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周现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拯救中医学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2:1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3-13 12:23 编辑

四>、事物的相互作用控制中心

——“位势差异”上的交易,才是自我启动与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杠杆”。

        河图洛书就是我们寻求存在的根据,而探究存在本然的“同化异构”论的必然,而此图因与龟背的图案与河兽的鳞甲相似,故有河出图、洛出书,天地择之,宇机尽泄,文明兴始之兆,而开物成务之说,实际上是古人研究“同化异构”理论的产物,所以在这里我说,此图是我们祖宗的原创,也是历史的再现与重演,当然这里不是在给老祖宗的脸上再贴一层金,也不是为了给这一几何图拉一个名分,而是自然事实,的确是研究事物所处同化异构律展示而出的必然性。只是为了让中国人读懂自己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己经为世界做了多大的贡献”。
        由此,对同构异化论的分析与阐述,会自然地产生出中国古代的太极图,阴阳互动,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与立方形的直至类椭圆形等的几何图形,而在语言概念上有诸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无体而神无方;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有名与无名;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要想取之必先予之。而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象数义理抽象模式,但是在历史上我们却没有看到河图洛书,有的只是后人依据传说而绘制的河图洛书,要知道河图与洛书本来就是关于“同化异构”在围绕着阴阳离合于中态公约度的象数循环转运的指导理论,仅仅是按照同一而引斥性的向心力与离心力产生的协同互补承制的中轴中态公约度的象数循环转运的协同场效应原理,也就是同化异构理论中最基本的原则:处于同化异构的“一”,以一分为二的以至无限的复制纷繁,从无限的纷繁集约为同化简单的自限。所以,物质的大小可见,大至星球、小至夸克,间之有限;大道的长短不见,可谓无限!道物协同可见其同化异构体制是从象数的简式本然,就是一分为二与二合为一的存三协同,而一分为二与二合为一的存三协同的本然,就是同一而引斥等向心力与离心力于中态公约度循环转运的协同场效应原理的自限,不含任何的主观意志包含在其中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是主观猜设的产物,换句话说这不需要什么智慧、知识等后天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有的也只是从生产生活践行中取得的体验,也仅仅是基于这么一种考虑,世界有没有规律,如果有,那么就只能有一个,自然只是这一个规律的事物,自然事物是这一个规律而随机地演化而出,由此说来万物的功形状态有异而理一同化,一是万物之同化之理,一是如何复制演化出事物的异构,只能是本身的自然随机性,是由自然的择优安排与设计,是事物在引斥等力场的相互回馈作用下同化异构的控制中心, 这种“相互作用”是建立在正能态与负能态等的多维网络层次关系、阴阳属性偶联互补承制约束的常态机制,其实也是“道物一体”的原理,是事物自生求存、自动控制、自我适应、自主择优避劣过程中的自然结果。
           古代的河图洛书、阴阳、五行等就是象数与义理抽象模式的交易性“相互作用”,请十分注意“相互作用”,易经的交易也就是“相互作用”,国外的有识之士提出的系统论也讲的是“相互作用”。可见,“相互作用”是中国的道物学与西方的系统物理学整合的通途,人们也容易接受,是哲学始终追求的至高本元。为此,把此机制称为“道物协同承制论”,把道物予以继承和整合上的创新。从其内容上以一个公正的学者,在不怕个人风险的具有与时俱进的很大的突破,从当前及未来看,应该是这种道理在起指导性的公正作用。可以使自然社会有一个能够获得“共识”的认知平台,达到规范稳态有序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理论。这是“民本国家”达到“长治久安”性的确实化了不少心血的研究大作。这是价值中国网上的网友评论,从而建立了道物论的新概念:“位势差异上的交易,是事物正负相互回馈生化作用的控制中心”——即阴阳交易之谓道;事物存在着永恒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相互作用是建立在以道一生二、以二合一存三以上的事物量、质、功、信等自然生态虚、象、形、实的“有度相变”【相互作用】阈值概率全息位移的对应偶联、协同互补、往来承制、互动气交为基础的生存转化机制,是正常自然与人体的“既无太过、也无不及”太极守度之道,维持中态标量【-1n—0—+1n】规范阈值概率位移和谐承制的稳态有序。
          牛顿的“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处在静止状态......”。事物之间的平衡即失去了数量位势“差异”【如阴阳和有无等】的存在,事物【事为道,道生物——道物协同承制】之间就无法在有无和阴阳之间的“差异交易”守度【太极】互动了。那么,事物只有在有无和阴阳的“差异交易”守度互动之间的时空过程就形成了“道”,即事物的“差异运化过程”才能见到“道”,是在语言文化上高度抽象的元本然,把显见事物抽掉仅存“时空过程”,那么“时空过程”在仍何情况下也无法把其完全抽掉。充分说明这样的“时空过程”就是“道”,这样的“时空过程”的“道”,是唯道论执偏的“虚、空、无”的方面,其高度抽象,是把唯物论所执偏的“实体显见物质”的方面,抽取而出的其中运化,这是把宇宙中的星球抽掉仅留住了“时空过程”,“时空过程”和“实体显见物质”的“虚实差异”的协同互补整合承制,从大体上来议实际上是整个宇宙自然,二者整合则为“物予道以通守度为用”,也是“空而不空”或“空而有物在运”的有与无的互动,而且是同任何事物协同结合在一起的“有和无”与“阴和阳”之间“差异”的同时存在,即有无和阴阳“差异”的协同互补运动,只不过是人们为了把本然机制如何用文化语言表达明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予以分列与整合论之【集合与离散的协同守度承制】的“差异存在”,因为事物之间有“差异”就有引斥力场效应的互补守度【无限与自限——功构成为太极之道】运动。从中可见,“平衡静止”的状态,就见不到道中运物或是死道与不通之道。这样,其实黄帝和老子很早把道与物的协同承制关系已经讲到位了,仅是后人各执其一端罢了,即是当前分别彼说唯物或此言唯道,对本然的人为分割。但是,牛顿力学的所有公理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说的都是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运动与对外(对另一物体)做功的情况的重大漏洞(局限性),而对同时产生的单个物体的自身运动与它自身的(对内——向心中轴)做功情况却只字未提。
           通过分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就会有下面别有洞天的重大发现:小球从U型斜面的一端滚到另一端,不管U型斜面长、还是短,对外做功为定值(W=GH),而小球自身发生的位移却随斜面的长短而变化,做的功W=FS,F=G,S可变,W为变量。
           如果没有当量阻力,小球就永远运动下去,自身不停(对内)做功。动能就变成了无限能源。贯性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都是双刃剑,即能证明能量守恒,也可证明能量永恒(日月星辰的天体运动)。
           这就启发了我们发明永动机的方略:对外做功又不让反作用力(阻力)作用于运动的物体上,就等于对内向心中轴做功。
思想实验:宇宙的一切是动力相互转换永动的自然体系。因此有永远的自动力存在。
           a. 动量(随着时间延长可无限扩大)和冲量(固定时间内的惯性动量)才是动能的真正量度。在一般情况下(有摩擦阻力),物体既对外做功(做功大小为定值,守恒),物体自身也在(对内)做功(动能永恒),并不因对内做功而减少,对内做功的大小由物体对外做功的时间或速度或路程决定,为变量。动能是否永恒取决于是否有当量阻力。
           b. 一切物体总保持运动状态(动态秩序)或静止状态(稳定平衡),取决于作用于该物体的合力是否惯性轴心有序。惯性定律可以经过变相校频之后的“相互利用”【产电和充电与供电】延伸转换为能量循环永动定律。
           c. 势能(E=mgh)指的是功能。所以势能受物体重力的作用从而产生惯性能量,依据向心力和离心力在中轴的无当量阻力的条件下,可以短期内发生连续的运动。只要校频这种运动的不断循环的发电与充电产生电源的连续性,势能可以转化为持续的动能,但动能却以惯性转化为势能,势能的惯性做功为动能排除阻力,开辟其连续产生的运动做功提供了基本条件。
          d.根据功的公式W=F·S与牛二公式F=ma=1/S(E2-E1),力是单位路程上的功或能。功(力用后)或能(力用前)是力的量度。力本身就是一种能或者说力是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寒热对流互转能、虚与实转化能、电磁转换能等一样,称之为机械能不如定义为连续序贯的功能。如:实施两电机变相校频一体化的情况下,在第一次用电源给电机启动之后,电机驱动齿轮A绕A轴转动电动机的发电变相变频机制循环给电机充电,在齿轮A的边缘有固定轴B,小齿轮B可以绕B轴自由转动。小齿轮B驱动固定在圆周A附近的发电机C,对外与对内的同步做功。
           A对于对外与对内的同步做功,只要校频这种运动的不断循环的发电与充电产生电源的连续性,势能可以转化为持续的动能,其动能则永存。
B对A与B对C协同的对外与对内的同步做功,电机C的阻力只作用于B,抵消了B的部份动能, 而不作用于A, B又启动了A的一部分,B消耗的能会得到A的及时补充。A对B的对内做功便巧妙地通过B转变为对C的对外协同做功。A电机在启动后就可接受电动机变相校频的不断充电,直至被摩擦阻力及时的減损而获得同步增益,再予补充电动机的电能,如此往复循环。这样可以大量的节约了能源的消耗,減轻对自然的破坏与污染。做功情况如下:
          付出的能:EA =E0+E1=1/2m1v12  +1/2m2 v12  
          收获的能:EC=E1×N=1/2m2 v12  ×N(圈)
          付出的能E1以每圈递减10%(因摩擦力)的量传递给发电机C, E0部分是无用功,E1部分却放大了N倍。
          无偿自功:E1×(N-1),  当m2>2m1 时,利>本3倍以上。
          请人们斟酌领悟,那么常言的“平衡”与“对立”的形式是否对呢?事物的发展与消亡永远处于守度【太极之道的旡限与自限的中态公约】“非平衡”的过程之中,动态平衡与相对平衡其实是悖论语言,准确言之为太极“守度的非平衡”状态,即太极时空的道物阴阳有无的差异离合过程状态,而事物处于“平衡阶段”总是死寂静止的不动,因为“平衡”沒有了运动,水平衡了见不到其在流动。道物阴阳有无的互根的本义简之为同根互补而生, 是在同一个太极祖宗而出稞的,即阴阳交易才成为太极之道,同新物理学“无矛盾”原理相一致,彼此的存在都是一方与另一方为基础的偶联协同承制作用,某方独大的存在都不为自然的存在,《易经》中“虚中容物与和实生物”的求“和”即是事“实”上的生物,那么,不和即事实上的不生物;而“生生之谓易”则是只有“交易”才能创生新事物,对立矛盾的“对抗”只有离异事物之间的互补欲望,无法正常交易的互补相生,否则都是在文化语言和行动上的一方独大的强奸,不为自然协商情况后正常阴阳互根相生。人们常言“空”【虚】或“物”【实】为“不二法门”, 那么,事物有太极之道,不独无限、而且通过太极之道约束维持在中态时空间距的不致无故变易,这样的边界《庄子》早已言过是“有封”【边界的自限】,如同国界或地球上的大气层,只有取得了一定的标准基础条件后,才具备了出入的准则——通行证等,同自然“择优避劣”原理是相一致的;是把显见的事物抽象而出后仅存时空,因为时空为星球有序运行的空间大道,为运物的作用,也是在自然事实上的“时空不空”,即道物的协同互补承制形式。那么,真空如果没有万物生化的基础存在条件,比如空气中没有了“氮、氢、氧”等的基本元素,万物就无法在有氧代谢的环境条件中产生能量——闷死了,又何有万物?如此,分别人为言及的“虚空”与“实物”就是“不是法门”——成为人为的悖论,成为一方独大的短期显效而长远危害之大害的自我毁灭之论。就是不知宇宙是个自我编程【-1n—0—+1n】记忆诱导启动、自我复制再生调控运化的多维网络稳态秩序系统。
          哲学的太极图,虽然见到的是平面关系,但从祖宗的內容来组织是四维八索的邏輯方式。那么国医与哲学都离不开阴阳太极胞【作者依理更称——只有细胞才称得上生命】的课题,而阴阳交易形成太极之道,其实是阴阳在多维网络上的相互作用,那么这个太极图就是“太极胞”的方式,也就是新物理学上的“规范效应场”的同一个意思,是在换汤不换药。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阴阳五行可以言之为“阴阳规范效应场与五行规范效应场”。还其明晰透彻的理解,免得人们乱七八糟的还在讲不明白,这样就把哲学与医学推向系统与自然生态上的一个新阶段。如此,就把“唯物论”甩掉在不合时代脚步的后面,丢弃其对自然生态认知的阻力,殊不知现代工业文明造成生态的危害,都是物质刺激利诱所造成的,虽然社会从短期表面上得到了发展,却相应给人类带来了长远性的生存危机;而唯道论【虚、空、无】缺失事物在其时空过程的运化,是虚无飘眇的不着边际的极端倒退到了宇宙发育的初始阶段,完全是超脫精神寄依的游魂,已经都不能“道物一体、显微无间、体用一源”的看待事物的兼容共利的存在因素。又是进一步的对自然的悖论。
          从上之比较见到,“平衡”与“对立”或分别的“空”【虚】或“物”【实】是在把活态自然让人言给说死了,从这论明:既往分别所谓的“善”或“恶”在推动社会的发展,仅是“虚实差异”之下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宏观上的本然机制上的差异【虚实(道物、阴阳、有无、善恶)、性状(正负、寒热、干湿、男女、刚柔)、浓度(上下、高低、表里、內外)、质量(轻重、大小、宏微)等的位势梯差】自功启动作用。如此,只有在阴阳和有无之间存在“差异”上的启动作用,才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杠杆”。

172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2:2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3-13 12:30 编辑

五〉、事物“兼容共利”的规范场效应关系——共生现象

          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有的共生生物紧密缠绕在一起,让人们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形成其相应层次的共生性的活动场所——共生效应场,植物和动物是相互共生的,动物吃了植物的种子,在排出剩余的种子和废料来帮助种子发育一棵茁壮成长的果树的回归再用法则。它们之间形成了自我契约性的自行规范活动,这是大自然的圈子里协作生活的并共同遵守的“回归法则”, 大量的生命赋予的营养要素將再次重复实现这样的循环,即从土壤到植物、动物与人类,然后再回到土壤,人类的生命活动和各个系统的协同运作也同样是这个过程。在植物和动物共生的例子中,我们往往很难判断这些生物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共生生物可不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和谐共处的卡通角色。大部分共生生物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帮助另一种生物,它们只是选择了对自身最有利的生存方式,这是物种自然选择的本能行为。人类其实也是共生生物。没有共生现象,地球上可能就不会存在着生命。也许正是共生关系推动了多细胞生物的进化。有的科学家认为整个地球就是个巨大的共生有机体。但共生关系有时看起来很奇怪。

1、共生的各种形式


         共生的传统定义是两种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大多数生物学家仍然认同这一定义。然而,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凡是发生频繁密切接触的不同物种间的关系都属于共生关系,不管其中哪方受益。这其中包括偏利共生和寄生。前者指一方获益而另一方不受影响的共生关系;后者指一方获益而另一方受到损害的共生关系。
         共生的形式有许多种。有的共生生物需要借助共生关系来维系生命,这属于专性共生。有的共生关系只是提高了共生生物的生存几率,但并不是必须的,这叫做兼性共生。共生关系有时是不对称的,在共生关系中很可能出现一种生物是专性共生而另一种生物是兼性共生的现象。
         传统定义中的“密切接触”也值得仔细推敲。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关系很简单——一个生物直接长在另一生物之上或另一生物体内。但生物学家认为两种生物如果存在某种生物化学关系,比如产生并分享酶、蛋白质、气体或其他化合物,那么它们也可以被视为共生生物。
         共生还分为内共生和外共生。内共生是指一种生物长在另一生物体内,生物学家所说的“体内”是指生物体的细胞之间或身体组织里面(比如鞭毛虫的例子)。外共生是指一种生物长在另一种生物之外。


2、 共生关系的进化


         进化本身是不可思议的。生物的适应现象多种多样,这种现象似乎是“协同互补”逻辑,生物共生现象尤其如此。两种不同生物的特性怎么会进化到可以配合得天衣无缝呢?事实上,许多对进化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共生就是驳斥自然进化的有力“证据”。
          自然“择优避劣”是解释共生生物进化过程的关键。在某生物种群中,有些个体具有比其他个体更利于生存繁衍的共生特征,它们更有可能将这种特征传给后代,而其他不具有这种有利特征的个体,则很有可能在进行繁殖过程中消亡。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递,有利于生存的优越特征会在该种群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决定共生特征能否得以传承的关键因素是种群压力——种群压力是指对某种群的个体来说比较艰难的生存环境。在进化的过程中,生物的共生特性和它们的逃脱天敌以及捕获猎物特性同样重要。
          许多共生关系最开始也许只是兼性共生,在经历了长期进化之后,这些生物会变得越来越依赖共生关系,因为共生特征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具有优势。最终,共生双方将完全依靠共生关系获取食物、居所、酶等生存资料。
          生物共生关系就好像是生物进化的“枢机”。比如,树木需要土壤深处的养分,为此它们会进化出有利于吸收养分的根系——事实上,许多树木都有发达的根系。但是,这种进化需要漫长的时间(通常需要上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有些树木可能无法完成这样的进化。而土壤中的真菌恰好具有从土壤深处汲取养分的能力。当树木与真菌比邻而生时,就会彼此形成共生关系,因为树木进化成与真菌共生的生物显然要比树木的单独进化快得多。
         有的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叫做“共生起源”的理论,这一理论已经被普遍接受。该理论认为共生是地球上复杂生物起源的关键。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日益多样的微生物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共生关系,不同的微生物在共生关系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以维持生存。这些共生关系逐渐发展成一个关系紧密的互利网络,每种微生物都好像是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最终,它们进化成了带有一层保护膜的整体,也就是我们说的细胞,而其中的微生物都成了细胞的一部分:线粒体、细胞核和核糖体。


3、互利共生的概念


         互利共生又称互惠共生,是指两种生物或两种中的一种,由于不能独立生存而共同生活在一起,或一种生活于另一种体内,互相依赖,相互依存,各获得一定利益的现象。
         蝴蝶和花互利共生关系
         互利共生的例子:菌根、根瘤(固氮菌和豆科植物等根系的共生)都是互利共生的例子。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菌丝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两者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形成统一的整体生活在耐旱的环境中。菌根是真菌和高等植物根系的共生体。菌根有内生菌根和外生菌根两类,内生菌根是真菌菌丝穿入到高等植物的根部细胞里进行共生,很多高等植物(如兰科、石楠科的帚石楠等)都是内生菌根;外生菌根是真菌菌丝不伸入根部细胞里,而只是紧紧地包围在根外进行共生。外生菌根能增加根系的吸收面积,大多数乔、灌木树种(如松树、云杉、橡树、山杨、榛树等)都具有外生菌根。真菌从高等植物根中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或利用其根系分泌物,而又供给高等植物氮素和矿物质,二者互利共生。很多菌根植物在没有根菌时就不能正常生长或发芽,例如,松树在没有与它共生的真菌土壤里,吸收养分很少,以致生长缓慢乃至死亡。在缺乏相应真菌的土壤上造林或种植菌根植物时,可以在土壤内接种真菌,或使种子事先感染真菌,便能获得显著的效果。同样,某些真菌如不与一定种类的高等植物根系共生,也将不能存活。
          动物与微生物之间互相共生的例子也有很多,如反刍动物与其胃内的微生物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微生物既帮助了反刍动物消化食物,自身又得到了生存。白蚁的肠道中生活着一种强厌氧性鞭毛虫也可消化纤维素。此外,昆虫与植物传粉之间的关系也属此类。   4、自然界中的互利共生
         植物界中以互利共生为最多。像许多种苔类植物、菠萝科植物、胡椒科植物,以及兰科植物,都常藉树干及树枝作为立足之地。在热带雨林中,这种互相藉助的共生现象,真是多不胜数(这些附生在树干上的植物可以藉树干而支持在空中,而附生植物的根,附着在树皮上可以积存腐殖质,并可保持一部分水分)。更有一些植物能与蚂蚁的聚落互相依存,也属于第三类共生——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对两共生的生物都有利益。不过有些共生的现象,从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不可能共同生存的伙伴,实际上的确是互利共生。谁能想象一只凶猛的疣猪会让食蜱鸟在它背上昂首阔步的蹦蹦跳跳?然而这两种动物却真的互相依存。食蜱鸟会从疣猪厚皮的褶纹中觅食蜱,可以使疣猪减轻蜱寄生的痛苦,而食蜱鸟又能获得食物──这就是一个由互利共生取代偏利共生(寄生)的一个实例。
          此外,像藻类植物与三趾树懒也有互利共生的关系。藻类植物生长在树懒的粗毛夹缝中,在雨季时,藻类繁盛,形成绿色的伪装,使树懒更易在树丛中生存(藻类可以藉树懒作为传播的工具)。
          这些共生共存的互利程度当然各有不同。有些生物密切共生,不能分开,若强行分开,就不能生存。从一方面来说,这两种生物好像都已失去独立的能力;但是若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们都已经找到了合作的伴侣,互惠其利;而那些利益,都是在单独生存时无法得到的好处。
          例如地衣植物,本身就是一种共生体。这些粘在树干上或是石头上的矮小植物,实际上是由两种不同的植物(一种菌类与一种藻类)结合而成的互利共生体。地衣中的藻类跟其他绿色植物一样,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自己的食物,所以也是一种“生产者”。共生的菌类属于一种消费者,要从藻类吸取食物。同时,菌类植物能够形成支持的功构,并能抵抗干燥气候,使藻类不致枯萎。因此,这种地衣在大部分植物不能生长的不毛极地,也能生存。有许多被子植物与各种传粉动物(像昆虫、鸟类、蝙蝠,甚或偶尔有些猴子及老鼠等)之间,也常具有互利的共生关系。植物的花朵常用醉人的香气与艳丽的色彩,引诱动物帮助传粉。而且这些虫媒花中,大多都能分泌带有甜味的食物──花蜜。动物为要采食蜜液,也就顺便传递了花粉。食与色【食物与生殖】的关系就这么直截了当的完成了生命的最大目的。不过,传粉的故事中还有比这更为复杂、也更为有趣的实例。
          在中南美洲各地出产的两千多种兰科植物的花,都没有蜜腺,但是仍能由大黄蜂照常帮助传粉。这些兰花也都必须要依靠这种金光闪闪的大黄蜂传粉才能完成生殖的功能。然而,既然没有花蜜,大黄蜂又为何而来帮助传粉的呢?原来大黄蜂只是受了兰花香味的引诱而来,它可以从花瓣上采集到有香味的物质。各种香味常只能引诱某几种特定大黄蜂的雄蜂。这些雄蜂能够把采集到的香料,巧妙的存放在后腿上那些像海绵一样的吸收组织中。至于这些雄蜂如何利用香料,正是目前发生争论的题目。
          除了香料以外,植物也能利用别的方法引诱传粉的动物。有许多种花朵,形状好像某些传粉动物身体的一部分。例如长管状的花朵好像蜂鸟的长喙,下垂的花朵在夜间很容易为传粉的蝙蝠所光顾。地中海蜂兰的花朵与一种雌蜂的身体非常相似,而且还能散放出类似的气味来引诱雄蜂。雄蜂由于想和这些伪装的花朵交尾,就把花粉粘到身上,顺便就带到别的花朵上去了。
         人们也许以为这种依赖昆虫传粉的工作,成功与否大概完全要靠机会。不过要看到这些花朵所分泌的物质,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构造,实际上已经减少冒险的成分,几乎可以说是一定成功的事。这些明显的特点,就好像清晰的向传粉昆虫大声宣称:“我的一切构造都是专门为你们而生的呢”!
在植物与传粉昆虫互相依赖的各种实例之中,恐怕要算榕树类植物与各种细小蜂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了。现已知道的九百多种榕树(包括无花果在内,榕树的种类已超过了两千种)中,每一种榕树都要依赖特定的蜂类才能结成种子。


6、偏害共生


         偏害共生,又称偏害共栖、片害共生,是两种生物间共生关系的一种。偏害共生就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得利益,但另一方却要做一些牺牲【却并不一定要死亡,即使个体会死亡,但被害的种族也不至于死灭】。例如跳蚤生活在狗背上,蛲虫生活在儿童的肠道中,还有那些长在头发上的头虱等都属于偏害共生。偏害共生有的时候也称为拮抗。在偏害共生中,一种生物对另一种产生抑制、伤害作用,甚至杀死对方,但本身却不直接得到益处或害处。一般通过生物代谢分泌,或者其他对环境的改变而实现。又可分为特异性【针对一种或几种生物】和非特异性【没有选择性】两种。
         偏害共生的例子如青霉菌分泌青霉素抑制其他细菌,又如胡桃科的植物分泌胡桃醌来抑制其他植物在附近生长。
         在意大利拿波里海湾中有一种非常有趣的共生系统。那就是托马斯所写的“水母与海螺”。水母的水螅型无性繁殖体可以附着在海螺的口部附近上,吸食海螺的体液。这些寄生的无性繁殖体可以再分生新的繁殖体,脱离后逐渐长成独立生活的水母。遇到海螺的幼虫,水母就用它的触手捕捉这些幼虫,送到体腔中。但是这一只海螺的幼虫倒不会被水母消化掉,反而由水母提供食物及保护,一直到海螺成长后,才离开水母的体腔。不过在离开时,口部附近就带走了一个寄生性的水母繁殖体。


7、偏利共生


          偏利共生是指在生物界中,某两物种间的生态关系,其中一种的生物会因这个关系而获得生存上的利益,但是,另一方的生物在这个关系中,并没有获得任何益处,但也没有获得任何害处,只是带动对方去获取利益。
          例如在海洋中,大部分鱼类遇到凶残的鲨鱼都会退避三舍,只有鮣鱼能够与鲨鱼共存共食。鮣鱼的背鳍演变成吸盘,可以吸附在鲨鱼的身上,随着鲨鱼遨游四海。在鲨鱼捕得猎获,撕裂吞食的时候,鮣鱼就顺便分他一杯残羹,偷吃那些残存的食物。鲨鱼似乎也没有注意到那些劫食的微小。鮣鱼敏锐的反应好像与鲨鱼的行动配合得非常完美,是非常自然的共生方式。而带动对方去获取利益的一方,则为寄主。生态学上的偏利共生。
          在生态学的交互作用中,偏利共生是需要共生者与寄主双方持续及有效地一直发展或维持。人们把上述片段知识,用层次多维网络的思维把其从始到终的序贯串连起来,就是系统稳态秩序性的自然生态事物“兼容共利”的规范场效应关系——共生现象,即是偶联、协同、互补、承制性的自然生态功构逻辑,那就不是既往所谓的对立、矛盾、否定、平衡的失态形式。对这个课题的理解,利于人们对“正邪关系”得度的证辨。

173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2:3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3-13 12:36 编辑

六>、事物的互补协同承制原理

         依据河图洛书来自于河龟水兽,而又都是与背理纹案鳞角有关的图案,都是古人以河龟水兽的背理鳞角图案绘制而来的,我们知道传说的一个特征就是似什么就说其是由什么而来的,而其图确有与河龟水兽的背理鳞毛图案相似,那么这个图就是历史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吗,问题也许并不在于此,而是说古人绘制出了众多的关于“协同互补”论的几何图形,而在语言文字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人对其认识是相当深刻而透彻的,要知道我们在研究时最先绘制出来的就是这个几何图形,而随着这一几何图形的绘出,自然万物由来的本然奥秘也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而豁然开朗,古人有没有这么高的文明智慧呢,这里说不需要多么高的文明智慧,只是同自然比较过程中获得的一个觉醒,因为种子、瓜果、鸟蛋、磷片图象等均是椭圆形的,后来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的轨道也如是,这样就达成了关联性的规律性的学问——即自然存在着守度对称与不对称协同承制上简单的美。
          也许当抛掉了一切假“文明”的智慧,结果我们却认识到了“互补协同承制”论而绘制出了此图,真是“行到无人处,坐看云起时”,这因是人们的知识太繁杂了,从杂乱中看不到的“知易至简”,至今还有那么多的知明人士在胡说“世界是多元”的论,这是对事物没有回归到宏观综合的高度来对待,而总是处在宏观综合的高度之下层次过程中徘徊不前,不知道事物是“兼容共利”的法则。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名为母、有名是父,无生有,有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大一无外,小一无内,无极之后继太极,日取一半,永世不竭,实有存乎虚无之处者,宇也;有长存乎至短之处者,而无乎本剽者宙也,阴阳交易之谓道,功形而上下者道器一体也,无极,太极,太一,包括盘古开天劈地等等,可以说中国古人对于“协同互补”论的本然认识是如此的深刻,在中原崛起与大同文化的近智慧界时代,没有理由绘制不出来这一几何图形,也许正因为语言文字的成熟,从而导致了人类的形象与具体的表达方式,人类除了感悟之外,还有是依然的照本宣科,熟语为“照样画葫芦”,离开了泛虚的思维,而进行喻比的思维,难道就不是崇高的智慧吗?道以理(客)为据,儒以欲(己)为由。当今的一些人站在“善恶界不文明”的“形而下学”的立场上,也这样的认为“协同互补”问题,既不可直观也不能被实验所证实,应该是乱神怪力的,事实上是,协同问题是关于本然的,本然才能从征象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现,同“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得到公认相同。
          那么,协同问题,就是解决直观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践行问题。因此,如果有谁说协同问题是很遥远的,是乱神怪力的,或因此就可以胡说八道,都是无知的表现,也是在其现实的生活体验,我们仅以一草一木就可以驳倒现代宇宙学家的胡猜乱设,也就是不要以为无限的极限的、宇宙的本质是人类无法直观的就可以胡说八道,中国古人有云:叶落而知秋、以近而明远、以远而知近,这就证明了经过有限能够了解无限,最终达到极限的认知。也就是自然世界的作用性既在于二以上多的纷繁、而又在归于一的整体,也正因为一的系统整体同构、而又导致了二以下多层次复制的异化,自然万物是依其进化的层次秩序在自我择优设计着,只是张者自张,聚者自聚,一贯而之,也就是物理学上的惯性,持一而递增(减),合一也就是不断的一分为二存三的下去以致无穷至远,结果却是一种回归性的从一而复始,这就是“玄”字的发明奥妙所为——往复循环。
          也就是说自然界仅仅是一个法则而演化出无穷而各异的事物,这个法则就是一分为二,是对一的无限一分为二的集合与离散的协同承制,结果求得的是聚合与整体而一。同一而引斥所体现的就是“相互作用”关系,此种关系明确地讲是“协同互补承制”性的机制,而不是人们常挂在嘴边上的单纯“自由”,而是自我约束性的既有“自由”又有“自约”性的协调既济,即为“中态公约度”。有人在网上以【(-1)=(0)=(+1)】为“正负对流、往返一体”予以量度性标明数理自然内函,本人感到使用等号的不够完美,等号寓意着不动式。在此,我建议不用“等号”而用“杠号”,而“杠号”为逢缘性动态式,则更加突出了【正负对流、往返一体】的言简意骇的原意,其1还要附加n的指数,这样才具备了【-1n—0—+1n】象数符号模态随其事物在相应的网络维系其大小层次差异适应参数不同的逢缘化生的普适规则,功信与物质就能在0位时空场【空穴——道】中发生互补协同承制的自我启动、正负自动反馈的转运作功过程,才能正确表达“中态公约度”的自然生态原理,因差异的流动与往返,是事物“有无交易性转运过程中的屈伸往来”的原动力,从形式上是“规范动态有序”的逻辑关系,是正负涨落屈伸往来的不等式,这种方法学大家是否能够领悟?虽然事物相互作用关系中的“有无交易性转运过程中的屈伸往来”的原动力,在宏观上是有生无死的——永恒。是从本源抽取的表征存在形式,但有着同“事物正负的相互反馈生化作用为控制中心”看不见的实在,但自然与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事物正负的相互反馈生化作用为控制中心”的过程中不断诞生与泯灭,仅而在其相互作用关系的作功过程中才能显见,这个原理从始到终地永恒常在。就是对一的确定而一分为二存三协同的随机翻展,在随机翻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向内轴心汇集与离散的场效应,向外翻展的结果是向内汇聚的回归,这本身就体现着互补协同承制的标量规范“中态公约度”的有序性,换句话说就是效应场在向内汇聚的同时、也是在向外扩展,就象火箭的火向下喷泼而箭体向上空突窜的态势,当然这是一维线性关系,而效应场是多维立体网络状才能同自然生态机制配匹。因此这里不带任何的主观上的设计与联想的创作,而完全是“自然观”【主观与客观的协同】的结果,人类可以有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但是没有独一无二的发现,艺术可以多姿多彩,而自然规律或者说系统科学的真理的发现,只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事物发生与转化的过程中,亦即达到成其为这一事物的“度与量”【亦即量效】;“不及”则达不到成其为这一事物的“度与量”,不能做成这一事物;“太过”则超过了成其为这一事物的“度与量”,同样不是这一事物,只有在事物的中态标量的上限与下限所规范的秩序阈值范围之内,才能维持着事物在常态中的涨落盈亏过程中的屈伸往来交易性转运,才能够自主、自发、自动地产生功能信息与物质的生发,特别是在多维多层网络过程中的自然社会与人体,是多维性综合承制功信的网络相互作用过程流,根本不是处于一维线性事物两端度与量的均等平衡,如果事物两端功信力度与量度的均等平衡的话,则事物没有了自发自主转运的涨幅与落差盈亏过程中的屈伸往来的自动位移过程,这一过程也不准许超越事物之间“多维度”与“多变量”承制约束【公约度量】产生的标量规范稳态秩序原则,合符《周易参同契》讲的:“大易椭性,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的各遵其度,即保持在中态中发生,也是“无太过与无不及”。大家应该明白了中正中态的现实意义的重大,其实这个中态公约度就是具有一定的标量规范上限与下限【-1n—0—+1n】象数阈值的位移有序涨落交易功信和物质的运化,如人体的心率与呼吸、纳入与排泄、城市与农村的出入交流等,可见国之古人是多么的具有远见的卓识。看来“中态公约度”【 -1n—0—+1n】是自然和社会上科学管理上的众法之门,只要装入这个套子具有公正性、生化性、操控性。违反违犯了这一事物之间共同制订产生的公约原则【自然法律】,就造成自然和社会与人体的失态的动乱,在系统整体之内的各种利益集团的互不相让、你争我夺、矛盾激化,星球碰撞、人类战争,最后自我毁灭,死气沉寂,达到真正的平衡静止之期。而又何况正常自然人体不是这样的静止,可是被人们继往的思维语言解释到了“人言不及自然”的静止地步。
         艺术是跟随自然而来的事件,而这一几何图不是我们在想象中而获得,任何人都可以作到?只是我们在确定一点或对一的确定时而随机的翻展,在随机的翻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向内汇聚的效应点,这本身就体现着这些效应点形成多维立体网络状的效应场,用现代新物理学的话来说,就是流态量子场,而点是形成线和圆的多维网络不断嵌套的立体扩延与引聚,以低层次的多中心相互生化作用的多维网络,有机形成的回馈弧的既自由又约束的标度律场效应。同超弦理论与超统一理论不谋而合,可以优势互补构成世界性的认知方法论。
174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2:38:30 | 只看该作者
未完待续,明天再约。
175
发表于 2020-3-13 13:20:15 | 只看该作者
      d.根据功的公式W=F·S与牛二公式F=ma=1/S(E2-E1),力是单位路程上的功或能。功(力用后)或能(力用前)是力的量度。力本身就是一种能或者说力是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寒热对流互转能、虚与实转化能、电磁转换能等一样,称之为机械能不如定义为连续序贯的功能。如:实施两电机变相校频一体化的情况下,在第一次用电源给电机启动之后,电机驱动齿轮A绕A轴转动电动机的发电变相变频机制循环给电机充电,在齿轮A的边缘有固定轴B,小齿轮B可以绕B轴自由转动。小齿轮B驱动固定在圆周A附近的发电机C,对外与对内的同步做功。
           A对于对外与对内的同步做功,只要校频这种运动的不断循环的发电与充电产生电源的连续性,势能可以转化为持续的动能,其动能则永存。
B对A与B对C协同的对外与对内的同步做功,电机C的阻力只作用于B,抵消了B的部份动能, 而不作用于A, B又启动了A的一部分,B消耗的能会得到A的及时补充。A对B的对内做功便巧妙地通过B转变为对C的对外协同做功。A电机在启动后就可接受电动机变相校频的不断充电,直至被摩擦阻力及时的減损而获得同步增益,再予补充电动机的电能,如此往复循环。这样可以大量的节约了能源的消耗,減轻对自然的破坏与污染。做功情况如下:
          付出的能:EA =E0+E1=1/2m1v12  +1/2m2 v12  
          收获的能:EC=E1×N=1/2m2 v12  ×N(圈)
          付出的能E1以每圈递减10%(因摩擦力)的量传递给发电机C, E0部分是无用功,E1部分却放大了N倍。
          无偿自功:E1×(N-1),  当m2>2m1 时,利>本3倍以上。
176
发表于 2020-3-13 13:23:47 | 只看该作者
W=F·S与牛二公式F=ma=1/S(E2-E1),
177
发表于 2020-3-13 13:28:23 | 只看该作者
W=F·S,W=F·S=ma·S
178
发表于 2020-3-13 13:30:30 | 只看该作者
势能(E=mgh)
179
发表于 2020-3-13 13:32:51 | 只看该作者
E=mgh=F·h
180
发表于 2020-3-13 13:40:27 | 只看该作者
E1=F1·h,E2=F2·h,E2-E1=(F1-F2)·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4:01 , Processed in 0.05151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