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六期——lbkd1395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4-9 21:31:0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期——lbkd1395

无生有,有为太和,生生不息。有生二,二为阴阳,阴平阳秘,乃得永年。然天不满于西北,地不满于东南,阴阳失谐,百疾肇基。
天地为痞,地天为泰,火水未济,水火既济。天不欲盈,盈既为虚,地不欲满,满既为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一阳生于下,一阴生于上,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天气,云出地气。阳性恒升而每受抑,阴性恒降每多滞。故治宜允,允则归。
阴阳者,统之为一,分则为二,故阴阳互含,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故病从两来,莫执一端。
五行者,同于阴阳,统之为一,分则为五,故五行互含。金非金,木非木,切莫拘泥。
天地之大宝曰生,故治宜予,非予不立。
上焦如雾,阴阳因之而化太和;中焦如沤,寒热同炉,水火同冶,而精生;下焦如渎,以泻浊。三焦不得独行其功,病从三来,莫执一处。
12
发表于 2009-4-9 21:51:5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期——lbkd1395

关于气化的一点认识
气化是传统文明关于宇宙运动规律和生命物质的本质认识和阐述。作为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身的传统医学,对气化有着更为深刻和具体的阐释,祖国医学认为,气化是宇宙万物、尤其是生命物质的最本质的现象和规律。可以说,气化是生命物质的机体和机能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气化便没有生命,气化是机能的进行与提升、生命物质进化的基本形式和基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五行、藏腑、经络,都是先人关于气化的不同测面的探讨和认识。       一、气化的概念
气化是生命物质最本质的现象和规律,非气化则水谷不得成气血,非气化则溲溺汗涕不得为出。气化是将机体和机能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
      二、气化的进行
机体气化的进行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过程,也是自然界和机体相统一的过程。阴阳、五行、藏腑、经络,都是先人对其从不同角度的探讨和认识,气化是借助阴阳的协调,五行的生克制化,藏腑之间的相互协调与搭配,经络的循行与联络,得以进行作用。因此,气化是依附于藏腑、经络而进行,借助阴阳、五行为表达的一种现象和规律,离开这些,气化只是一句空话。
      三、气化发生的藏腑归属和部位
祖国医学认为,气化的进行隶属于三焦,而三焦则是小而无其内,大而无其外的一有名而无形的结构,就其范围则包罗机体上下内外,就其功能则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是机体所有结构的功能的总和与提升,机体没有哪一藏腑或组织在机能上能与其相匹配。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气化发生的功能部位在“腠理”,是“三焦通会真元之处”,准确精到地指出了气化发生的部位和其功能所在。机体正是借助腠理进行着生命现象的最本质的活动,机体在这里得以完成吐故纳新,分清泌浊,机能的提升和机体蜕变,时刻不停地进行着质和量的变化。因此,腠理的气化功能的正常是生命最根本的保障,非此则阴阳不得平秘,非此则五行生克制化不得有机协调,非此则经络营运无物,非此则生命质量的提高与升华则成无本之木。
      四、气化的特点
     1. 普遍性
三焦腠理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气化作为生命物质的最本质的规律的普遍性,正是这种小而无其内,大而无其外的普遍发生的特点,使气化成为生命物质的最普遍的规律和运动,也正是这种“包罗万象”的特点使生命有了最本质和优越的保障。
      2.特殊性
气化有赖于藏腑、经络而存在,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因此,这就决定了气化的个体差异、时空差异、藏腑差异,不同的发生部位,进行着各具特点的气化作用。
       3.协调性
气化是机体组织共同参与下的活动与结果,非某一藏腑组织所能单独胜任的规律过程,因此,气化又是协调性要求极高的一种生命规律,任何一藏一腑的失常,都将会造成机体气化的不完全性和偏差。
      4.积极性
气化的最终结果是改善生命质量,因此,气化的进行,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促进生命蜕变和升华的基础,气化的正常,为健康的生命和蜕变提高,提供着根本保障。基于此,我认为,气化是我们临床医学和生命现象研究的着眼点。
      5.脆性
所谓气化的脆性,是指依赖于机体结构的气化现象与自然界、社会、机体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正是这种联系性,在为气化提供基础的同时,也决定了气化现象的脆弱性,任何一方面的异常,都可能导致气化的不完全性,乃致发生紊乱,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6.自稳性
是指气化发生异常后,气化可因普遍性和协调性的存在,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这就为机体的环境适应提供基础和保障。
      7.重塑性
机体损害,超出气化的自稳能力,气化可借助外来作用,重新达到自稳水平,这一特性,为临床各科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气化的临床意义
   气化功能的特殊性,对于临床确立治则,组方选药,提高医疗效果,有着积极意义。临床治则的确立,方药的选择,都应以顺应气化,促进气化为着眼点

13
发表于 2009-4-9 21:59:4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期——lbkd1395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阳性恒升,阴性恒降,非唯人性,物理皆然。举世喜独,而圣人非之,非强非之,天理昭然。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阳主杀而阴主藏,是故,阳升不已而为天,阴降不已而为地,独不知,天地成则痞格具,阴阳离而化机息,君民分而杀斗起。是故圣人作而和阴阳同天地一君民,使妙归于一,至于太和生生不已之境。是故,圣方之治每以两、以五,允而归之,纵而收之,化而成之,形而上之,每使危者平,倾者复,乱者治,出人意料之外.
14
发表于 2009-4-9 22:04:5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期——lbkd1395

无生有,有为一,一生二,一为太和,二为阴阳,夫阴阳者,统之则为一,分乃为二,故阴阳互含,二既为一,一既为二。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性恒升,阴性恒降。一阳生于地,一阴生于天。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圣人不得违其序。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云出天气,雨出地气。故阴阳交媾,天地合气,形体乃立。故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合德,乃云乃雨。故阴阳五行者,言其常也,合则为一,分乃为二,为五也。故阴既为阳,阳既为阴,五行互含,故阴非阴,阳非阳,金非金,木非木。医易一家,不知不足言医。脉之分部乃言常也,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妙显于此,然以金为金,以木为木,则非也。天地为痞,地天为泰,火水未济,水火既济,阳性恒升每多抑,阴性恒降每多滞,节之太过也,故治宜允,允则归。天地之大宝曰生,生生乃谓易,故治宜豫,非豫不立。圣经之为言,犹易也,每取象以比类,不知此,莫妄评经。易与天地准,提挈万物,断章取义,以管言天,辞可信乎!理、药、方、案不精,非通达之辈,孰能与之
15
发表于 2009-4-9 22:16:3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期——lbkd1395

[这个贴子最后由lbkd1395在 2009/04/09 10:27pm 第 1 次编辑]

正如前文所言,中医不难于汤头药性,也不难于经典记诵,而难于将所学知识活用于临床。本文试图探讨这方面的原因。
一  经典理解
中医经典来原于各方面知识,而又高于各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浓缩与结晶,因此,她有着严密的逻缉性和高深的抽象思维性。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完美融合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形而上之学,她研究的是深藏于各种现象之后的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而她的写作方式,一如易经说理,往往采用的是取类比象的办法。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设象以尽之。不明白这一点,读经很可能是断章取义,不知所言。这也是关于中医科学与不科学之争的潜在因素。
二  医外功夫
鉴于中医文化的特殊性,我认为,医外功夫,要远比经典记诵重要的多。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没有相当深厚的知识休養,对经典的参透,仅可能是皮毛之识,甚至于屈解。如果说易经是书本之学,那么,中医的历代医家的成功临证,便是一部易的活的演示。
三  医内必读
现代中医教育,注重于理药方法的教学,而疏于医案研读,临证师承,实践技能的应用。以如此高深的学问,而没有周密的育才计划,中医之现状与之不无关系。
四  临证之际
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是中医临证精义所在,但大多数情况下,医家往往是望名投药,套方应诊,首尾不顾,不识进退。临证之际,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记一点,不记其余。
五  神来之笔
学医本为除民疾,中医 西医 南医 北医,但能除疾皆吾师,苟能去病,砭石 CT皆吾术,潜心向医,法从心出莫拘泥
16
发表于 2009-4-9 22:22:4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期——lbkd1395

自己对古方的一点认识.浅陋之处,全搏一笑.经方之所以为经方,正是因其以神效应百病的特点,为世人所瞩目,如果能解密其组方规律,我想,我们就可以,化经方为时方,以神效应百病.那么,她究竟含有哪些规律呢,个人觉得,经方有这样几个规律:  一,  顺应原则,她准确恰当地顺应了生命的本质规律,这是一形而上的本质性规律, 她用阴阳,五行等哲学工具,形象而本质地予以揭示,心脏是心脏,但是,离开了机体,它还是心脏吗?只是一块肉而已.现代医学,究竟揭示了生命的多少规律呢,其研究,囊括了全部?  二,经方的无损害原则,作为一种异物,药物进入机体,不可避免地发生作用,怎样变害为益,经方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她是基于生命规律上的一种适应性调整,因此,一物可以异用,麻黄可以是麻黄,在具体情况下,它还可以是人参,大黄,从而发挥现代人难以理解的作用.用经方,就要走到经方背后,弄清她究竟承认了什么,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摘花飞叶的地步.  三,经方的生命力原则,方药一但和生命的本质规律相结合,她不在是花花草草,而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个体,不然的话,她便不会有人们难以理解的双向,甚至是多向调节作用,及其不任加减性.现在,我们所探讨的有关类方问题,本质上,本人认为,只是对生命本质规律的认识的盲区,经方认识的一个误区问题,实质上是在套方应诊,无异守株待兔.方药只是古人为展示生命规律,及用药法度而立法,后人用之当识其变.机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实体,而不是一个不变的木乃伊,麻黄,承气只是为适应生命规律而出现的一个流变图而已,一如六十四卦之圆布终始,任何一卦,只是传承的一个符号,换言之,只要能使生命健康发展,未必麻黄承气在所必需,故,麻黄承气之不效,经方之未尽人意,罪不在古人及方药,而在今人之蒙蔽.非只续命一方,经方善用者,皆可俯拾成趣,妙合于理.是方两随阴阳,妙合三才,五行暗蕴,善损益者,可妙处百病.拘拘者,图一方药耳.
17
发表于 2009-4-9 22:22:5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期——lbkd1395

下面引用由lbkd13952009/04/09 09:25pm 发表的内容:
学术观点:以人为本,临证莫拘中西.网上两年,医学论坛上的焦点恐怕就是中西之争,有时我想,如果患者是辨论者本人的话,会是怎样呢?另外,参加辨论的人士,似乎界定中医就是一身青天褂,三指定天下的形象,这只是强加于中 ...
三指定天下,汤药定天下是中医的悲哀;洋奴贬中医,金钱伐德善是当今中医的悲壮.以人为本,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方向;和谐社会,和谐天和谐地和谐人和谐物;让安全疗效作为治病救人的方向吧!支持先生!!!
18
发表于 2009-4-9 22:34:5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期——lbkd1395

下面引用由自然奥妙2009/04/09 10:22pm 发表的内容:
三指定天下,汤药定天下是中医的悲哀;洋奴贬中医,金钱伐德善是当今中医的悲壮.以人为本,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方向;和谐社会,和谐天和谐地和谐人和谐物;让安全疗效作为治病救人的方向吧!支持先生!!!
看过先生的一些言论,先生当是明镜无尘之人,景仰之致!
19
发表于 2009-4-10 00:05:2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期——lbkd1395

下面引用由lbkd13952009/04/09 10:34pm 发表的内容:

看过先生的一些言论,先生当是明镜无尘之人,景仰之致!
应该说先生是有格治病的人,本人还在无格之中;只不过同为生病学医及好医的缘分,先生的父亲与本人的父亲同在朝鲜吃炒面睡猫儿洞的顽强拼搏;我的父亲未能参加上甘岭战略,随12军的主战场,消灭了美国的一个机械化师团,让美国老的数百架飞机在上空哀叫;中国人只有发挥中国人的长处,才能使日月换新天!!!中医的研究只能在天地人物中寻求方法药物,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20
发表于 2009-4-10 13:54:0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期——lbkd1395

  张先生乃民间中医之精英,佩服,佩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8 03:31 , Processed in 0.12768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