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二期——王勇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3-13 12:30:4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期——王勇

一叶知秋当惜时
步入人生秋季,不感之年后,狂心大歇。潜心临床,为人为已,先后由每月门诊中医人次300增至现在800人次,先后带实习生近10人。感其有一二学生痴心中医,好学多问,为解其难,再因有眼幕者欲灭中医,遂有上论坛发:守候中医等言论。观论坛多有志之士,甚为快慰。人生苦短,没有那么多时间,实在是想学众人之长,补已之短。如问中医之道,病人对我有信心,我对中医更有信心,中医之大,法天则地,以人为本。中医临床靠的是什么?有疗效、病人信任。我常听老中医讲,做中医临床要有信心,一是信祖宗,就是相信经典;二是要自信,不要人云亦云,坚持实践;三是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千万莫见利忘义,上昌有好生之德,仁者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医临床面临冲击考验,我体会是,学以致用,不离经典,不要怕别人讽刺,不为良相为良医,此事何须论智愚,无心便能了生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苦究经典,不断临床,提高疗效,是中医成才的必经之路。
12
发表于 2009-3-13 12:31:5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期——王勇

最喜欢的医书:
一套教材供中医专业用的83年版高等医药院校
一本医经《黄帝内经太素》(隋•扬上善撰)
一本伤寒书,73年中医研究院的《伤寒论语译》
一本金匮书《金匮要略心典》
一本温病书《温病条辨》
一本时病书,《时病论》
一本药书《本草思辨录》
一本类方:《伤寒论类方》
一本临床书《中医临证备要》
一本脉书《濒湖脉学》
一本医案《古今名医医案》
一本医话《名老中医之路》
一本内科《类证治裁》
一本妇科《傅青主女科》
一本儿科《《静安慈幼心书》
最喜欢看的杂志:《中医杂志》
13
发表于 2009-3-13 12:32:2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期——王勇

最喜欢的儒书:《大学》
最喜欢的佛书《金刚经》
最喜欢的道书:《清静经注》
最喜欢的易书: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
14
发表于 2009-3-13 12:32:5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期——王勇


最喜欢的运动: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15
发表于 2009-3-13 12:36:0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期——王勇

推荐医家(古今);
张仲景、孙思邈、张景岳、朱丹溪、徐灵胎、吴鞠通、傅青主、郑钦安、王旭高、陈修园、唐宗海、沈绍九、蒲辅周、王渭川、龚去非、秦伯未、刘绍武\姜春华、张伯臾、朱进忠等(也就是爱看这些人的书罢了)
16
发表于 2009-3-13 12:36:3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期——王勇

一点感悟
先说一个病例:
我有一个病人,叶某,住在城南的河对面的农村,每天挑起菜上街卖完,酒足饭饱,过完烟瘾后,收起溲水挑回家喂猪。56岁时,因思虑劳作后腹胀,腹泻,继而自汗纳差,前医以湿热阻滞中焦,用芳香、淡渗利湿久治无效,另医又误作肝硬化攻下、遂而见色滑精,昼则头晕,倦怠嗜卧,夜而难眠,睡则多梦,遗精,下午及夜间腹胀渐重,口渴不多饮,饮则腹胀加剧。诊见:面色黧黑,动则汗如油脂、色质淡、苔白、厚腻、脉大、重按无力,证属精虚生湿阳不化气,脾运失化,心肾失交所致。治法:温阳化气、醒脾除湿、交通心肾法。处方:四逆妙香散加减,干姜10g、熟附片12g、桂枝12g、西洋参12g、黄芪30g、炙甘草10g、广木香12g、茯苓12g、远志10g、桔更6g、山药15g、辰砂1g研未分冲、菖蒲10g、砂仁10g、龙骨25g、牡蛎25g、焦山楂15g,嘱节房事、息心养神、警示厉害关系。服2剂,虚汗收,泻止,夜能安眠,继服3剂,诸症缓解,后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调养月余,恢复劳作。
后来几年因感冒来诊,我了解到他嗜烟酒如命,观面色黑,肢小腹大,脉多强硬,劝他力戒烟酒,冷饮,他总是笑而说:“我喝了酒,才挑得起菜,身上才有力”。说多了,不以为然,事隔3年后,因胃脘痛,便黑来诊,胃镜检查:胃多发性溃疡并出血。劝其手术,拒之,要求中药调治,经理气调中为主,月余治愈。后又劝戒烟酒,笑而接受,约半年因外感来诊,见他酒气未消,脉弦滑且硬,说:“你又喝酒了?”他说“挑了担菜卖完,只喝了二两”。我说:“你要注意,今后可能会有大病”,他不在乎。又经数年,今年(2009年春节后)已65岁,外感来诊,见面黑、肢更瘦小,眼光迫人,脉弦硬搏指,因病人多,只是对他说了:“烟酒吃不得了”,劝其检查不接受,只是笑而不答,事后不久,她妻来我诊室说:“老叶昨晚外酒吃多了,晚上回来后昏睡不醒”。经CT检查:脑出血、血肿。经内一科救治,二十余日后,能行动,因其便秘难解决,邀我诊,经益气活血,润肠通便而解大便之难。出院后用中医调养以善其后。
提示:中医讲治未病,本病在初诊时见其脉症,中途胃病所见脉症,中风之前所见脉症,均有下虚邪实,阴阳失和之象,有中风的先兆,有中风的诱因,惜没有给病人讲清楚,想起来很有内疚之感。
病人顽固不按医嘱,不戒其烟酒,任情亦是自取。出院时我说:“你今后还吃烟酒么?”。他仍是笑笑而已。
该患平常面黑,肢瘦、肝虚血少、肾虚;脉多强硬搏指,上实下虚,阴阳失和之象,中风之兆。虽然平常血压不高,但病人昏迷时血压高。如果病人接受动态血压,血脂、生化等检查,或许能早发现。
17
发表于 2009-3-13 12:37:5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期——王勇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勇123在 2009/03/13 01:00pm 第 2 次编辑]

我有一老患者,陈X,10年前,他母亲60多岁,因面浮脚肿来诊,查尿检,蛋白++,贫血,以益气温肾法治疗月余,面浮肢肿消退,但蛋白有+。其弟兄相信西医。要让其母住院治疗,治疗月余,蛋白+++,面浮肢肿复起。陈X又来让我中医治疗,我让他将住院用药清单拿来看,其中用药很多,有抗生素,看其说明有喹诺酮类,对肾有损害,我大惑不解,不愿再接手治疗。病人送去华西医院治疗3月,面浮肢肿消,仍有蛋白尿,出院回来不久又面浮肢肿。再住院,先后住院4次,终在医院不治而归。
今年2009年2月20日,其父70多岁,面浮、足肿,来诊查尿蛋白++。要我开中药,我让其弟兄到齐,劝其住院,均不赞成,力让我治疗,我诊其,面白、足微肿、微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处以苍术,白茅根,防已,生晒参,黄精,菟丝子,枸杞子,金银花,蒲公英。未用附片类扶阳,服药3天,面浮、足肿渐消,查尿检尿蛋白+。继续治疗3天,尿蛋白+-,再服3天,查尿检蛋白已正常,嘱勿劳、勿咸、勿油腻之品,休药1月,等待复查。
18
发表于 2009-3-13 12:38:3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期——王勇

治外感必宗仲景,治时病推崇雷丰,治温病法叶、薛、吴、王各家融通。知温病体系是伤寒论的发展。六经辩证与三焦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脏腑经络辩证对临床都很重要,能融合运用更好,不可强为割裂。
临床用经方的方证对应,六经辩证或六病辩证,理难究尽,应用贵在契合临床,个人取舍,本无高下,旨在提高疗效,患者受益,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也就有了。至于什么辩证好,在学术上是名家,专家说了算,临床上还是患者说了算。
我学别人的书,只取其长,越是有争议的人书我越喜欢看,可以说我比较提倡守中。因病有寒热虚实,药有偏性,总以平为期,不可过执。
19
发表于 2009-3-13 12:43:1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期——王勇

扶阳疗法,阳主阴从,其理与《内经》、《伤寒论》易、丹道有关。其用药必究病证和火候。寒热有真假,夹杂,用药不准,会有偏差,用药准确,能起沉疴。养生家用精气神为内药,从一阳来复下手,处处护阳,有明师指点,步步有火候,功成可寿身,盲从有危险。临床医家用姜附桂为外药,无相当经验,多有流弊。我师“了一子”讲内修,吃姜参类补药多,世寿过百,学生众多,多不能从。理虽高妙,行之甚难,慎之慎之。
滋阴疗法,阳有余阴不足,理据《内经》、《伤寒论》,发扬于朱丹溪。其用药以补、养、育、益阴法,可用外感温热和内科杂病,寓清热、益气、发汗、攻下和解等治法中,养生家以息心宁神,调养睡眠为养真阴。临床家以地麦杞类为外药,以乙癸同源,肝肾同养下手。丹溪谆人勿妄动相火,重保阴精,但非独唯阴精论,临床亦用扶阳益气之法。用滋阴疗法要防止呆滞。
20
发表于 2009-3-13 12:44:3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期——王勇

关于医易
1、凡事总在一定时空联系中,没有任何一个孤立存在的事物。如此,我们必须能“知变”,“应变”、“适变”,才不至于在形器世界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时空规律地变迁所抛弃。
2、易学揭示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的、变化的;化繁为简,抓住主要(共同、共通性)矛盾;对应统一规律是不变的。正如中医的“方证对应”就是化繁为简,“辨证施治”。
3、感悟场态效应:我们做事做人都会有现在时,上场,到场;正在时,中场,过场;未来时,下场,收场。我们一生不断地在时空中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就是调场、整场,我们要在错综复杂的时空中认清自我,我们总是在自己播种,自己耕耘,自己收获,一切都是自己做自己承担。
4、初读易经原文,不懂卦、象、 辞意思,故老师从占,卜兴趣入手。当明理后,就会发现世上没有巧合和偶然的事情发生的。它都符合易学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按常理你越是认为巧合或偶然的事物,它越是客观必然的。
5、“症”是人体“病”态下的客观反应,“证”是对客观的“症”进行主观思辨的结果,是对疾病所处阶段的一种状态的概括。包含对疾病病因、病机、病位和病势的判断。所以以病证结合为基础的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特色。
6、人生之体象一部车,形神、阴阳有隐显,个人素质不同,先天后天而成体质差异,时间、空间、六淫、七情等因缘象条条路,在什么时间发病,发什么病,因人、时、地有所不同。所以中医有整体观念,临床有辩证施治等特点。在临床上中医很重视病、症、证、针、药与精神调护技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08:51 , Processed in 0.05538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