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胡不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3:03: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

5:风湿热治验
    风湿热症,多阴虚内热而兼络瘀,刘老常用《金匮》防己地黄汤加减,标本同治,治本为主。治标注意通络以清瘀热,治本重在壮水以制阳光,按证投方,屡用屡验。
    【风湿热】案:王某某,9岁。屡患扁桃腺发炎充血,相继出现长期发热,小关节肿痛,皮肤红斑。经西医院检查:抗“0”阳性,血沉增快,诊断为风湿热。给予抗感染及激素治疗,热退而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已一年余,诊见:面虚浮,巩膜青黯,脉络充血,潮热盗汗,心烦不安,夜梦中惊叫,手足呈舞蹈状,日中也伴有无意识动作,关节游走疼痛,皮肤间常出现红斑,爪甲淡紫,食欲差,大便干结,3~4日1次,小便黄赤,舌质红,舌尖有赤磊,苔薄黄,脉细数(112次/分)。刘老认为病属阴虚内热,久病在络,徒治风湿无益,宜养阴息风,清润通络。药用:生地24克、丹参12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牛角片60克(先熬4小时),防已12克、夜交藤15克、银花藤30克、红花5克、桑枝30克,10剂。药后热退,红斑消失,关节痛缓解,梦中仍惊叫,盗汗,大便干,舌质红而带干,舌尖仍有赤磊,原方去桑枝、银花藤,加条参12克、沙参12克、玄参12克、白芍10克、桑叶10克,20剂,热退未反复,盗汗止,食纳增,面色转红润,巩膜赤脉消失,舞蹈动作已不明显,大便仍2天1次,舌红不干,脉弦细,原方去防已、桑叶、夜交藤、红花、加制首乌15克、玉竹1 2克、甘草5克,20剂以善后,疗效巩固。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1:08: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

6:再生障碍性贫血治验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极难治疗,刘老在其“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调理脾胃”的学术观点指导下,坚持以归脾汤加减,健脾胃双补气血以达到治人为主的目的。刘老还认为血不和则生机不旺,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每加红花、鸡血藤之类,活血化瘀通络,以牛角、生地、丹参以活血清血,从而达到流通气血,旺盛生机。使血液恢复其自身的化生,濡养功能的目的,用附片温阳,二至养阴,以平调阴阳,着意于整体调节,守法守方,随症变通,坚持治疗,多有效验。
    【再生障碍性贫血】案:褚某某,男,12岁,患低烧,面白光白,卧床不起,病情日益加重,经湖医附二院检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增生抑制,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色素4.5克%,红细胞130万,血小板 74.5000,给以西药治疗,并每隔20日输血300ml,但两周后又逐渐下降,共输血10次,病无起色,改用中药治症,诊见:面白浮肿,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四肢清冷,末稍乌紫,眼睑、唇、舌俱淡,巩膜青黯,爪甲失华,口渴喜热饮,眠食俱差,脉细弱无力,血色素3.5克%,红细胞万。刘老认为:新血不生与血瘀阻络有关,在双补气血的基础上,活血通络,方拟:党参12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丹参12克、鸡血藤12克、生地15克、红花5克、酸枣仁10克、桂元肉15克、红枣5个,附片5克、牛角片6 0克(先熬4小时)。服10剂,面浮肿消退,手足转温,已能起床行动,停止输血,原方去附片加制首乌12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 2克。30剂后,血色素7.5克%,饮食睡眠均好,体温正常,原方去枣仁加驴胶12克(蒸兑)。20剂后,血色素11克%,红细胞360万,白细胞5500,血小板115.000,面色红润,巩膜青黯消失,体重增加,活动如常,恢复上学,仍原方巩固,随访3年5个月,疗效巩固。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09:52: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

7:睑废治验
    眼睑下垂,多见于少年及学龄儿童,刘老认为与过用眼力,视力疲劳有关。眼睑虽属脾胃,而其开合则在于气机。脾为肌肉之主,气至则力强,故开合能自如,脾主运化为生化之源,运湿之本。脾失健运,气虚则睁举无力,湿胜则重着难睁,故以补气行湿之法治疗眼睑下垂。若久病,则佐补肾之法。此外,宜坚持守方,使其由量变达到质变,则屡用屡验,其子刘光宪副研究员曾以此法治疗睑废多例均验。
    【睑废】案:钟某某,男,12岁。左眼睑下垂已3个月。经西医院检查,诊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治疗无效。诊见:眼睑睁不开,抬头望天,仅有一线光感。疲乏无力,少食懒言,终日嗜卧,不愿活动。口不渴,舌质淡红而润,脉缓弱无力。刘老认为此属脾胃虚弱,运湿无力,温盛则重着无力,治宜益气补中,健脾助运。方用党参15克、白术 10克、土茯苓12克、炙甘草5克、黄芪20克、当归6克、广陈皮5克、升麻3克、桔梗5克、苍术10克、蚕砂12克,30剂后,食纳渐增,精神振作,眼能半开,但视力仍较弱,原方减桔梗,加枸杞10克、菟丝子12克、桑叶10克、30剂后,眼开合正常,6年后考入大学,疗效巩固。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5:07: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

8:尿崩治验
    “尿崩症”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刘老认为与肺脾肾均相关。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肺为燥热所伤,治节失权,水液直趋下焦,故小便频数。肺不布津,故口渴喜饮。胃为燥热所伤,故舌燥口干,大便燥结。肾被燥热所伤,气化失常,不能主水,故小便量多。因此临床每以参芪术草健脾益气,淮山药、枣皮、黄精、五味养阴补肾,粉葛升津以止渴,乌梅酸以生津,涩以敛尿,水陆二仙丹,桑蛸补肾缩泉,为基础方加减运用每可获效。
    【尿崩症】案:万某,男,8岁。患口渴尿多已半年(每昼夜排尿 3000~4000 ml),湘潭锰矿职工医院检查,尿比重低(〈1.006〉,对垂体加压治疗敏感,诊为尿崩症。诊见:面色白光白,消瘦,口渴喜饮舌质淡红,苔薄白而干,脉弱,神疲力乏,大便干结。刘老认为属气阴两虚,津不上承所致。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止渴:西党10克、白术5克、淮山药15克、枣皮5克、黄芪10克、黄精10克、金樱肉12克、芡实12克、枸杞6克、菟丝子10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5克、桑螵蛸6克、粉葛10克、鸡金3克。25剂后,渴减,尿少2/3,面色精神好转,纳食增加,原方加乌梅3个,再服15剂,病已告愈。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21:46: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

躁啼治验
    脏躁乃“子脏”发躁,妇人常见之疾也,尤以更年期为最。小儿患此,未之闻也,然则,刘老据陈修圆说“五脏属阴,不必拘于何脏”之说,认为只要脏阴不足,而发躁;即是不必泥于“子脏”。且甘麦大枣汤方后注“亦补脾气”,而脾为生化之源,为脏阴化生之根本所在。脏躁不仅为妇人常见之疾,即男性亦可见,循此推理,则小儿亦未尝不可见也。有是证,用是药,何必为“妇人脏躁”限定眼目。曾遇一例躁啼不止2年零7个月的患者按脏躁治而愈。非经验宏富,思路活泼者,何能臻此化境。
    【幼儿脏躁】万某,女,3岁。出生3个月后,夜啼,烦躁不安,哭无虚夕,服镇静安眠剂,暂时缓解,不能根治。白天精神不振,食纳一般,口干饮水,大便干结,小便夜多。烦躁啼哭时,手足乱动,汗出气急。经中西医治,已近3岁,未获疗效。其父母轮流守护,疲惫不堪。因亲友之荐,远道到长沙请刘老诊治:细察体型瘦弱,面白无华,头发作穗,目有浮光,对周围事物敏感,性情乖戾,哭声尖锐。其父母代诉:近因秋躁,更夜不成眠,口干引饮,尿多便结。舌质红,无苔垢,脉细数。刘老诊为脏躁。予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6克、小麦20克、大枣七枚,生地12克、丹参6克、龟板12克、龙齿12克、白蜜30克(蒸兑)。因其头热而足冷,嘱每晚用艾叶30克煎水洗足,头部枕以凉席(温下清上),其药甜,小儿不拒,以小量多次喂服。服1剂后,夜能睡2小时, 10剂后能睡4 ̄6小时,头已不热,足已不冷,口渴大减而夜尿少,汗出止而大便调,舌质淡红,已生薄白苔。带上方回贵阳治疗,1个月内又服完20剂,已眠食正常。改六君子汤加黄芪6克、丹参10克、炙远志2克、酸枣仁5克、生地10克、百合5克、大枣3个、麦芽10克、鸡内金3克,14剂后,疗效巩固。
16
发表于 2009-2-20 22:03: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

谢谢分享!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22:15: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

结语:
刘老儿科经验极为宏富,绝非笔者所能概括,以上仅举例而已。再举经验二则,以殿其末,供同道参考运用。其一:用钱仲阳七味白术散(党参10克、白术8克、茯苓10克、炙甘草4克、粉葛10克、藿香5克、广木香3克、)加生北山楂10克、生谷芽6克、鸡内金3克,另用木炭两块烧红淬水煎药,治疗小儿腹泻(包括部分中毒性消化不良,中毒性肠炎,中毒性痢疾等危重疾病),随证用药,无不获验。门下弟子及诸同道广泛验证,亦均有效。诚千锤百炼之经验,屡试屡中者也。其二:用变通猪膏发煎治疗小儿蚕豆黄(溶血性黄疸,其症征;身面俱黄,眼睑唇舌俱淡,大便结而尿如苋菜汁。变通之法:以驴胶代猪膏,乱发涤去垢腻入铜瓢内煅如炭用之),曾抢救18例,一般3~4日血尿止而大便润,一周左右,血色素回升,再以健脾胃,益气血药善后,全部成功。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09:46: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2009/02/20 10:03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分享!
谢谢王勇先生!
19
发表于 2009-2-24 17:25: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

谢谢楼主提供,因我儿体虚常看中医,只是省市中医院的医生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且治病不把脉,问他(她)是寒还是热还是风,均顾左右言它,现在实人失望。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37: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

谢谢先生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14:45 , Processed in 0.13672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