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1:49:59 | 只看该作者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金老中医】《壶天泼墨》
             前言



我步入医林,虽经科班考试,获取中医师执业资格,

却对时下科班教材近于公式教条,深感厌恶,临床按其

辨证分型,处以套方,疗效不如人意。故深入民间,搜

求道藏之方,以应当前大病绝症之需。


本集搜罗太妃宫、钟旭庙、陶公庙、财神殿、麓山

寺、戴三爹、明月山……多处庙方,择其精要,按天地

之数384,辑以天经、地经,用心可谓良苦。后学者若

能熟谙中医理法,择而用之,疗效卓著。


西医随武入侵神州,其治标不治本,弊端迭见。加

之高昂医疗费用,并不适合中国国情。现代所谓大病绝

症,声称尚无特效治法。其实不然,世上没有绝对的不

治之症,只有不知之症:有病一定有药。本集昭然示之。


人生尘世,贵在有为。吾有此一举,足慰平生。



末代中医
金国荣


2007年冬月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1:51:47 | 只看该作者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9/07/24 01:54am 第 1 次编辑]

天经第1方
天麻(姜炒)6克   防风6克  勾耳6克   半夏(姜汁炒)5克  苍术(炒)3克  藿梗5克    云苓6克   鸡内金(焙)1个   扁豆(炒)5克     前胡5克    桔梗5克   建曲(炒)5克   粉草2.5克     白芷6克     粳米1合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1:53am 时添加 -=-=-=-=-
天经第2方
天麻(姜汁炒)6克   勾耳6克   白芷5克   台乌(酒炒)2.1克  半夏(姜汁炒)6克   云苓6克    陈皮5克   (蒸)白术9克  赭石(醋煅)2.5克    煨姜3片   红枣3枚   建曲(炒)6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1:56am 时添加 -=-=-=-=-
人云,,一部伤寒医天下,我則谓一部天经地经囊括神卅良方.方中加减化裁,极尽神妙,无怪称为神方,.读伤寒,自从順读,从病从脉从证从治从方从药,此书却从逆看,从药从方从治从证从脉从病.两书交相輝映.同道有缘获此,当倍加珍惜,我来之不易也.-----金老语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1:59:30 | 只看该作者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9/07/24 02:13am 第 1 次编辑]

问:请教先生这里的勾耳 与钩藤 有什么区别吗?
还有 红胡 是柴胡的一种?
答:勾耳即勾藤之勾,古人认为力甚过藤,药用耳而不用藤,今认为含成份一样,故用藤.红胡乃柴胡之一,仲景古方均用红胡,今人用的是北柴胡,不知何故?北柴胡之力不如红瑚.世人不用红胡而用北柴胡,却号称经方家.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02am 时添加 -=-=-=-=-
问:前辈可否详细说说?
答:古今药名有异,如仲景书之通草为今之木通,柴胡为今之红胡,问老药工便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2:04:56 | 只看该作者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天经第3方
天麻(姜汁炒)3克     防风2.5克   苏叶1.5克    台乌(酒炒)2.5克  肉桂(研兑)1.5克    勾耳2.5克   香附(制)3克    荷叶蒂3个  吴芋(盐水炒)1.5克   郁金2.5克   甘草1.5克     煨姜3片    全蝎(米潲水漂)3只   化皮5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07am 时添加 -=-=-=-=-
天经第4方
天麻(姜汁炒)3克    薄荷姜汁炒1.5克   羌活3克   僵蚕(炒)3克    半夏(姜汁炒)6克   全蝎(米潲水漂)2.只    胆星5克  甘草3克    蝉蜕(去头足)7只   白附子(制)3克     防风5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08am 时添加 -=-=-=-=-
天经第5方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天麻(姜汁炒)5克      荆芥穗3克   白菊花3克  干姜1.5 克     白附子(制)3克       僵蚕(炒)5克    法夏3克     陈皮1.5克   全蝎(米潲水漂)2只   川芎1.5克     胆星3克     生姜5片     旋覆花(布包)3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10am 时添加 -=-=-=-=-
天经第6方
天麻(姜汁炒)6克      荆芥穗6克    羌活6克    桔梗5克    石菖蒲(去毛)3克     僵蚕炒5克     远志3克   党参9克     全蝎(米潲水漂)2只    炙草1.5克     附片制6克   生姜3片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11am 时添加 -=-=-=-=-
天经第7方
天麻3克   防风3克   勾藤9克   白菊花9克     薄荷3克   黄芩6克   酒芍6克   甘草3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16am 时添加 -=-=-=-=-
天经 第8方
天麻3克   竹沥兑3克   附片制3 克   羚羊角(先煎)3克     防风6克   枣仁炒3克   肉桂(研兑)3克  生姜汁3克(兑 )      炙草3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19am 时添加 -=-=-=-=-
天经 第9方
天麻5克   粉葛(酒炒)6克   杏仁5克   冬花5克 白芷5克   沙参(蜜炙)6克   桔梗6克    生姜皮6克  陈皮5克   前胡(酒炒)5克   粉草2.5克   荆芥穗(酒炒)5克 云苓9克   枇杷叶(去毛蜜炙)5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21am 时添加 -=-=-=-=-
天经 第10方
天麻(姜汁炒)6克    防风6克   白芷5克   扁豆(炒)6克    半夏(姜汁炒)6克   云苓5克    泽泻5克   苍术(炒)5克       前胡(酒炒)6克    桔梗5克    藿梗6克   粉草2.5克    六一散3克       粳米1合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21am 时添加 -=-=-=-=-
天经 第10方
天麻(姜汁炒)6克    防风6克   白芷5克   扁豆(炒)6克    半夏(姜汁炒)6克   云苓5克    泽泻5克   苍术(炒)5克       前胡(酒炒)6克    桔梗5克    藿梗6克   粉草2.5克    六一散3克       粳米1合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24am 时添加 -=-=-=-=-
看此书一重炮制,如天麻用姜汁炒,广木香用煨,等等.二是剂量,如上方.三是煎服法,如桃核承气汤不用煎而蒸服,四是化裁,,,,,,-----金老语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27am 时添加 -=-=-=-=-
如天麻类,将其类相互比较,看其中药味配伍,化裁,天麻必須姜汁炒,首重炮制,二重份量比例,三重煎服方法/随着方剂的増加,择其要而述之.这是要下苦功夫的.
诗曰,,木向阳春发,三阴又伏根.樵夫不知道,砍去作柴薪.
               ----金老语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2:28:54 | 只看该作者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11、天麻6克   独活3克   僵蚕(炒)6克   半夏(姜汁炒)5克

藿梗5克   胆星3克   薄荷2.5克    犀角(磨兑)5克
生姜3片   梅片2.5克  附片制6克   
12、天麻6克   麻绒1.5克    羌活5片   秦艽(酒炒)6克
粉葛3克   炙草2.5克    赤芍5克   犀角(先煎)3克   当归6克   熟石膏3克   川芎3克、党参9克      防风3克      
13、天麻5克   僵蚕(炒)3克   犀角(先煎)3克   远志1.5克   勾藤5克   陈皮1.5克   石菖蒲2.5克   胆星3克
党参9克   灯芯1根      
14、天麻6克   防风6克   羌活6克   牛子(炒)5克    远志3克   桔梗3克   甘草3克   川芎3克   灯芯1根   蝉蜕(去头足)7只
15、天麻6克   白附子(制)3克   羌活6克   荆芥6克   独活6克   薄荷1.5克      防风6克   桔梗3克
红胡6克   牙皂1.5克      胆星6克   枳壳(炒)3克   甘草3克   灯芯1根     蝉蜕(去头足)7只   
16、天麻6克    僵蚕(姜汁炒)5克   附片(制)12克   独活6克
羌活6克   半夏(姜汁炒)5克   全当归9克   防风6克
川芎6克   沉香(研兑)3克      粉草2.5克   生姜3片    远志(姜汁炒)2.5克  
17、天麻6克   勾耳9克     羌活6克   厚朴(姜汁炒)6克    防风6克   僵蚕(炒)5克   红胡6克   全蝎(薄荷水洗)3只    酒芍6克   香附(制)6克
青皮6克   乌药6克
18、天麻(姜汁炒)3克   勾耳3克    红胡5克   白附子(煨)6克
半夏(姜汁炒)5克   云苓5克    陈皮3克   藿香叶2.5克
石菖蒲(去毛)6克   杏仁3克    红枣3枚   川贝(去心)5克      僵蚕(炒)6克      甘草1.5克  煨姜3片      
19、天麻(姜汁炒)5克   白芷5克    云苓6克   白附子(姜汁炒)6克   厚朴(姜汁炒)5克   桔梗5克    陈皮5克   银胡(酒炒)5克
官桂(研兑)2.5克    粉草2.5 克  苏节7个   台乌(煨)5克     神曲(炒)5克       灶心土1丸  
20、天麻(姜汁炒)6克   薄荷1.5克   条参9克    云苓6克   半夏(姜汁炒)5克   粉草2.5克   杏仁5克   桔梗5克     川贝(姜汁炒)5克   扁豆(炒)6克   煨姜3片    红枣3枚   荆芥穗(酒炒)3克  
22、天麻6克   麻黄2克   羌活3克   威灵仙6克  桂枝6克   当归6克
川芎3克   苡米(炒)18克   独活3克   苍术6克   萆薢9克   狗脊9克   甘草3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58am 时添加 -=-=-=-=-
天经 第23方
麻黄1.2克   白芷3克   乌药3克   枳壳3克   陈皮1.5克   僵蚕5克   干姜3克   甘草3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3:00am 时添加 -=-=-=-=-
天经 第24方
麻黄1克   升麻1克   熟石膏2.4克  葱1根   炙草3克   蝉蜕(去头足)6只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3:02am 时添加 -=-=-=-=-
天经 第25方
麻黄3克   淡豆豉1合   黄芩9克   栀仁炒5克   黄连3克   生石膏9克   黄柏3克   红枣3枚   生姜3片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3:04am 时添加 -=-=-=-=-
天经 第26方
麻黄(蜜炙)5克   桂枝6克  干姜2.5克   北五味2.5克    北细辛2.5克   炙草3克   酒芍6克   半夏(姜汁炒)6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3:08am 时添加 -=-=-=-=-
问:天经 第25方
麻黄3克   淡豆豉1合   黄芩9克   栀仁炒5克   黄连3克   生石膏9克   黄柏3克   红枣3枚   生姜3片

请教 这里的 1合  现代如何剂量?
答:豆鼓为12g,前方以麻黄,石膏,豆豉外透邪热,以芩連柏栀内清热毒,枣姜和胃,勿使伤中,不用甘草者,不欲其缓也.一
后方即小青龙汤,麻黄用蜜炙,不欲其发散,力偏于治咳喘,屡用屡效.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3:13am 时添加 -=-=-=-=-
问天经 第26方
麻黄(蜜炙)5克   桂枝6克  干姜2.5克   北五味2.5:克    北细辛2.5克   炙草3克   酒芍6克   半夏(姜汁炒)6克
期间夹杂的经方与上下的变通方药有什么联系,看来还得通篇琢磨。
从药味上看,这个不是小青龙么?
答: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解,,
画面,,一列火車迎面扑来,划破寒风,冲散寒雾,拖看一节节車葙,車葙里满载着御冬抗寒的物质.带来党和人民的爱心和温暖,向災区急驶.山畸路徒,前面的車头很吃力前进,于是,在車尾再加一个火車头,帮着向前推.
前面火車头好比麻黄,中间一节节物质,好比附子,車尾的火車头,好比细辛.寒冬气侯,好比寒邪.災区,好比虚寒之体,中医术语,,少阴感寒,寒中少阴,太少两感证.于是,麻黄驱散寒邪,附子提供温暖,细辛鼓舞真阳,由里达外.前面火車头居先用力,故用6g,后面火車头居后力较少,故用3g,且古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一钱3g也.中间节节車葙物质尤为重要,故用9g.
若災区地烂顛波,車速不宜太快,去掉后面火車头,安上一节車尾,保持平稳,此車尾好比甘草,此又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也.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3:16am 时添加 -=-=-=-=-
注:采自金老与诸网友答问。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2:32:44 | 只看该作者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9/07/24 02:34am 第 1 次编辑]

问:从历代记载看
天麻用姜汁炒的用法并不多。且21方中也有不用此炮制的,不知有何区别?
答:天麻性润,随不同药物配伍而功效各异,与祛风药用則長于祛风,如羌独活之类,,与白附子,僵蚕同用,則長于化风痰,,与半夏,白术同用,則長于化湿痰,,与石决明,勾藤耳同用,則長于平肝熄风,,,,,,,以此类推.天麻不耐久煮,久煮則药性尽失,如炖鸡,炖肉食用,是最大的浪費.用姜汁炒,欲其散邪,更增天麻之力,此寺庙髙僧悟化而心传.不与世俗同也.制者来自钟馗庙,未制者来天妃宫,此保持原貌而辑之.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2:37:02 | 只看该作者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金:
一,患者头晕微疼,咳嗽吐白粘痰,纳呆便溏,苔腻,脉濡.季夏月就诊,体丰身困.
处方,,天麻,防风,白芷,勾耳或藤以祛风止其头晕微疼,,苍术,藿香,半夏,茯苓,扁豆去其时令之秽浊,,前胡利肺气,,鸡内金,神曲,粳米,甘草运化脾机,运轴转轮,复其升降之常
金:这样去領会方药,不知可否?
二,患儿,感冒发烧,经医退烧,只是咳嗽不已,痰粘白,鼻塞流清涕,纳呆,苔白腻.指纹红紫,位在气关.
处方,,荊芥穗,薄荷,天麻解其表邪,,半夏,茯苓,扁豆,川貝祛其痰浊,,桔梗,杏仁助肺复其肃降之司,,条参即北沙参,甘草,姜枣和中.此方重点在解表三味药,后面之药皆为人知常品,时医之弊,消炎,止咳,关在屋里打.毛主席说,,不给出路的政策,不是无产阶级的政策.
这样去理解,揣摩诸方,是否可以?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43am 时添加 -=-=-=-=-
这是寺院道覌之方,方方都有来历,献方人或来自患者亲身体验有效,或来自当时名医家传,作功德献出寺庙,又经德高望重的老中医筛选编订而成.诸方都是贤达心传,只是在加减化裁上另具巧思功力.都只开二帖.寺庙凭此香火兴旺,养活寺僧,活人济世,口碑盛传,成为寺庙专利,不肯轻易外泄.政法頻道曾播出寻覍庙方节目,寻覍人費尽心思,空手而归.我或买或偷,不惜家資代价,遍访寺庙,方成此册.以备临床之用.只是不愿以求莶问神的方式,而以中医辨证用方使用.
我讶其疗效神奇,更钦服其化裁功力,奉为至宝.若以某方专冶某病某证某科,則局限了庙方奥义,难得其精髓.
如册中补中,归脾,逍遙,四君,六君,四物,六味地黄皆是时方,在加减化裁上見功夫,今人学医不就是为此吗.
         ---金老语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47am 时添加 -=-=-=-=-
写点感想.只有深入其境,才知寻觅庙方的艰辛,,只有看到信徒们那一付付乞求哀怜的脸,虔诚叩拜求神问莶,和对庙方的贊誊及对西医院的埋怨控制,才知庙方的神妙.
陶公庙史三姑告我,附近村里有两个小孩,鼻出血,身上很多红点,发烧反复不退,到附近卫生院诊治,血止不住,烧不退.一个到城里诊为白血病,先是化疗,后是输血,家里的钱用尽了,还背上一身債,电視台呼吁贊助,免費输血,还是死了.另一个家里困难,不信邪,不相信西医,到庙里求方,回家吃了两付,血止烧退,又来求方二付.病好了.
我乞求原方,她偷偷抄给我.
1犀角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去甘草易茅根,此犀角用水牛角代,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治血热沸腾,,小柴胡和解少阳寒热,茅根甘润生津,凉血止血.结果血止烧退.
2丹栀逍遥散合归脾汤,丹梔逍遥散解肝经郁热,归脾汤补气血,养心脾,以复统摄之权,失血之体.病愈.
我和史三姑争议,这本是人世医家之方,中医可以辨证使用,而史三姑说是神方,不可怠慢,谁也说服不了谁.医方乎?神方乎?
           -----金老语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4日 02:51am 时添加 -=-=-=-=-
而今之中医之书早巳受西医沖击以致面目全非,中医只剩下道藏这块诤土,多少仁人志士如傅青主遁身庙宇,潜心医学,著述甚多.庙方虽以神的形式行医,而我等世上中医工作者何不借来一用,多一本方剂学,多一些思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理法之用,落实在方药,方药之用,本含理法,故曰,,方以载道,传道不如传方.天经地经全是古之贤达名方,早记载于医书,方剂学,只是加减化裁之药物稍有变动而巳,知方剂之适应症,再査药物变动之由,何难之有?
或曰份量不同,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用于少阴感寒,鼓舞真阳,达邪于外之重剂,今庙方量轻.变为四两拨千斤的轻掦之方,正是其巧妙处,庙方都只开二付,进則求功,设或不应,也留下余地,不至于不可收拾,还可再求方.
言之切切,后学珍惜.現成的梯子不上.何苦去爬墙.
               -------金老语
18
发表于 2009-7-24 06:50:06 | 只看该作者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向金国荣中医师学习!
      金老中医自称〝末代中医〞,笔者自认是『新一代中医』。
      新中医向老中医学习!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7:47:03 | 只看该作者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转:关于“末代”有网友质疑金老:
问:楼主落款之“末代中医”本人不敢恭维。革命自有后来人,何必自谓末路。
答:只因文人失志則志不平,有怨懑之意也,中医的前途,寄托在你们身上,拜讬了!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00:49:03 | 只看该作者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网友质疑:
荣获“1998年世界华人医坛风云人物奖”、“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世界学术贡献论文金奖”、“世界华人成就奖”,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论文,收入《世界学术文库》、《医学纵横》。他的业绩载入《中国跨世纪名医大典》、《中国人才库、中国医学专家分卷》、《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第五集》、《世界科技专家与人才、中国医学卷》……等国家辞典。他被聘为“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疑难病症治疗研究会”特约专家、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特邀顾问编委、“世界医药家学术交流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_________________
这些个乱七八糟的头衔是自己花钱买的吧?这些私人编辑的名人大典,目的只有——一个赚钱,只要你愿意花钱,就能让你上名人目录。这一昏招,好几年前就用烂了,好像已经过气了,不再鲜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授予单位绝对不会是官办的,因为道理很简单,官方不可能给与民间中医如此高的地位。从这次国家授予30位国医大师就可以看出,全是省城大医院医生,因为只有这些单位才有申报的资格。私人机构,有几个稍稍经得起推销,更不用说诚信度了。
民间医生本来生存环境狭窄,鱼龙混杂,诚信度低,(别说中医了就是西医,别人也喜欢去大的知名度高的医院)个别出类拔萃的民间中医,如果还不能脚踏实地,以诚信为本,而是热衷于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民间医生只能垮的更快。信息时代需要宣传,但不能走火入魔,最后砸的是自己。
金复:诚加高君所言,一些所谓荣誉证书是花钱換来的,那时我还是民间个体医生,考了很多次,最后由国家卫生部考了才上祘,我发現上当了,一些所谓国家刊物是假的.上几篇论文是早几年写的,自己想起来,确实肤浅,,本人虽学医经年,终究下下之智,初学上网,只是借借网站献献丑,知道自己的短处,闻过則改.高君真诤友也.髙君讲的话很对,正确的就是正确的,我历来是闻过則改,为人如此,学习中医也是如此,谢谢高君的诤言,当时是民间个体医生,以为有国家刊物帮忙发表,感谢不尽,谁知是假的.过了几年后才知道,吃亏上当了.現在有论坛了,可以畅所欲言了.至于学问,我正是来向大家学习的,大家都是我的老师.其实,利用国家刊物骗人賺钱,但其中有很多真才实学的民间医生,有很多有見识的文章,大都借此发泄一下,求伸其志,出上二三百元钱,却得到了学识,如世界学术文库.书中编辑是付出了心血的.我不抱一棒子打死的态度.因某一事而全盘否定成績.对的就采取,错的就改正,人本无完人,学问是学到老,学不了的.我是这样做人的.
网友:金老中医能有如此胸襟让人佩服,有这种闻过则喜的精神,相信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1 11:52 , Processed in 0.05090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