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融合观续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09:35:21 | 只看该作者
           后  记
      中西医融合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突破口,碰撞与融合这是一个社会历史演变过程。融合是进化,是产生一个新的理论、事物,是新生事物对于原有事物的包容、涵盖,而不是消灭,原有的事物并没有消失,而是退居到次要位置,这就是一体化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1+1=3而不是1+1=1。
      中西医的关系如同无理数、有理数、实数之间的关系,欧洲数学界发现无理数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始终没有解决无理数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与定义,当实数概念出现的时候,无理数的概念才能够最终确立。中医理论至今是一个未被解开的千古之谜,就是因为中西理论没有融合,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所以,中西医融合的理论一旦确立,中医千古之谜将大白于天下,中西医之间的关系迎刃而解,中医就是无理数,西医就是有理数,中西医融合就是实数,中医以其模糊性、可延展性、不可分割性充填于刚性的、点状的、不连续的、可测量的类似于有理数的西医之中,二者融合为完美、流畅的实数数轴线。
       中西医融合的原基概念是象态,象态概念是由证态概念发展而来的,首先创立的是证态概念,在证态概念体系确立之后才引申出象态概念。象态涵盖了证态,只有象态概念才能够解决藏象经络理论与西医解剖、生理、组织胚胎等基础理论的融合。这也符合医学理论的发生发展规律:由临床到基础,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论。中西医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中药方剂与中药单药的使用问题,在治疗上合理、正确使用中西方法治疗病人,取得超于中西医的治疗效果。解读藏象经络、实现方态融合是今后的两项任务。
      方证对应是辨证论治的落脚点,“有是证用是方”,通过证态概念体系把病理状态与方剂联系起来,什么病理状态,应当使用什么方剂治疗,一目了然。所以,证与相应病理状态的论证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差之分毫失之千里,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出版的三本书中主要论证的就是证与相应病理状态的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方证对应并非简单的对号入座,方随证变,随症加减。
     中西医融合与转化医学:把中药方剂转化为西医病理状态,直接运用于西医临床,实现中药房与西医临床的转化,这是最奇特的转化医学。
     中西医融合不仅包含医学理论的融合,而且包含着医德医风的融合。医学理论形成过程中无数病人的鲜血、生命、痛苦,贡献给了医学事业,医生掌握的每一项技术,哪怕是最微小的操作、技巧都是无数病人的血泪、痛苦乃至生命换来的,作为医生、药业、护士、医疗管理层没有理由再向病人索取额外的报酬,病人出院时我们应当向他们鞠躬、致意,应该向病人说声谢谢!谢谢病人给了我们经验与知识,这些经验与知识是任何实验室、任何动物实验所不能够给予我们的。这种良心账应当贯穿到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中,形成整个行业的医德医风。医药行业中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在中西医融合的过程中应该逐一清除。
消灭或者控制一个疾病的关键不在于发明一个或者几项治疗技术或者药物,社会制度与社会行为的改变很关键。毛泽东时代消灭了娼妓,性病绝迹了;经常洗澡根除了疥疮;物质生活提高了,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升高了,营养不良发病率降低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在出版《中西医融合观续》的时候,后记删除了。特此声明。
172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7:02:43 | 只看该作者
      真诚欢迎各位多提批评意见。
    谢谢。

点评

我一提意见,就是批评你。还是别提了,免得你心烦。  发表于 2014-5-22 18:16
17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0:18:41 | 只看该作者
我一提意见,就是批评你。还是别提了,免得你心烦

       回复:只要先生就书中的具体问题、学术问题提出批评、质疑、发难,我一定虚心接受,平心静气与先生交流。

点评

白衣先生对中医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批评的这些内容,与你很对号。你平时张牙舞爪,大喊批判科学主义。现在,真正的“科学主义者”来了,你正好使用你的“批科学主义”的绝招,把他打败,以证明你的正确。没想到你这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5 11:24
174
发表于 2014-7-15 11:2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7-15 11:29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7-15 10:18
我一提意见,就是批评你。还是别提了,免得你心烦

       回复:只要先生就书中的具体问题、学术问题提 ...


       
      hljjxxliqing白衣先生对中医弊病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批评的这些内容,与你很对号,就好像批评的就是你。你平时张牙舞爪,喜欢打内战,美其名大喊批判科学主义。现在,真正的“科学主义者”来了,你正好使用你的“批科学主义”的绝招,把他打败,以证明你的正确。没想到你这几天装看不见,有意躲闪。原来是个“叶公好龙”式的人物。
       现在,我特意通知你,以免你装聋做哑。千万不能装熊啊!

      http://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176&extra=&page=1

      
17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5:40:28 | 只看该作者
  陈斌的回答。

      这个话题,论坛不知讨论多少遍了。只是有些会员未曾经历或认真回顾,就同一个问题重复的说来说去,坐而论道,许多的时间与精力就耗费于其中了。

      王先生“未曾经历”而已!先生把陈斌先生的帖子认真看完了,再发疯。

点评 王锡民 别人讨论过与你无关。有本事,你来回答。不要顾左右而言它。  发表于 3 小时前 IP:113.7.37.249 .

       回复:
     全球中医论坛的前身是中国中医药论坛,要不要我把中国中医药论坛中我的帖子转发过来!
     白先生与王先生都是科学主义者,不懂历史,対中医一知半解,实际上你们对于中医的批评是批评你们自己对于中医的曲解!你们首先把自己弄不懂的中医理论进行歪曲、误读、曲解,然后批判被你们自己歪曲了的谬论!
      我完全同意陈斌的话,也是我的意见,有什么不可 。
176
发表于 2014-7-19 21:10:3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连“鸟语“文化含义都搞不懂的人,在这里高谈阔论学术,让本鸟叔鸟蛋疼。没文化真可怕,装文化更可怕。

点评

耍下流,自取其辱。  发表于 2014-7-24 08:21
177
发表于 2014-7-26 14:41:1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连“鸟语“文化含义都搞不懂的人,在这里高谈阔论学术,让本鸟叔鸟蛋疼。没文化真可怕,装文化更可怕。
178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16:58:30 | 只看该作者
川耗子 发表于 2014-7-26 06:41
一个连“鸟语“文化含义都搞不懂的人,在这里高谈阔论学术,让本鸟叔鸟蛋疼。没文化真可怕,装文化更可怕。 ...

   玩下流,耍流氓,自取其辱!并且记录在案!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06:46:33 | 只看该作者
       点击率超出3000,没有见到中肯的学术批评,令人不安。
    诚心 欢迎质疑、批评。非学术的话,就不必了。
180
发表于 2017-10-5 09:16:48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参考,多多批评。
        脾主运化,气血津液辩证,痰饮血瘀等内容,都在这本书里详细讨论了,请参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9 06:38 , Processed in 0.0557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