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越辩越明,试再与本文作者探讨一二:
1 所谓心源性水肿,实则为所谓"中西医结合"之怪胎!
2 现今中医研究之误区,即是所谓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提法.这样中西医结合的实质,实则为以西医理论附会中医理论,实质上早成了不中不西,不伦不类.造成近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
3 我俩就本案而言,依你补充的病机分析来看,主要分歧在于:你分析病机为:阳虚水肿无疑,病位在于心 脾 肾三脏阳气俱虚.我分析病机为:脾阳虚为主,脾虚则湿盛,湿阻中焦,肺胃之气机因而不能通降,造成水道不利,胸闷,纳差,便秘,水肿等证的形成.
4 详分析之:脾主运化水湿,主升清强浊,脾虚则水湿潴留,中焦失运,土不克水,故纳差便秘,脾主四肢,故水液潴留肢体造成水肿,因脾虚主要为阳气虚衰,下肢为阴寒之地,故下肢水肿为著.脾为土脏,肺为金脏,土虚则不能生金,母病及子,故脾虚累计肺病.肺主宣发肃降,通条水道,又肺居上焦,主胸中大气,肺气失于肃降故胸闷,水道不利故水肿.至于连及胃气不降的原因,则在于:脾与胃相为表里,太阴与阳明相为表里,此为中医之基本理论,此不详述.
综合以上分析,试问本文作者:所谓病位在心 肾 的理论依据何在?
5 从用药反馈来看,处方用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组:
黄芪20g 补气健脾,是为君药;
白术30g 苍术15g 健脾燥湿,是为臣药;
苏叶10g 陈皮15g 厚朴15g 大腹皮15g 木香15g 槟榔15g 健脾理气化湿,是为佐药;
生姜三片温胃化湿
桂枝10g 辛温行气利水,
茯苓30g 猪苓10g 防己15g 泽泻15g 车前子(包)15g 健脾祛湿利水是为使药.
桑白皮20g 通降肺气,通条水道.
益母草30g 泽兰20g 活血利水.是为治标之药.
其用药主之在于脾耳,兼及肺胃,与心肾何干?
上述用药,从何能体现出心肾阳虚之治?
6 作者大倡活血化瘀药在本病治疗中的作用,对此,亦不敢苟同.若果从气血的关系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病用血药,有相辅相成之功效,则可.若果简单附会西医理论,套用滥用活血化瘀之法,则会使临床走入误区.须知,活血化瘀法实则为中医络病治法之一,对此,叶天士(而不是王清任)论之甚详,请参.就本病案而言,请问作者:有是证则用是药,那么,瘀血的征象从何辩出?
谢谢,欢迎大家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