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971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16:53:5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5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述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跟冯世纶老师学习关于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五苓散应用体会等内容。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跟冯世纶老师学习关于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五苓散应用体会等内容。
        经方有源流、有体系,也有妙用。
《汤液经》用脏腑辨证治疗杂病,用六合辨证治疗传染病,张仲景借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阴旦,阳丹等《汤液经》的方剂,按照《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方法,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其中,“太阳病篇”内容最多,这是因为很多人是“虚人外感”,或者“因病致虚”,或者“误治变虚”,错综复杂,成为“太阳六传”的复杂格局,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方剂应对,因此,才这样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

在这个意义上说,表面上是张仲景“搞乱了《汤液经》六合正精辨证体系”,实际上这才更符合千变万化的疾病演化过程。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972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16:54:4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2年5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掀开学习曹东义老师作为执行主编的《河北中医五千年》。1954年石家庄市传染病院中医治疗“乙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个成绩的取得不仅是一项学术成就,而且为党发展中医的新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事实支撑。这个事实的认定,以及石家庄经验的表彰、推广,都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经验,值得今天借鉴。梅毒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病,梅毒、结核、麻风并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性病又在中国死而复生,特别是梅毒发病人数大大增加,发病人数急剧上升。在我国解放初期消灭梅毒的斗争中,有一位河北籍的中医专家盛子章,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人们的好评和政府的表彰。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讲述了《河北中医五千年》关于1954年石家庄市传染病院郭可明老中医治疗“乙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的有关内容。
       那个时期,正是毛主席撤销了两位卫生部的副部长,撤销了几个关于中医管理的文件,重新确定“正确的中医政策法规”,号召西医学习中医,中医进医院,办中医研究院、中医医院、成立中医学院的的关键时候。
      因此说,这个成绩的取得不仅是一项学术成就,而且为党发展中医的新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事实支撑。这个事实的认定,以及石家庄经验的表彰、推广,都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经验,值得今天借鉴。
        而这个成绩的认定过程,首先要感谢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是他的坚持,是薛和昉司长的正确领导与决策,才有了这些成绩被世人了解,中医药才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197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16:55:25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2年5月12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大枣”“胡麻”“瓜蒂”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大枣”“胡麻”“瓜蒂”三味药。
        枣,蔷薇目鼠李科枣属植物,有枣、无刺枣、酸枣亚种。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八千多年的种植历史,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栗、桃、李、杏、枣)之一。
《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胡麻,补肝肾,益精血,润五脏。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燥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少。
①《本经》: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
②《抱朴子》:耐风湿,补衰老。
③《别录》:坚筋骨,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明耳目。
④《唐本草》:生嚼涂小儿头疮及浸淫恶疮。
⑤《食疗本草》:润五藏,主火灼,填骨髓,补虚气。
瓜蒂,又叫苦丁香、甜瓜蒂、香瓜蒂,为葫芦科黄瓜属植物甜瓜的果梗。
《纲目》谓:"甜瓜,北土、中州种莳甚多。二、三月下种,延蔓而生,叶大数寸,五、六月花开黄色,六、六月瓜熟。其类甚繁:有团有长,有尖有扁。大或径尺,小或一捻。其棱或有或无,其色或青或绿,或黄斑、糁斑,或白路、黄路。其瓤或白或红,其子或黄或赤,或白或黑。"《纲目》所载形态特征及《本草图经》附图,均与本品原植物一致。
瓜蒂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蒂。我国各地均产。味苦,性寒;有毒。归胃经。功效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可引去湿热。临床用名有瓜蒂、瓜丁、苦丁香。

    感谢张慧康硕士讲述和分享!

1974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16:56:03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黄小平,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本周五(5月13日)
和大家一起学习中药学的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为固涩药。本类药物大多性味酸涩,分别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止嗽等作用,故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所致的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咳虚喘以及绷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证侯。
今天学习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罂粟壳、莲子等收涩药
敬请期待黄小平的分享,望曹东义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正。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在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时刻,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中药学》收涩药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罂粟壳、莲子等药物的有关内容。
       柯子又名大金果、麻来、诃梨、诃黎、诃子、香柴、微毛诃子、随风子。为使君子科榄仁树属植物柯子树(Terminalia chebula Retz.),以果实入药。敛肺止咳,降气。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遗精盗汗等症。广西、广东及云南等省、区有栽培。
肉豆蔻(学名:Myristica fragrans)为肉豆蔻属常绿乔木植物。小乔木;幼枝细长。该种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其种仁入药,也是煮肉的好作料,所以叫肉豆蔻。它可治虚泻冷痢、脘腹冷痛、呕吐等;外用可作寄生虫驱除剂,治疗风湿痛等。 此外,还可作调味品、工业用油原料等。肉豆蔲是一种重要的香料、药用植物。
赤石脂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采挖后,除去杂质。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具粘土气,味淡,嚼之无沙粒感。
性味:甘;涩;酸;温;无毒。
功效: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
禹余粮,中药名。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
罂粟壳,又名“御米壳”,俗称“米壳”。为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成熟果壳。秋季将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及枝梗,干燥。
《本草纲目》:“罂子粟壳,酸主收涩,故初病不可用之。 泄泻下痢既久,则气败不固而肠滑肛,咳嗽诸病既久,则气散不收而肺胀痛剧,故俱宜此涩之、固之、收之、敛之”。
莲子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明目、补中养神,健脾补胃,止泻固精,益肾涩精止带。滋补元气。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座和分享。

1975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16:5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5月14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回归中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三十一章:吴又可的特殊贡献。
      吴又可《温疫论》成书于公元1642年。《温疫论》不仅继承与发展了宋以前的伤寒学说、《素问》《灵枢》倡导的热病学说,而且发展了古代的疫病理论和开创了杂气致病学说,为清代温病学奠立了基础。
      今天晚上我们学习本章第一节的内容:《温疫论》对热病、伤寒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回归中医》这本书 第三十一章:吴又可的特殊贡献。
      吴又可《温疫论》成书于公元1642年。《温疫论》不仅继承与发展了宋以前的伤寒学说、《素问》《灵枢》倡导的热病学说,而且发展了古代的疫病理论和开创了杂气致病学说,为清代温病学奠立了基础。
它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科学预见、伟大发现、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以突出的学术成就,站立在抗击疫情的理论前沿,用丰富的学术内涵影响着未来。
我们说它有科学预见,是因为虽然没有显微镜看到,但是吴又可创立的“异气学说”,直接来源于实际观测到了“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这在没有基因检测的400年之前,确实属于科学预见。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976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16:57:25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5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第十一章复兴为人类新医学的主旋律,第二节中医复兴是一场深刻革命,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祝士讷先生的《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第十一章第二节中医复兴是一场深刻革命。

西方医药,占据主导地位,它是“五医联动”:
医疗,医保,医药,医教,医政。

层层结网,从城市到农村,全生命周期,广覆盖,越来越紧密。

中医药的松散,个体化行医模式,要想成为主导,主流,是很困难的,需要举国体制做保障。

但愿将来随着民族复兴,脱离市场绑架,实行以人为本的医疗制度,中医药才能得到复兴。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977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16:57:5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5月16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硬皮病的辨证论治和 华支睾吸虫病的辨证论治。
1,硬皮病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大类,前者病变局限于皮肤;后者则兼有内脏病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情缓慢进展,故又称之为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常发病于20~50岁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2~3。
硬皮病的病因,病机尚不清楚,当前多认为与免疫有关,主要以皮肤等组织增厚和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点。中医古代文献未见有关硬皮病的明确记载,但有较多的类似描述。如《难经·十四难》之“五损”以及吴彦夔《传信适用方》所载:“人发寒热不止,经数月后四肢坚如石,以物击之似钟罄,日渐瘦恶。”根据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应归属中医的虚损证。
2,华支睾吸虫病( Clonorchiasis,以下简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si-该虫囊nensis)引起的肝胆管寄生虫病。该病是由于食了不熟的含有蚴的淡水鱼而受感染,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有报告该病在我国有20余个(省市)流行。东南亚及日本亦有本病流行。
华支睾吸虫感染后,成虫寄生在肝脏小胆管内,可引起机械性刺激或梗塞,同时成虫可分泌一些分泌物,刺激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炎症、增生,管壁增厚,甚至恶性变。由于胆道的梗阻,胆汁流通不畅,可发生灶性细胞坏死,甚至因长期梗阻而发生纤维性变。由于梗阻及刺激会使胆管扩张,发生胆管炎。虫体亦可作为石的核心而形成胆石症。有人认为本病与原发性肝癌有一定关系。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关于硬皮病的辨证论治和 华支睾吸虫病的辨证论治。
邓老认为,硬皮病的病机:主要为肺脾肾俱虚,然而与他脏关系亦密切,因而形成多脏同病、多系统、多器官受损害的局面。
主要证型:
1.肺脾亏虚:皮肤如革、干燥,甚则皮肤萎缩,皮纹消失,毛发脱落,疲倦乏力,体重减轻,纳差,便溏,舌胖淡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亏损:面容呆板,肌肉萎缩,关节僵直,活动障碍,甚则骨质脱钙,关节畸形,固定,挛缩。腰膝疼痛,头晕耳鸣。妇女月经不调,甚或闭经,舌淡嫩,苔少,脉弱或细数。
基本方药:
治则:补肾健脾养肺,活血散结以治皮。
方用:六味地黄湯加味。
血吸虫病虫积肝郁为本,脾虚为标,证候表现虚实并见,或虚多实少,或实多虚少,或虚实并重。基于上述的认识,治疗的原则为健脾驱虫疏肝。邓老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只要脾气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则正气内盛,正盛可致邪却。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978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20:46:26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今晚8点(2022年5月17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31讲《灵枢·经水》第十二。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经水》第十二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闻乎?
  岐伯答曰: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固其常有合乎。

黄帝曰:余闻之,快于耳不解于心,愿卒闻之。岐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参天地而应阴阳也,不可不察。足太阳外合清水,内属于膀胱,而通水道焉。足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于胆。足阳明外合于海水,内属于胃。足太阴外合于湖水,内属于脾。足少阴外合于汝水,内属于肾。足厥阴外合于渑水,内属于肝。手太阳外合于淮水,内属于小肠,而水道出焉。手少阳外合于漯水,内属于三焦。手阳明外合于江水,内属于大肠。手太阴外合于河水,内属于肺。手少阴外合济水,内属于心。手心主外合于漳水,内属于心包。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海以北者为阴,湖以北者为阴中之阴;漳以南者为阳,河以北至漳者为阳中之阴;漯以南至江者,为阳中之太阳,此一隅之阴阳也,所以人与天地相参也。
  黄帝曰:夫经水之应经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勿散,不留不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擦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黄帝曰:夫经脉之大小,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坚脆及腘之大小,可为量度乎?岐伯答曰:其可为度量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脱肉,而血气不衰也。若夫度之人,消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刺乎。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


197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07:17:4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5月1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述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关于临证对“有汗用桂枝的体会”等内容,讲述感冒、咳嗽、痹症、失眠兼有汗的治疗体会。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讲述了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关于临证对“有汗用桂枝的体会”在感冒、咳嗽、痹症、失眠兼有汗的治疗体会。

       《内经》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液的排泄与营卫阴阳有关系。桂枝汤通阳益阴、调和营卫,因此可以治疗各种营卫失和的病证。

经方的传承,有源流,有体系,有妙用。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用桂枝汤是为了和解肌表营卫,治疗有汗表虚的症候,当然,也可以治疗内科表虚自汗,倍芍药,加饴糖成为小建中汤,治疗很多虚损的病证。

这种妙用,今人有很多体会。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980
 楼主| 发表于 2022-5-24 20:32:2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2年5月18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题目是走出误区,重铸中华医魂。中医药学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是我国应用了几千年的成熟的理论医学、临床医学,是我国第一大发明。古人云,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换句话说,中医首重养生、保健,是世界各种医学所不可比拟的。据《黄帝内经》记载:古代中医药分为砭、针、灸、药、导引、按跷。可以看出中医治病不仅用药,也使用砭石,针灸,艾灸,按摩,拔罐,刮痧等等各种几乎无需成本的非药物疗法,也是世界各种医学所少见的。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通过五运六气预测,准备次年用药,也是独树一帜的,中医讲究整体论,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两大精髓,为西医的还原论和辨病论治所不及。但是,中医上述特色基本上已经被科学主义抛弃殆尽了,导致中医进入误区的原因是,近100多年来,我们几乎全盘接受了西方文化,认为中医不科学。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贾谦先生《中医战略》关于“走出误区,重铸中华医魂”的有关内容。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是世界各种医学所不可比拟的,可是一百年来备受摧残,几乎被取消。
近100多年来,很多人全盘接受了西方文化,认为中医不科学,改造中医、西化、异化中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积重难返,复兴中医任重道远。

理论不自信,
疗效不自强,
传承不自觉,
体系不自立。

仅仅只是“勉强并存,远非并重。距离人民需要,国家期望的目标,非常遥远。”

仍然是“废医存药”和“废医验药”的时代,是中医“末法时期”,复兴中医的时代,尚未正式开始。

病根没看清,没有共识,看不出未来的方向。大多数中医人不关心中医命运,只满足“衣食医”的水平,距离“传道医”非常遥远。

医随国运,复兴中医是必然的。这是因为西方医学“结构决定功能的构成论医学”,存在巨大弊端,看不到生命结构的“细胞核同质化”,以及结构不稳定的暂时性,“全身全部”靶点对抗的灾难性后果。
只看明物质之“有”,看不到天地万物有生于“无”。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20:36 , Processed in 0.08213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