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医学之梦

[复制链接]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6:29:51 | 只看该作者
         在《伤寒论现代解读》这本书里,我最得意的是两件事:1  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是一个证态;2   《伤寒论》里的确记载了西医的伤寒病,即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病。
         热实结胸证是《伤寒论》里的重点与难点,中医历史上一直在争论,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的确立,解开了这个结,中医的阳明腑实证、大柴胡汤证、热入血室证、太阳蓄血证、痞证、胸痹……迎刃而解,通过鉴别诊断,与西医的急腹症完全对应,如同拨开乌云见晴日,柳暗花明又一村,整个《伤寒论》的解读一泻千里,浩浩荡荡无所阻拦。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6:41:41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中的西医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病
       伤寒论332条
       332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一云消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词解
       厥利:是指手足逆冷而又患腹泻。
       除中;证候名。中,指中气,即胃气;除,为除去或者消除之义。除中,是胃气将绝或者垂绝衰败时的一种反常见证。由于胃气衰败,本应当不能食,但是因为真脏气外露,病人反而突然要求进食,食后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或者死亡,这种情况就是除中。这种情况在大灾荒之后,由于长期饥饿,极度营养不良,突然暴食,引起肠梗阻或者肠破裂、穿孔而死亡。这是因为极度营养不良时肠黏膜、肠道壁、消化腺体等萎缩,突然暴食,急性胃肠扩张所致。
       食以索饼:“食”读作饲,即拿食物给别人吃。索饼,即用面粉作成的像面条一类的条索状食物。
      脉之:即诊视的意思。
     旦日夜半:即第二日的半夜。
          语译    伤寒初起发热六天,接着四肢逆冷、大便泄泻反而有九天。四肢逆冷、大便泄泻的病人,按照道理应该是不能饮食,但是现在病人反而能够饮食,可能是胃气将除的反常现象。这时可以给病人吃些面条一类的食物作实验,吃了以后,如果不甚发热,证明其胃气尚存,病人容易痊愈。最怕的是吃了以后突然发热,体温又突然下降。后一天诊察,如果微热仍然存在,可预料明日半夜即将痊愈。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本来发热六天,厥冷反有九天,今又发热三天,加上以前六天,也是九天,和厥冷的天数相等,所以预知在明天半夜痊愈。假如又过三天,复诊时脉搏很快,而且发热不退,这是阳热太过,可能发生痈疮脓疡。
         解读    显而易见,以上描述的是一种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伤寒初起发热六天,接着四肢逆冷、大便泄泻反而有九天,今又发热三天,预知在明天半夜痊愈。全病程大约21天,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周,初期,以伤寒发热为特点,临床表现应当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第2~3周,极期,以厥而利为特点,随着病情加重,发热更严重,因为厥与热相关,厥比恶寒更严重,所以极期的发热是高热。此期容易发生除中(肠穿孔);第三周后,恢复期,体温于数日内逐渐下降。在疾病的末期还可能出现脓肿等。这样的病程及临床表现与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病是完全一致的。
       典型的伤寒病自然病程为4周,可分为4期。(实用内科学  第九版    127页)
       初期:多数病人起病隐匿、缓慢,以发热、头痛、腹部不适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伴全身不适、厌食恶心、畏寒或者轻度寒战,部分病人伴有咽峡炎(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初期体温为弛张热,以后呈梯形上升,脉搏与体温平行。腹胀、便秘多见,少数有中、轻度腹泻。
       极期:病后5~7天高热持续在39~40度达2~3周,呈稽留热或者弛张热,发热与四肢发凉交替出现,病人极度衰弱、厌食(不能食),出现特殊的中毒面容,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大便次数增多可有便血(下利便脓血),腹痛与压痛以右下腹最显著,部分腹胀明显(340条病者手足逆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约1/3患者有相对缓脉(脉迟)。部分病人可见玫瑰疹,严重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除中)、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伤寒杆菌随血流播散可引起各种局灶性感染,如脓肿(热气有余,必发痈脓)、脑膜炎、关节炎等。
       缓解期:病程第三周,病人更见虚弱,体温于数日内逐渐下降,病情开始改善,进入缓解期,但须警惕肠出血、肠穿孔。
      恢复期:第四周以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
        当把伤寒病与厥、热、利、便脓血、除中、喉痹等放在一起对照时不难发现,二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基本症状体征的一致性。说明中国古代已经对伤寒病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但是在《伤寒论》中没有提出治疗方法,温病学说中湿温、暑湿或者暑温,对于伤寒病及其相类似的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作了非常详尽的描述,大大丰富、补充了《伤寒论》的不足。
183
发表于 2019-8-20 20:41:5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8-20 15:22
网上查查,《伤寒论现代解读》已经被多家网站、博客、论坛转载、引用。说明有人赞赏和认同。
    ...

又不懂中医靠吹肥皂泡过日子。无知者无畏
184
发表于 2019-8-20 20:50:2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加州大学的Mu-mingPoo教授,在分析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飞速,但科学产出几乎没有的原因时说:在中国,关键性的科学交流是很少的,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过度的虔诚礼貌有利于维持中国儒家的传统家庭秩序,但是非常不利于研究机构的科研工作。这和中国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儒家思想是从中国的哲学大师孔子的教学中,提炼出来的中国伦理和哲学体系,内容丰富,涉及到道德、社会、政治、哲学和宗教等多种思想,影响深远广泛。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很少会在公共场合互相批评,学生从不质疑老师的话。普通人也是无条件听从于皇帝,例如《黄帝内经》在人们看来不容置疑。


185
发表于 2019-8-20 20:51:1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8-20 16:29
在《伤寒论现代解读》这本书里,我最得意的是两件事:1  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是一个证态;2    ...

在分析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飞速,但科学产出几乎没有的原因时说:在中国,关键性的科学交流是很少的,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186
发表于 2019-8-20 20:53:0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8-20 16:41
《伤寒论》中的西医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病
       伤寒论332条
       332   伤寒,始发热 ...

过度的虔诚礼貌有利于维持中国儒家的传统家庭秩序,但是非常不利于研究机构的科研工作。这和中国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187
发表于 2019-8-20 20:56:46 | 只看该作者
说明中国古代已经对伤寒病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但是在《伤寒论》中没有提出治疗方法,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03:2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8-21 19:48 编辑

      《医学与哲学》 1999年11期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的探讨   李同宪   李月彩  
医学与哲学   2000年8期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 作者:李同宪      李月彩

      
      《医学与哲学》  2001年03
参考系、证态概念体系与中西医融合     李同宪   李月彩  
      
       热实结胸证实质再探讨_李同宪 , 李月彩 - 《陕西中医》 - 2000 -         
    浅论感染病中的水电解质紊乱与外感热病中相应证的融合_  李同宪 , 李月彩 - 《陕西中医》 - 2001 -      
外感热病中厥证实质探讨_郑炜 , 李君 , 李同宪 - 《陕西中医 - 2002 -             
中医外感热病学对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认识_ 李月彩 , 李成福 , 李同宪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2002 -

          《伤寒论》中回阳救逆法治疗霍乱的机理初探《河北中医》2001年 第10期 | 李同宪 郑炜 姚春丽   

====================================================
       此贴编辑时出现错乱,删除!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03:2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8-21 19:46 编辑


         
     医学与哲学》 1999年11期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的探讨   李同宪   李月彩  
       医学与哲学   2000年8期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 作者:李同宪  李月彩
      《医学与哲学》  2001年03   参考系、证态概念体系与中西医融合     李同宪   李月彩  
      《伤寒论》中回阳救逆法治疗霍乱的机理初探《河北中医》2001年 第10期 | 李同宪 郑炜 姚春丽   

        伤寒论现代解读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3年
        中西医融合观        陕西科技出版社          2006年
        中西医融合观续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2年
        中西医融合观之三   陕西科技出版社         2020年(预计)














190
发表于 2019-8-22 06:24: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09:23 , Processed in 0.0763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