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21:13:4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11月25日20:30),杜明明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她和大家一起讨论,六十年前“毛泽东系列措施救中医”,与大家一起回顾,功勋卓著的卫生部副部长王斌、贺成,如何认识自己对待中医的政策性错误。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很多人并不清楚,为了这一天中医界等待了多少年?很多人不知道,没有这一天,中医就不可能抬起头来;没有这一天,就没有中医的今天。这是不得不说的故事,其中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我们期待杜明明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xdsh
         祝贺杜明明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毛泽东为了纠正歧视中医的政策错误,大开杀戒,撤销了贺成与王斌的卫生部副部长职务。这种治顽疾“用重典”的治国方略,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改变了中医即将消亡的历史。中医界在近代的坎坷命运,首先是人们按照解剖标准看待中医,然后是按照西医疾病名称衡量中医的辨证论治,再用定性定量分析要求中药用化学成分说明作用,硬把中医判定为不合格,不科学,造成了中医事业的衰落。毛泽东的行政决策,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尤其是让西医普遍学习中医,如果没有行政的力量,这是绝对不会出现的“运动”!这个决策是不是正确?既有当时的事实进行验证,也有未来的实践检验。今天中医事业的复兴之路,就是从毛泽东的决策开始的,而不是一个自然过程。
17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21:40:1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11月26日20:30),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道家、道教,与中医的关系。毫无疑问,扁鹊与老子是同时代的人,扁鹊谈医不言道,而《黄帝内经》200多次使用道家概念,此后,东汉道教利用中医发展教民,南北朝之后道家、道教与中医的关系,也很密切。我们一起期待曹传龙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道家思想的起源,老子道家思想之前也有文化源头。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是一个很高境界,也是不能违背的原则,科学再发达也不能违背自然,违背了就要受惩罚。中医遵循人体自身的规律,把人体与自然,与社会,都看成是一个整体,这与道家的思想一样,所以,道家很多学说自然而然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道家“活在当下”的修养身体的思想,对于中医养生保健,也有很重要的帮助。很多道家人物,精通医学知识,治病救人是他们追求个人得道长生之外,对于大众的一大贡献。葛洪、陶弘景等既是道教人物,也是著名的医学家。当然,太平道(黄巾军)、天师道(五斗米道)都利用过中医,发展教民,混淆了中医与道教的界限,成了华佗被迫害,张仲景不得不“坐堂行医”的重要原因。
1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7 21:28:0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11月27日20:30),霍力轩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内丘扁鹊庙的有关碑刻文化,除了北宋的碑刻,元代忽必烈时期,纪念扁鹊的碑刻也很有价值,反映了历代纪念扁鹊的民间信仰,这种文化源远流长,值得大家重视。我们一起期待霍力轩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bqwh
        祝贺霍力轩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根据扁鹊曾经被封为“神应王”、“灵应侯”的事情,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历代的医学官职制度,历史上的医学家和管理医学家的官吏,尽管有很多名称,比如太医令、太医丞、太医院判等,都没有封侯、封王的记载。有趣的是,扁鹊是一个民间中医,没有领过国家俸禄,并且被秦太医令李䤈谋害。但是,他死后一千多年之后,被北宋的皇帝看上了,封侯,封王,大概这是他生前所没想到的事情吧。皇帝封赏的名称,也带着帝王的私心,“神应”与后宫里的“答应”“常在”虽然不一样,但是“神仙答应”的对象,也应该是“皇帝优先”。扁鹊行医天下,“随俗为变”,可以对万民而“神应”,皇帝一封赏就有可能进宫“专视”。“神应王”这个听差的官,扁鹊如果地下有知,也许不一定感到是一个荣誉称号。秦越人“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象120急救一样的古代扁鹊,“名闻天下”,不一定只为一家一方服务。古今种种人为的想象,只能是很多美好理想与渴望了。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22:23:0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11月28日20:30),由朱胜君讲《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她和大家一起讨论柯韵伯的学术成就,他将《伤寒论》引向杂病证治,提出伤寒论不仅为伤寒热病立法,更是为百病立法,扩大了伤寒方的临证应用。这一学术见解,在疾病谱变化以后的当代,更有意义,很多经方派人士,看的大部分病人不是伤寒,而是杂病,也可以叫百病。明末清初温病学说的繁荣,为温病四大家的学说奠立了基础,推进了广义温病向广义伤寒的回归。我们一起期待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wg
       祝贺朱胜君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外感热病学发展到清代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毫无疑问,伤寒学派从东汉末年成熟以后,经历了晋唐宋元长达一千多年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人们对于伤寒病的很多有效方药,不能进入仲景六经体系,《伤寒论》的方剂也逐渐走出外感领域,被广泛用于杂病的治疗,这些外感与杂病的交叉、借用、补充,在《金匮要略》之中,也可以为后世提供借鉴和参考。“六经为百病立法”,“六经钤百病”的提法,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提了出来。当然,这种新观点的提出,也必须是柯韵伯之类的学问大家才能做到。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熄风开窍等大量新创立的方药,既然不能被六经辨证体系所吸纳,就需要创立新的体系来容纳它们。因此,温病学的创立,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论争日久,弊端显现”,热病统寒温的问题,历经SARS新瘟疫考验之后,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是时代的新课题。
17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9 21:32:3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11月29日20:30),刘敬章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他继续和大家一起讨论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的时候专家们的建言献策。本次 主要介绍王三虎教授的文章:中医预防瘟疫的途径和方法;陈津生先生的论文:关于寒疫和sars的中医治疗。赵阳的文章:对非典中医诊治的几点不同意见。这些专家对非典的认识各有千秋,治疗方案各有所长。我们一起期待刘敬章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qy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成功!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的时候,很多专家们的建言献策,论述这次疫情的特点和防治策略。王三虎教授的文章,从中医预防瘟疫的途径和方法入手,论述非典的诊治策略;陈津生先生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同于一般的看法,认为非典属寒疫,而不是瘟疫,它的中医治疗策略应该运用《伤寒论》的方法,尤其是早期需要借助太阳病的辛温解表法。他的观点虽然属于“少数派”,但是也很有参考价值。也就是提醒人们,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是西医不同的传染病?还是同一个传染病的不同发病类型?赵阳发表文章,也对非典中医的诊治问题,提出患者恶寒明显,长期存在,与一般温病不同。汗出热不解,与寒湿伤人有相似之处,也可以说是风寒湿三气伤人。他的观点,也提供了可以参考的建议和意见。这些专家对非典的认识各有千秋,治疗方案各有所长,都很有价值。
17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9 21:33:34 | 只看该作者
杨锁平精诚中医:
昨晚聆听了曹教授说仲景第八十五讲,一板一眼,逐字逐句阐释,真可谓仲景村走出的二十一世纪的转世仲景,比后汉的张仲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学识渊博,儒雅风度,为人谦虚和善,不狂妄,更不自以为是。亲民爱民。他,作为中医传人,深感责任重大,不以位卑言轻而沉默,朴实谦虚。他认为要振兴中医,必须还原中医,回归中医,揭示中医深层次内涵和本来面目。使中医恢自信自強。他,扬旗击鼓,彰显中医个性,亲上讲堂,传授经典,阐讲深奥的古文。更为可观的是他曾参与国家中医药大部长王国强在中国科协大会第十二届年会上就中医问题所作报告的起草工作,最近中医药法制定和实施,立下了不可磨灭,永载史册的汗马功劳。可他不争功,不图名,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发扬光大,为我中华泱泱大国的自己独创医学体系,走向世界,让地球人更认识东方差额,比西方工业列强,更深一层,更高一筹,继卫星上天,核威神暴,又一个让老外瞻目的人类健康大器,给国人争光争气。曾有人建议他开创曹氏新派,在中医界独树一帜,他恳切的说:中医的发展,不是要标新立异,创什幺前无古人的新学派,而是要复兴中医,找回传承,按照固有的道路前进。我是"大家"中的一员,而不是"大家"。他,先中医之忧而忧,石中医乐而乐,深切关心中医的前途和命运,直面历史困惑,不避敏感问题,在著作选题上,目光集中在重大领域。他是捍卫中医宣传中医的笔杆子警旗手。有人回忆,他知己爱人这样给他画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多么伟大的大师,多么了不起的人才!昨晚大师讲到后半节时,听到他略显微咳,想必是备课耗血耗神所致吧?恳请恩师,多多保重贵体,因为您是中华民族中医事业承前启后的带路人。网友们,在中医药法的保护下,在曹老师给教诲中,把中医事业发扬光大!
我:
感谢您的鼓励和关注,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讲述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杨锁平一乡村医生
17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0 21:37:3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11月30日20:30),马建辉讲述《回归中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不能用管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正确认识药物的精粗与杂纯;更需要尊重中医的传统知识,尽快解放中药,恢复中医创新能力。我们一起期待马建辉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hgzy
         祝贺马建辉讲述《回归中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药的特色。 中药与西药分属于不同的体系,被不同的思想驾御着,有着完全不同的使用理念,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物质,不应当使用同一套标准评价、管理。
       尽管西药的管理与现代科学挂上了钩,用上了分析化学,似乎是精细无比,质量可靠,疗效准确,代谢途径清晰。但是,用分析化学“定性定量”的最先进武器评价、管理中药,中药的使用势必越来越不合法,因为一味中药之中就有几十种以上的成分,已经很难说清是如何起作用的了,必须反复提纯才够“药品”的规格(美国把中药当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如果再将十余味中药生药混在一起共煎,其复杂性不知又增加了多少倍,它们的安全性、有效性、代谢过程都是未知数,因此说中药汤剂“完全不符合现代药理学”的要求,几乎具备了被禁止的全部理由。
        按照微观精细的“世界观”看现实世界,一切都是杂乱无章的。既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病情。如果用宏观的世界观看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轮回,人体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中医重视人的主观意识,重视人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用十分简便的方法概括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执简驭繁、驾轻就熟地掌握着化学物质十分复杂的中药,安全有效地解决了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中医能够化害为利,变腐朽为神奇的法宝,掌握在优秀的中医手里。这都是中医学具有强大生命力,越挫越勇、不可战胜的原因。
17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21:22:4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12月1日20:30),朱萍霞讲述《捍卫中医》,她和大家一起讨论2006年,张功耀在和讯做访谈,试图把反中医的闹剧变成一场风暴,他自己也可以成为改变历史的人物。然而,他的阴谋被识破了。那时,曹东义在南通市参加会议,王明华告诉这个消息之后,一个“用人民战争方式淹没他”的策略形成了。本来是张功耀接受采访的事情,变成了他接受审问,接受批判,形势明显逆转,让嚣张跋扈的张功耀感到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情,不容易成功,而且被人民耻笑和抛弃的时候,即将到来了。他表演的时间不会太长了!http://www.ynjkcy.com/hwzy
         祝贺朱萍霞讲述《捍卫中医》成功!2006年9月20日,曹东义在南通出差,去参加“南通良春风湿病医院开业典礼”和《朱良春医集》首发式。时年90岁行医70年的朱良春先生,学术与事业都很辉煌,桃李满天下,能够观礼器闻韶乐的一次盛会,自然是很难得的一次机遇。
突然接到杭州王明华朋友的“紧急情况”的短讯信,他说,9月21日张功耀在和讯博客接受专访“为何主张告别中医中药”?他说:“明天是摊牌大较量的日子,我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作战方案,争取首战胜利!”
       我立即回话说:“用人民战争的方式,淹没他!”21日下午,我参加过盛典,到达朱老的研究所办公室,还好,离开始还有50分钟,粗粗地浏览一下网页,已经是200多个回帖,大家群情激昂,都等待着一场较量的开始。我也打开“中国中医药论坛”网页,那里边有“南京陈斌”帮我建立的“捍卫中医,反击张功耀”的论文目录,20多篇文章都带着超联接,只要一点就打开了过去的文章。在论战的后期318楼,我把这个连接20多篇文章的目录也帖到了网上。我在朱老研究所办公室小张的帮助下,很快在“第206楼”帖上去一篇文章《张功耀的反中医情结,根于文化自卑》,紧接着又连续帖了《解析反中医的“张功耀现象”》、《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紧接着,我在211楼又帖出一篇文章《跪在洋人面前写不出正确的科技史文章》。
      212楼的网友劝我:“劝曹先生一句,对张先生不必如此认真,他只不过是在炒作,你对他越认真他就越得逞,他并不想得到认同,只是个想出名而不择手段的可怜虫。”
216楼的网友感到大战即将爆发,因此,发出警告:“请注意:所有的老外正开始以惊叹的神情,朝圣的虔诚,考古的认真:面对中医!而另一边,本来生的黄皮黑眼的某些人却在自虐!不过,祝贺你!我不但点击了,还回帖了。祝贺你!”
      在217楼主持人牵牛续锦宣布了访谈的开始:“大家好,这里是和讯博客访谈,今天我们请到了在我们这里开博客的张功耀先生。张先生,您好,很高兴今天您能抽出一段时间来与网友做在线的交流。在访谈开始前,很多网友就跟贴向您提问,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们开始。”
        219楼主持人继续说:“张先生,您的关于‘告别中医中药’的系列文章,在网络上发表以后,引起了网友强烈的关注,你觉得大家为什么对这个问题这么关注呢?”
      张功耀的回答还需要时间,立即来了他的帮手上海的王某,号称是交大的博士,并且经常亮的底牌是“中共党员”,在220楼出手一块大字广告:“从实践三个代表的角度论废除中医的必要性”。难怪221楼的网友立即反驳:“好大的帽子!”
       可怜的张功耀,500多回帖,竟然400大几是批驳他的回帖,不像是专访,倒像是一场批判会、声讨会,他真正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成了众矢之的,万炮齐轰的重灾区。让人真的感受到了古人所说:“天心自我民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力量!张功耀的不得民心,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尽管他“高举着”科学、文化、人道、生物多样性的四个金光闪闪的招牌,来势汹汹,似乎锐不可挡,现在却成了灰飞烟灭的纸老虎,即使是有西方“无所不能的主”来保佑他,也无济于事了。
      整个访谈,张功耀只能把他过去的陈词滥调翻出来,应付主持人的提问,无法应答愤怒的网友的质问,也无法回答王明华紧追不舍的“张功耀涉嫌造假五大伪科学问题”。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21:46:2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12月2日20:30),王群才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建国后,为了推行“中医科学化”而大力开办中医进修班,让中医学习西医,其思想根源在于当时普遍认为西医是科学医,中医则不够科学。为了纠正歧视中医的错误政策,毛泽东提出要西医学习中医,而不再是中医学习西医。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之中,中医属于旧学,而西医属于新学,让西医学习中医,就等于让科班出身或者留洋归来的西医,拜拉抽屉跟师学艺出身的郎中为师,这样做不仅属于奢望,几乎是一个天方夜谭,没有行政力量的推动是不可想象的。
        西医学习中医的过程、结果怎样?有哪些经验教训?我们一起期待王群才的讲述。             http://www.ynjkcy.com/zyjxdsh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六十年前毛泽东发起的西医学习中医的运动。不同的人,因为思想感情不一样,很多人获得了中医的知识和成果,也有个别人只做了很肤浅的比较,没有多少收获。有的人甚至完全变成了中医,有的成为了中西医结合的专家,有的人只是浪费了不少时光。但是通过这次洗礼,没有人再公开谈论中医不科学了。中国培养的大量兼学中西医知识的乡村医生,也极大地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状况,在世界上成为很多国家学习的榜样。中西医结合诊治,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急腹症,胆石症,宫外孕,骨折,传染病等的诊治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没有地盘和利益纠葛的时代,创造了中西医互相促进的辉煌岁月。
1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21:31:3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12月3日20:30),王红霞主任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中医的特色。中医学如果只是零散的经验,或者只是某些针灸、拔罐、秘方的简单技术,它就难于有辉煌、长久的未来。相反,如果中医学有穿越历史的力量,那么它就一定包含着深厚的科学道理。
就医学来说,如果中医学与西医在研究对象、指导理论、研究方法、治疗手段上,不具备特殊性,中医学就不会是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就很容易被西医所同化和吸收,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可能性。然而,中医科学化搞了上百年,中西医结合搞了几十年,却没有把中医学吸收进西医的体系之中,这也充分地从反面证明了中医学的优秀特质,它完全独立于西医的目光之外,我们不能因为对其不理解,就加以排斥,甚至错误地加以取消。
王红霞,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 河北省第四批名老中医师带徒继承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曹东义教授高徒,河北省名中医赵振兴教授师承弟子。从事临床工作以来共发表论文30篇,参编论著10余部。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来,尤其擅长运用心理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及心身相关性疾病包括胃肠消化性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前病变、胃食管反流性、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肺系疾病包括各类咳嗽、哮喘、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失眠、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产后抑郁证等而达到“心身同调”的效果。
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自组织理论对于阐明中医学术原理的重要性。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 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其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也就是说,即使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电脑、宇宙飞船,也是由人们从一个一个零部件组织起来的,是先有零件,后有整体,是局部决定整体。而生命现象,甚至整个宇宙,都是先有整体,而后才分化为各个部分,是整体决定部分。
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既与父母的先天遗传有关,也与自己的后天升降出入的代谢有关,也与人体的精神情绪,人生际遇,自然界的周围环境因素有关。
人体有强大的自组织能力,很多细胞都是在整体的制约下,自生成、自调节、自修复、自终结。中医认为“化不可代,时不可违”,也就是说人体的生理变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不能用他组织代替。医生的作用属于“他组织”力量,只能通过患者的自组织起作用,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保持健康,不能取代其自身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所以《素问•汤液醪醴论》说:“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其气不服。”所以,作为医生在临床治病时,决不可任意夸大他组织的能力,掩盖医学的无知、无能,妄言病人为“不治之症”。很多疑难杂症、危重病人、甚至被认为是“绝症”的病人,在中医内服、外治的帮助下,奇迹般地战胜了疾病,重新获得健康的生活。这是中医的价值所在,也是帮助人体恢复自组织能力的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2 21:19 , Processed in 0.0621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