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品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老中医邓铁涛强调“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12-27 15:11:2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老中医邓铁涛强调“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壶中人2004/01/02 03:22pm 发表的内容:

说得好!那些“中医专家”们,仗着垄断了一些学术阵地,就大搞中医虚无主义。什么“辨病论治”,如邓老所云,那都是从属于中医辨证论治范畴的东西,至于西医他们还不懂得辨,所以他们只知道循证,还不知道求 ...
说的有理
12
发表于 2007-12-27 16:09:4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老中医邓铁涛强调“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

  
    我现在在医院里实习,看到医生给住院病人开的方药大都相似,其证侯辨的亦相似,药味加减多随病人症状而定。我感觉他们“辨证论治”不认真。
13
发表于 2007-12-27 20:55:5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老中医邓铁涛强调“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

吾日三省吾身,高敬国医祖宗牌位,不敢懈怠!
14
发表于 2007-12-27 21:55:5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老中医邓铁涛强调“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

   1  [中医的辨证论治随着时代的发展,借助于高新科技而不断微观化、不断提高,是历史的必然,]
     
     请问:热灼营阴证,邪陷心包证随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借助于什么高新科技,怎么样不断微观化、有什么提高?
   
   2  [邓老指出,那些“辨病论治”论者,想引进西医对疾病的诊断以改进中医,但却把中医的精华丢掉了。]
    “辨病论治”中的病有两种,一是中医的病;二是西医的病.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未能够达到理论体系融和的目的,其原因是以西医为参考系研究中医. [邓老指出,那些“辨病论治”论者,想引进西医对疾病的诊断以改进中医,但却把中医的精华丢掉了。]是正确的.
    中医关于病的概念非常模糊,而且分类没有形成体系.从<伤寒论>到现在,基本上没有辨病的概念,所以中医辨病不可能代替辨证论治.

    3  辨证论治将被证态体系取代.
     赵金铎著《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把温病与伤寒的证候归纳为135个证,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把外感证候归纳为76个证,但是他们没有揭示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理论。证态体系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与感染病的疾病过程融合为统一的整体,揭示了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内,中医的证可以通过相应的证态在西医的理论框架内自由流易,西医的病理状态也可以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自由流易,这样,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获得正确的中药方剂,中医可以借助证态体系使得“证”得到相应病理状态的客观指标以及详尽的治疗方案。
15
发表于 2008-1-2 22:29:5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老中医邓铁涛强调“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

笔者主张辨病、辨期、辨证施治三者相加。
16
发表于 2008-1-2 23:14:4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老中医邓铁涛强调“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

[quote]下面引用由国医圣手2007/12/27 03:11pm 发表的内容:
说的有理
[/quot

17
发表于 2008-1-3 14:27:0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老中医邓铁涛强调“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12/27 09:55pm 发表的内容:
1  请问:热灼营阴证,邪陷心包证随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借助于什么高新科技,怎么样不断微观化、有什么提高?
   
   2
    “辨病论治”中的病有两种,一是中医的病;二是西医的病.
...
与时具竟!
18
发表于 2008-1-7 22:13:0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老中医邓铁涛强调“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

张有和先生,你显然是在用西医的概念,作为前提,指出我从中医理法为前提的思路是谬误,没有资格参与中医思维对西医的理解.
19
发表于 2008-1-17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老中医邓铁涛强调“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

瞧,这邓铁杆又说废话了, “辨病论治”本来就不可能取代“辨证论治”,若以“辨病论治”取代“辨证论治”,那还是中医吗? 邓铁杆认为:辨证论治包括辨病论治。则是从说废话到说胡话了,病(不论中医的病还是西医的病)是一个过程,而证则是病这一过程中某个阶段全身的病理反应状态,在某一病的过程中,随着病因强度的变化以及机体对病因反应性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证,故一个病可包涵多个证.因而“辨病”,“辨证”和“论治”的关系是先“辨病”,后“辨证”,再论治,是先后的关系. 怎么会有辨证论治包括辨病论治呢? 而“辨病论治”根本是行不通的,中医只有“辨证论治”,没有“辨病论治”,并不存在什么“辨病论治”取代“辨证论治”,所以“辨病论治”取代“辨证论治”和“辨证论治包括辨病论治” 都是说胡话和废话
20
发表于 2008-1-17 20:42:5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老中医邓铁涛强调“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

     一个疾病发生了, 疾病是本,症状体征是标。同一种疾病必定具有同一种特征和本质,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情况会表现出不同的证。但是证的变化再多,也不会改变疾病的本质。 辨证不能取代辨病,辨病也不能忽视辨证。二者皆不可偏废。 否则就是片面的,不完全的。
     譬如,牛就是牛,马就是马。牛和马都可以出现许多变化和特点,可以出现许多品种,但马不会变成牛,牛也不会变成马。 牛还是牛的特性,马还是马的特性。临床上西医的病名比较规范和明确, 便于互相交流和理解。在描述一个病例时, 借用一下也未尝不可 , 至于具体辨证施治,就要因人而异,因病制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7 16:14 , Processed in 0.08567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