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恩师的病案——《陈友芝医案》
带有甲壳的贝类动物(毛蚶、虾、蟹等水产品)就会遭殃,瘟疫流行。
88年气候特点是上半年偏凉,下半年偏温,农历2月上旬以前气候仍然较热,瘟疫仍在流行。农历三月(春分)以后气候转凉。
我们从省、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验证运气学说所推测的是否相符?
运气学预测87年下半年候炎热,从资料看:87年8月份的平均气温是31.8摄氏度,30年8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7.9摄氏度,前者比后者高3.9摄氏度;87年9月份平均气温是24.9摄氏度,30年9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3.4摄氏度,前者比后者高1.5摄氏度;87年10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1.3摄氏度,30年10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8.3摄氏度,前者比后者高3.0摄氏度;87年1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13.4摄氏度,30年11月的平均气温12.4摄氏度,前者比后者高1.0摄氏度.87年8-11月的月平均气温是22.85摄氏度,30年8-11月的月平均气温是21.0摄氏度,4个月的平均气温前者比后者高1.85摄氏度.人们都清楚的记得,87年国庆节后大家还在穿衬衫。
88年上半年气候偏凉,从资料看:88年2-3月的月平均气温是6.85摄氏度,30年2-3月 平均气温注7.65摄氏度,前者比后者低0.8摄氏度。
87、88、1971~2000年平均月气温统计表:
月份 123456789101112
年份
19875.37.610.216.221.924.92931.824.921.313.45.5
19885.65.08.717.422.327.436.62924.221.111.87.1
1971~20004.35.79.615.820.724.428.427.923.418.312.46.8
回顾87年至88年上海一带的气候实际情况及瘟疫发生、流行情况与运气学说所预测的相吻合。
笔者根据运气学说的预测与当时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上海甲肝瘟疫流行的病因病机:因上半年气候较凉,夏天炎热,乍冷乍热,气候的急骤变化人们难以适应,夏天本身因暑热伤气,人们的免疫抵抗力已经下降;在秋收冬藏之际封藏固摄自身元气,但气候却应冷反热,冬行春令,散耗了人体内的元气,抵挡邪气的免疫力继续下降。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热邪伴随着携带甲肝病毒的毛蚶侵袭人体时,甲肝瘟疫流行暴发,人们遭殃。因体虚邪盛,向周边地区(杭州、宁波)扩散。
直至88年春分以后,因气候开始寒凉,寒可胜热;且人们已经从瘟疫中吸取教训,不食有害的水产品,“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注意到饮食,营养,生活起居的重要性,使体内的正气逐渐恢复,因而春分以后,瘟疫开始收敛而逐渐平息。
87年入秋以后,笔者发现瘟疫开始流行,根据运气学说所提供的“寒可胜热”的治则,及发病的具体症状,拟方“防肝一号”。药用大青叶、山栀、黄芩、绞股兰等苦寒之品,当时笔者身任中医药科主任,指挥制剂室生产“防肝一号”。因“防肝”治疗肝病疗效很好,人们都争相购买,日夜加班仍供不应求,获得了社会、经济双效益。一到春分的那一天,我便下令停止生产“防肝一号”。事实也证明:瘟疫已经开始平息。但许多单位还在盲目生产,造成药品的滞积与浪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