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期——哲医

[复制链接]
171
发表于 2009-1-30 09:56:3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应该区分作为中医基本思维方式的取象比类与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即辨证论治这样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可混为一谈,而以往我们的教科书却正是把二者混为一谈的。有一些人把取象比类理解为中医认识手段的一种方法,就正是混淆了两个不同层次概念的结果。
172
发表于 2009-1-30 09:59:3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应该说,取象比类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医认识疾病、认识药物的基本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维方式,非独中医使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不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中医理论及其来源。辨证论治是中医的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离开了辨证论治,就没有中医存在的可能。一个是思维方式并推演为基本理论的构建问题,一个是方法论问题,是一个包括了多种认识方法相结合的实践操作问题。取象比类与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本质问题,是一个事物即中医理论的两个层面,二者缺一不可。
173
发表于 2009-1-30 10:11:1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9/01/30 09:59am 发表的内容:
应该说,取象比类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医认识疾病、认识药物的基本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维方式,非独中医使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不只是一种技术 ...
      通过讨论,大家的认识逐步靠近。
      我还是想知道:心主神明是怎么样通过取象比类和其他什么方法得出来的?如果没有一个人知道“所以然”,恢复中医原貌,纯中医,中医继承与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
174
发表于 2009-1-30 11:16:2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1/30 10:11am 发表的内容:
      通过讨论,大家的认识逐步靠近。
      我还是想知道:心主神明是怎么样通过取象比类和其他什么方法得出来的?如果没有一个人知道“所以然”,恢复中医原貌,纯中医,中医继承与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
[[心主神明]]呵呵 心是本,神是标是表,这是脏象,不是取象比类
175
发表于 2009-1-30 11:56:5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取象不类”是中医人不可回避的问题,它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哲学指导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哲学思想、理论、实践浑然一体。

    取象比类,必须与中医的历史发展相吻合,与辨证论治相吻合,
    任何一门科学都建立在对客观对象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即使对同一个客观实体的研究和实践,由于所取的资料不同,则会得取不同的认识和实践,形成不同门类的科学。如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即使是同一门科学如医学,所取的生命和疾病的资料不同可形成不同的医学。如中医和西医。
   “象”是中医认识生命和疾病的客观实在,是中医获得对生命和疾病本质认识进行逻辑思维的客观依据。是中医与西医对生命和疾病认识根据的根本差别,也是中医和西医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的根本差别。
   “象”与“形神统一”的“神”,藏象学说的“象”是相统一的概念。形和象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的标志,是生命存在的标志,也是疾病存在的标志。
   “象”是宇宙万物运动与周围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反应,是生命运动与周围万事万物的反应,是疾病演变过程中与周围万事万物的的反应,“象”是中医的四诊资料,是中医思维和实践的出发点,离开“象”便不可能有中医。只有从“象”中才能看到世界万事万物的联系;只有从“象”中才能看到生命运动和疾病演变与周围万事万物的联系,形成整体观;只有以“象”为根据才能形成中医的逻辑思维,形成“辨证论治。
   ”象“是中医的特色,中医人从“象”中能看到西医看不到的世界,看到西医看u不到的生命运动、疾病演变部分,看到西医看不到的生命运动、疾病演变与周围万事万物的联系。
176
发表于 2009-1-30 12:28:1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取象比类与科学的认识论完全是两回事,试举一例来看:
    各位都知道,中药浴足可以治疗肝阳上亢一类的疾患,这是什么原理呢?
    有人用科学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认为这是药物经过皮肤吸收渗透的作用,其实,皮下组织可以吸收多少药物,即使是渗透或者吸收了微量的药物,又能够起到什么治疗作用?又何况这一点儿微量物质又是如何穿透皮下脂肪的?可见这些不过是想象的产物。对于一个肝阳上亢的患者,口服干姜附子是危险的,但是这些药物浴足却可以是虚阳下潜,这又是什么道理?
177
发表于 2009-1-30 12:29:0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科学的物理化学里面都有一个“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规律,但是,中医却是“同气相求”,同气相求一语出自《易系辞》。同气相求的根据是取象比类即整体观念的推演结果,药物足浴的治疗作用也是这样理解的。因为同气相求,所以虚阳就会被足下的辛热药物吸引而息息下降。其实,不用药物的日常洗脚也同样可以起到清心降火作用,故俗语有“剃头洗脚胜过吃药”的说法。
    日常生活中,所谓的“夫妻相”,所谓的:“养儿肖养父”,“后爹的儿女象前夫”,虽然有一些科普读物做过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释,却不如同气相求解释的来得捷当。
178
发表于 2009-1-30 13:15:13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9/01/30 00:29pm 发表的内容:
科学的物理化学里面都有一个“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规律,但是,中医却是“同气相求”,同气相求一语出自《易系辞》。同气相求的根据是取象比类即整体观念的推演结果,药物足浴的治疗作用也是这样理解的。因为 ...
[[[因为同气相求,所以虚阳就会被足下的辛热药物吸引而息息下降。]]],呵呵 肝阳上亢可以用热水来同气相求,那么,肺热型高血压可不可以用热水来同气相求治疗高血压哪?
179
发表于 2009-1-30 14:53:3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9/01/19 10:26pm 发表的内容:
回复gonmai先生:
脉变化的病理基础是脏腑功能和气血变化。
经络的实质是古代医家按当时的系统方法在人体上创建的。这个问题很大,不是一下子就能说清的。但是,可以说明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真正把《灵枢》和 ...
请教哲医
[经络的实质是古代医家按当时的系统方法在人体上创建的] 是否意味否定经络的实质?
[脉变化的病理基础是脏腑功能和气血变化。]这里一个"气"字,是否因为否定经络的实质而成为抽象的口头语?
180
发表于 2009-1-30 15:08:0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8/08/21 09:05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现有从论坛领取的工资三十万,存于论坛银行,故以三十万元悬赏:谁知道十二经从无到有的过程。其答案,必须有文献依据,或历史依据、或实证、或佐证,并与经典文献的记载相符、确能证实十二经从无到有的过程 ...
哲医先生啊   好像先生不愿意理睬咱呀,可能是书读得少等级低,资格浅,或许是少知识,哪儿说话太直率得罪先生了吧  呵呵
但是咱喜欢中医,有所体悟,想求论坛上大学者的批示,大学者的批示一字千金啊!
下面这段对《内经》之中关于经络的领悟,与先生对经络的观点有分歧,但似乎符合先生的要求:必须有文献依据,或实证、或佐证,并与经典文献的记载相符、确能证实十二经从无到有的过程。
咱不要三十万元悬赏,只要哲医先生点滴批示,先生乃研究经络功夫深厚,语胜万金。谢谢!

《灵枢·经别篇》说:“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所以应天道。”
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排列成奇数的六个音阶为“六阳律”,称“律”;隐喻产生共振的气动力。合时间季节生发。
《灵枢·经别篇》还说:“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
这里“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应该与〈五常政大论〉“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合参。“外合于十二经水”,即《灵枢。九针十二原》:“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以地理的江河解释十二经水,显得离题,不知是比喻其作用,还是后人误解。
若因为一个“建”字,把“经脉”解释成 论理工具,将使中医理论变得虚幻缥缈。
问题是建啥?从文字看,是建阴阳诸经,
从“帝曰: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建立的主体是 量多少不同的气。阴阳诸经与气,就象椟与珠的关系
是否可以理解为:在人体脑髓、骨、脉、筋、肉、皮生成之后,开始纳谷入胃,也就开始建立诸经阴阳属性,(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建立阴阳诸经的不同功用(气有多少,异用也),是供气通道开通的叙述。
试看婴儿出生,很快会吮乳,,是脾胃通舌的经脉得气产生功能。
随后会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会笑表示膻中经气的开通。
随后手会抓东西,肝主握,是肝经开通的表示。
随后会站立,肾主骨,腰者,肾之府,会站立表示肾气开通,

随后会走,脾主肌肉,表示肝肾脾三经协调通行,
其间,还有大小便的正常化与知觉自控,是三阳经经气与功能产生的表示,一般在一年左右,幼儿的基本功能具备,也就是十二月建十二经,基本完成。随后的生长发育,是各经气继续延伸完善的过程。
人体功能,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是大脑发育,智慧增加,那么,试想,人老了,怎会笨的不懂大小便吗?不会吧,那么是啥呢?是经络(神经)控制能力的减弱,行动无力,中医理论的意见就是少气。
中医理论的主体治疗对象似乎应该是 经气。十二经表示谷气分十二条主干道运行的途径及其属性。
请哲医老师批示。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9:58 , Processed in 0.05320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