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孙曼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0:58:25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曼之在 2008/08/18 09:0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是luovu520的回复:
     24,28,32脉的提法,总是为了表述的规范,与实际指感有相当的距离。所以说,莫为名词而僵化混乱。实际指感的丰富,加上个人体会的不同,与规范脉表述之间的歧义,造成了当今脉诊表述的混乱。这里我的意见,洪是不拘浮沉的,原病式虽有根据,而且我从规范角度看,以为不错,却不合临证。赵红军有一次提到滑涩的并见,最终自己却无结论,或不敢明确结论,难处就在规范与实践的两难。滑涩同见,也引起争论,我的意见也是如此,临证有滑涩同现,但此涩非彼涩,规范的终归有限,规范不了的纷纷扰扰。徐春圃,张景岳一代宗师,开风气,重临证,自然是洪无拘浮沉,数不拘寒热,铉不拘虚实寒热表里等等。许进京,我未某面,革牢二脉名词上提出一种说法,临证意义待考。另外,洪脉为钩,只能是同类,不能说是一个脉象,洪极端是病,钩是夏之常脉。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8:59pm 时添加 -=-=-=-=-
不能客观,才会只说主观一端.脉的客观很复杂而已.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9:04pm 时添加 -=-=-=-=-
     只好又啰嗦一句,如果,洪,主要是大而翻滚(没有滑描述那么完整过指下),而且力度强劲,则临诊沉位肯定可以见到,张,陈,周或其他临证大家的叙述,即来源于斯.所以\\\我对原病式的引用<脉经>,没有去翻书,但是确实记得,没有专门提及沉洪脉.<脉经>是规范之一.我只是脉诊技术的研究者,希望看到脉的应用,理解经典.
[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1:27:34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以下是伤寒论坛乃雄“脘胀泛酸案”下面关于沉洪脉的讨论。
     下面是署名为一刀鲜红的回复:
     就你目前这水平还不具备搞这个病案。右脉“沉洪”描写很有意思  也难怪你无法名状,只好“沉洪”沉洪算不算是弦而稍滑呢。知道除了消导的适应症以外,难道就不会有别的原因促使出现右脉“沉洪”了么。 就你开那个方子,看来也没少用了功夫,不过正因如此,我看你干脆趁着年轻,不如早早该行算了。这年头儿,你干点别的可能比搞中医强得多得多。搞中医不容易,患者不听话,老是不按照你的思路来得病,这患者死了都不要管他!你和那个理事长干中医这一行,屈才。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1:30:36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以下是署名为桑中菊的回复:
     洪脉有气虚的没错,我见过用独参汤后脉静。
     不过洪沉相间到是没见过。
14
发表于 2008-8-19 11:42:30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孙老,说实话,沉洪的表述我也觉得别扭。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8月19日 11:44am 时添加 -=-=-=-=-
只能慢慢体悟吧。存疑!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8月19日 11:47am 时添加 -=-=-=-=-
或许是自己对“洪”字理解有先入为主之知障。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3:24:50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以下是署名为zhangmin的回复:
      
      对于沉洪的解释不是很理解!
      小子,好好修炼吧!
      有空看看书。
      不要胡说啊!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3:27:49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以下是署名为胡占兵的回复:
    老兄,这几天忙,未于回帖为欠。
    您拿出来的医案,确实是有点问题的。
    台兄当考虑,胃肠之慢性病,数年之痼疾,能病愈以一朝吗?即便谓是一月治愈恐也是自欺欺人之谈。君当也通西医,当知道胃肠的细胞一个代谢周期是多少天?
    我们中医可以否认西医是片面之谈,您看看章次公先生评论陆九芝治疗伤寒的语句,自然多有启发。
    我认为我们后学,还是少象尊师一样,脚踏实地,低调一点的好,您以为如何?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9日 01:28pm 时添加 -=-=-=-=-
台兄好:
    沉洪脉的描述,只能说脉象描述的不太准确罢了,强加解释与临证无益,与理论也无多大发展。古人云:临证医典,不必趋异求新。辟尤下棋,最简单的一步,也可能是最厉害的。
    如果脉象即是阴,亦是阳;一个人即是男人,又是女人;一个瘦子同时又是一个胖子,这种情况即便是有,那也是极少数。
    台兄以为如何?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9日 01:31pm 时添加 -=-=-=-=-
     古人在没有对脉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以前,各家经验体会不一,当然会有不同的描述,譬如皇帝写字少一画,多一点皆为正确,我们今人则不同。钻古人的牛角尖,和拿出一个虚造的医案来讨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做人还是实在一点好!
    话已说到此种程度,多说无益!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9日 01:32pm 时添加 -=-=-=-=-
     台兄在讨论中,转移了概念,在逻辑学上叫作偷换概念吧,脉象不会在同一位置出现浮沉或迟數并见吧,本人7岁学医,临证近20年,即使每天只诊两个病人,恐怕比老兄见的病人也多,我的专著即将出版,等到我的专著出版了,先免费送老兄一本!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3:37:59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详细情况请参: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48186-1-1.html
    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thread.php?tid=12095&extra=page%3D1&page=1
     欢迎参与讨论!
18
发表于 2008-8-19 14:07:24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脉经》洪脉,极大,在指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8月19日 02:09pm 时添加 -=-=-=-=-
我的理解,这个指下,不单讲“手指之下”当指布指即得。
19
发表于 2008-8-19 21:34:51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沉指脉位而言,洪指气势而言。洪脉是“状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这在浮位和沉位都有可能见到,因此,沉洪是临床常见脉象。内有郁热不出是这种脉象的常见病机之一。
20
发表于 2008-8-19 22:59:07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孙先生的医案供大家评论,在下也评论一下。
患者左,右脉描述不全,说明对脉象把握不准。右脉与左脉脉象不会一样,左脉96,右卖多少?按照此患,右脉当在90以下。右主气,左主血,此患病在血。
  且未述口干与否,推论病在血者一般不渴。
  右脉沉软数(多少?)左脉沉洪大数(96)。这分明是血分郁热!少阴经病,故手麻灼痛,又热郁汗泄,故出汗多。
  血压是诊断复杂病情的必须考察项目。因为久病必然引起人体血液循环病变。假如该患血压高,先生这药下去必然毙命!!既然患者病情有减,可见该患血压正常或偏低。万幸!
   先生以白虎汤治上焦热证,虽然一时取效,然不知病本何为!因此续开的五剂,好则继续减轻一些,不好则会因久服石膏甘寒辛散而伤阴血,使虚者更虚!终成坏症!!
    此患糖尿病几年,现出现上肢发热,治当引火归元,滋阴清上燔之火,一剂即可症减,何须三剂,五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6:08 , Processed in 0.08539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