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翟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3-9-28 14:14:39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上为七公旧论,其对糖尿病一疾,经验尤为宝贵,疗效也多令人惊叹!
但不知最近又有何新论,等待中……
12
 楼主| 发表于 2003-9-30 19:20:36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谢谢诸位仁兄(学海无涯 仁兄、caoxibai 仁兄)对我的支持!
       五积散  仁兄说“ 话题很新颖,能否请瞿先生从中医的角度来谈谈 ”
答:我的文章是中西医融为一体的,西医微观的现象用中医宏观的道理来称量的,所以中医的
角度已在其中。
      秦越人  仁兄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有多食、多饮、多尿溺症状是真的﹔而多胖的却是首次闻说。不知是从哪份资料取得?”
      答:在张志宏、徐克成两位老师主编的《临床胰腺病学》353页、34章糖尿病中说:“诱发中肥胖最值得重视,成年糖尿病患者约有40~60%在发病前就有多食和多肥胖……”。对糖尿病在发病前肥胖,其中的道理及我的看法在《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的后部分。没有道理的证据,我是不会采纳的,请您关注后部分!
谢谢 江满月圆  仁兄对我的支持!您说道“胰岛素可以与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
  答:您提供的证据不用核实,因西医有此说。但是,对“受体”的概念恐怕您并不十分清楚。一八七八年米利根据阿托品与毛果云香碱、对猫唾液流出的对抗提出“受体”的概念。因米利只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受体的概念,受体的作用在道理上到现在还是一个盲区。我基本弄清了受体作用的道理,详细的在我的另一篇《高血压是“病”还是“现象”?》请您赏光!
         “胰岛素可以与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此说已经掩盖了学者研究糖尿病发机理的视线!我认为:糖进入细胞是自然的,我说的这个自然,是要具备自然条件的,如寒和热的扩散、压力差别等。如分子颗粒大于细胞的入口,和什么受体结合它也不会进入细胞,但吞噬细胞在外。详细的在我的另一篇《对西医细胞代谢的质疑》,请您赏光!
    仁兄说“为什么肾小管不能重吸收?糖为什么细胞不能利用……学学生理学吧”
  答:对此,在《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的后部分有详细的阐述。
玄隐子  仁兄说“ 不管怎么说,翟先生终于开始说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了”
答:您把我以前的说法太贬值了,其实纠正传统理论的错误,要比具体的谈论一个病症重要的多!即使您现在还不能接受我的新观点,但毕竟拿不出传统理论是正确的证据,也没有具体指出我新观点错误的理由吧。中国医药卫生大联网的版主聂文涛仁兄说“但是我希望有人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你觉得翟见的观点不对,但有不容易批驳,那么你就称赞这个问题提得有水平!”。我与聂争论的非常激烈,最后他在《教科书中“阴阳相互转化”其证据不足》中说“翟兄的观点是正确的”。我可以向整个中医界叫板,我新观点的成立只是时间的问题!
  玄隐子 仁兄说的“  七公文一:糖尿病概说”
我认真拜读了此文!其说法与我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是语言有差异;仁兄主要以中医的角度而言,我是中西医并论。 
以下是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第五和第六节,请大家参与讨论!
五、现代医学以胰的功能阐述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许多研究证明: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研究中,免疫机制介导的胰岛损伤起重要作用,病人在发病早期出现胰岛炎症的病理表现。缺氧能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降低,其清除血清中已被激活的促凝物质、凝血酶等的作用降低,出现“高粘综合症”。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为引起微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而血液流变是微循环异常的重要的特征,请参《内分泌代谢疾病鉴别诊断学》。到目前为止,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除来自胰腺疾病外,还没发现新途径的机理。对此,我的看法如下:
如果只局限于胰腺来阐述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远远不够的,因到目前为止胰岛素抑制糖原分解、及促进糖原合成,但其机制还没肯定《生物化学》。这表明糖原分解及合成还有其它途径。我们先从食物能量谈起,如核蛋白在胃中受胃酸的作用,分解成核酸与蛋白质,而有的则不然,如糖中脂类、脂中蛋白类等,到最后还是不能彻底分清,这就要求在消化方面需要更多的脏器参与。如胰脂肪酶还要借助胆汁的作用等等。只不过现代医学是具体的,讲胰则只谈胰,讲肝则只谈肝,这就给阐述某种病机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有资料表明,淋巴管从小肠吸收脂肪,但这一作用必须有胆汁存在才能进行。我们再看看糖的代谢,现代研究证实,葡萄糖激酶在维持血糖水平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葡萄糖激酶只存在肝脏和胰腺B 细胞。说明不论是脂、蛋白、糖的代谢皆不是胰一个器官所能做到的,肝在糖代谢方面的作用并不次于胰腺。还有“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糖、脂类最后还要在线粒进行氧化(进一步催化)。缺氧可损伤线粒体,线粒体损伤又可导致缺氧,两者互为因果。真核细胞内都有线粒体,线粒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因细胞而异,一般呈椭圆形,长约2~3nm,宽0.3nm。这就要求分子颗粒必须要小于0.3nm。如脾胃、胰、小肠、肝胆不协调,对糖分子催化不完善,颗粒直径大于0.3nm则不能进入线粒体中进行氧化,这些大分子颗粒若在肾小管不能催化成小分子,肾小管则不能重吸收,只能排出为尿了。肾小管上皮细胞通水道孔径为0.2nm,这才是糖尿病发病的根本所在。其中也得出了一种结论,那就是,人体中不论哪个器官有病皆能涉及到与它相关的器官。比如,糖尿病从食物入口就的开始找原因,食物到口,口中的唾液酶(淀粉酶)对食物就开始了初步的消化。食物到胃,经胃酸进一步消化。到小肠经各种酶(胰酶)再消化吸收。最后到肝脏(线粒体)再催化就成了细胞可以利用的养分了。在此基础上肾阳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缺氧是患糖尿病相关的因素,一般认为,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缺氧都有赖于肺,因肺是从外界吸氧的主要器官。综合上述,不难看出,糖尿病并非只限于胰,而是一种综合的病症。
六、中医对糖尿病的看法
糖尿病并非中医之名,那么中医是根据什么依据来阐述糖尿病的呢?中医是根据临床症状为依据的,传统医学中的“消渴”病和西医的糖尿病接近,临床表现皆是“三多一少”。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有:“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致脾胃运化失职,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着重在肺、胃、肾、而肾为关键”。
对上述中医阐述糖尿病的机理谈谈我的看法,“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饮食不节会给胃带来不良后果。长期过食肥甘,正常人吃大量糖,尿中则出现糖,因吃了大量糖,体内就需要大量的酶来催化(分解)及合成。如果吃糖量大于酶催化及合成的量,催化就会不完善,到肾小管不能把分子分解为0.2nm以下,不论养分有多高,则成为废物只能排出为尿了(尿糖)。我们再回到前60%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有多食多胖,多食必然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进食物的催化及合成,人则发胖。由于糖、蛋白质合成增加,使供给组织细胞的能量减少,这时通过神经系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糖原及脂肪分解加快使血糖升高以满足细胞所需。从表面看能量供应已经增多了,其实不然,因通过神经介质(肾上腺素类)激活了静止中的细胞,使细胞运动量也增大了,细胞代谢增强耗能倍增,细胞还是处于饥饿状态,通过神经系使血糖(肾上腺素类)再次升高,以加快糖原及脂肪分解,由于此时细胞运动量增强,耗能量也成倍地增加,故多食。最初多食时,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加,但是,久而久之,最后的结果是消化酶逐渐减少,使消化不完善(养分分子颗粒大)。随着糖原分解加快,饮食增多,食物除需要酶的催化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水解,这时开始多饮。在水解过程中,水已成为一种溶媒,糖类是亲水性极强的,水与糖分子已经成为一种液态,到肾时因分子颗粒大,不能通过肾阈重吸收,水又和分子颗粒不能脱离,故排出为尿,这就是“过食肥甘糖尿病多食,多饮,多尿的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虽有肾阈之名,但肾糖阈指什么位置,孔径有多大还不够详细。我认为:肾阈应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膜孔,有资料证实,肾小管的通水道的孔径是0.2nm,也就是说如果糖分子颗粒大于0.2nm则不能通过肾小管重吸收,只能排出为尿了。按中医理论讲,多尿属寒症,具体按现代医学的验证是,副交感神经兴奋属中医理论的寒症,细胞多属静止状态,耗能减少,血管内的血容量也增高,此时因细胞及血管不缺水分,肾小管的通水道膜孔关闭,使水分不在重吸收,故多尿。而糖尿病表现的多尿则不以为然,因糖尿病患者多属于细胞代谢旺盛,体内是缺水的,肾小管的通水道孔径也是张开的,是因糖尿病患者血中的分子颗粒大与0.2nm,不能通过肾小管通水道0.2nm孔径,故多尿。因此,糖尿病的多尿,与中医寒则多尿是有区分的。从以上不难看出,中医宏观的理论“过食肥甘”出现的尿糖和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完全一致。
“脾胃运化失职”主要是消化问题(催化不完善)此不多论。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在这点上我的观点和书中是不同的,中医理论有“阴虚则热”。热,即邪热,有热必渴故多饮,在这点上是符合中医理论阴虚的。然而,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资料(教学大纲)还没有一份能说出“阴”是怎么来的呢。我已经彻底弄清了,“阴”是阳转化而来,请参我写的《教科书中“阴阳相互转化”其证据不足》。我们再回到“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从自然来讲,阴虚(雨少),实际是根本的“阳”蒸汽太少才造成雨少(阴虚)的,所以在理论上阴虚实际是根本的阳虚了。为证实这一点,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后的结论是同样的。以人体和自然规律而言,肾在下为火,心在上为水,如果按古人心为火,肾为水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我把他推翻了,请参我写的《心肾水火何能相交》。如肾火虚,脾的生化必差,心跳次数减少,血流速度缓慢,出现了系列阴的征象。因在内之阳虚,外寒使表闭,内弱之阳气(正气)不能从表皮散出,阳在内自然发酵(阳郁则热)。那么,能量部分不能从表皮释放,只有通过血液代谢了。这时大脑向心脏发出命令,使心跳加快来解决能量代谢问题。所谓大脑的命令实际是督促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因人是一个整体,肾上腺素促使心跳加快的同时,又激发细胞的运动也加快了,此时,耗能量增加,儿茶酚胺再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以上的状况从表面看是阳盛,其实不然,人如一台机器,响声越大,黑烟越浓说明机器已经很吃力了,然而,人体正是如此,儿茶酚胺分泌越多,说明肾阳就越虚。如儿茶酚胺增多使糖、脂类分解加快,但不能说明对分子催化的完善。现代研究酶的催化作用引用了物理学分子热运动的原理,有资料证实,分子的催化,是在分子与分子相互碰撞状态下进行的,随着热量增加,碰撞就越强,此称有效碰撞,在有酶参与时A分子凸和B分子凹相对碰撞,因此增加了有效碰撞率。然而,儿茶酚胺增多虽增加了热量但分子A与B凸与凹相对不一定准确,如果凸凹对位不准确,分子与分子一碰就分开了,也就不能达到有效碰撞,催化也就不能完善。反而儿茶酚胺的A受体被激活,胰岛素分泌减少,B受体被激活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结果是不论是A受体被激活,还是B受体被激活皆是使胰高血糖素升高,糖原分解加快。另外,儿茶酚胺增多使氧化过程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最终使线粒体及细胞膜损伤。到此不难看出,儿茶酚胺增多和糖尿病关系密切,也说明儿茶酚胺虽属火,而是邪火,邪火越多,说明正气(阳)就越虚。从表面看邪火盛有阴虚之象,而实际在理论上是根本的阳虚了,应该是“阳虚为本,阴虚为标”乃我和书中不同之处。
阳虚为本,阴虚为标,不只在理论上如此,在临床上也是如此。我在高烧的患者治疗时常用附子,效果不错。我曾经给一位高烧38度,心率110次患者用25克附子,而且,效果良好。尽管我这样说可能部分学者还会有怀疑,不妨您可从小剂量试一试就可验证我的观点是否正确。有人还会问,你说不是阴虚是阳虚,那么,用滋阴降火药知母、黄连、麦冬等治疗糖尿病效果还很好呢?滋阴降火药皆是凉性(寒),用药后因凉药使细胞运动减慢,耗能减少,当然,糖原分解的也就减少了,所以有效,但只能控制病情,达不到治疗目的,这也是糖尿病不能彻底治愈的一个原因。
一位女患者头疼、颧红,舌胎燥,出现了系列中医理论阴虚的症状。用黄檗、石膏、知母等效果十分满意,一段时间后患者乏力,除颧骨不红外,一切皆不如前。以后用附子之类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正常。因此,我才对阴虚的理论产生怀疑,最后终于弄清了不论是自然规律,还是人体的生理及病理所谓古人所说的阴虚则是阳虚,请参我写的《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病》。那么,既然在理论上没有阴虚,“阴虚为本”从何而来,又为什么纳入到教学大纲呢?让我们从头说起,元朝时代,著名中医学家朱丹溪提倡“阳常盈,阴常亏”,那么,他是根据什么提出的呢?朱氏以“天为阳,地为阴,天大于地故阳有余,地小于天故阴不足;日为阳月为阴,日实而月缺,故阳有余而阴不足”,这就是他阴虚理论的基本观点。然而,朱氏的理论虽是从自然规律而来,但他犯了和古人同样的错误。一是把天为阳地为阴了。日和月“对待”,和阴阳“对待”毫无关系。如“阴阳者,一物而两体”,天包地外,地之蒸汽升于天,天之雨降于地。这样阳升阴降,结果是“天地交感,能生万物”。而日和月“对待”,即使日之光能升于月,月之阴以不能降于天。所以,日和月是不能相交的。当然,日和月球就没有生物了。这就难怪张景岳反对朱氏阴虚的观点了。
“病变的脏腑着重在肺、胃、肾,而以肾为关键”我认为:肾为关键是可取的,肾阳宏观的“气化”其中包括消化,关于肾在消化中的作用请参我的另一篇《 揭开病毒性肝炎的面纱》。从以上不难看出,中医阐述糖尿病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虽然在“阴虚为本”上有些不足,需要纠正外,但在论脏腑方面还是有他独到之处的,如“过食肥甘,脾胃运化失职”说明中医已经重视到消化方面的作用。又如“病变的脏腑着重在肺、胃、肾,而以肾为关键”。中医讲“肺主气,气能推动血行”而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多有血液粘滞及微循环障碍,因而造成缺氧,然而,只有肺才能把外界之氧吸入。表明中医看待糖尿病并非一个脏器(西医的胰腺),而是整体多器官的一种综合病。如果以阴阳论证,有寒症表现的为根本的阳虚;阴虚(阳盛)还是根本的阳虚是其本,邪热(阴虚)是其标。
  
   






13
发表于 2003-10-1 06:35:34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翟大侠毕竟身手不凡,才华横溢。观点和方法虽各有千秋,多所差异,但勤奋和多思确实是翟大侠的长处和特点。黄河九曲,不改流向大海之志。千山参差,才能装点成秀美家园。糖尿病虽然是顽证,但毕竟不是不可克服的,众人都如翟大侠一般努力探索,成功终会有日。好样的,翟大侠。
14
发表于 2003-10-1 07:12:07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下面引用由玄隐子2003/09/28 02:01pm 发表的内容:
不管怎么说,翟先生终于开始说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了。
我赞扬玄隐子的提法。
任何理论,必须根基于实践。
不尚空谈,这才是做学问人的根基。
15
发表于 2003-10-1 07:20:27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翟鉴先生的文章,必竟是“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假说”嘛,就不能对人家求全。由大家共同探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全球中医药论坛的学术空气。
不能:一言以敝之。这种态度是不允许的。
讨论学问要做到三有:
有理,
有论,
有椐。
16
发表于 2003-10-1 08:15:31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就个人而言,我是反对瞿先生对糖尿病的论述观点的。
17
发表于 2003-10-1 08:37:49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3/10/01 08:15am 发表的内容:
就个人而言,我是反对瞿先生对糖尿病的论述观点的。
同意!!又要打击矍大侠的积极性了。
毛主席说过:若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先要用口尝尝。
18
发表于 2003-10-1 08:47:30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3/10/01 08:15am 发表的内容:
就个人而言,我是反对瞿先生对糖尿病的论述观点的。
对翟鉴先生,要从历史上去看。
我们反对的是:在学术上,搞假、大、空的一套。
既然,反对人家的观点,就要有理,有论,有椐地拿出自己的一套。
不能作空头的评论家。
希望,今后,共勉。
19
发表于 2003-10-1 09:30:27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一、糖尿病为什么不能根治”糖尿病不能根治实际上是因为其是一种“老”病,即老化病,老年病,人固不可返老还童,此病自是不能根治。但也并非无能为力。合理的中药应用就可病人长期,数年,直到终身不再依赖降糖药。但你却不能说你能根治,因为病本未除。现代西医在本病的早期使用胰岛素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A受体兴奋使糖原分解加快血糖则升高,B受体兴奋促进糖原合成。血糖升高说明是胰岛在发挥它正常的功能。"这是对西医理论的似是而非的解释,我可以对病人这样说话,但绝不能对同行这样说。首先激素与受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区别是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如同一个为阴一个为阳。若是指阴为阳,指阳为阴,吾固知其不可也。立脚点有误余者难以再论。
     “二、对“三多一少”的解释”其本是对临床资料的误解。不是说资料有问题,还是把因果次序搞翻了。
     “再看看我对胰岛素划分的阴阳与古人阴阳学说是否吻合,与现代医学是否一致。现代医学证实,胰岛素主要功能是促进糖、蛋白质等合成,与阴阳学说合成则为阴相吻合。现代医学证实,胰高血糖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糖原分解,与阴阳学说分解(分散)属阳也相吻合。我们再看看糖尿病患者的一些临床现象,有相当部分人在发病前有多饮多食现象。现代医学认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及合成,胰腺的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多动,细胞代谢增强,这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糖原分解加快,这个现象即是“阳”的范畴。又如副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兴奋,此时心跳减慢,多静少动,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合成,和“阴”相一致。表明不论是以古人阴阳学说,还是按现代微观的现象皆能证实我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划分的阴阳是正确的。”因为对,所以似乎对,过程肯定不对。
     “ 秦越人  仁兄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有多食、多饮、多尿溺症状是真的﹔而多胖的却是首次闻说。不知是从哪份资料取得?”
     答:在张志宏、徐克成两位老师主编的《临床胰腺病学》353页、34章糖尿病中说:“诱发中肥胖最值得重视,成年糖尿病患者约有40~60%在发病前就有多食和多肥胖……”。对糖尿病在发病前肥胖,其中的道理及我的看法在《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的后部分。”还是断章取义,发病前与发病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玄隐子 仁兄说的“  七公文一:糖尿病概说”
我认真拜读了此文!其说法与我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是语言有差异;仁兄主要以中医的角度而言,我是中西医并论。”对不起,你与三七兄说的是完全两回事。三七兄有一副完整的中医的大脑。你却是不中不西不医。
   “五、现代医学以胰的功能阐述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错!执此观点的是二十年前的西医,而不是现代医学。“综合上述,不难看出,糖尿病并非只限于胰,而是一种综合的病症。”这不是你的新观点而是现在的定论。
“六、中医对糖尿病的看法”既然说中医,就别挟杂西医东西。附带提一点,“消渴”与“糖尿病”都是症状学的诊断,但不同的是,“消渴”是一个概括性的诊断。“糖尿病”却是对终极症状的排它性诊断。另现代中医对糖尿病病机的认识有“阴虚燥热”“本虚标实”“阳虚为本”“气阴两虚”“瘀血为患”“痰瘀交阻”等。从您提到的几个观点就妄称“中医观点”未免嘴太大了。
    最后说两句,我论文从无专指。写到此处我也觉对矍大侠不恭。其实消除矛盾很容易——将文中的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发在两个论坛。就没问题了。

20
发表于 2003-10-1 18:27:41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1:现今之糖尿病,类似古代的消渴,但消渴只是一个症状,可以包括糖尿病,也可以不包括,
临床当中,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的患者,仅仅是血糖高,但西医也同样定为糖尿病。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样强行划分糖尿病,我认为是没有依据的。
2:西医论病,是最讲究科学依据的,不知道这样推论,是做过动物试验的结果还是痴人说梦的结果。
3:古人“三消”可以包括现代的糖尿病的一部分,就三消而言,从中医而言,是个动态类的疾病,(不食,便密...是静态类的疾病)
应该从整体综合考虑辨证为是,太阳有五苓散,阳明有白虎汤,足散阴有肾气丸......各经有不同的表现,自然各经也就有不同的治法。岂能一概而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5:33 , Processed in 0.21590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