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701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0:53:4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9月13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五章“医话随谈”中的部分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溯古论今谈医德

”,届时我们一起跟随朱老学习作为一个医生的基本医德修养!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中“溯古论今谈医德”的有关内容。

    朱良春先生说,医德是指医务人员应当具有的道德品质。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提倡医德是我们中医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这方面的论述。其中最著名的有“疏五过论”、“征四失论”等篇章。嗣后,在历代医家的著述中,都续有记载,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恳切指出了当时医生治学的许多弊端,提出了“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医学主张,堪为学习祖国医学之准绳。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于篇首列有“论大医习业”、“论大医精诚”等数篇,对医德作了精辟的论述。南齐《褚氏遗书》中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这是对医生道德的基本要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医学家无不具有高尚的医德,济世活人的动机,激发医学家为医学进步奋斗终生。所以说,医德和医术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章次公先生赠给朱良春一枚图章:“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章师指着印章说:“这16个字,要永远牢记,身体力行,作为临床实践、济世活人的座右铭和做人的准则,才能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医生。”这是当今中医大师的高标准,也有医德的内涵。



感谢马京雪的讲述和分享。
1702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0:55:43 | 只看该作者
        今晚8点(2021年9月14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98讲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5)。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5)
黄帝曰: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可得闻乎?岐伯曰:人之五藏,一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此即人气天气同虚也。又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因而三虚,神明失守。心为群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群泥丸宫一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火不及之岁,有黑尸鬼见之,令人暴亡。
  人饮食、劳倦即伤脾,又或遇太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阳作接间至,即谓之虚也,此即人气虚而天气虚也。又遇饮食饱甚,汗出于胃,醉饱行房,汗出于脾,因而三虚,脾神失守,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却遇土不及之年,或已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阴天虚,青尸鬼见之,令人卒亡。
  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伤肾,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虚,肾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却遇水不及之年,或辛不会符,或丙年失守,或太阳司天虚,有黄尸鬼至,见之令人暴亡。
  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又遇厥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阴作接间至,是谓天虚也,此谓天虚人虚也。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神位失守,神光不聚,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阴司天虚也,有白尸鬼见之,令人暴亡也。
  已上五失守者,天虚而人虚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谓之曰尸厥。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此谓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1703
 楼主| 发表于 2021-9-18 22:39:2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9月1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学习朱老对萆薢、黄芪配地龙、刘寄奴、木槿花、蜂房等药物独特的用药经验。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朱老对萆薢、黄芪配地龙、刘寄奴、木槿花、蜂房等药物独特的用药经验。
萆薢清热利湿,经常与土茯苓等配伍使用,【用量】土茯苓30~60g,萆薢15~30g。【功效】泄化浊毒。
【主治】痛风。对膏淋、尿浊、蛋白尿、带下属湿热壅结者亦效。
【按语】痛风乃嘌呤代谢紊乱,系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所致,在中医乃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之证,治宜泄化浊毒。土茯苓善祛湿毒而利关节,萆薢善利湿浊而舒筋络,二药合用,可快速消除症状,降低血尿酸指标,是治疗痛风的要药。土茯苓、萆薢亦可同威灵仙合用,威灵仙宣通十二经络,对改善关节肿痛有效。
黄芪是一个补气常用药,配地龙益气活血。黄芪配防己则可以行水,能更好消肿。【用量】黄芪30g,防己15g。【功效】益气、行水、消肿。【主治】气虚湿滞之肢体困重、浮肿、关节肿痛。
【按语】二药为《金匮》防己黄芪汤的主药,历来用其治疗表虚风湿身重之证。
蜂房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或同属近缘昆虫的巢,东南各省均产。性平,味苦咸微甘,入肝、肾、胃三经。朱老认为,蜂房带子者效佳,本品具有祛风定惊、解毒疗疮、散肿定痛、兴阳起痹等作用。既能内服,又可外敷。朱老认为,痹证是概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增生性脊柱炎等而言。此等疾患凡属病情较重,叠治缠绵不愈者,必须益肾壮督以扶正治本,蠲痹通络而祛邪治标,方能受到好的效果。朱老的“益肾蠲痹汤(丸)”就是根据这个原则制定的。处方:熟地黄15克、当归、蜂房、仙灵脾、鹿衔草、淡苁蓉、炙僵蚕、炙乌梢蛇、炙地鳖虫各9克,炙蜈蚣、炙全蝎各1.5克(研分二次吞),甘草3克。上为一日量,煎服。连服五帖后,按上方十倍量研细末,另用生地黄、鸡血藤、老鹤草、寻骨风、桑枝、苍耳子各150克,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早晚食后各服6克,妇女妊娠或经期勿服用。寒湿甚者加制川草乌各6克;阳虚者加熟附块、炙黄芪各12克;阴虚者加石斛、麦冬各9克;变形甚者加炮山甲9克。一般服汤剂后即感疼痛减轻,继服丸剂2-3月,可以逐步稳定或治愈。如服丸后有口干现象者,可用生地、麦冬、北沙参各9克泡汤代茶。
蜂房治疗带下清稀为朱老之创获。凡带下清稀如水,绵绵如注,用固涩药乏效者,朱老于辨证方中加入蜂房,屡奏良效。朱老认为:“带下清稀,乃肾气不足,累及奇经,带脉失束,任脉不固,湿浊下注所致。利湿泄浊之品,仅能治标,而温煦肾阳,升固奇经,才是治本之图。”朱老用蜂房,每伍以鹿角霜、小茴香等通补奇经之品,即是此意。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8 22:43:0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9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掀开学习曹东义老师作为执行主编的《河北中医五千年》。《淮南子》书中还有对疾病应早期治疗的记载。如《人间训》告诫人们:“患至而后忧之,是犹病者已胘而索良医也。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这里根据上下文意虽是以医学喻为政处事的道理,但其未病先防,既病早治的预防医学思想确能启迪后学,这与《黄帝内经》中“病已成而后药之”,其理相同。敬请期待王秀民分享和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河北中医五千年》之中《淮南子》有关中医药的记载。其中关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这个神话启迪了古人天人相应的世界观。
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一前122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少子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淮南厉王因“谋取”获罪,流徙途中绝食而死,后淮南厉王的封地被一分为三,刘安被策封为淮南王。
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作《内篇》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为《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

《淮南子·天文》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黄帝在周代的出现,与当时的大家的事情理念有关,是周族加强对四方各族统治的需要,也就是说,黄帝只不过是一种大家的事情理念的形态化。
《淮南子·修务训》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炎帝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也辨识草药,甚至留下了“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说明中药的起源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主动辨识过程。后世的《神农本草经》写作于何时何地,很难确论,但是神农氏在河北大地上曾经生活和战斗过,有关故事流传了很久。
如《人间训》告诫人们:“患至而后忧之,是犹病者已胘而索良医也。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这里根据上下文意虽是以医学喻为政处事的道理,但其未病先防,既病早治的预防医学思想确能启迪后学,这与《黄帝内经》中“病已成而后药之”,其理相同。
《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

感谢王秀民主任分享和讲述!
1705
 楼主| 发表于 2021-9-18 22:43:55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本周四(2021年9月16日)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中药僵蚕的本草考证。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僵蚕的来源、产地、生活习性、炮制、临床应用等内容的历史沿革进行介绍,以为理解其临床应用、方便质量鉴别提供参考。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关于中药僵蚕本草考证的有关内容。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善于运用虫类药,(1)热病初起:朱老经常采用以僵蚕为主药的“表里和解散丹”,治疗多种热病初起而见有表里症者。
(2)口眼歪斜:朱老对某些顽固病例,采用以僵蚕、全蝎为主的“平肝祛风汤”治疗。
(3)小儿惊风:朱老外治方:僵蚕、全蝎各一条,朱砂0.7克,麝香0.15克。共研细末,用人乳调成膏,摊在如铜钱大的布上,贴于太阳穴,一般可收效。
(4)荨麻疹:即“风疹块”。朱老因僵蚕长于散风泄热,对风热型荨麻疹,用之多奏效。
(5)慢性咽炎:患者咽部焮红灼痛,咽壁有颗粒滤泡突起,梗然欠利,讲话较多则感咽喉不适,发音不畅,常有口感咽燥之感。
(6)重型风湿性关节炎:重型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久治未愈而寒湿偏胜者,可用“五虎汤”(炙僵蚕、炙全蝎各6克,蜈蚣三条,制川、草乌各3克)多收效。朱老认为,阴虚体弱者慎用此方。

感谢张慧康的讲述和分享!

1706
 楼主| 发表于 2021-9-18 22:44:32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朱萍霞,在新疆向大家汇报:

本周五(9月17日)晚上给大家分享由曹教授主编的《挺起中医的脊梁》和秋季常见病的艾灸调理穴位
莫把科学异化为宗教审判
所谓“科学”,既然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认识的知识体系,那么人类科学的历史也就很长久了。
方舟子说:“现代科学的源头来自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诞生.发展起来.然后向全世界传播的。古代中国也有灿烂的文明,某些技术发明甚至长期领先西方,当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呢?这个问题是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提出的,被称为“李约瑟”问题。
秋季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及下降的趋势,这时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气是人的生命动力,血为人的基本营养物质,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又可以疏理气机,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一般而言,体质虚寒的人尤其适宜艾灸。
敬请期待朱萍霞的分享,望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正。
祝贺朱萍霞在新疆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曹东义主编《挺起中医的脊梁》的有关内容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秋季常见病的艾灸调理穴位”。
“宗教审判”是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长达千年的迫害。
“科学”是宗教审判迫害之下诞生的成果,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认识的知识体系,这与中华民族“格物致知”一样,是历史悠久的事情。
方舟子等人主张“现代科学的源头来自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把中国古代的科学探索都排除在外,张功耀就主张“中国古代无科学”,这就为中医不科学找到了“理论根据”。这种文化自卑,开始于五四前后,这也是中医学被抹黑、歧视、排挤的时代。
朱萍霞在新疆、在成都做艾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分享说,秋季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及下降的趋势,这时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因此,大家做好秋冬艾灸,有利于健康养生治病。
感谢朱萍霞的讲座和分享。

1707
 楼主| 发表于 2021-9-18 22:4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9月1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河北中医五千年》这本书的部分内容:
        扁鹊与巫医势不两立、扁鹊著《内经》和《外经》、扁鹊被害,葬于何处。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河北中医五千年》?的部分内容:
        主要有,扁鹊与巫医势不两立、扁鹊著《内经》和《外经》、扁鹊被害,葬于何处。
       扁鹊敢于与巫术划清界限,说“信巫不信医者六不治也”,不是靠学习了唯物主义理论,而是靠高超的医学能力。
扁鹊能有《内经》《外经》,既是老师传给他《禁方书》的进一步发展,也和他有虢太子这样有文化的徒弟有关系。没有文化根脉,很难有经典著作传世。
可惜又可恨的是,扁鹊有这样大的贡献,却被秦太医令派人刺杀了。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1708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20:10:03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1年9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学习内容是第五章第二节与第三节人的本质在于生命运动与健康与疾病的生命规律!详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祝世讷先生《中医学原理探究》第五章“人的本质在于生命运动与健康与疾病的生命规律”的有关内容。
中医学有过辉煌的几千年历史,也有过近代长达百年的衰落。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在外部还原论的科学观、机械论的技术观、新旧取代价值观的挤压下,中医界内部发生自我改造而逐渐形成的。
历史进程到了近代,在中医按照自身规律不断发展的时候,西方医学逐渐东传,来到了中医曾经一统天下的中国。在京城行医40余年的王清任,不知是否听到了西方医学长于解剖的消息,但是他开始为祖先的解剖内容进行纠错。1830年《医林改错》出版之后,中医界信心大失。由此走上了自我改造的道路,也是一个逐渐衰退的开始。
汇通医家主张汇通中西医知识,希望熔中西医知识于一炉,愿望虽然很好,效果却事与愿违,中医很快就出现了“失去自我”的尴尬局面。
找回中医的本质,
才能逐渐走向复兴。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709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20:10:5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9月2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五章“医话随谈”中的部分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漫谈怎样防病保健、延缓衰老“
”,届时我们一起跟随朱老学习如何通过对于情绪、运动、烟酒、饮食的调控以达到防病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漫谈怎样防病保健、延缓衰老“的有关内容。
朱老既擅长临床治病,也善于养生保健,他论述通过对于情绪、运动、烟酒、饮食的调控以达到防病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朱老说,“有病方知健是仙,人生长寿健为先。”说明预防疾病,保健延年是很重要的。
人人都希望有个健壮的体质、旺盛的精力、乐观的情绪,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拼搏,为人类做更多有益的贡献。
一、精神愉快,青春长在

心理学家将精神紧张、怨怒、恐惧、失望、焦虑、沮丧、压抑等统称为(“情绪困扰”,认为它与疾病的发生乃至猝死,有密切的关系。《内经》将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认为七情不可过度,否则就会损伤脏腑功能,影响身体健康。故有人提出”情绪困扰”乃百病之源,是有其道理的。
二、运动可延年,要活就要动

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能使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得到锻炼,增强生理机能,促使身体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戒除烟酒,规律生活

吴阶平教授谈养生之道时说:“我认为重视自我保健,有意识地培养有利于健康的好习惯,下决心戒除不健康的坏习惯,这就是最好、最有效的养生之道。”这是十分真诚的劝告。
四、病从口入,慎食为要

饮食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必须慎食、节食。

谢谢霍立轩医师讲座和分享。

1710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20:15:11 | 只看该作者
      中秋快乐!学习继续!
     今晚8点(2021年9月21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99讲《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1)。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1)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
  帝曰:间气何谓?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帝曰:善。岁主奈何?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
  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
  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
  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
  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
  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帝曰:其主病何如?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
  帝曰:先岁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
  帝曰:司气者何如?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
  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升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帝曰:岁主脏害何谓?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13:39 , Processed in 0.0510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