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高校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第三节六腑·五膀胱》云: 膀胱又称“脬”,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膀胱与肾由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膀胱位于小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连,其下连尿道,开口于前阴。膀胱的生理机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贮存尿液: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浊液(废水)则下归于肾或膀胱,经肾气的蒸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变成尿液,由膀胱贮存。 排泄尿液:膀胱中尿液的按时排泄,由肾气及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调节。肾气与膀胱之气的作用协调,则膀胱开合有度,尿液可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 膀胱的贮尿和排尿机能,依赖于肾气与膀胱之气的升降协调。肾气主上升,膀胱之气主通降。肾气之升,激发尿液的生成并控制其排泄;膀胱之气通降,推动膀胱收缩而排尿。若肾气和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失常,膀胱开合失权,既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又可出现尿频、尿急、遗尿、小便失禁等。故《素问·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 传统中医学,将膀胱定义为人体水液汇聚之所,而非盛尿器官,故《灵枢·本输》称之为“津液之府。《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东汉张机《伤寒杂病论》也将膀胱指为“水府”,并论有“太阳蓄水”证。至于膀胱中的水液源于何处,《内经》的说法有二:一是从胃肠道,主要是从小肠,经三焦之腑渗入膀胱的。故《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杂病源流犀烛·膀胱病源流》说:“膀胱,本州都之官,藏津液。州都者,下邑也,远于京师,且津液必气化而后能出……水液自小肠泌,则汁渗入膀胱之中,胞气化之而为尿,以泄出也。”二是由肺气将代谢后的浊液“下输膀胱”。渗入膀胱的水液,经肾气与膀胱之气的推动和蒸化作用,将其中可再利用者会吸收,剩下的则是尿液,由肾气和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调节排泄。水液并不直接归于肾脏,肾的主水机能,由肾气对膀胱中水液的蒸化作用来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