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fayuan_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脉和穴位的分与合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25-2-25 12:32:20 | 只看该作者
草木沉香 发表于 2025-2-24 08:23
“经脉在古代主要是医经流派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过研究。研究的最终结果就是把经脉环分成十四条经脉,左右十 ...

《灵枢经》有文章提到有二十八脉。其一是《灵枢五十营》: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该文章当时的铜壶滴漏标准是每天两百刻(漏下百刻,以分昼夜)。在公元前1100年铜壶滴漏的标准被统一为每天一百刻。统一的原因估计就是依据这个实验结果-人经脉每天循环一百次。其二是《灵枢营气》该文章描述了一侧十四经脉循环的次序和大体路径。两侧共有二十八脉。
《灵枢经脉》十二经脉循行线是姬昌用六弦古琴的散音和七徽按音诱发的经脉感传。六弦古琴是伯邑考制作的古琴。六弦琴出现时间很短暂且稀少,以后就被姬发制作的七弦古琴所取代。姬昌建立了十二经脉体系。
后来姬昌的医学团队继续研究经脉把十二经脉增加到十四经脉。
由于黄帝只是一个职位,所以《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就有两个黄帝。一个是上古黄帝,一个是与岐伯对话的黄帝。岐伯也是一个职位。岐伯是指岐山部族的首领。因为姬昌的爷爷带领家族移居岐山建立领地。因此姬历才有条件让姬昌拜师与岐伯。岐伯是医学家也是乐器制造家。姬昌及子嗣都会斫琴也就很正常了。姬昌是黄帝子孙继承黄帝名号也属正常。早期的《黄帝内经》应当是黄帝(姬昌)医学流派的文献汇编。

点评

谢谢您的回复与说明!  发表于 2025-2-26 10:5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楼主| 发表于 2025-2-28 06:48:02 | 只看该作者
渊腋穴和辄筋穴体现了胆经的长分股结构。小分股在手足,中分股在前臂和小腿。那么在躯干的并列穴位就要考虑是长分股的情况了。渊腋穴和辄筋穴均位于第四肋间隙中。第四肋间隙的横行经脉是心包经和三焦经,所以这两个穴位只能是胆经的两个分穴。其中渊腋穴属于胆经后线,辄筋穴属于胆经前线。在现今的经穴图中把胆经前后线的穴位练成了一条线,结果就只能从辄筋穴横向连接到渊腋穴,然后再回归到胆经前线中来。这样的经穴图肯定是误人子弟了。即便是外行看着都不是那回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9 17:26 , Processed in 0.04911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