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岁月无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唯物辩证法看中医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1:55:17 | 只看该作者

唯物辩证法看中医

    总之,无论从哲学的“追本溯源”性质,还是哲学是“爱智慧”性质来看,哲学在面对 “整个世界”、宇宙人生的时候,都要去探寻那万物(多)之中,之上的“一”,达到对宇宙人生的“根本看法”(根本理解、根本领悟、根本体验)、“根本观点”,即达到“世界观” 的高度。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1:56:02 | 只看该作者

唯物辩证法看中医

    哲学是研究“世界观”的,这样可以把哲学和科学区别开来,但还不能把哲学和宗教区别开来,因为宗教也涉及“世界观”。那么,怎样把哲学和宗教加以区别呢?哲学和宗教的区别就在于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就是说“理论化、系统化”这一点,可以把哲学和宗教区别开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1:57:19 | 只看该作者

唯物辩证法看中医

        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
世界观
        信仰化、非理性化的——宗教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1:58:04 | 只看该作者

唯物辩证法看中医

     同时,“理论化、系统化”这一点也能将哲学的一般人所具有的常理性的世界观区分开来。一般来说,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一般人的世界观是常理性的东西。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1:58:51 | 只看该作者

唯物辩证法看中医

         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
世界观   
         感性的、零碎的——常识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2:00:56 | 只看该作者

唯物辩证法看中医

  2.什么是“理论化、系统化”?
    “理论化、系统化”的实质在我看来是“理性化”。理性化的表现是以概念为基本要素的逻辑判断、推理、论证。当然,哲学并不排斥超逻辑的直觉、体验、灵感等因素,但哲学的表达是理性化、逻辑化的。〔在此存在着“知性”和“理性”的复杂关系、语言和默会的复杂关系,即言与默的复杂关系。孔子的学生说在孔子那里,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老子也讨论“可道、可名的东西”与“不可道、不可名的东西”,即超言绝象的东西间的关系。“辩证法”正是从这种“复杂关系”中产生出来的。〕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2:06:31 | 只看该作者

唯物辩证法看中医

    就是说,哲学对宇宙人生终极本体,世界观的探求是通过理性的、逻辑论证的方式进行的,而不是通过信仰的,情感的等非理性,非逻辑的方式进行的。哲学以严密的理性和逻辑论 证成全其对宇宙本体的看法,这一思想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叫作本体论与逻辑学的统一,也就是理性和本体的统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这同宗教是很不相同的,宗教是相信、信仰那无 限、绝对的存在。所谓理论化、系统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哲学深奥难学主要是因为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东西,同时哲学亦平凡 ,因为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既是深奥的,又是平凡的。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07:11:15 | 只看该作者

唯物辩证法看中医

      哲学作为世界观,它要探索整个世界的终极本质、本体,即“存在”、“一”这个“终极本体”(存在、一)离我们平常人的日常感性生活很远、很间接,用恩格斯的话说,哲学是飘浮在空中的学科。
     于是,人们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哲学知识是否可靠?因为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事物,一般人并不怀疑其存有的可靠性,而对于哲学上说的那终极本体人们就会提出上述问题。追寻终极实体的哲学家肯定认为,关于终极本体的知识是可靠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保证哲学知识的可靠性?怎样避免恩格所批评的以“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知识可靠性的论证方式是将哲学知识和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即 用科学知识的可靠性来论证哲学知识的可靠性。因为,一般来讲,人们并不怀疑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因而,关于对哲学的理解就进到下一个方面。
19
发表于 2008-9-7 07:43:28 | 只看该作者

唯物辩证法看中医

实际上,哲学,即唯物主义哲学,既有普遍的“终极本体”,也有单一、具体的“终极本体”。哲学是众多单个具体相同形式的概括,也又是单个具体形式显现的支撑。单一具体的科学在支撑着哲学。
20
发表于 2008-9-7 07:57:29 | 只看该作者

唯物辩证法看中医

                 从历史发展中看宗教的可融合性,哲学的
                   可融合性,宗教与哲学的融合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是世界三大哲学体系、四大宗教形成的时期。这不是偶然的,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在经过繁荣的经济之后,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差异,奴隶生活极度贫苦,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社会变革时期到来,思想变革空前活跃,这就是三大哲学体系、四大宗教形成的社会背景,具有必然性。
    在历史的发展中哲学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属于唯心论,哲学始终存在着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斗争。在氏族社会原始宗教时代,唯心论与宗教并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到了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宗教把哲学及自然科学中的成果融入宗教的教义之中,在欧洲称为经院哲学,在中国称为理学。文艺复兴之后,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唯物主义战胜了神学,资本主义社会战胜了封建社会,经院哲学与理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哲学领域里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为代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马克思融合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形成辨证唯物论,同时扬弃了黑格尔的唯心论与费尔巴哈的机械论,为现代社会的到来开辟了道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5:30 , Processed in 0.05012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