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aoxiba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1-2 20:01:3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下面引用由caoxibai2010/01/02 08:51am 发表的内容:
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 曲黎敏

...
    难得的好文章,中医的取象比类与周易的万物类象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2
发表于 2010-1-2 20:34:2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10/01/02 08:38pm 第 1 次编辑]

“左为肝,为东,为阳,主生发,生发什么呢?生发北方肾所藏的精;右为肺,为西,为阴,主肃降、收敛,收敛什么呢?收敛由春天生发、长夏(脾胃运化)生长的精华。”
——肝就怎么生发肾精了?肺就怎么收敛了?肺收敛了什么?
春天升发,就只有肝升发?其它脏器干什么去了?都去休眠了?秋天收敛,就只有肺收敛?其它脏器干什么去了?都去生长去了?
中医理论一直满足于这种梦话,做为中医人不觉得可笑吗?
春天,阳气始盛,一切脏器都升发,故脉浮(所谓的春弦,就是由冬天的沉脉渐渐地出现浮脉而略带弦象);夏季阳气至极,一切脏器都旺盛至极,故脉洪大;秋季, 一切脏器都收敛,故脉毛(介乎于洪大与沉之间);冬季,阳气衰极,阴气极盛,故脉沉。
如此,岂是一季只是与一脏相顺应?
13
发表于 2010-1-2 20:44:2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大家来看看这位污蔑中医理论爱骂人的“仁海中西医” ,又是如何解释肝的生发。
并允许他照抄照搬网络与教科书内容,看看这个不中不西的能结合出什么谬论来。
14
发表于 2010-1-2 20:56: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中医理论一直满足于这种梦话,做为中医人不觉得可笑吗?
不懂中医天人合一,五行之理,就不懂中医左升右降,正常得很。
15
发表于 2010-1-2 21:04:4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10/01/02 08:56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理论一直满足于这种梦话,做为中医人不觉得可笑吗?
不懂中医天人合一,五行之理,就不懂中医左升右降,正常得很。
什么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无非就是人与自然应该相互顺应协调,但那也是有条件的。做为人类,既要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创造条件,以适应人类科学的生存与发展。——这才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本。
16
发表于 2010-1-2 21:25:2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好大的口气。
你所用的就是把所有不会的都剔除。这就是你的能力。是你污蔑、反对中医理论的卑鄙手段的本质真相。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31:2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10/01/02 08:34pm 发表的内容:
“左为肝,为东,为阳,主生发,生发什么呢?生发北方肾所藏的精;右为肺,为西,为阴,主肃降、收敛,收敛什么呢?收敛由春天生发、长夏(脾胃运化)生长的精华。”
——肝就怎么生发肾精了?肺就怎么收敛了? ...
仁海先生号称中西医,能中西兼备、左右逢源地诊治病人,善莫大焉!然而怎么就不能理解肝能生肾精,和肺主收敛这类中医基本知识呢?真的匪夷所思了!
18
发表于 2010-1-2 21:31:3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曲先生分析得入情入理。学习了。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46:2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何谓乙癸同源
   
    中医的“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是古人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而言。乙属木,属肝、癸属水,属肾,故名。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1、生理 上:肾属水,水能生木,肝具有相互滋养的关系。肝肾同属下焦,肝藏血,紧 ,肝血可以转化肾精,肾精又可以滋养肝血,精血相互论,同盛同衰。肝又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动主升。肝的疏泄条在与谳节血量的功能,皆有赖于肾水的滋养。同样,肾精的再生物质来源,又必须通过肝的疏泄而入藏于肾,故说“乙癸同源”。
     
    2、病理上如果肾阴(精)不足,则不能滋养肝血,肝失柔养,就会出现眩晕、头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症状。这种病理现象,临床称为肝肾阴虚。若肾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可出现头痛头晕、,烦躁易怒、口苦脉弦等症状;若温邪久羁下焦,阴枯液竭,往往易导致内风妄动,若上窜脑户,则出现晕厥,若横窜经脉,则手足抽搐,这种病理现象,临床上称为水不涵木。同样,肝阳上亢,经久失治,亦可下动肾阴,而出现遣精、腰痛、耳鸣等肾虚的症状,故称“乙癸同源”。
     
    3、治疗上:临床中体现为肝肾同治法则。如肝肾阴的訾晕、腰酸、五心烦热等,治宜滋肾养肝并行,方如六味地黄丸、札菊地黄丸、左归丸之类。若因肾精不足,水不涵木,导致下虚上实,水亏木旺,而出现中风、眩晕,甚则厥、、抽搐者,正如叶天士所谓“肾液不营,肝风乃张”。这种动风症状,主要是因为肾阴不足,肝失所,故应滋阴潜阳以熄风,用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之类治之。所有这些都是在“乙癸同源”的理论指导下的治本之法。   因此“乙癸同源”不但说明了肝肾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联系,而且说明了两者在治疗上也是密不 可分的。
   
  
20
发表于 2010-1-2 23:05:0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下面引用由caoxibai2010/01/02 05:28pm 发表的内容:
您应该看到,这是我转载的文章。“以医入道”只是作者文中的一个词。至于每个人怎样理解和体会,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没有必要强求一律。你认为这个说法是对,是错,是你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我知道这是先生转载的文章,只是有疑问,想请教先生一下而已。
    我为什么会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如果说求道需要“以医入道”的话,那么学医呢?学医需要从哪里入呢?
    《黄帝内经》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道生智。”我的理解,这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学医要从知道开始,学医要由道而入。
    一个说“以医入道”,一个说“由道入医”,这不转圈了吗?
    当然了,“至于每个人怎样理解和体会,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没有必要强求一律。”
    但是请教先生,如果要学医,是该“以医入道”呢,还是该“由道入医”呢?
    我知道这是先生转载的文章,只是感到无所适从,想请教先生一下而已。
    请先生赐教。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 01:22 , Processed in 0.05039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