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十二期——杏李园主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5-19 22:23:4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期——杏李园主人

    后生可畏,历代中医大家都有孝心,爱心,仁慈之心。先生学中医源于孝心,深入下去,必然事业有成。
12
发表于 2009-5-19 22:50:2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期——杏李园主人

先生能够接受不同意见吗?
13
发表于 2009-5-20 11:28:1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期——杏李园主人

谢谢自然奥妙先生,谢谢铁骨兄的指点,衷心感谢。

14
发表于 2009-5-20 11:40: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期——杏李园主人

下面引用由王叔文2009/05/19 10:50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能够接受不同意见吗?
叔文先生好。
我在各论坛里曾和一些朋友发生过不快,但不代表我不接受不同意见。
我希望别人接受我的观点,自然也会听取他人意见的。
所以凡是关于学术上的问题,我愿意倾听个方面的不同声音。
当然,如果能对我为人处事上的不足进行指点,我将更为感激不尽。
先生尽可以畅所欲言,不必顾忌。
15
发表于 2009-5-20 11:46:0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期——杏李园主人

三    难忘师恩情
由于为父亲看病耽误了一些时间,加之我的英语原本就不好,填高考志愿时我明智的选择了中专。老舅对我说:“学中医吧,中医治大病”。就这样我来到了赤峰卫校中医班,开始了我的中医生涯。
  我可以说是中医世家出身。我的外公与舅父皆操岐黄之术,且都是当地的著名中医,活人无数,颇有名望。但我生性愚鲁,于董家医术领会不多。去学校后,对中医的陌生以及中医理论的枯燥深邃之困惑,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前几年的时光就在这种陌生、困惑和青春的痴狂放浪中虚度了。
    这种情况直到毕业实习那年才得以改变。
    我的实习带教老师是我的老舅----赤峰名医董松泉,他是让我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的第一人。董师虽无超常的天赋,但有种锲而不舍的韧劲儿。他曾先后获得过“赤峰市优秀中青年中医”、“赤峰市著名中医”等称号,历任中医学会赤峰分会理事、常务理事等职。97年带我实习时,他已经颇有名气了,每天诊务繁忙,其中不乏疑难重症。我曾亲眼看到他用五苓散治好了肾衰西医弃治者,用天王补心丸治好了甲亢重症卧床不起者,用通窍活血汤治好了脑外伤颅内血肿西医要求手术者,这些事实不仅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同时使我对原本感觉枯燥乏味的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暗下决心立志为中医事业奋斗终身。
董师带徒严厉,我每有错漏,便于患者面前训斥,搞得我常常无地自容。记得有一次我在开方时把“牛膝”写成了“牛夕”,还有一次忘记了八正散中的“灯心”,都遭到了严厉训斥,这也逼着我不得不重温经典和基础。那时兜里总放着写满方剂歌诀的小纸条,以备不时之需。晚上十二点之前我从不敢休息。严师出高徒,努力就有回报。回想起来,现在掌握了一点点知识、能看一点点病,这完全是董师言传身教精心培育的结果啊!
董师的学术及临床特点和他的为人一样:严肃而不失风趣、严谨而不失变通。
董师对学生严厉,是几乎所有学生的共识。但他对患者则完全是另一个形象:风趣、幽默、善解人意。常常看到愁眉苦脸而来的患者,在董师耐心细致的讲解病情和不时插科打诨中,紧皱的眉头慢慢松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董师对我们说:“中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的内容很广,不仅仅就是看病开方那么简单。具体到诊病的过程中,一个医生面带微笑、态度和蔼、问诊详细,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尊重,从而对医者产生信任感、依赖感,这样用起药来自然会事半功倍,这就是中医心理学啊”。
董师临证尊古不贱今,古今之验博采、经方时方杂用,而又自出机枢、法化无痕,众弟子常有妙处难学之慨叹。我近来整理先生学术经验,总结出先生的临证特点,约略可概括为:1.经方时方并用,不泥古、不贱今。2.对学院派、民间派之争深恶痛绝。3.擅用小方,但不反对大方。逐条析之。
1.经方时方并用,不泥古、不贱今。董师出身中医世家,又经正规院校学习并在中医研究院深造,各种不同流派学术观念的冲击下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观。上至仲景、中至景岳、下至鞠通,凡确有实效者皆在董师临床中有所体现。我侍诊多年,从未听董师说过什么“某人之书必看、某人之法必学”之类的话,倒不是他自负瞧不起人,而是在他的心中,有效地就是经典,而不是用所谓的经典去套病。他常说:“经方虽好,不能尽愈诸病。人哪有尽按照方子去长病的道理?张仲景倡导博采众方,现在的医生却要拘泥于他的方子,岂不失了仲景的本意了”?
2.对学院派、民间派之争深恶痛绝。董师集家传、师授于一身,取其长而弃其短,未有尊贬之分,对某些人以“学院派”自居的做派很是无奈,私下里常对学生说:“能给人治好病的就是好的,治不好病什么派也白扯”。正是由于这种没有所谓“正统”观念的束缚,使得董师既不迷信学院派也不排斥,既不贬低民间派但也从不故意抬高。
3.擅用小方,但不反对大方。临证所见,董师所处之方,多在十二三味左右,一剂多在200克以下,而方中大量者60—70、小量者2—3克,可谓错落有致。对现今处方用量普遍偏大的现象,董师认为药物质量难以保证是一个主要原因,故不反对加大剂量,但反对毫无节制的“唯剂量论”。
董师的这些特点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临证时间的增长,虽然具体用方上已经不再完全局限在他的路子上,但对他学术观的理解越来越深,也就更能体会董师学术经验的宝贵。
16
发表于 2009-5-20 12:34:2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期——杏李园主人

先生之董师所说“能给人治好病的就是好的,治不好病什么派也白扯”是中医临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17
发表于 2009-5-20 12:36:4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期——杏李园主人

  可见,班科出身再加双相选择,名师指点中医更易成才。
18
发表于 2009-5-20 13:08:3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期——杏李园主人

[这个贴子最后由千秋雪在 2009/05/20 01:14pm 第 1 次编辑]

杏李园主人先生,今日娓娓道来由,娇娆展风姿,真情感人,特作打油以记之:
杏坛本无派,庸人自扰之。
真才赖苦学,实践出真知。
科考习艺博,家传拥名师。
但得回春手,何必问历资?
    己丑年-己巳月-乙丑日-癸未时。谨记。
19
发表于 2009-5-20 18:17: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期——杏李园主人

谢谢王勇123版主,谢谢铁兄。
千秋雪先生好文采,多谢鼓励。
20
发表于 2009-5-20 18:41:4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期——杏李园主人

四    偷师针灸技
董师也非常有前瞻眼光,那时就经常告诉我,针灸推拿将是今后的热门,一定要学精。
    可我当时的环境要想学好针灸也是很困难的,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我的针灸带教老师“某君”先生水平很高,懂得子午流注法,每天只上午出诊,可以扎四五十个病人。但他有一个陋习,就是不肯教别人。不用说实习生,就是同科室的一般医生,也别想从他那里问出什么答案来。我们实习生只能看,有悟性的还能有所得,悟性差的就只能浪费光阴了。
针灸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能动手怎么获得亲身感受呢?情急之下,还真让我想出了一个办法。
“某君”先生有一个习惯,每次扎完针后就会到他的里间去休息,拔针一类的活都交给我们实习生去干。我就趁他休息的时候,先和患者聊天,然后假借捻针的名义,把针拔至皮下再扎进去。现在想来,这样的举动对患者可能是不公平、不道德的,但当时确实是被逼的无奈之举啊。
就这样,我获得了初步的感觉。不久,“某君”先生要去美国参加针灸国际交流大会,为期半个月(特意告诉我不许别的医生接收他的患者)。“某君”走后,一些不知消息的以及心急的患者每天都来守候,我抓住机会为患者讲解病情,一来二去,就有人提出要我给他治疗。我假意推辞了几句,然后挑一些病情轻浅的如肩周炎、颈椎病、腰脱等动手了。
待“某君”交流归来,我已经治好了大概有七八个患者吧。“某君”发现有些老患者没来复诊,就质问我是否别的医生插手了,我讪讪的告诉他经过,原以为会挨训的,没想到“某君”用一种很奇怪的表情说:“你挺有心啊”,就结束了。更没想到的是,从第二天开始,每天他都会给我些动手的机会,遇到我不明白的地方,也会简单的讲解几句了。也许他真被我这个有些“歪才”的学生感动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4:20 , Processed in 0.05005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