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1976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真实事件,中医院罢工!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00:07:5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真实事件,中医院罢工!

**县卫生事业“十五”计划
[2002-11-07 08:46:01]
  一、“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县的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执行“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工作方针,深化卫生改革,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需求,取得了显著成绩。
  1、平均期望寿命2000年达到71岁,比 1995年提高 2岁。2000年全县共有国家疗机构18个,总床位数646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2.7张,国家医疗机构卫生人员6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489人,比1995年339人增加 15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6人,比1995年增加0.56人。
  2、2000年全县有村卫生所72个,有乡村医生287人,平均每村民小组拥有乡村医生0.82人,圆满完成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任务,实现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
  3、医学科研研究和推广成效显著,共获科研成果奖17项,其中市级12项,县级5项;到外地参加各种学习深造的各类医技人员340人,举办乡医函授四期,学习人数达252人。
  4、农村合作医疗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实行合作医疗的乡村卫生所达15家,占卫生所的20.8%;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66家,占卫生所的91.67%。
  5、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成绩显著。三轮六年巩固“乙级卫生县城”,2000年获得“云南省甲级卫生城”称号,全县农村人畜改水受益率达 91.9%,建沼气池 8015座、无害化公厕689座。
  6、创建等级院、站、文明卫生院、甲级卫生所和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活动成绩显著。江城、龙街、前卫、九溪卫生院达到一级乙等医院,县医院达二级乙等医院,县防疫站为县级二等防疫站;江城、街卫生院、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爱婴医院”,县皮防站受国家卫生部表彰为先进集体,县医院急诊科获县、市级“青年文明号”,12个乡镇卫生院、52个村卫生所分别获得文明卫生院和甲级卫生所称号。
  7、预防保健工作成绩裴然,杜绝了Ⅰ号病的发生;Ⅱ号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九五”期间孕产妇死亡率为56.84/十万,婴儿死亡率为24.69‰,全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54.5/十万,低于全省发病水平。麻风病发病率为0.40/十万,患病率为0.067‰。
  8、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得到加强。实施近10年来,各级政府共投入经费639万元,设备购置经费174万元,医疗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1、平均期望寿命2005年达到72.5岁,2015年达到75岁;计划免疫接种率2005年达到96%;婴儿死亡率2005年降为21‰,2015年降为19‰;孕产妇死亡率2005年降为50/十万,2015年降到4 0/十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2005年达到96%,2015年达到97%。
  2、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005年下降8~10个百分点,2015年下降10~12个百分点;麻风病发病率2005年控制在0.5/十万以下,2015年基本消灭麻风病。
  3、卫生技术人员2005年达到 1200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4人,到2015年达到1500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5人;病床2005年达到746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4张;2015年达到846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4.5张。
  4、到2005年,85%以上的卫生院能开展“三大常规”检验和放射、心电图诊断检查等,中心卫生院能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科特色治疗,并具有应急、抢救急、危、重病人的能力。到2015年,各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医疗技术水平完全配套,全部开展“三大常规”检验和放射、心电图等诊断检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足群众的身心健康的医疗要求。
  5、到2005年,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0%,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率达90%,乡村医生持证上岗率达80%;到2015年,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0%,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率达 100%,乡村医生持证上岗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沼气厕增至10000个。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0%。
  三、主要措施
  1、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宏观调控与市场配合相结合,合理布局和调整卫生资源,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确保全县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2、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通过调整、合并、合作等多种形式,盘活现有存量,强化医疗机构的内涵建设,建立现代化水准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应急和救护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和私人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医疗资源配置,形成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竞争,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方便和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
  3、加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巩固和加强基层医疗预防保健网。改善医疗用房,增加医疗设备,增强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的整体服务功能。
  4、加强科研工作,推广科技成果。加强科研工作的管理,积极争取科研专项经费,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推广科技成果,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抓好预防保健工作。增加疾病防治经费,健全防治网络;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和保健水平;贯彻执行《九十年代中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
  6、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走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道路。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各种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中医人员的业务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能中能西、能医能药的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中西医结合合格人才。
  7、建立健全卫生执法体系。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分开,综合管理”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将分散的、多头的卫生监督集中,组建一支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综合执法队伍,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执法力度,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8、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确保全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18:44:3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真实事件,中医院罢工!

医疗资源设置的浪费和恶性竞争:
卫生部门也不知是怎么当官的?让医院开在医院的对门!纯粹是在制造予盾和添乱,30个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的设置空间至少要间隔200米以上,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这个问题都不知道现在看着怎么收场吧!
我曾经到过云南红河的一个偏僻山区,这些地方少医少药,方圆30公里没有一个合法的医生。早先也有一个卫校毕业的可以打针输液,因医疗条件太差出现输液反应抢治不及时导致患者死亡,打官司说是非法行医,不具备医师执业条件而败诉!之后就只能卖卖药了,方圆30公里内便没有一个医生。这里离最近的乡镇卫生院有30多公里,而乡镇离市里也有40多公里!因公路建设太差,坐车也不方便。乡医、草医、民间医倒是有的,村村都有。在一个苗族村有个苗医是四乡八里出名的,人们小病大病都去找她,有的为给她看病要走6---8个小时的山路!我看过她是怎样治病的:一个因腹痛高热昏迷的妇女让家人抬到她那里,她也不慌,她问了妇女基本情况,最后触摸腹部、舌诊、叫家人从肛门弄点大便查看。。。。   之后说是“毒热结肠”(苗医的话,类似西医的结肠炎、盲肠炎、兰尾炎之类),治疗时把一种黑色药面丸塞  到肛门“泄毒热”(苗医的原话)、把一种草药粉水调包在妇女腹部、又拿几味草药叫妇女家人去煎,并说“几天内不要吃东西,等毒热排出以后慢慢试着吃”。两个小时之后妇女竞然醒过来,人也清醒!第二天就完全好了!就象没发生过一样,疗效真是不可思议。但苗医却怎么也说不出这里面的道理,说是经验,病看多了就会了!几十年都是这样给患者看病的,可她却完全不知现在她是非法行医的,朴素简单的生活观念就这样生活着!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18:49:4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真实事件,中医院罢工!

其实就中医的发展和前景问题已经说了很久很久了,可有用吗?反而不行了,
一、中医的范围解释:看到这个话题可能会有人笑,这中医还要解释吗?是不是说了大家就会明白,在内行眼里是不要解释的了,可是现在中医是在西医的领导下啊!领导者真正懂整体观念和。。。。。。。。。吗?可有什么法呢!?在以前,“江湖郎中”是说对行医者为方便诊疗和方便患者进行的称谓,如华佗、扁鹊、李时珍(落第秀才,非法无证行医者)可今天却是形容不学无术、骗人钱财的骗子!?虽说自唐朝以来政府成立太医署管理医生,但社会行医者和民间医生却是得到政府承认的!因为这也是几千年的医学文化的一部分,是造福人民的大众行为!可今天,社会行医者和民间医生却都成了非法行医者,是受国家严厉打压的对象!总之,在今天中医成了几部分却是不争的存在的事实:
1、现代中医:指经过中医院校学习毕业而且在国家医院工作的,有完善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诊疗设施,有合法的条件,更有西医坚强的后盾!这其中包括中西医结合者,代表人物清朝张锡纯和各级中医院工作者,代表方阿斯匹林石膏汤,
2、传统中医:指传承医学、医药家族、名门派别等,诊断和治疗基本以中医为主,如金元四大家、洛阳正骨、文登正骨,可惜的是,今天的洛阳和文登也大都以西医手术为主了!有更多的在文革时受到影响没有得到保存,在80年代以后想发展却又条件限制,有的在老中医死后,后继承者受医师法影响又没有职称证和医师证不得不改行或放弃!
3、民间医学:这一类太多,包括民族医(苗、佤、土、蒙古族。。。。。)、一技之长医、乡医、草医、师承医、确有专长医等等!如古时的华佗,民国时的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这一类医基本是以社会行医、个体行医、民间医形式存在的。像我们县吧,以前个体医都是参加个体医考试的,可是医师法出来后,这一类大都成了非法行医者,为什么呢?因为医师法之前,个体医和民间医是没有进行职称评定的,更没有听说过今天的师承认定或确有专长认定!因此也就没有职称证和医师证,就全成了非法行医者了!连考试都没有机会,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大家都知道云南白药曲焕章,曲焕章是云南江川县人,可有谁知道江川黑药,在民国时可是比“万应百宝丹”(民国时云南白药的名称)还要有名的话,今天虽让江川评为“文化保护项目”可却又是非法行医者,受国家打击的啊!真是可悲可笑可叹!?可又有什么法呢,行医一辈子几代人都还是无职称无资格!
二、中医的资源配置和利用:看看西医,省医院、市医院、县医院、镇、乡、村、所、室,可是中医有吗?以我们县为例,我们县中医院有一年没发工资了,我们县中医人员只有总医务人员的20%左右,村卫生室99%的都是西医,卫生所99%都是西医,卫生院有中医科室和中医专业人员的只占20%,社会行医和个体行医有正式执业证的占10%(73家诊所:西医63家-----------中医10家!按这样的比例下去,中医不死才怪!你信吗?!你可以全国各省各县对比对比,可能大多如此!
三、中医的执业资格:医师法一出,中医中社会行医者和个体行医者全成了非法行医了,因为医师之前,社会医和个体医是没有机会进行职称评定和资格认定的,更没有听说今天之师承认定或确有专长认定!再说现在是不对个体和社会医进行师承认定或确有专长认定的(云南就是如此),只有国家医院及那些所谓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才可以收徒,而且还要在省卫生厅的公示下进行!这样的限制下,中医要想发展是难了,难道说只有各级中医院才是发展的希望,难道说社会医和民间医不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难道说社会医和民间医就没有真才实学?!可是有什么法呢?!法律就是这些人编订的,法律编著者难道真会来听你个人的意见!真会到基层来看看!?
四、中医的执业范围:在法律上,中医是不能执业西医的,到了法院更是不承认!那说来全国中医院都是非法行医了,我们县卫生局的说是这样说的,说“不出事就不管,出了事医疗鉴定委员会管、法院管!争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国都是如此!”我原是个体中医的,开门诊时因有人眼红,举报后卫生局的来,把我的头痛粉、西医软膏、盐水等都收了,更不要说什么止痛药曲马多、麻醉药或打消炎针,脉络宁、柴胡、红花针、参麦针是可以摆的,但不能用!因为打针输液是西医的了,犯法!!!!!!!可惜我没有华佗的麻沸散,有就什么都不用了,我的观点“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则西医抢救,缓则口服中草药),可是管理者不这样看!有什么法呢!?
五、中医的管理
六、中医的发展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22:05:3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真实事件,中医院罢工!

一个中医药较有名的县却连中医院都无法生存,这其中的道道值得深思!该县最有名的人物是
真实云南 > 博客[gaolimei] > 传奇人物 > 浏览文章

[原创]曲焕章
时间:2005-6-17 8:55:11  作者:gaolimei  出处: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云南虽为大后方,但也同样感受到了战争的硝烟。
    1938年的一天,一辆小车在昆明金碧路曲焕章的百宝丹大药房前停住,车上走下两名宪兵和一少尉军官。他们带来了重庆政府的特别使命:任命云南白药发明者为后方医院的院长,并受国军党高等法院院长焦易堂的邀请,去重庆共商大业。
    在此国难当头之际,有为抗战尽匹夫之责,曲焕章不禁喜出望外,当天下午就辞别妻儿,启程上路。哪料想,这一切都是重庆政府要他交出“百宝丹”秘方的诱饵,并且自从到了公馆就被软禁起来,不交秘方就别想活着回昆明。已是花甲之年的曲焕章,又气又愤,他抱定主意至死不交出秘方。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曲焕章强坐起来,颤抖的手从怀中掏出那专门用在谨访假冒百宝丹仿单上的印章,一根接一根地划亮火柴点烧自己的印章。火光一闪一灭,仿佛映照出曲焕章创制云南白药走过的风风雨雨……
    曲焕章是云南江川人,清光绪年间生在一个农民家里,读过几年书。10多岁时,遇连年饥荒、瘟疫流行,父母相继去世,他投亲靠友,帮做农活度日。不知不觉,曲焕章长大成人。为闯一条生路,他先后为通海酱油商做过零担卖户,将江川、通海的汉家布卖给哀牢山一带少数民族的卖布人。然而卖布不久,曲焕章身染重病。一天,他只身来到滇南建水县城,突然人事不省,昏死街头。这时他刚16岁。
    正当曲焕章举目无亲,坐以待毙的时候,一位民间草药医生正好路过,立即解囊相救,这偶然的相逢成了曲焕章一生中的转折。病愈之后,他深深体会到无知与疾病的痛苦,立志学医,遂拜老人为师。
    老草医常年奔走于山野岭从是,对各种草药的性能了如指掌,还总结了许多秘剂。曲焕章虚心学,敬师父如同自己的亲生父亲。20岁时,曲焕章便拜别师父,回到江川独立行医。滇南地势险恶,多高山崇岭,成群结队的马帮旅客终年来往于原始莽林小道之上,极易被猛兽伤害,留下终身残疾。
    为了解除受害者的疾苦,曲焕章开始了止血活络,接骨生肌的药物研究和探索,立志要配出一种收效神速,用法简便的良药来。在一位百岁老人的指引下,曲焕章找到一种专治刀伤口的草药。这种草药山间稀有,开着美丽的白花,生长在高高的悬岩之上。
    一次,曲焕章看到一只山鹬衔些草根茎和入水边的粘土中,然后涂在断腿上,如此往返于湖畔和草丛间,直到完全“敷好石膏”为止。动物的“自我医疗”本领,使年轻的曲焕章意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奥秘,而药材的广阔天地就在这无穷无尽的神奇自然之中!一次采药中,他见两条大蛇撕咬搏斗,一条斗败,遍体鳞伤,钻入草丛中,不久便止住血。曲焕章到那草地上认真鉴别,发现了一种创伤良药。又一次到野牛山采药,见猎人为一只被兽夹打伤腿流血不止的小老虎上药,药到血止,效果神奇。曲焕章拱手请教,猎人爽快地告诉他用的药叫“独钉子”,说完就在屁股底下的草丛中拔出两颗给他,他兴奋地连声说:“奇药,宝贝!”


曲焕章还仿效传说中的“神农氏遍尝百草”。一次,他服用“迷草”,曾被麻醉了一天一夜才醒来。经过整整10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在1908年,他30岁的时候,正式配制出《曲焕章白药》。这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名言:“三十而立”。
    白药的问世,给穷苦带来了治病救人的福音。有一回,曲焕章、挖药路经彝寨,见一7岁的男孩从高房上摔下,家人认为小孩已死,放声悲哭。曲焕章立即解下药囊,把白药一点一点地灌到孩子的嘴里,然后,又为其按摩接骨。半个时辰后,孩子奇迹般地活了过来。3天后,更大的奇迹出现了:小孩不仅完全康复,而且又能到房上去玩!消息传开,人们都把白药视为“神药”。
    成名以后的曲焕章,生活依旧十分清苦,在外出治病时,他总是在破庙里栖身。他相信只要有心行善,定会得到神灵保佑。
    1923年,云南军阀在滇南打仗,通海住满伤兵。当时,军医治疗枪伤用纱布塞填,换药时要把纱布拉出来,伤员痛苦不堪,叫声异常凄惨。曲焕章的治法一点也不痛苦,只将伤口洗净,撒上白药,一个月便好。如有子弹在里面,便使用撑骨散,过上些日子,弹头会自己滑出来。伤员们纷纷要求用白药医治。从此,曲焕章名声大振,许多将士身上都常备白药。就在这一年,白药传入四川、贵族、广东、广西等省。
    曲焕章的事业开始顺利发展,为增加白药的神奇色彩,他给白药另起一新名“百宝丹”,意思是如太上老君炼丹那样九转百炼而成。1930年,四川瘟疫流行,百宝丹输入四川后大显神威,在全国声威大振。连蒋介石也题词“功效十全”的匾额。曲焕章的冷酷也渐渐雄厚起来。1931年,他用40万滇币在昆明金碧路盖起有5个铺面的三层大药房,专心经营百宝丹。
    白药生产达到顶峰,年销40万瓶之多,香港、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地也开设了代售店。并且,这白药还与长征中的红军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呢。
    遵义会议后的中国红军节节胜利,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州,吓得蒋介石慌忙调动滇军前往贵阳保驾。1935年4月,红军趁虚进军昆明。红军似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云南境内,龙云惊慌万状,一面向蒋介石急电报告,一面急令各地驻军增援昆明。在贵州堵截红军的“前敌总指挥”薛岳派副官向龙云索取云南军用地图以便配合行动,并带了满满一汽车火腿和白药。
    汽车开到曲靖遇上红军。红军缴获到那张云南军用地图对红军抢渡作出了巨大贡献。火腿成了红军的“慰劳品”,而白药,对医疗条件困难的红军来说,更是雪中送炭!红军指战员收到总部首长送来的白药,激动得热泪盈眶。
    抗日战争中,白药更成了滇军将士的军需品。在著名台儿庄战役中,六十军将士负伤,外敷内服白药后继续拼杀。日本报纸惊呼:“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就在这时,因曲焕章不愿把辛劳一生的白药秘方交,变成官僚买办的摇钱树,而数次入狱,最终还是中计,含恨死去。所幸的是,在他最后一次赴重庆之前,他让妻子对佛像起誓:“百宝丹秘方绝不传他人!”而后将秘方内容一一告诉妻子。
    自曲焕章死后,市场上假药充斥泛滥,真正的云南白药却卖不出去,“百宝丹”面临生死抉择。而随着1949年12月云南的解放,云南白药迎来了新的复苏。1951年,百宝丹在西南工业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1955年,百宝丹月产1万瓶。面对政府对民众百姓医疗事业的热忱扶持,使曲焕章“普济生民”愿望得以真正实现,于是,曲焕章的妻子缪兰英决定将曲焕章用生命保护下来秘方交给人民。当年的《云南日报》刊登了献方受奖的照片,并追述了曲焕章先生悲欢离合的一生。
    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关心白药的生产,曾作过3点指示:建立云南白药专厂;设立研究机构;白药原料要由野生变成家种。1971年,云南白药厂正式建成。1978年,白药产量已达1956年156.8倍,云南白药每年为国家换回数百万美元的外汇。
    1979年,云南白药荣获中国优质产品奖。为方便使用,云南白药还增加了囊剂和片剂。研究表明:白药不仅能治各种出血症和胃病、妇科病,并在医治癌症、脉管炎、风湿关节炎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
    云南白药是祖国丰富药学宝库中的一株绚丽夺目的山茶花,它诞生于中国的西南边疆,却造福于全人类。
    曲焕章(公元1880~1938年),字星阶,江川县赵官村人,为云南白药创始人。1916年迁居昆明售药,其制造和销售的百宝丹在国内外多设分销店或供销点,远销洪澳及东南亚等地。1938年被国民党接往重庆,因拒绝传授药方而遇害。
    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曲焕章
    曲焕章(1880~1938),字星阶,原名曲占恩。系云南白药的创始人。出生在江川县后卫区赵官乡赵官村一个农民家庭里。祖辈勤劳憨厚,务农为生。7岁丧父,9岁丧母,全靠其祖母和姐夫家抚养成人。幼时和三胞姐相依为命,姐嫁本村袁槐之后,占恩于1892年到袁家跟姐翁袁恩龄学伤科,在姐夫袁槐带领下,开始学习加工配制白丹及其他伤科用药的医学基础知识。1896年,占恩由袁家托媒说亲,娶周家村李惠英为妻,成家后独立生活,自己配制白丹和其他伤科药方,每天有少数病人上门就医。
    1898年,就医病人逐日增加,占恩开始自己采购药材,并教妻惠英加工配制白丹和其他伤科用药。凡有伤上门求医者均做到有求必应、耐心医治,直至痊愈。而且常到其他村镇出诊治伤,积累了一些药理方法和治伤经验。成为江川初有名声的伤科医生。在行医过程中,曲占恩苦学苦钻,勇于创新,他既注意学习和继承祖国的传统医药学,又重视广征博彩各种中药材,并搜集各种中药材标本,经过多年的反复试制和实践,终于在1902年始创了“白药”。
    1906年,曲占恩因被迫替匪医伤,他人暗地诬告曲占恩通匪,知县下令缉拿;袁家闻讯才为他易名焕章,以行医为名出门避祸。他在红河一带集镇行医摆摊,与武当派道医姚洪钧师徒巧遇,姚观曲疗伤有独到之处,曲看姚治伤也很有一手,医术高超,便拜姚洪钧为师,随姚行医于滇南各地,一边学习武当派的治伤秘方秘法,一边采药制药为各族人民治病。后迁个旧南小城镇闷坑。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9:22:5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真实事件,中医院罢工!

转贴

关于我国县级中医医院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陈珞珈  李宗友  朱佳卿  温丽
  我国县级中医医院现状
  1.床位与人员状况
  2001年全国农村县级中医院有1844所;床位156028张;职工242556人。院均84.61张床,院均职工131.54人。(以下均为2001年底数据)
  2.院均及床均固定资产
  全国中医院固定资产总值为102.46亿元,院均固定资产总值555.66万元;院均设备总值188.20万元。农村县级中医院的院均固定资产总值仅占城市中医院的1/4。固定资产仅为同级综合医院的三分之一(35.15%);床均固定资产为综合医院的80%;财政拨款县中医医院仅占县人民医院的43.08%;财政拨款占县级中医医院总收入的9%。
  3.年门急诊量
  全国农村县级中医医院年门急诊为1.002亿人次,占全国中医医院的55.22%;院均年门急诊为5.432万人次。
  4.出院人数
  全国县级中医医院年出院342.78万人(1999年为260.17万),院均年出院人数为1858人。近两年县级中医医院出院人数明显上升,这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5.业务收入构成
  全国农村县级中医院年业务收入为99.93亿元,其中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的41.13%;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53.76%。
  6.药品收入构成
  中药占药品收入的33.02%,而城市中医院则高于县级中医院13个百分点,从这一点分析,可初步认为城市中医院的中医药治疗率已明显高于县级中医院。
  7.病人医药费用
  县级中医院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39.65元(县属综合医院为58.17元),其中:药费占61.54%;每一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1333.23元(县属综合医院为1643.63元)。
  我国县级中医医院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1.资源水平总体不足,城乡差距较大,财政拨款较少,制约了特色与业务的发展
  2001年全国农村县级中医院院均固定资产总额为555.66万元,仅占同级综合医院的35.15%;平均每床占用固定资产总值为32872.77元,仅为同级综合医院的82.61%。在财政拨款方面,县属中医院院均财政拨款61.18万元,仅占同级综合医院(142.01万元)的43.08%。
  2.中医院费用低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无论是卫生部的统计资料还是本次调查的结果均显示,中医院每一门诊人次和每一出院病人的费用都低于西医院。价格低廉、疗效稳定是中医中药的一大特点和优势,这为保障人民健康,减轻政府和国民医疗费用负担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3.门诊量微弱下降,出院人数较快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2001年县级中医院门急诊为1.002亿人次(1999年为1.073亿);院均年门急诊为5.432万人次。可喜的是中医院的出院人数呈上升趋势, 2001年县级中医院出院人数342.78万(1999年为260.17万),较1999年明显增加。
  4.药品收入比重依然偏高,技术服务收费仍然偏低
  县级中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53.76%。但也要看到在全国3991项医疗收费项目中,中医医疗收费项目仅97项,且定价较低,价格低于成本,亏损较大。这些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对我国县级中医医院发展的几点建议
  1.明确县级中医院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真正发挥龙头作用
  鉴于农村中医药管理与机构的特殊性,县级中医院不应该只是一个看病发药的场所,我们认为她新的定位应有以下功能:
  一是她应成为县(市)中医医疗、教育和科研的基地与中心,在全县(市)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中要发挥龙头作用。
  二是要在县(市)卫生局的领导与授权下,成立"基层指导科",对乡镇卫生院乃至村卫生室的中医药医教研工作发挥管理、指导和辐射作用。
  三是要在贯彻《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的进程中,协助县卫生局负责中医药内容和指标的技术指导与监督检查。
  四是要在《区域卫生规划》的统一部署下,协调和指导民营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和中医个体开业诊所的共同发展和业务规范。
  2.加强对县级中医医院的资源投入
  资源匮乏制约了县级中医院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和市场竞争能力。各地政府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建议省级中医管理部门设立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基金,从中医专款中拨出部分经费,用于扶持县级中医院。建议从国家西部大开发资金和扶贫资金中争取对县级中医院的扶植项目。县级中医医院要解放思想、大胆吸纳和引进民间资本,发展医院,利益共享。
  3.在资源与服务上有进有退,重质量,轻形式,坚持特色与方向
  县级中医院的发展思路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适当调整。要重质量,轻数量。现有的15.6万张病床有数量但质量不高,每床固定资产、业务用房面积、设备总值、装修档次、医生护士等都与标准相去甚远,与同级综合医院亦有较大距离。我们建议控制病床总量,并适当压缩,在提高质量(包括住院环境)上下功夫,这样反而会提高病床使用率,大大增加住院病人数量。
  要很好地总结研究中医医院门诊量较大(每床日门诊2.9人次,西医院2.1人次)以及出院病人数增长较快的成绩,积极扩大服务范围,要走向社区和乡镇,开拓新的市场与人群。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摘自2003年4月24日《中国中医药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9:29:1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真实事件,中医院罢工!

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
当代中医药发展与管理改革研究
陈永杰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
贾 谦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梅永红 科技部办公厅
  中医药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她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日益强盛发挥了十分重大作用。近一百多年来,随着西医进入中国并占据统治地位,更因许多国人自贬和歧视中医,中医药发展处境艰难。当前,西方医学开始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非常一致,西方开始重新审视并日益重视中医药。现在,人口与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最重大问题,我国也提出了“2020人人健康”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必须重新确立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全面振兴中医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西并重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
  一、从抗击SARS看中医药的比较优势
  中国历史上曾遭遇无数次疫病侵袭,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死几百万、几千万人,主要原因是中医药在防治大疫上屡建奇功。这次抗击SARS,中医药再立新功。去年SARS袭击了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染病者5327例,占世界的60%以上。全球SARS病死率为9.5%,中国内地为6.5%,台湾为12.5%,香港和新加坡为17%。中国内地效果之所以好,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介入了治疗过程(中医参与治疗的患者占58%),中西医配合治疗发挥了特殊作用。
  一是降低了死亡率。广州中医介入最早最深,病死率不到4%;北京中医介入后病死率只是介入前的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余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仝小林中医小组治疗16人,均无一例死亡。
  二是降低了治疗成本。治疗SARS,中医费用大大低于西医。
  三是基本无后遗症。因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西医治疗的病人患肺部纤维化和股骨坏死的超过1/3,患糖尿病的占1/3,中医治疗为主的至今尚未发现特别后遗症。
  中医治疗SARS的作用与意义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评价。WHO专家认为,中医药抢救了大量SARS患者的生命;在预防和恢复期治疗方面,迄今西医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中医有其独到之处;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是安全的,潜在效益很大;要总结中医药治疗SARS的成功经验,提练出带规律性的方法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二、中医药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成公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正因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国人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异化,日益不姓“中”。
  一是中医人员与机构发展缓慢,中医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
  二是按西医模式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教育日益衰退。中医教育严重西医化。语言上,外语要求不低,中文要求不高,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中西医课时几乎相等,西医理论学习要求不低,中医理论训练严重不足,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技能培养上,西医实验不少,中医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毕业后,学生普遍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多半人转行西医,或名行中医实以西医为主。上研究生深造者,大都不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上提高,而是遵循西医教育方法,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不少中医硕士、博士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看病,难以称为真正中医。
  三是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几千年来造就了一批批中医大夫。中医的精髓和技能往往“只可心授、不可言传”,故自古师徒如父子,自当尽心传授。但现行医疗体制,使师徒传承几无立足之地。纯正中医后继乏人,这已成中医发展的极严重问题。
  四是按西医方式管理中医医院,中医已无真正的临床基地。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等级中医院,但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据统计,2001年全国等级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40%,西药则占60%。可以说,目前多数中医院已经不姓“中”了。其原因,一方面,60年代后期以来培养的多数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了,必须借助仪器化验才能诊疾断病。另一方面,医院为了生存,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设备。西药进出价差大,检测化验收费高,医生创收、医院盈利均要靠它。中医药虽然简便廉验,若靠它收费,医院无法养活,医生只有受穷。
  五是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贬低甚至否认中医成果。中西医本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各自有一套临床方法与评判标准,两者基本无法兼容。但在现行医疗理念与制度下,中医的诊病、治病与验效,新中药的开发、评审与推广,基本采用西医标准来判定。
  六是片面理解中药现代化,中药科研走向废医存药。中药需要现代化,但如何现代化却是一个非常严肃和科学的问题。从中药现代化多年实践来看,基本思路是按西医科研途径,主要采取数量化、客观化办法,通过动物实验与数据统计,搞清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类似西药的专治“某种病”的“新型中药”。采用这种方法,若是借以从中药中开发出新西药,本来无可非议;但若将其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其结果不是中药现代化,而是中药的西药化。如被称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王牌”成果的“青蒿素”,通过有效成分提纯后,已不具备中药的四气五味等性能,不能参与中药处方的配伍,已不再是中药,应归于西药范畴。
  因此,按照现行中药现代化的片面做法,根本不可能开发出像六味地黄丸那样的名方成药来。六味地黄丸并非专为治疗某一种疾病而设,可治之病达400多种,但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肾阴虚证型辨证施治才有效。中药现代化走简单模仿西药研制道路,导致中药研究日益脱离自身理论基础和特有临床体系特点,使中药科研走向异化。其结果,中药不仅赶不上西药,而且很有可能重蹈日本“废医存药”的覆辙。
  三、中医药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根本问题是怀疑中医药的科学性。
  首先,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导致人们普遍轻视中医。西医进入中国后,不少国人产生了片面、极端认识,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态度对待中医文化,贬低、怀疑甚至否定中医。清末维新运动时,有人开始否定中医。国民党政府曾两次正式取消中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论断,党中央明确保护中医药的方针,国内才再无人公开否定中医了。尽管如此,50多年来,中医始终处于被质疑、被验证、被改造的境地。一些怀疑中医的权威人士,总是借“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科学化”之名,试图用西医改造中医。这种思想和做法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医疗卫生系统甚至普通大众。
  其次,医疗卫生的一些法规制度导致在管理上阻碍中医。“发展传统医学”虽然被庄严地写进《宪法》,但在一些具体法律法规和医疗管理制度上,许多方面实际上一直在歧视、歪曲和限制中医药。
  《执业医师法》规定,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方能参加资格考试,且考试内容近一半是西医。这使得那些虽有医术,但只是学徒出身、未受过正规西医教育的民间中医拿不到行医资格。临床自制中药是许多传统中医的一项特长,民间秘方均是自制药。但现行制度严格限制使用自制配药,否则,将以非法制售药物之名受到制裁。正在起草的医疗机构制剂审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但“中药制剂一般不得调剂使用”。
  另外,中医药教育、科研、价格、评审等制度,许多方面实际上都是在歧视、扭曲和限制中医药。
  再次,中医药界的自身问题。突出的是中医药界在许多方面丢失传统、自贬身价、屈就西医。
  一是中医传统文化继承严重不足。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发展中医药首先是要学习与继承,否则就成无源之水。但几十年来,不仅外人轻视中医文化,中医界自身也不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掌握。除极少数知名中医有较扎实的中医文化功底外,大多数中医的中医文化基础严重不足。如此下去,再过若干年,中医文化可能只会留存于典籍之中,无人真正理解和掌握了。
  二是中医研究被动模仿西医模式。在中医界,不少人用西医理论来修正中医理论,以为这就是创新;用西医生物化学方法来研发中药,以为这就是中药科学化;用西医理化统计指标来衡量中医临床效果,以为这就是中医药规范化。近年来,我国中医重大理论与药方研究没有多大进展,只是在部分领域和方面有一些成果,而有的还只是类西医成果。
  三是中医医院严重西医化。其结果是中医药临床日益异化,中医药研究的主要基础不断丧失。
  四是中医药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主要是传统中医药的某些固有特点不大适应市场经济潮流要求。中医的秘方秘术深藏民间,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难以对之保护,造成普及困难;中医经典语言难读、理论深奥,现代人因缺乏传统文化教育而难以掌握;中医师徒传承重个人重亲情,与现代公众普教方式有差别,若不将二者结合,难以培养较多中医人才;中医个性化治疗虽然代表着未来医学方向,但与占领市场份额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受现实利益驱使,人们往往看重西医,看轻中医。
  四、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充分保障13亿人民生命健康,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也是一个最基本目标。但我国85%的人口(90%以上的农民、50%左右的城镇居民)无缘享受国家公共卫生保障。解决的途径,或学习西方,继续在中国建立西式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但此路难以持续走下去。或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比较优势,逐步建立起真正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根本不可能走西方医疗保障模式道路。西方医学成就之伟大不言而喻,但西医费用之昂贵也有目共睹。西医越现代化,投资就越大,收费就越高,政府和百姓就越难承受。十多年来,发达国家卫生保健体系普遍发生了支付危机。以美国为例,2000年其医疗卫生支出总额达1.3万亿美元,占GDP的13%,占全球医疗卫生支出总额的43%。即使如此,美国仍有15%人口享受不到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若无政府补贴,美国多数医疗保险公司无法承担迅速上涨的医疗费用,只有关门。
  不仅如此,美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发达的医学和最健全的医疗体系,却根本无法解决西医的两个重大局限。一是高误诊率、西药滥用、西药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据估计,美国每年有100万住院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受害,其中18万人死亡,是车祸死亡人数的4倍。二是许多慢性病、老年病及大量疑难杂症目前西医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手段,而这些病症占人类疾病的70%。面对现实,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方面着手改革现行卫生保障体系,以降低成本,扩大公民受益范围。另一方面,过去被否认和禁止的针灸、中医等传统医学方法,开始得到承认和重视,被逐步纳入西方各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 我国若继续走西医为主道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能力支付日益增大的医疗卫生成本。我国卫生费用既不可能达到美国1.3万亿美元的水平,也不可能达其占GDP的13%水平。近几年我国卫生费用增长较快,占GDP的比重每年提升0.5个百分点。照此速度,我国也要16年才能达到美国目前的支付比例水平。更严重的是,中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的比例不到40%,是世界最低国家之一,而发达国家是7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达60%。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政府支出比例也无法达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再有,中国医疗价格上涨之快十分惊人,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综合医院门诊病医疗费用每年递增20%,住院病人住院费用每年递增17%以上,成倍地高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由国情国力决定,我国不应也根本不可能采用西方医疗卫生保障模式。
  ? 同时,西医的局限在中国也有同样表现。据统计,1999年我国西医临床诊断误诊率达27.8%,其中恶性肿瘤误诊率40%以上。我国各类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20~50多万人,大大超过生产安全死亡人数。
  第二、中医药学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几千年来,中医药发展形成了一套现实与超前兼具、普济与深入兼备、以“简便廉验”为特点的医疗卫生办法与经验,且中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极具一致性。只要认真加以学习、继承和发展,完全可以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真正与西医并驾齐驱。
  中医学强调防重于治,提倡养生,这正是现代预防医学所要求的。中医主张心理治疗,治病先治心,强调心理与身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这正是未来医学所竭力主张的。中医有一整套养生理论和各类中医气功,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健身方式,这正是现代精神心理学、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新型健身方式所要走的道路。中医药简单、方便、价廉、效验。另外,对一些疑难杂症,中医有不少独特对治方法,对老年病、“亚健康”状态等,中医养生方法更是有效。
  中医在防大疫上也作用巨大。从始于战国成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再到明清吴又可、叶天士的温病说,中医制服了一次次瘟疫,挽救了无数人生命。近几十年,中医药对一些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作用也十分显著。1958年广州流行乙型脑炎,邓铁涛教授当年参与救治,统计中医之疗效达90%,且无后遗症。1990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对1988年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1983~1988年美国本土以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中美死亡率比例为1∶234。这次抗击SARS,中医药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
  正是这种比较优势,使得相当大部分中国人仍然钟情于中医。尽管中医机构和力量远小于西医,但我国每年中医门诊量仍占全国医院门诊总量的1/4,民间诊所更高达63%。
  第三,中国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上世纪70年代,我国以占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体系的人口覆盖率达85%,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了世界高度赞扬。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学和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
  20多年来,中国医疗事业、主要是西医取得了空前发展,但受惠者主要是城镇中享受公费医疗保障的2亿多居民。在普遍卫生服务和人均卫生经费支出上,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明显拉大了。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公平性进行了评价,中国被排在倒数第4位,为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中国人均卫生经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0,排在最落后国家之列。中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与个人负担比例是39.4∶60.6,世界平均是61.8∶38.2,最不发达国家是59.3∶40.7。
  我国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新思索医学事业发展战略,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是普遍服务的,真正将全体中国人民作为服务对象;必须是公平公正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享受最基本医疗服务;必须是价格合理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支付得起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必须是方便有效的,真正让大多数人能享受到方便与快捷、效率与效果兼具的基本医疗服务;必须是预防为主的,真正把“修养身心”和“治未病”放在首要位置;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真正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政府财力、居民收入的未来变化趋势。
  中国特色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应采取的基本框架是:以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就是说,通过国家投入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逐步使中医在城市能够与西医真正并驾齐驱,在农村则要发挥主体作用。只有这样的体系框架,才能够全面提升中国人民健康水平,实现“2020人人健康”的目标。要建立这样的新型体系,必须全面振兴中医药。
  五、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振兴中医药
  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是建立中国特色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最佳选择。因此,建议将全面振兴中医药作为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面振兴中医药,应当实施六大振兴工程。
  一是中医药人才工程。解决中医药人才问题,最根本办法是真正按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培养人才。
  首先,必须办真正的中医药院校。招生考试,应有严格的古汉语等传统文化知识要求;课程设置,以中医理论和经典为主;临床培训,以望闻问切技能的掌握为主;研究生深造,当以深研中医经典名著,继承和熟练掌握某方面中医传统技能为主。只有如此,学生毕业时,才具有真正的中医思维,掌握真正的中医技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师。
  其次,将传统中医药教育与“中西医结合”教育基本分开。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医学模式,中医和西医均有成熟、系统的教育方式与经验,“中西医结合”则尚待探索。
  第三,加大中医药院校投资建设。从中医药学校到大学,再到综合大学的中医院系,都要逐步增加数量和扩大规模。要在中医院校普遍开办附属中医小学、中学,让部分青少年从小就接受中医药理念熏陶,从娃娃抓起。?
  第四,承认师徒传承培养方式。要研究传统中医特殊成才规律,结合现代执业医师资格要求,制定专门的资格认定和执业监督办法,使有真本事的民间中医公开化、正常化、合法化。同时,整顿和规范民间中医市场,依法打击各种鱼目混珠的江湖骗子。
  第五,对中青年中医师进行经典温课活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实施四大经典温课活动,再教育了不少中医,明显提高了临床水平,他们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中坚作用。这一经验应当加以推广。
  二是中医药科研工程。中医药科研必须以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为主进行,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主要遵循西医思路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科研的做法。
  其一,学习和继承中医药理论与经验。中医药科研人员首先要以虔诚和严肃的态度学习和继承中医药基本理论。要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研究,重视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挖掘、整理民间传统医术秘方,严格保护其知识产权。  (下转第七版)? B11
  其二,重新确立中医药现代化战略方向。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不应再遵循西医科研路线,而是要在继承传统中医药基本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加以完善和发展,建立真正独立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科研体系。
  其三,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发新中药。以《药典》成方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开发像六味地黄丸那样的中成药;同时,在总结普效性中药配方的基础上开发新中成药。把以化学生物方法为主的草药成分研究列入西药范畴。要建立中药药品系列标准规范,使之逐步成为中药国际标准。
  其四,建立独立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要按照中医药规律特点来建立科研及成果评价标准与体系。它可以学习与借鉴西医成果,但须独立于西医。
  其五,建立真正的中医科研与临床基地。采取措施逐步将现行中医院建成真正的中医院。从看病诊疾、处方用药,到治疗行程、临床验效,全过程均以传统中医为主。实施品牌战略,把名院、名科、名医的文章做大。
  三是中药产业发展工程。一要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生产。做好中药材资源普查,充分保护和合理采集天然中药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业。要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饮片炮制方法与规范研究,保证其纯正药性。二要扶持中成药生产。加快新中药工程技术研究,提高生产设备工艺水平,建立现代化规模化的中成药大公司,把建立名厂、名店、名药的文章做大。将普及性新中药列入医疗保障范围,扩大其消费市场。三要整顿规范中药市场。坚决打击中药市场的假冒伪劣行为,建立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医疗器械器具标准,加强检测检验,维护正常流通秩序,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  四要拓展中医药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支持中药企业到国际市场建立销售和生产基地,支持中医国外行医。还要“请进来”,为国外培养中医药人才,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要保护珍稀中药材,协调中药企业出口行为,规范中药出口秩序,维护中药良好形象,重树我中药大国声威。
  四是乡村中医药工程。一要像过去培养赤脚医生一样,为农村大量培养初级中级中医药人才。二要在规范的基础上鼓励在农村开办中医诊所。三要在政策上扶持乡镇卫生院,逐步提高其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四要采取税收优惠和信贷贴息等办法,为农村低价提供中药、普通西药和医疗器械器具。五要组织中医讲师团,到农村普及以中医药为主的初级医学知识。六要建立一项制度,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大中型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工作之前,必须先到农村服务一年。
  五是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程。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充分尊重中医药发展客观规律,完全按中医药自身特点确立行政管理方式和体制。同时,要增加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经费投入。既要提高国家卫生行政经费在财政支出中比例,也要提高中医药行政事业经费在整个卫生行政事业经费中的比例。这是真正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条件保障。
  六是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首先要组织中医药专家和法律、经济及行政管理专家,对涉及中医药的所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凡有碍中医药正常发展之规定,或是修订,或是废止。二要加快中医药立法步伐,尽快制定中医药法。三要研究制定保护特种中医药的专门政策法规,像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一样,保护中医药典籍、传统配方验方、中医秘术秘方和新中医药成果。四要在医疗卫生新法律政策制订中,在贯彻中西医地位平等、一视同仁原则的同时,在一些方面应体现对中医药的鼓励和扶持。
  (本文为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地位课题研究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真实事件,中医院罢工!

中医药必须跳出“西式科学”束缚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14日电 “两会”年年都要提出大量关注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提案和议案,这不仅因为中医药得传统文化之精髓,更在于其“简便廉验”的比较优势更符合国情,但似乎代表们和委员们的呼声并未能扭转中医药发展颓势。因此,对中医药而言,最为紧迫的是尽快摆脱西学所谓“科学”的束缚,加紧制定“我主人随”的发展战略,把中医药的评价标准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简便廉验”适应国情
  人民群众对见效、价廉的中医药有着广泛的需求,国际社会“中医药热”也在持续升温,这些认可和理解都证明了中医药的实用性。尤其目前社会低收入群体屡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展中医药更加顺应现实国情。
  一、中医药疗效好、价格低。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2004年10月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医药既对一些慢性病、疑难病、老年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在急性传染病的防治中也可以发挥作用,其在治疗非典和早期艾滋病中都有很好的表现,同时成本低、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她在200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继续开展对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积极探索中医药在大骨节病、氟中毒等地方病防治中的作用。
  二、中医药适合国情,在社区大有可为。北京中医医院院长王莒生表示,中医可以实施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又具有简、便、廉的优势,容易进社区,容易进家庭,符合国情。
  三、国际社会“中医药热”持续升温。继1996年美国FDA批准针灸作为治疗方法后,针灸在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体系中获得认可。1999年,第一个中药复方经美国FDA批准进入了临床实验,2000年至2002年间,中药先后在古巴、俄罗斯获准以治疗药品形式注册,这是国际社会首次针对特定的传统医药进行立法管理和药品注册,相对于其他传统医学,中医药在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方面获得了先期突破。此外,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逐步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国际市场对中药产品需求加大,都表明中医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科技部副部长、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程津培委员在本届政协大会发言说,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必须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卫生与健康保障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比较优势,这是西方医学所不能替代的。
  ——中医药发展处于颓势
  远者不论,仅自2002年以来,在“两会”上引起广泛反响的关注中医药的建议议案就包括“将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列入我国重大科技专项规划”(2002)、“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2003)、“提议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与建设”(2004)等,但这声声呼吁,很少能够落实为切实有效的措施,所以在一片“振兴中医药”的口号声中,中医药正在艰难度日。
  首先是中医医院与西医医院差距逐渐拉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医医疗机构数量不足。据统计,在全国县级医院及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中,中医院的比例仅占12.94%。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县都有中医院,中医院覆盖面只有66.145%,而西医医院则平均每个县有4.45个。二是中医队伍发展缓慢。据政协委员锁贺祥和马志伟的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有27.6万人,到2004年还是27万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由8.7万人增至157万人,增长了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现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不足1/10。
  其次,中医院西医化倾向严重。锁贺祥和马志伟称,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等级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一方面,名老中医相继离退休后,中青年医师逐步淡化了“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的传统中医诊疗技术,热衷于借助仪器化验应对病人,纯中医方法查房、讨论病例的情况已很少见;另一方面,尽管中医院也一直在强调提高中药使用率,但2001年全国中医院药品收入中中药40%、西药60%的份额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还有更多的中医院在“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下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设备,这些都致使中医医术退化萎缩,与患者的需求脱节。
  第三,中医药产业整体水平还很低。从生产企业看,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工艺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从中药产品看,由于中药材质量不稳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已经制约了中药产品的水平。从出口创汇看,药材约占70%~80%,成药仅占20%~30%。出口中药材不仅附加值低,而且一些地区的狂采滥挖已经破坏了我国的资源和生态。
  第四、中医药科研难以深入。这表现在:国家投入太少、企业能力有限,导致中医药研究科技含量较低,中药制剂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此外,中药应用基础研究方法滞后,对中药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应用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都不够深入。
  另外,中医药教育没能培养出真正的中医。从院校、生源等方面看,我国的中医药教育的确有一定改善,但由于体制、机制等的限制,这些学生名义上是中医的接班人,实则难扛“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任。中日友好医院的焦树德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强调:“中医高等教育如现在还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再过10年,恐怕能用老中医们那种传统的方法治病的中医就没有了。”
  ——中医药需要自己的评价标准
  中医药发展处于颓势,有社会变迁、文化兴革的关系,有名老中医行将老去、传人平庸的原因,但关键是中医药理论自身没有本质的创新和发展,反而受困于西方医学的理论藩篱,盲目地“削中医之足”以“适西医之履”,泯灭了中医药学独有的特色和优势,用已故的前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先生的话说,就是“让牧师领导和尚”,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有人认为,科学是能够“实证”的,医疗的价值须具“可检验性”,有效的方药应当经得起“重复”。而中医治病,即使针对同一种疾病,今天用这个方子有效,可能明天就没效果了,或者对这个病人有效,对另外的病人又无效了。据此,他们认为中医药不科学,甚至是“巫术”。其实,并非中医不可重复验证,只不过西医重复验证的是“病”,而中医重复验证的是“证”,例如《伤寒论》中的两百余首经方,重复了1800余年,至今仍然疗效卓著。
  而且,中医与西医虽然研究领域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重叠。从方法上着眼,中医重宏观,重归纳,重辨证论治,其优势在宏观准确性;西医则重微观,重分析,其强项在微观精确性。从源头上着眼,中医是临床医学,研究的始终是活人,中药更是几千年间在无数活人身上试验的结果;西医则以人体解剖为基础,从研究死人开始,西药则是从诸多化合物中筛选出来,通过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确定其安全性、有效性。从体系着眼,中医药体系医、药不分家;西医药体系则让医和药分离。所以,中西医学各有所长,西医长于治疗实质性的病变,中医则擅于治疗功能性的病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药不能简单移植西医的医院结构、教育体系、资质认证程序,而是迫切需要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学。这也正如政协委员、河北以岭医药集团董事长吴以岭所言:“如果我国不抓紧制定中药标准,那么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会抢在我们之前制定,难道我们拥有2000多年中医理论与经验的传统中医药大国,中药标准还要等西方国家来制定?”
  为此程津培、锁贺祥和马志伟等代表、委员建议,要正确处理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中医药的原创优势不仅使我国能够在该领域中确立长时期的领先地位,而且有可能将这种领先优势延伸到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为了保持这种原创优势,一定要合理分工,培本固元,在抓好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研究的同时,加强中医药自身的标准化建设,以原创化主导标准化,以原创化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中医药整体科技水平,强调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研究。还要注重培养人才,完善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尽快制定中医药法。

18
发表于 2006-6-6 19:45:0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真实事件,中医院罢工!

真实写照啊:
却没想到各级部门对中医院罢工是冷淡的!记者们悄悄地来静静的走了,
原本用来堵中医院门诊大楼门口的诊疗凳依然还有两条孤零零的摆在那里,
卫生部门有时也在看热闹,说“不出事就好,出了事法院管医疗鉴定委员会管!”
6、创建等级院、站、文明卫生院、甲级卫生所和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活动成绩显著。江城、龙街、前卫、九溪卫生院达到一级乙等医院,县医院达二级乙等医院,县防疫站为县级二等防疫站;江城、街卫生院、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爱婴医院”,县皮防站受国家卫生部表彰为先进集体,县医院急诊科获县、市级“青年文明号”,12个乡镇卫生院、52个村卫生所分别获得文明卫生院和甲级卫生所称号


我们中医的呢?地位?发展?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22:37:38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真实事件,中医院罢工!

中医院罢工事件在爱爱医论坛发贴后  引起医生们的反响
在医网情深栏中到6月7日点击率达到527012次!
在中医专业栏到6月7日点击率达到341246次!
以下是部分跟贴:
1、一家不够,全国的中医都应该罢工!!!
2、中医罢工不可取。几千年的中医,谁说取缔就取缔了?医院收入不好,固然有政府的原因,但医院是最大的原因--内功不足。中医走到现在这个地步,是得要求我们好好思考一下了。本身我们现在的中医水平比一前的老一辈差的远,再加上中不中、西不西的搞法,中医怎么能发展?我们找清楚自己的原因以后,再说这个问题。罢工医院的这个院长这种做法我不赞成,笨蛋一个。
3、罢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起领导注意给政策,中医现在问题是不少,导致目前这个状况,是政府的政策上的失误,有很多的法律法规歧视导致这样的结果,现在中医不能做手术.这是最大的歧视,我们中医外科始祖华佗,早就开始做外科手术,还有有地方不让中医开化验单,都是对中医的歧视,我们具备学历的现在中医,我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学的百分子五十的西医课,我们考职业医师的时候照样要考西医的课程,基本上占一半,为什么不让我们做手术?为什么不让我们开化验单?
4、我认为  中医应该全体罢工!!!!
5、中医罢工
国内的情况不反映就当没事……
所以适当地,集合群众力量用一些极端的方法去反映问题是好的!
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6、就是呀!不破不立!
没有发现问题就不等于是没有问题
中医的问题  中医师的问题  中医院的问题  中药的问题.......
那么多的问题  他们发现了吗?
给他一次发现的机会吧!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会有一点机会吧?!
7、关键是目前中医院的发展思路有问题,一味地模仿西医的发展模式,全然没有中医的特色。能不走进死胡同吗?精简人员、按中医特色进行科室设置,需要即是存在,除非你没有走对路子。
8、不仅仅是中医噢
我在贵州一家二级医院,现在我们同样存在生存问题,有时候连工资都发不下来。想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罢工呢?
9、罢工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别的方式可以解决的话,也不用这样。但是个人力量和小集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10、这只不过是引起重视的一种手段啊
可取啊
11、看了以后心情很沉重,中医院搞到这个地步,是谁的错?是国家?是医院?是您我他?我想都有原因,这个问题中央应该好好想一想了,不要等到失去以后再来反思,晚了!

12、一群外行领导内行
倒霉
立的什么法

13、中医院要有中医院的特色!!要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要有自己特色的执业法律制度,要有自己特色的考试制度!目前现实的情况是中医自己的发展思路是错误的,一味地效仿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和考试制度以及思路!!全然没有自己的创新的路子!ZF一直喊着要医疗体系改革,其实只是光喊不干,太武断了。我的建议是集中全国的中医院以及老中医的智慧,吸取他们思维的精华,大胆走进人民群众中去!广泛吸收名老中医的建议和意见,才能实现成功的医疗改革!不能仅仅凭借着少数的高层领导的想法想当然的来改革,根本是不可取的!!!那样永远改革不好医疗制度!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外国人把中国的中医当成宝贝,中国人把外国人的西医当成金子。中国人的这种作法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应该警醒了!要求置顶

14、我们国家做事都是要么极左,要么极右!很是不理性的。比如广州禁摩,说是因为飞车抢劫、污染、扰乱交通。还有地方政府烧龙舟的事情。不都是胡作非为强奸民意的事情

15、为什么医生不罢工呢?  文/紫石菲儿
--------------------------------------------------------------------------------
      
    自从资本主义开始,罢工作为工人对待剥削者的一种消极抵抗便不断延续,虽然其中有的以惨烈而告终,但多少对于牢固的剥削阶级进行了一次警示。时至今日,罢工仍然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时候我真的不禁冒出一个念头:为什么医生没有罢工呢?如果医生真的罢工,这个世界会变得怎么样呢?
    医生每天救死扶伤,身心俱疲,一方面扮演着仁者的角色,另一方面还要因为各种数不清的琐事缠身,扮演者忍者的角色。比如医生不但要技术过硬,还要写得一手好论文,要会做实验,要精通某门外语,要有创新精神,还要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要有决策能力,要会合理的安排时间,见缝插针,还要有领导能力,团队精神等等。
    比如我们昨天晚上来了5个病人,急诊手术3个,一夜没得到休息不说,今天白天又新收了7个患者,做了2台正常手术,又对之前入院的20个患者进行了每日常规的查房,处置,换药,书写了病程记录,首程,沟通,术前术后的小结,还要应对各种化验单的回报,请相关科室会诊等等的处置,这一切仅仅依靠6个人去完成,所有的的医生,包括实习的学生都被累的眼冒金星,甚至连走路都能睡着。各种综合素质在每一天都要不断被刺激。
    可是一旦有患者对其不满,甚至是无法避免的某些情况,以及术后的合并症,将医生告上法院,那么医生的精力就又会被分散,名誉上会受到损害,甚至要付出巨额的赔偿。社会上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吗?“要想富,做手术,做完手术告大夫”。
    在国外,由于医疗体系的不同,百姓的医药费全部由政府或者保险公司来买单,因此医患关系不想国内如此激化,医生是受人尊敬的高薪收入的职业,因此不会发生医生罢工的事件。而在目前的中国,由于大部分百姓的医药费还是要靠自己的钱来消费,所以媒体也好,民声也好,全都把唾弃集中在医生身上,认为医生是“白狼”,黑心肝,收红包,收回扣,坑百姓,肥自己。每次听到这样的评价,我的心里都很愤怒!因为国家医疗体制有问题,为了转嫁百姓们对政权的怀疑,就把一个巨大的黑锅扣在了医生的头上,这是多么不公平呀!
    如果我们也能像七八十年代那样所有人都是公费医疗,那么还会有人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吗?如果国家能够统一所有药品的要价,不允许各个药厂将相同成分的药换用不同的商品名,而造成药品价格出现天壤之别,那么还会有药品回扣的出现吗?如果国家大力扶植医疗卫生事业,为每一所医院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为每一个医生提供高昂的薪水,那么在高薪养廉的促进下,在严格的监督下,那个医生还会去收取患者的红包呢?如果国家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又怎会出现全国80%的卫生人员和卫生设备集中在20%的大城市里呢?
    可是现实是国家宁可高薪养着政府官员,也不养活救助百姓的医生,每年中国官员的公车款都高于对卫生或教育的投入。药厂的药价又给少数心里不平衡的大夫和利欲熏心的商人提供了肮脏交易的机会。可是医生在怎么贪婪也比不上那些手握重权的领导啊?他们是几千万,几亿的贪污百姓的血汗钱,是鲸吞,医生在怎么样也不过几百,几十的蚕食而已。
    为什么一个医生的舆论压力要高于一个领导?为什么一个医生的工作压力要高于一个领导?为什么一个医生的工资要远低于一个领导?为什么医生就没有想过联合起来去罢工,去反抗不合理的待遇?
    如果医生全体罢工,这个世界会怎样?
    医生反正不会被饿死,毕竟每一个医生起码都经过5年的本科生活(比普通大学多一年),高学历的人哪怕去开幼儿园也还是绰绰有余的。倒霉的只有百姓,别看平时他们对医生的怨言最多,但关键时刻,譬如生死,谁也不愿那自己的生命当作一场无谓的赌博。可是,别忘了,医生罢工了!有病您就只好忍耐了,运气好,顶多疼几天,运气不好,例如心梗,脑梗,很快就会去见马克思了。社会就会陷入一片恐慌,毕竟医生是绝对没有替代品的。不是每一个行业的人都会救人,但每一个医生都可以去从事其它的行业!
    呵呵,我很坏吧?能想到这样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事件,可是如果面对这么大的压力,想一些能令自己发泄苦恼的事情,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讲应该并不过分吧?
      呵呵,怎么会过分呢?面对压力,谁都会嘴里念念有词的.向往一下美好的生活又不犯法.
                                                                                                                        彩色的风
16、记者们悄悄地来静静的走了。。。
原本用来堵中医院门诊大楼门口的诊疗凳依然还有两条孤零零的摆在那里。。。。

中医现在就象没爹没娘的孩子!没人关注没人理啊!

17、我觉得中医对很多病的治疗很有效的.不象西医,对很多病有时就是用抗生素什么的狂风暴雨似的轰炸.
        发展中医似乎是中医师的责任,是中医院校的责任.可是有时候不是在医生不行,是那中草药的质量确实有点象我们的官儿的质量了.怪谁啊?
        想想也是郁闷.现在的中医院打的中医牌号,但开出的却没多少中药.
        不懂什么时候才有个能振兴的盼头.
20
发表于 2006-6-10 19:52:0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真实事件,中医院罢工!

来来往往和默默劳作的人中,倒道是为名还是为利?
如果连饭都吃不上,还说什么空话?
罢工有用吗?当官的会听吗?这是在中国!?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18:26 , Processed in 0.08760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