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漫谈中医“十二官”

[复制链接]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09:25:21 | 只看该作者
金栋按:就上文《素问补识》所云“注家历来都把这一句作为膀胱的特有功能来理解,认为只有膀胱尿液的排出,才是气化的作用……有些注家索性把《伤寒论》五苓散中的桂枝说成是化膀胱之气的”,是否与当代《内经》研究学术权威王洪图教授的观点相吻?
《王洪图内经讲稿》云:“膀胱可以藏津液,所藏津液需要气化,才能够渗透出来,散出来。这个气化,既是膀胱的气化,更主要的是,是指肾中阳气的气化,以及心肝肺脾之气的气化,还有三焦的气化。膀胱所藏津液,只有经过全身之气的气化作用,它才能渗出膀胱而发挥它的作。这么说来,这个气化则能出,就不单纯是排出尿液。若理解气化则能出,是尿排出去了,倒是很简单,但若单从中医理论上来说不是这样。……膀胱所藏津液,气化则能出,到底出在何处?渗到什么地方?归纳起来,其所藏之津液,气化去向有三:
第一,作汗液排出。理论根据是《灵枢·本脏》‘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气化从腠理毫毛排出,汗就是津液所化。后世医学家唐宗海《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谓膀胱之气,载津液上行外达,出而为汗,自有云行雨施之象’。汗是雨,雨之所以能降,实为阳气的作用,天气降为雨嘛,膀胱经的阳气的作用才能这样为汗,这是第一个去向。
第二,是化为尿液。王冰注《素问》对这句话注解说:‘若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溲便就是指的小便,小便排出来需要下焦气海之气的施化,或者肾气的气化。王冰继续说:‘气海之气不及,则闭隐不通’,那就是小便癃闭了。所以说王冰就是注成下焦之气,或者肾阳气化,才可以使膀胱所藏津液能够作为小便正常排出。如果肾气不能气化,就闭隐不通,小便不能排出去。即使按王冰所说,津液也不是单纯在解剖学那个膀胱里面,还有别的地方,如果往上找,找到肾盂,找到肾脏,甚至找到全身各处去。临床上可以见到五苓散主治的膀胱蓄水证,见有小便不利或浮肿,水蓄在哪里?有的时候是在膀胱(尿脬)里,但有的时候并不在解剖学的膀胱里,为什么呢?这时病人浮肿了,服五苓散之后,尿通了,浮肿下去了,说明水是藏在体内,皮肤下面的,绝对不是在解剖上那个尿脬里。
第三条去路,是化为血液。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膀胱病候》说:‘膀胱,肾之府也,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津液之余者入脬则为小便’。你看,《诸病源候论》就说膀胱所藏津液,经过气化,有一部分,到血脉当中,化为血液,化生血液又可以成骨髓。津液之余,多余的那部分,进入尿脬,为小便。……所以‘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个气化,不是单纯指的膀胱气化,更主要的是指肾脏、三焦等的气化作用,使得津液能够发挥它的具体作用,只把多余的作为尿液排出体外。”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09:25:53 | 只看该作者
又按:观本段文例,“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后,“应标句号”才与其它文例相同,如此则“气化则能出矣”,单独为句方为确。此句“津液”就是尿液,《素问补识》所言非常精准。而《王洪图内经讲稿》所云五苓散主治的蓄水证,可以理解为临床引申发挥之意,亦无不妥。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09:26:25 | 只看该作者
[气化]
由脏腑之气而产生各种变化的过程谓之气化。实际上是脏腑功能具体体现的过程,亦即新陈代谢的过程。
184
发表于 2015-12-24 22:27:1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12-24 05:26
[气化]由脏腑之气而产生各种变化的过程谓之气化。实际上是脏腑功能具体体现的过程,亦即新陈代谢的过程。

[气化]由脏腑之气而产生各种变化的过程谓之气化。实际上是脏腑功能具体体现的过程,亦即新陈代谢的过程。
——————————————————————
       然也!
185
发表于 2015-12-28 12:5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12-28 04:59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24 14:27
[气化]由脏腑之气而产生各种变化的过程谓之气化。实际上是脏腑功能具体体现的过程,亦即新陈代谢的过程。 ...

气化,就是体内物质转换的能力和过程。体内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过程,就叫气化。气化有很多种,都必须在脏腑组织的作用下实施。
186
发表于 2015-12-30 19:1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2-30 15:24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2-28 08:58
气化,就是体内物质转换的能力和过程。体内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过程,就叫气化 ...

气化,就是体内物质转换的能力和过程。体内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过程,就叫气化。气化有很多种,都必须在脏腑组织的作用下实施。
————————————————————————————
       老先生说得极是!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22:33:24 | 只看该作者
附:高校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第三节六腑·五膀胱》云:
膀胱又称“脬”,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膀胱与肾由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膀胱位于小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连,其下连尿道,开口于前阴。膀胱的生理机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贮存尿液: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浊液(废水)则下归于肾或膀胱,经肾气的蒸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变成尿液,由膀胱贮存。
排泄尿液:膀胱中尿液的按时排泄,由肾气及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调节。肾气与膀胱之气的作用协调,则膀胱开合有度,尿液可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
膀胱的贮尿和排尿机能,依赖于肾气与膀胱之气的升降协调。肾气主上升,膀胱之气主通降。肾气之升,激发尿液的生成并控制其排泄;膀胱之气通降,推动膀胱收缩而排尿。若肾气和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失常,膀胱开合失权,既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又可出现尿频、尿急、遗尿、小便失禁等。故《素问·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
传统中医学,将膀胱定义为人体水液汇聚之所,而非盛尿器官,故《灵枢·本输》称之为“津液之府。《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东汉张机《伤寒杂病论》也将膀胱指为“水府”,并论有“太阳蓄水”证。至于膀胱中的水液源于何处,《内经》的说法有二:一是从胃肠道,主要是从小肠,经三焦之腑渗入膀胱的。故《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杂病源流犀烛·膀胱病源流》说:“膀胱,本州都之官,藏津液。州都者,下邑也,远于京师,且津液必气化而后能出……水液自小肠泌,则汁渗入膀胱之中,胞气化之而为尿,以泄出也。”二是由肺气将代谢后的浊液“下输膀胱”。渗入膀胱的水液,经肾气与膀胱之气的推动和蒸化作用,将其中可再利用者会吸收,剩下的则是尿液,由肾气和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调节排泄。水液并不直接归于肾脏,肾的主水机能,由肾气对膀胱中水液的蒸化作用来体现。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22:34:14 | 只看该作者
9、胃腑:仓廪与仓库守内啬吏
《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而《千金方·卷十六·胃腑脉论第一》则云:“论曰:胃腑者,主脾也。口唇者是其候也。脾合气于胃,胃者,水谷之腑也,号仓库守内啬吏。”即胃者,“仓库守、内啬吏”、太仓之官也。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22:34:57 | 只看该作者
胃为水谷之腑,经典医籍记载相同。如
《灵枢·本输》篇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
《难经·三十五难》:“胃者,水谷之腑也。”
《中藏经·卷上·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七》:“胃者,腑也,又名水谷之海,与脾为表里。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
《灵兰秘典论》所论“脾胃”之官,当云“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见上五脏之“脾”官称。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22:35:42 | 只看该作者
仓库守,管仓库、粮仓的官,即如淳于意之“齐太仓长也”。
守,官职也,如守备、太守、郡守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守:官名。郡一级的最高长官。《史记·吴起传》:‘吴起为西河守。’”
《说文·宀部》:“守,守官也。”段注:“《左传》曰:‘守道不如守官。’《孟子》曰:‘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汉语大字典·宀部》:“官吏的职责,职守。《说文·宀部》:”守,守官也。’《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掌管。《广韵·有韵》:‘守,主守。’《左传·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孔颖达疏:‘此置衡鹿之官,守山林之木。’《商君书·君臣》:‘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受之。’”
《简明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守:战国时各国所设郡的长官。郡原多设在边境地区,守因负责防守而得名。战国初期魏、赵等国已设置。如魏文侯以李悝为上地守,见《韩非子·内储说上》;又以吴起为西河守,见《史记·列子吴起列传》。郡守有征发一郡兵力之权,常率军防守或出征。②官制用语。守某官有两义,一为试任某职,一指以较低官阶署理较高官阶之职。”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名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0:15 , Processed in 0.05135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