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9:00:17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渔翁注:费晋卿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医。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道光年间(1821~1851)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均取得显效。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至咸丰(1851~1861)时,费氏医名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孟河水乡小镇此时也以医药业发达而成为一个繁盛地区。费氏博学通儒,医术精湛,人称其以名士为名医,蔚然为医界重望。
  费氏几十年行医生涯积累了丰富的临征经验,平素治学颇多心得,乃着手著书立说。他认为医学发展至今芜杂已极,必须执简驭繁救弊纠偏,以使后学者一归醇正。为此,他投入一生精力孜孜不倦地摸索,一切从临诊实际出发,博采古今学术之精华,不参杂门户偏见,努力探求立论平允不偏的醇正医学。笔耕数载终于完成《医醇》书稿(共24卷),并付刊刻,不料此书文稿连同藏扳一并毁于咸丰年间一场战火。此时,费氏避太平天国战乱于古延陵之寓斋(在苏北泰兴县五圩里),复患脚疾步履艰难,终日坐卧室中,值此闲遐时日,潜心著述,追忆往昔著作内容,随笔录出。撰成《医醇剩义》4卷。书成于同治二年(1863年),刻印之后盛行于世。嗣后又撰《医方论》4卷(1865年)。
  综观费氏医学思想,以“醇正”、“缓和”为特色。其学术源于历代各家学术,由搏返约,取各家之长补偏救弊。《清史稿》有传,评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最著。”其子孙继承家学,以医名世。孟氏费氏作为著名医学世家和学术流派蜚声进代医坛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6月23日 07:00pm 时添加 -=-=-=-=-
采自:百度百科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6月23日 07:09pm 时添加 -=-=-=-=-
孟河名医费伯雄和后人的几个故事﹙十﹚2009年05月29日 07:43 A.M.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付会长   程协润
                 1、费伯雄遇“强盗”记。
                                                 ﹙一﹚
在咸丰年间,清军驻防在丹阳的向荣督帅,因带兵攻打太平天国的太平军,他带着清军的军队驻守在金陵的紫金山一带,因久攻城不下,心烦意乱,身心交趄,积劳成疾,在阵前呕血了不少次,军中郎中想尽办还是久治无效,军师对向荣督帅说,你这样长期拖下去恐怕不行,要赶快想办法解决,向荣督帅回到了丹阳的驻地之后,想了想军师在紫金山一带说得很对,现在的情形是没有其它办法了,向荣督帅他才对军师说,只能派人骑快马到孟河请名医费伯雄医治疗了。
孟河的费伯雄他是一位医术医德高尚的名医,只要有人来请他看病,不管是大户发财人,还是穷苦的小户人家,都能迅速出诊去看病,从来都不含糊的,何况这次还是朝廷命官向荣督帅派其帮办、江南提督张国标﹙又名嘉祥﹚特来孟河请我去丹阳,为清军江南督帅向荣治病,于是他向江南提督张国标来使问了问向荣督帅的一些情况后,就将江南提督张国标送走了,看完了手中的一个病人之后,就立即准备了一下带着随从租了一条小船沿孟河向南经运河直去道丹阳。
费伯雄从家里出来时已经是下午了,到傍晚时分,小船航至丹阳境内的一个偏僻的地方时,费伯雄他们一行还没有在意,呼啦一下子涌上十多个“强盗”,每个人手握长矛和大刀,一眼目睹过去,个个多是凶杀之神的样子,费伯雄的一行随从个个被吓得身体直发抖,但费伯雄却沉重应付显得一脸不慌不忙的样子。
费伯雄定了定神,等了一会儿他对“强盗”们说,诸位英雄好汉,我想你们是为钱财而来的吧?我是一位民间“郎中”,﹙那时的医生民间都叫郎中﹚身无分文,如果你们要钱的话,等我行医看完病之后,请你们到孟河我家里去拿吧,现在我是救人最要紧啊!
“强盗”怎么肯听费伯雄的话呢!“强盗”们开始跳上船后就搜查了起来,船上没搜到什么东西,接着就掏了每个人的腰包,他们除了搜到了几个铜钱外,其它一无所获。
这是看起来像“强盗”中的一个头人暴跳如雷发火说,把他们统统赶到岸上处,给我押到营地去,好好看关,等我搞清他们的身份之后,我要将他们作为一张 “邦票”来处理,等他们的家人带着白银来赎人,否则我们就撕“票”!这班“强盗”们押着费伯雄和随从就走,等他们七拐八弯地将费伯雄一行押到了营地,费伯雄到了“强盗”们的营地一看,这里那里是什么“强盗”的营地,原来是当朝清军的一个军营呢,这时费伯雄心里明白了,对身边人说你们放心吧,这下我们不要紧了。
原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里,社会上已变成清军和“强盗”们是一家了。费伯雄心想既然是军营心中就有底了,我们也就不怕这班“强盗”们了,只见费伯雄他们不愤不怒站在那里等这班所谓的“强盗”们打发他们呢,不久一个管带﹙相当于现在一个营长的职务﹚来了,管带经对费伯雄他们的一一盘问才知道费伯雄是为他的顶头上司向荣督帅看病的江南名医费伯雄,只见管带一声扑通向费伯雄跪下来,赶紧赔礼道歉,赔不是后,这时这班假“强盗”们个个傻了眼似得,赶紧跪下来向费伯雄赔不是,管带明确表示有他亲自护送费伯雄这个郎中先生去丹阳为向荣督帅看病。这时的费伯雄再也不理睬这个管带和这班假“强盗”们了,带着他的随从座上船返程回孟河城去了。这时的管带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如果让向荣督帅知道了肯定要罪加一等了,自己骑上快赶到丹阳的营地向向荣督帅请罪了。这个管带知道罪行的严重性,还斩了自己军营中的一个录营兵带去,在向荣督帅面前这个管带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他下级的小卒,向荣督对这个管带一通臭骂后,命把他关押起来等候发落,这时向荣督帅只好再差他的心复干将张稼祥带着官船,直去孟河再请来费伯雄为他看病,并向费伯雄表示歉意,言明了对军中假“强盗”们的处理一事。费伯雄是个仁慈之人,随后跟着张稼祥干将带着随从去丹阳看好向荣督帅的病。
2、孟河费伯雄等孟河名医常喝志公井水
水井:是几千年来先民创造的一种生活用水的水利设施;如武进潘家牌楼村东板桥西有“萧井”,万缓有:“志公井”,是南朝齐梁时期的,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口古井还有一段历史记载志公井的传说,这口叫“志公井”的千年老井,据说因智宝寺长老志公和尚常对地质水理颇有研究,为了保证萧家的吃水,在这勘地开挖凿井汲水后人名志公井而得名。此长老志公和尚常不光佛学高深,且善诗文,萧家人便慕名送幼童的萧衍拜他为师。萧衍正是在这儿的长年苦读,夯填了梁武帝萧衍爱文崇佛的知识厚底与精神境界,促使他在登上政治舞台后仍沿这条轨迹,导演了一幕幕震撼华夏的梁朝悲喜剧,梁武帝萧衍也是喝志公井的水长大后当上皇帝的。志公井现在新北区孟河镇万绥长力冲压机床厂厂内,距罗妃桥正北约一百米处,传说梁时为方井。万绥一带土壤为沙土,下雨不存水,雨停水干,大旱之年就“沟塘底朝天,河里船搁浅”,连饮水都很困难。传说志公井,是一口井水清冽,味如甘泉,香醇可口,久旱不涸,汲取不竭。1931年大旱,但志公井依旧井水如故,周围三五里内的居民,均依靠志公井用水。该井梁时初凿为方井,井栏现已不存,不知何时改为园井,但群众仍沿称为方井或志公井。         
志公井最大的特点是清、甜、醇有泉水之味道;井水清澈见底,旱年不涸,冬暖夏凉,井水对人体含有益的矿物质。清:井水为碧清碧清,人站在井边上,可以把人的倒影照的一清二楚;甜:在大伏天,舀一口冷井水就喝,有纯甜纯甜的感觉,从心底里都感到有甜的味道;醇:如果将志公井的水烧开后泡茶喝,有一股清香甘泉甘醇的感觉。所以附近的老百姓都挑志公井的水回去烧饭和泡茶喝,后来清朝时期的孟河四大医派的名医费伯雄、马培之、马伯藩等人家里雇了佣人,定期到万绥街上去挑志公井水到家里病人煎药吃和给客人与自己泡茶水喝,如果将志公井的水泡碧螺春茶喝,那茶色、香、味将更佳,喝下去之后浑身感到有一股舒服极了的感觉。
                3. 费伯雄两度为道光和太后治病
“御医原本真名士”。常州御医绝大部分都深得江南儒家文化的熏陶,爱好书画文和诗棋琴,热爱民间自由散淡的名士生活,享受花鸟鱼虫和闲云野趣的优越遐迩的生活。
常州孟河人的费伯雄,经林则徐推荐,道光年间曾两度应召入宫治病,先为道光皇帝太后治疗过肺痈,均取得显效,获道光帝赐匾额,称道其“是活国手”。后又为治愈了道光皇帝的“失音症”,道光皇帝赐联幅“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费伯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医家,四岁能诵唐诗,七岁能属对下联,年二十,善于琴棋、好乐文章,写对赋诗,对天文地理、六壬、技击等亦嗜爱。不仅医精,而且能书,善画兰竹。费伯雄一生著述繁多,不仅有医方论著多部,更有诗词文集,《费晋卿文集》、《留云山馆文集》、《留云山馆偶存》及《留云山馆诗文钞》各一卷行世。被誉为:"诗原本性情,文得欧阳神。"
常州孟河人,孟河医派的第三位御医是费绳甫,在光绪年间,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推荐,被德宗皇帝征为御医进宫就医。祖孙二人同是贡生,同被君皇征为御医,被医林人所称之为奇医。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6月23日 07:10pm 时添加 -=-=-=-=-
采自:龙城记事
17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2:48:11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源侄方:
  肝为将军之官,其体阴,其用阳,故为刚脏。两尺虚细,右关独弦,右脉甚滑,水不涵木,肝火驱痰上升,阻塞灵窍,不时眩晕,急宜清通神明,息风化痰,渐望轻减。
   紫丹参三钱 大麦冬一钱 云茯神二钱 川石斛三钱 柏子仁研去油,二钱  明天麻六分  天竹黄六分 直僵蚕一钱二分 象贝母研去心,二钱  杭菊花二钱  化橘红一钱  制半夏梨汁炒,一钱二分
生石决明六钱 花龙齿二钱 灯心三尺
173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2:58:31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叔平:
肺肾阴亏,脾有湿痰,拟培土生金、纳气固精之治。
潞党参三钱 云茯苓二钱 怀山药三钱 炙生地四钱 潼沙苑三钱 白归身二钱  大白芍酒炒,一钱  夜合花二钱  大砂仁一钱 左牡蠣四钱  红枣去核十枚 金櫻子打碎消色,两粒
174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3:09:20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寿官: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入于脾而布于咽。先天本亏,后天亦弱,虚里不合,先宜扶上调荣,后再进补。
白归身二钱 云茯苓二钱 焦冬术一钱 黑料豆三钱 薏苡仁四钱
佩兰叶一钱 南杜仲二钱 川续断二钱 怀牛膝二钱 陈广皮一钱
大砂仁一钱 橘  饼三钱 姜二片。
此药效后加潞党三钱 广木香四分
17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5:33:56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
七月廿九日(9.20)…..寿官臂痛引为颈痛,昨夕喉肿发热,夜延王医治之,今略愈,殊倦。
三十日(9.21)醒后遍体作懒,牙痛仍甚,而恶寒作热,不思饮食,晚曹医逸泉来,云牙痛是本病,风寒其标也,用表药。夜呻吟不子禁。
八月朔(9.22)热退,得微汗,牙通稍止,而乏不可支。早晨怠卧,未谒祠堂(渔翁注:仍在故里服丧期间。)曹医来,云只须清解矣。
初二日(9.23)晴。曹医来诊,晚牙痛大作,食瓜半枚,腹坚如故,益悔前此侍疾无状矣。今日吾乡中元也。。。。
初三日(9.24)。。。。。曹医来,用羚羊、牛蒡,牙痛稍止,肝稍舒矣。
初五日(9.26)晴。仍延曹医,去牛蒡,仍羚羊,牙痛稍平矣,药得力矣。寿官稍痊,尚臂痛,殊黄瘦。
176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6:05:31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九月十五日(11。4)阴,南风,燥热。厚斋兄昨日食蟹下血,继以呕血不少,今日稍好,神气甚足,惟两手脉洪数,幸尚软耳,可惧哉?
九月十九日(11.8)晴,暖特甚。。。。。忽闻厚斋兄又吐血,急往看,神气甚惫,两手寸脉不至,五兄赠以参。。。
二十日(11.9)阴,小雨。晏起。两侄往问厚斋,闻神气稍定,脉亦渐来,似服参有生机也。午后诣厚斋,言语如平时,脉之,则右三部皆虚,恐非佳兆,曹医则云大势无妨矣。
廿二日(11.11)晴。晨赴墓次伏哭,痛日月之不淹,伤吾生之多病,归饭。饭后偃卧,不能事事,自知肝鬲有疾。闻厚斋兄渐愈,可喜。
177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15:58:14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
四月十五日(5。30)(返京途,宿无锡---渔翁注)
十六日(5.31)阴,黎明行,逆风牵缆,七十里戚市堰,挈斌孙访八十四岁老医吴仲山,语不甚了,已偏枯矣,方用穿山甲,未敢服也。
178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02:04:52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六月初十日(7.23)安官寒热往来,服发散药,咳嗽转剧,延颐寿堂药铺李春荣(河南怀庆人)来诊,云恐变疟,方用祛暑助气养阴,似甚妥。。。。薄暮抵白草洼,泊此处。。。。
十一日(7.24)。。。。安官服药热止。觉轻安。余嗽转甚,夜不得卧。
十二日(7.25)安官微热旋止,类疟,余则发烧不能食。
十三日(7.26)热退未尽,不能食,惟有偃卧,是日复毒热。自处一方,仿生脉散,恐汗多伤气也。
17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08:06:42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十四日(7.27)安官热一阵即止。余亦渐瘳。
十五日(7.28)疾稍退,胸未清,咳甚剧也。
十六日(7.29)过杨柳青未泊。。。。。泊天津北门茶口店,(亦称火神庙)痰咳极苦,乃延徐谧园者来诊,处发散肺气方,又延卢君(丙昌,四川萕江人,其祖曾任霸州牧,伊尚在直隶游幕。今在天津县署,号荔池,行六)诊,云元气太弱,止能清导,全用柔下之品,夜不得卧。
180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18:54:07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十一月朔(12.9)据云今日入直,知圣体发疹向安。。。。。
初二日(12.10)。。。。圣恭有天花之喜,余等入至内务府大臣所坐处,托案上人请安,送天喜,易花衣,以红绢悬于当胸。辰正二刻请脉,巳初见御医李德立、庄守和,方用凉润之品。(脉案言:天花三日,脉沉细,口渴腿疼,懊憹,四日不得大便,项颈稠密,色紫滞干艳,证属重险云云,不思食,咽痛作呕。)昨日治疹,申刻始定天花也。(昨日方亦同,芦根、元参、蝉衣、金银花等,桔梗、牛蒡、紫草、葛根、酒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8 12:37 , Processed in 0.07515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