服!
真有工夫啊!
不知道有几人读完了?!
哈哈哈……………………海难
     糖糖:面对您的响应,我就想起,有人曾经反应我,说我以后,只要把发言重点写出来,其它可以略去!我听了此人的话,就将此文的重点说出来,并附上,我要详细说明的原因:基于读者们,大都数不是小孩子,记忆力,是大都数小孩子的专长,理解力比较弱;但是,成人与小孩,大都数相反。如果,读者们是小孩子,我只要,把主要论点说出来,其余省略,让他们记得就够了!可是现实却不是如此,如果,我不把主要论点,引用证据并说得很详细,好让读者们能理解,那么,被读者们「信、受」的机会就很低了!
     而我也不是不想这样做,我也尝试过,在此篇之中,只讲重点:可是,我发现是不行的!首先,此篇的主要论点:正是此篇的标题!其次,很多文章,在我眼中,主要论点,就占了全文的大半,甚至是,全文,都是我所强调、主要论点的分量!
     至于计算机网络,显现主要论点的问题,等一下,我会试着重新操作!如果不行,我就只能说,我有尝试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4-8-2 20:23:04 | 只看该作者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写给所有的「医人」

      我已经尝试了!可是,我回忆,起此文的完成过程,发现,是此网络系统的问题!因此,没办法标明主要论点,请见谅!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8-2 21:06:58 | 只看该作者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写给所有的「医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08/03 11:31am 第 6 次编辑]

     
     在下佩服!
     真有工夫啊!
     不知道有几人读完了?!
     哈哈哈……………………海难       2004/08/02 07:37pm

      
      糖糖再度回复:我有句话,真的要说:我想,此文真的,是我的心血、了解、体会,甚至,是我背后,付出真实、深重苦难的结晶,没错,全文是很长,但是,请您看在,当时,我写作此文时,背后,因「救苦心切」,而不惜奋不顾身,甚至是,我遭受到「地狱之苦」、「出入地狱」」、「痛不欲生」心境的份上,请您至少不要再用,这种奚落的语气了:「哈哈哈!」,好吗?
      您可以,有资格哈哈笑,但是,当我,在写作、发表此文的时候,我的心境,就真的至少经历了:「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炙盛苦〈色、受、想、行、识〉,四种深重的苦难折磨」,更不要说,是被我心中的烦恼,所紧紧地缠绕、戳刺、撕裂,而痛不欲生了!如果不是,因为,我有「救苦极为心切」、「满足宿愿」的倾向,否则,我这种文章,就不会,在这个时发表!
      如果您说,我是,在为自己辩护而夸张、虚构,那么,我为何在此时,极为需要「念佛求救」的时候,不把很多的时间拿出来,去「念佛求救」?反而,还冒着很深的痛苦,花很多的时间,来写作、发表此文?其实,我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现在,也跟一般人一样,有着离苦得乐的强烈渴求,就是因为,我有「救苦极为心切」的倾向,否则,我为什么,要在此时,极为需要「念佛求救」的时候,不把很多的时间拿出来,去「念佛求救」?反而,还冒着很深的痛苦,花很多的时间,来写作、发表此文?容我再重复一遍:因此,请您看在,当时,我写作、发表此文时,背后,存「救苦心切」,而不惜奋不顾身,甚至是,我遭受到「地狱之苦」、「出入地狱」、「痛不欲生」心境的份上,请您至少不要再用,这种奚落的语气了:「哈哈哈!」好吗?
20
 楼主| 发表于 2004-8-3 11:42:05 | 只看该作者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写给所有的「医人」

                          
                          前言:2
       也许有人会说,下面我所说的「苍生大医」:【但是,细读此文,会发觉:其实,「苍生大医」,是以「大悲为上首」,而开展出种种的心境、举动!」等等】背后的心情,融入了自己的真实遭遇及个人行为,因此,不客观!
      那么,我极为非常的愿意且强烈建议:您不要看我的文章,您就去亲身实践,「苍生大医」之「诚心」: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一心赴救,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
       含灵:指人类。     蔕芥:嫌恶     下痢:拉肚子
      您去亲身,真实的实践、体验之后, 如果您有,跟我不一样的心得,我极度地欢迎,您上网来跟我分享,我会看我的旧稿,看看,我有没有错误之处,来更正。

                         前言:3
       乙楚:医术医德二者兼备方为医生,有德而无术何以救人?而有术而无德怎能以医相称?
            有医术而无医德者与屠夫无异;而有医德而无医术则空有其名。

       糖糖:而我不是学医的,也没有念过医学系,有关「医术」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我体会很浅,就不敢将,全篇的重心,放在这里了!因此,希望您能谅解!!《有关此议题,我的看法中,有更为详细的内容,您可以看,会员之家‧大医精诚(flash)‧【《以下至少是引自于,《写给所有医人之全新作文》‧糖糖】
       我的想法是,《大医精诚》,可改为《大医诚精》:以「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诚」心为首,其次才是「精」湛医术的追求,因为,有「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诚」心,才会生出对「精」湛医术的追求;有对「精」湛医术的追求,不一定会有「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诚」心。如果,此人只是一味追求「精」湛的医术,可能在此人的心理,盼望天下的病人越多越好,病势越重越好,好让病人不断地上门求医,使自己的财源,滚滚而来,源源不断!
     
                   《写给所有的医人》:6   
      读者质疑: 「劳而不获,是一件不能长远的事,当然相对于苦行僧一类理想的人,自当别论.一个好医生的出现,是要读很多很多的书,做很多很多的临床,也有可能出很多很多的医疗事故或偏差,还要本质聪明善悟,还要有人出资给他读书买书或出外就教之类.这样过了二三十年之后,一个大好医生才能出现,这时候,你不让他收费,我不知这算不算过份?」
       糖糖答复:出现一个,真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存救苦之心」从事医药的人员,是天下,绝大多数病患,由衷的殷切盼望!         

       请注意,我当初引用的文句,我没有把原文「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之「无欲无求」写出来,就是因为,我早就知道,「医生」要靠病人的钱来维生,换句话说,如果世间没有病人,医生就无法生存了!要达到「无欲无求」,实在是不太可能,除非,医生不收医药费,纯以「义诊」来医疗病患。  
      
       我从来就没有反对,医生藉医治病患,来从中赚取生活费的意思!我只是期盼,学医的人,能事先明白「存救苦之心,斯盖医之本意也!」,为医的本质与目的。
   
       我在此文中,只是盼望,有心习医者,在有志愿投身医药之前,请先明白此两点:您将来,是要面对「无量苦逼身」的病人,因此,请先明白:面对「无量苦逼身」的病人呼救、求救,和面对「出售产品」的分别!;「作救苦之心,斯盖医之本意也!」        
       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7 16:32 , Processed in 0.11006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