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竹叶清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不如改行学西医,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8-22 18:39:1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如改行学西医,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下面引用由竹叶清心2006/08/22 01:03pm 发表的内容:
苦苦的学了四年,
风雨不误的天天去自习,玩命似的攻读古医书,结果怎样?
下面引用由竹叶清心2006/08/22 01:03pm 发表的内容:
 记得一次,和几个中医学院的外系同窗讨论中医中药,我说:“谁,可以告
诉我,中医到底治好过什么病?给我一个具体的病名!”整个宿舍里一片沉默。
当时舍里有八个人,两个针灸推拿系的,一个中药学专业的,一个是中西医结合
专业的,两个是中医专业的,另外两个是中医骨伤专业的。
  中医到底能治什么病?样样能的样子,其实是样样不能呀!
不用苦学四年,就是苦学一年,基本的外感病就都能掌握了。
12
发表于 2006-8-22 19:13:0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如改行学西医,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我也怀疑这个傻根学了五年中医,水平还尿坑,是否是真有其事!
13
发表于 2006-8-22 20:26:3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如改行学西医,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抄了一份说明书, 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不是中药
通用名称: 消渴丸
商品名称: 消渴丸
剂型: 丸剂
包装规格: 30g*10s*200瓶装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44020045
零售价格: 19.5
供应价格: 8.8
生产厂家: 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
其它说明: 消渴丸
[药品名称] 品名:消渴丸
[成份]: 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包衣浓缩丸;味甘、酸、微涩。.
[功能主治]: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喜饮、尿多

格列本脲=优降糖
14
发表于 2006-8-22 21:51:1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如改行学西医,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这种药是很多的,比如vc银翘片。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22:12:1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如改行学西医,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下面引用由华夏中医2006/08/22 04:32pm 发表的内容:
背部烧的一个病人,天天定时哭,我用呐喊法加疏会散治好。
请教五积散版主,你如何辨证上述症状及如何论治呢?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22:22: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如改行学西医,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6/08/22 06:31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情况出现在正规医院里,几乎不可能。
整贴怀疑是杜撰的,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真如作者所说:苦苦的学了四年,
风雨不误的天天去自习,玩命似的攻读古医书,结果怎样?
如果真是这样,此人对中医临床不会是 ...
请问五版主:你认为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能有多大比例会用中医看病呢?
如果我没记错,好象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生只有2%真正从事中医专业的
17
发表于 2006-8-23 17:28: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如改行学西医,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下面引用由竹叶清心2006/08/22 10:12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五积散版主,你如何辨证上述症状及如何论治呢?
我不懂。
18
发表于 2006-8-23 17:33:2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如改行学西医,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下面引用由竹叶清心2006/08/22 10:22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五版主:你认为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能有多大比例会用中医看病呢?
如果我没记错,好象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生只有2%真正从事中医专业的
几乎现在所有正规医院的中医都是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这个比例我不知道有多少。
据我了解,没有文凭,是不可能进入正规医院工作的。
正是这群科班生,承担着繁重的日常诊疗工作,如果水平都向楼主所说的那般,估计医院早该取消中医了。
19
发表于 2006-8-24 12:07:0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如改行学西医,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转自http://www.cntcm.com.cn/2411-b.htm
“以西统中”下的尴尬
宋 弢  李 静
  在新时期医疗大格局中,“西风压倒东风”的趋势日趋严重。传统的中医理论日渐萎缩、实用技术失传、优秀人才流失的态势,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中医院也淡化传统诊疗技术
  前不久,某省一个市级中医院更名为中心医院。该医院院长在争取卫生主管部门同意更名时,不止一次地提出了这一要求:“改什么名字都行,就是别带‘中医’二字。”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个县以上区域都应设置中医院,但目前全国的中医医院,越来越多的已难说姓“中”还是姓“西”: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的传统中医诊疗技术被淡化,手术等西医治疗手法被大量采用。据了解,各中医院的总体收入中,西医治疗手段所占比例普遍高于中医手段。从前各西医院规定设立的中医科室,如今已大量关闭。就拿传统中医中的针灸疗法来说,以前在哪个西医院中都司空见惯,现在却难觅踪迹。
  与此互为因果的是中医人才队伍的流失。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医专家林慧娟说得很沉重:不必说大量中医院校毕业生大量转行西医,就是像自己这样的“留守者”进入中医院后的前十几年,也是要用80%的精力“恶补”西医治疗技术,评上了高级职称后才开始重新钻研中医。山大齐鲁医院外科专家孙靖中证实:一年到头全省各地医院申请到他们科室进修的医生络绎不绝,中间十之八九都是各中医院的中医大夫。
  记者发现,几十年来虽然我们确立了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发展方针,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以西统中”的倾向,对中医形成了巨大束缚。这是造成中医阵地不断缩小的根本原因。
20
发表于 2006-8-24 12:12:5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如改行学西医,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转自http://www.hbver.com/Article/yljz/ckxx/200604/4836.html
中医药处境尴尬
2006年03月31日18:30 《小康》杂志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思维变异中,逐渐丢失了本有的“中国特色”而被边缘化,如果再不及时以正确的方式挽救,或许过不了多少年,不排除像大熊猫一样成为“濒危国宝”,从现在的“危症”恶化成“绝症”。
  采写/《小康》记者马世领

  现在的有些个所谓中医,叫什么中医!?”3月19日,在位于北京北四环西路银谷大厦的大诚中医门诊部里,面对《小康》、新华社、《北京科技报》等几家传媒记者,被称为“把中国针灸推向世界的中医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提起中医药的现状和危机,不顾85岁高龄的髦耋之躯,仍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中医药发展,发展什么了,不能光看数量啊,我们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学生有几个真能用中医看病的?整个一个导向失误啊!”
    民国初年的全国中医人数约80多万人,大多分布于农村,而西医大约只有1000多人,几乎都集中在城市。到了1949年,中医约27.6万人,2004年27万人,不仅有减无增,而且其中基本能用中医思维诊治疾病者不过3万人,能较好掌握中医思维者不过3000人,真正的名医不过300人。与西医比较,1949年西医人员8.7万人,到1999年就增加了18倍,多达169.6万人;1999年全国综合医院与中医院比例为4:1。


-=-=-=-=- 以下内容由 杏林奇葩2006年08月24日 00:15pm 时添加 -=-=-=-=-
“2004年27万人,不仅有减无增,而且其中基本能用中医思维诊治疾病者不过3万人,能较好掌握中医思维者不过3000人,真正的名医不过300人”----这一数据也让人怀疑,“能较好掌握中医思维者不过3000人,真正的名医不过300人”,是乎少了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8 20:44 , Processed in 0.07718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