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八期——袁其伦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2-18 14:29:39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期——袁其伦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曼之在 2009/02/18 02:30pm 第 1 次编辑]

     现代医学与针灸的结合,可能要比与传统中医其他各科的结合要相对容易一些,请袁其伦先生谈一下目前中西医结合的已有成果和发展前景展望如何?
12
发表于 2009-2-18 15:19:46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期——袁其伦

我很喜欢中医在中药的气性辨证和西医在西药的有效成份辨病的二者结合,能谈谈吗?
既然是从事中西医结合,这一最基础的理论回答肯定会让人满意的。
13
发表于 2009-2-18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期——袁其伦

中西医结合的针灸理论家和实践家。
14
发表于 2009-2-18 18:50:39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期——袁其伦

[这个贴子最后由墨魂浓醇在 2009/02/18 06:52pm 第 1 次编辑]

哦,是针炙理论与实践的专家吗?更好!
能解释一下针炙上的辨证和辨病的结合理论和实践吗?我正疑惑辨证和辨病如何才能区分出各自的针刺技术和二者结合的针刺技术。也就是说在辨证上如何取穴?辨病上又如何取穴?针法上又有什么不同?这都是我感兴趣的。
15
发表于 2009-2-18 19:13:32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期——袁其伦

下面引用由yuanqilun2009/02/17 04:37pm 发表的内容:
本人参加论坛的目的,就是向业界介绍和宣传中医针灸现代化的最新进展和科学模式,并以此增强大家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决心。在强调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医学及针灸学都共同和谐发展的同时,如果能有几位志同道合者联手 ...
    个人感觉,《黄帝内经》是原始版的现代医学理论(注:高于目前西医学的医学理论 )这个命题很好,先生可否简单讲一下?谢谢。
16
发表于 2009-2-18 22:34:52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期——袁其伦

最近常在一些电视节目上看到专家讲解针灸,里面常讲针灸治得是气,高级的针灸是人与人(患者与医者)之间的气场的交流,我也深知气功能治愈病,但总觉的不妥,我觉得气功的气场应该是移精导气的功效,而针灸的功效也是治血气而已,血气者,人之神,虽然和前者相类,但毕竟不同,这个问题能否听听您的见解。
17
发表于 2009-2-19 01:32:19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期——袁其伦

谢谢楼上诸君的参与及褒扬,这应该是对我的激励,从而加速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先回答孙总版主的问题。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方向问题,这是大家都在思考和探索的。这次回国休假,顺道拜访了陈可冀院士,获赠一[陈可冀医学选集]。看着这厚4cm共2656千字的书很有感慨:他以深厚的功底和良好的条件,钻研心血管方面的中西医结合,获得了国家奖励。那么需要多少个院士的毕生精力来钻研其他个方面呢?况且还需人统筹,作总体设计,再检验于临床---这条官方正道,大概没有数十年的功夫是不行的!
能不能另辟蹊径怩?
18
发表于 2009-2-19 01:54:56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期——袁其伦

续上并回15楼:在已有大量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是针灸学现代化的突破,使我另眼相看[黄帝内经]了。结论就是:《黄帝内经》是原始版的现代医学理论(注:高于目前西医学的医学理论 ),或者是现代中医学应是《黄帝内经》的现代版。具体地说,中国在近半个世纪对传统医药的研究,已经可以证明针灸、中医、脉学、气功、中药等确实是一座巨大的科学宝库。例如笔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研究后已发现:如果站在人体生命科学的高度,已初步显示人体内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理应激系统”,完成着西方所谓的“生命力”或“内驱力”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内涵了这个系统的物质性和运动性,阴阳学说内涵了这个系统的运动性和哲学性,经络学说内涵了这个系统的物质性、整体性和功能性,脏象学说内涵了这个系统的物质性、运动性和功能性等等。反过来说,即是中国古代医家已经在数千年前就探索到了人体生命科学之形体理论、功效理论、平衡理论、养生理论、调节理论、诊治理论等等。这些不仅表明中医学已经很早就展示了朴素的神经-体液调节体系的雏形,并在医疗养生中取得了实效;而且还对现代神经-体液调节理论的总结很有启示作用,特别是西医学对此还是一筹莫展的时候。
所以,国人应该为博大精深的中医科学自豪,应该更多支持中医现代化的努力,应该欢迎新一代的现代中医学的崛起,从而为世界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19
发表于 2009-2-19 02:14:05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期——袁其伦

下面引用由墨魂浓醇2009/02/18 07:19am 发表的内容:
我很喜欢中医在中药的气性辨证和西医在西药的有效成份辨病的二者结合,能谈谈吗?
既然是从事中西医结合,这一最基础的理论回答肯定会让人满意的。
回12楼:关于您的[中药的气性辨证和西医在西药的有效成份辨病的二者结合],本人尚未涉及,不知墨君有何高见,可指点一二。本人从拟议中的现代中药学出发,倒有如下见解供参考:
中药的科学分类问题。面对上千种具有复杂成分的中药(及草药),人们多少有些茫然。其实,在传统中药学中对中药性能“四气”的分类,非常有利于现代中药学的分类,不过后者应该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中药的“四气”即指寒、凉、热、温四种不同的药性,但实际上也可归为寒凉和热温两大类。中药学认为,凡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能够治疗热症的药物可归为寒凉类;凡具有温中、散寒、回阳等作用,能够治疗寒症的药物可归为热温类。联系到阴阳学说,又可将上述两大类药物归为治疗阳症的“阴药”和治疗阴症的“阳药”。这种分类使我们联系到了现代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的科学认识和本质分析,于是使现代中药学也有了将所有中药分为两大类的设想。这就是一类归为促进体内生理应激系统实现交感抑制性调节反应的药物(抑制型);另一类归为促进体内生理应激系统实现防御性调节反应的药物(兴奋型)。前者还可进一步分为抑衡药(如安神镇静药)和通激药(如活血化瘀类);后者也可进一步分为复兴药(如温里药和补阳药)和防疫药(如清热解毒药)等。这样不仅使中药的现代分类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而且在现代中医学总的框架内有了统一的认识和合理的关系了。
20
发表于 2009-2-19 03:58:03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期——袁其伦

回14楼:本人既然强调了现代针灸学,自然与您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现特发高谈阔论之六为例,供参考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05:07 , Processed in 0.05718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