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周现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拯救中医学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20-3-13 10:42:26 | 只看该作者
        从道物统一的立场,让我们来看看人脑的不断进化过程:
       本能境界——称为原脑或基脑的作功, 是动物大脑的核心部分,它掌管着所有动植物的本能活动,例如饿了同婴儿觅食,到了发情期找配偶繁衍后代,遇到危险尽量逃避与对抗等等。所有爬行类的活动,都是靠这种脑功能来生活、工作并繁殖后代和重点保护宗族的基本延续生存目标,另外对自然灾害有自动预警和逃生的本能;
       功利境界——桥脑或普通动物脑的作功,对利益名誉非常注重,根据自我需要,来决定自己的某种自私行为,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得失感受,没有“他中有我、我中有他”的共利思维,思想走向偏度;
        道德境界——皮质脑或整合脑的作功,比智慧脑还差一级层次,虽具“善”与“恶”的思维有度,但易感情用事而被失态所利用,随着进化的与时渐进,动物的许多本能忘却了,但以物锐偷懒,致以智体日益退化;
       太和境界——智慧脑或综合脑,具备此脑者有‘析万物之理’,‘判天地之美’的无上综合境界,掌握着事物有无交易的“常态”与“失态”偶联互补协调有序“中态公约度”,对于自然社会的事件认知是自由与自约的协同互补有序。
========================================
         坐在家里,联想奔逸,想入非非,没有任何根据,忽悠自己,欺骗别人。依我看你属于功利境界脑,沽名钓誉,为了一举成名,独创“道物协同”以反对唯物论、辩证法为噱头,博取眼球回头率。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著书立说,无可非议。也要允许别人批评,不当之处还请谅解。你的积极一面就是否定了机械唯物论,否定了分析方法科学万能论。
162
发表于 2020-3-13 10:44:44 | 只看该作者
周现强 发表于 2020-3-12 09:44
要连续的对待问题,并读懂”无极是藏在了太极之内,其内即先天之阳气与阳精“,这是如同植物的种子,先天 ...

作为概念,太极到底属于的范畴还是的范畴?抑或二者(道与物)兼而有之?

点评

这己回答得再也明白不过的地步,还用问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13 11:09
163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0:5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3-13 11:07 编辑

       希望坛友们看了楼上“自然信仰”之后,你还是在把低等动物界的“功利境界”当着哲学文化指导思想?那太萎曲你的智商了,经过世界智商委员会的对照比较调研通报,非洲人处于70分、欧洲人处于90分、还未达到100分,分别智商还处于“本能境界功利境界”,而亚洲人分别到了100-110分的阶段的“道德境界与大同境界”!哲学文化指导思想早己到达了天公度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的程序系统。
164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1:09:03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20-3-13 10:44
作为概念,太极到底属于道的范畴还是物的范畴?抑或二者(道与物)兼而有之?

这己回答得再也明白不过的地步,还用问否。

点评

我知道你想说太极是道与物兼而有之,且二者在太极是协同的。既然如此,你理论的名称由道物协同论改为太极论既简单又容易让人理解。岂不是更好!为何要标新立异呢?难道是因为太极中的道与物不协同才需要你协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13 16:22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1:3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3-13 11:44 编辑

太极之道在数理上的无限和自限性偶联承制的思考

          把现代系统论和量子原理结合在生物学理论上,与中国文化传统理念有机融合在“时空太极原理”之中,通过“时空太极原理”的“择优”避劣,“有度”的“集合与离散”双向的“协同控制论”道路,相应于我国已有的“阴阳离合”思想,揭示出该议题的“内禀性”与“同一性”的协调一致的目的意义,是从现代认知方法学上的展开说明。从中体现出“象数与义理”相整合的“道物互补哲学”方法论思想,为公理性前提下的隐含意义,论证当前尙存的唯物论与唯道论不能同自然生态的不一致性,促成哲学走上“道物协同承制论”的轨道上前行,达到社会管理和科学技术双重任务视野的健顺发展目标,提供公理性的思维认知基础理论向导作用。首先对于太极原理之全体的真知理解,是“道物协同承制论”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极”是中国哲学自身阐释的‘顶级’概念之一,就是说对太极这一概念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思想自身阐释的一种方式。因此,太极和“道物”、“有无”、“阴阳”、“五行”、“虚实”、“善恶”等自限【庄子的有封】与连续【无限】的概念一样,是中国文化自身的精髓,但没有自己特定的定义,当你问太极是什么和企图解释太极是什么时,你实际是在如何进一步的理解中国传统各个不同层次的整体文化,这正是造成许多人、特别是西方人对这些概念感到困惑的原因,这也成为中国传统不同层次的整体文化的一个难解之迷。不能正确完整地理解“太极”的含义,也就根本无法理解“道物”、“有无”、“阴阳”、“五行”、“虚实”、“善恶”等关键的相互作用的概全机制。当中国文化世界化时,中国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必须得到西方文化能够表达和理解的程度,这并不但是在重构中国文化,而又是把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在世界性的文化整合大潮中有机地参与其中,因此这并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解释困难,而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把握“自然中态公约守度”的最佳选择性释义和机遇。


         从现象性地来看,中国文化与既往的西方唯物论文化的差异性是显著的,这种差异性是一种全面性,无法在某个方面、某种事实、某个领域等进行定义性的区分,在很多地方甚至是无法进行差异性的比较,这里的主要的困难,就在于既往的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区别在于文化层次上的根本性不同。大体上说来,中国文化是本元的整合;而西方文化是特征的分析。因此文化比较和融和的困难,就在于能否实现不同层次【其实是层次上的差异】上同时性的全面交流。一方面,西方文化应对中国文化具有实证、分析性的研究;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应对西方文化进行整合性的吸收。实际上西方唯物论文化的现代文化性变迁为系统论,已经成为了西方现代性甚或是后现代性的主旨。如果说,文艺复兴标志着西方文化从中世纪宗教神权的希腊式的抛弃,那么现代西方社会性的文化,就同样是一个步入系统论上的进程,其文化成了向中国传统整合方向的回归。


         另一方面,中国的近、现代开始的剧烈社会变革,却是从文化的老年走向现代知识化的还童,因此民主和科学成为了五四时代摧枯拉朽的旗帜和号角,百年血浴火焚,一代代的骨殖奠基,终于从一个内斗争、外抵抗的无我中国,最终开始觉醒走向世界的自我中国。我们中国人在20世纪初干了两大蠢事:第一大蠢事就是“全盘接受”西方低层次显性文化,只要是西方的也不管好坏,全盘接收;第二大蠢事就是“全盘否定”我们自己高层次的传统本然文化,只要是中国的就不管好坏,全部丢掉。这是我们的历史悲剧,经过百年来几代人的被动殖民化灌输,以进展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所以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要来发展传统文化,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这样说并非是要否定“五四运动”,而是说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态度不应走向极端,更不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工具用来抹杀遗失记载了的祖宗历史过程,更不要去全盘接受和全盘否定。在当前,知识和理性工具已经普遍化、社会化了,但20世纪所盛行的中国主流文化,是既往西方到现今已过时文化的殖民化。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并不是与西方现在流行的系统文化对立的成分,中国文化与西方现在流行的系统文化,是互补性的世界文化的有机构成。因此,我们应当看到,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文化的巨大身影,正在一个世界化的温床中喙壳而出。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分析是一个“功形而下”的显性层次,中国文化的精粹不在于如何表达和表达的分析形式,而在于不断地呈现出整体观的自身价值,这就是文化意义上的价值性,因为中国的上古历史已经提供了一个文化化的社会体系,但在现代文化的世界性范围中,中国文化的理念和精神,应该注入系统化的知识成份,这正与纯文化的如艺术的性质一样,实现形式、内容和文化本然的统一,现代流行的系统文化的知识纯粹性与中国整体观的理性的自身是文化的互补,中国文化充分利用世界系统化文化的资源为自己作系统意义的阐释,已经刻不容缓了,不是中西两种文化在一个国度中的并存分离,而是如何达到系统化的综融一体,这是建立“道物协同承制论”的意义所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必然之路。


          追索到基础知识的最深层次,就是时间和空间,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就以时间和空间作为人类的直观形式,是一切知识和知识论的基础。从古希腊最伟大的学者到现代最前沿的科学家,都是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顶级概念前回眸,中国文化中最精粹的“时空间距太极”哲学思想,完全能够在人类目前公认的前沿的思想领域,是能够获得很好的解证,而且比其系统性的更具备了超前的系统。


          在西方学术思想中,以欧几里德几何学为代表的空间理论,是哲学和数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源头,几何学的形式与形式逻辑,一直是古代至现代的一切知识的理论基础,因此在知识的自身本然性上说,形式和形式化的道路是西方学术乃至西方文化的内在特征,但是形式化的纯粹性却包含着自身不可逾越的困难,这种困难并不是在现代学术理论中突然产生的,在几何学的源头就隐含了这颗“自相矛盾”的悖论种子,空间理论中没有关于点与点自身从源头关联的几何学,空间总是作为一个认识工具框架出现,因此最终的几何体——点,并未被理解为时空自身的意义,因为西方文化一直缺少一种关于自身内在本然性的学术思想,即使是知识的精神本质——理性,也脱离不了工具性的尴尬。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从大体上是一种自身本然性,自身本然的纯粹性就是内禀性,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一个顶级的自身概念——太极。作为一个中国哲学概念,太极是作为时空整合的理念形式,而被表征自然生态的“全息功形”图景,太极没有一种分析性的自身直接定义,而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南宋朱熹在释义周敦颐《通书》中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总天地万物之理”也就是对自然世界的至高性的“时空间距内容”的总道理,或说总体性和主持性道理的一种发现和认识,这就是太极。在中国传统学术理论中,以文化阐释自己的价值理性,中国传统哲学的术语——无极而太极,就是指自身本元的表征自然状态从无【无极】到有和有无【太极】交易【“道物”、“阴阳”、“五行”等的相互作用】过程的“全息功形”图景,这与几何空间的自身纯粹性还要概全的完整同一性,但这两者是不能直接进行概念分析性比较的,在文化比较的意义上,是不同层次上的超越性一致,把形式的自身阐释为本然的内禀性正是本主题的目的。从文化的观念看,中西文化在超越层次的意义上是互补的,我们可以看到,得到充分发展的现代数学日益精深,却面临着自己的哲学基础的困扰,而被称为数学的危机,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现代数学基础理论中,所表现的广深性已经日渐突显。


        本人所建立的道物学的根本信仰是以“道”成物,认为天地万物皆由“道”而生,是在纠正宇宙爆炸臆论对环境继续引导破坏的恶作剧,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最早的宇宙生成论。但是因为老子用的是抽象数字,所以后人对于一、二、三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所以老子在《常清静经》又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又成为以道成物的“道物协同论”的最简短精辟的原生意义上的概括。


       文子真人领悟老子奥旨后阐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又说“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浑而为一”的无极与“寂然清澄,重浊为地,精微为天,离而为四时,分而为阴阳,精气为人,粗气为虫,刚柔相成,万物乃生。……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骨骸者所禀于地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太极过程状态。后世也有以一指天,二指地,三指人为天地人三才兼容共利于一体之中。也有以一为元气,二为阴阳,三为阴阳相冲而成为“和气”,这个“和气”就是“生生之谓易”的衍生万物之意,也是上中下、左中右、你我他的共生场关系。北宋张紫阳真人总结了各家之学说后,在其著的《悟真篇》中有诗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相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阐明了丹道奥秘。


          大道之学常用“无极”一词指道,即“无色界”的时代,天地未辟、阴阳未分的无色无界状态;用“太极”一词指天地已辟、阴阳具在的有色有界【层次界限】的明晰状态,即“有色界”时代的形成的“道物同体”的宇宙。是从无极“无色界”至太极“有色界”的过程状态,也是从“无色界”到“有色界”的形成过程,认为蕴藏着先天与后天世界中“大道成物与道物具在”的互运内涵,是“道物协同承制学”的重要方法。


        “无极”即“道中”,是说比“太极”世界更早的起始的状态。“无极”世界是老子用以指称“道”的更早的起始的概念,《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这是第一次出现追索无极的“无色界”到太极的“有色界”的概念。所以无极的原义就是指大道,指道是不可穷尽的。后世道教徒,都是在这一意义上阐述“无极”的概念。其实不然,现实世界是太极的“有色界”,他们是在议现在的人说过去的事,在同现在的世界的不一致之论。


          后世因道墨法佛儒等学派、传承、体悟的不同,所以引伸的侧重点也稍有不同,本人于该文中着重予以纠正纷乱性的秩序理顺,主要在于解决许多的牵强附会与自然不能序贯的问题,以达到课题概念与用语的明晰化和有序化道路。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意思是宇宙无边无际,无穷之外,还是无穷,无极便是无穷与无层次界限。汉代的河上公《老子章句》认为,复归无极就是长生久视,所以与“大道”相合。因此将“无极”解释成“大道”,认为道是无界限的。“大道”在天地开辟之前,它已经存在了无限的时空,而且会永恒地存在下去。在时空上它也是无限的,不会局限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区域,因此用“无极”的范畴称为“大道”。在宇宙演化的广度上就使用“无极”一词时,常与“太极”相照应与相连续。指明了天地未辟、但却是天地起始的混沌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大道”。因此,“无极”是“太极”的渊源。丹道修炼者都追求“与道合一”的人【物】与道合,在具体修炼的过程中,便是返回到原始至尊的状态,这就叫做复归“无极”的化神【功信】境界。但这又同现实的世界存在着不一致,走上了无物所寄的游魂的道路上。
大道学家认为当天地混沌未开,宇宙未发生之前是无封的无层次界限,一切处于虚无阶段,也就是“无极”之意象。而“无极至太极”的观念,是中国哲学及各宗教最终也是最初探讨的“大道”文化。《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参照系列“道物”中悟到,物化俱归“无极”;道运俱归“有极”,“有无”因循同化显“太极”。又从“有无”中参悟到“太极”的宽广无限与自限【庄子的“有封”】。于是悟出大至宇宙,小至个人皆能在“有无”之间因循,拥有与天地一般“无极与太极”的“无限与自限、自由与自约、无过与不及”的“中态公约度”的自然标量规范管理法则,悟出“有无”是“太极”的境界。所以《道德经》又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致建立了《道德经》中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协同互补承制之宗旨。


         从“无极”到“太极”,在形式上是从时空间距的“虚无”到达时空间距的“虚实络合同体”的层次界限过程。“无极”是“虚无”的无形无相,“太极”是“无中生有的有无同在”的形象俱存,但此时已是“太极”而不是“无极”。 如此《道德经》就曰:“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关于“无极”至“太极”又是中国哲学的一大课题,明“无极”难的“见之不见”,要了解“太极”就不难的“见之不见与易见”,只有大智者“道物同体”的“显微俱见”。若要详尽其义,从《道德经》的“无有”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协同互补承制思想深入参悟方有所得!也是太极议阴阳,无阴阳则无太极。阴阳俱在,则是太极的有色世界,也是“道物一体、形与神俱、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世界,分别再用唯物或唯道等论再也无法知真的表征清楚。


          大道学家又把从“无极至太极”的天地开辟之前后经历,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极”。它们是从“道到道物同源共体”演化出天地的五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前后相继的五种状态。


         “太易”【太易者,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见气也】是连气都尚未出现的状态 。宋代的道法理论中,很重视这一阶段。《道法会元》卷六十七、张善渊《万法通论》说:太易,是指阴阳的分化尚未出现,广大无垠的原始虚空【太虚无形】,当这一阶段,没有光明没有形象,没有形状,也没有名称。寂静无形,这就叫做太易。“太易”是神【功信】的起始,但气尚未出现 。


         在“太易”之后的阶段是“太初”【太初,有名无实,虽变有气,而未有形,是曰太初。太初,气之始而未见形者也】。《列子》说:“太初”是“气”刚刚出现的阶段 。张善渊则认为:“太初”是阴阳易运出现了气,但尚未有形象。所以“太初”就是“气”的开始产生而未出现“形”的阶段 。


        “太初”之后是“太始”。“太始”指“形”的开始【太始者,阴阳交合,混而为一,自一而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是曰太始。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质者也】。不过这儿说的形,并非感官可见的形状,而只是在开天辟地之先的状态。《易纬乾凿度》将之定义为:“太始”形之始。张善渊则说:“太始”是指阴阳交合,混合为一,自有了一,便产生形。但是虽然有了形,却尚未有质。所以“太始”就是形的初始而尚未有质的阶段 。


         “太始”之后是“太素”【太素者,太始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是曰太素。太素,质之始而未成体者也】。《列子》将“太素”定义为质之始。张善渊认为:“太素”是“太始”易化成形,有形然后有质,却尚未成体。所以“太素”就是物质的起始而尚未成体的阶段 。


         “太易”、“太初”、“太始”和“太素”四个阶段,使气、形、素、质的逐步过渡而来的“功形发生场”过程,才已经具备了道物有无的“虚实络合同体”的有色界——“太极”【太极者,太素备而阳变阴合,五行具焉,万物生焉。是故太极肇判,轻清为天,重浊为地,大道彰矣】。是道与物协同承制之体,由它的动、静形成阴阳的变化交合,产生了五行,和万物的化生。这种便是“太极”。天地的开辟,便是从太极开始的 。五太的概念,是对“道物协同承制”逐步演化出天地以前状态的精辟的概括,在哲学上都有其重要的道法自然意义。


          五太的概念逐步被理解成阐明宇宙从“无极”至“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虚与实等的偶联。而它们之间却是协和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道物协同承制世界的普遍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子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微等,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五千余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166
发表于 2020-3-13 11:40:18 | 只看该作者
          坐在家里,联想奔逸,想入非非,没有任何根据,忽悠自己,欺骗别人。依我看你属于功利境界脑,沽名钓誉,为了一举成名,独创“道物协同”以反对唯物论、辩证法为噱头,博取眼球回头率。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著书立说,无可非议。也要允许别人批评,不当之处还请谅解。你的积极一面就是否定了机械唯物论,否定了分析方法科学万能论。
167
发表于 2020-3-13 11:41:07 | 只看该作者
而亚洲人分别到了100-110分的阶段?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1:45: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3-13 11:47 编辑

          “太极”一词至宋代时,被易学家们化生出“太极图”,“太极图”的意思是:极有极限之义,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从事物的“四维一挚”立体征象来看是“太极胞”的体现。

         “太极图”是研究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是“宇宙魔方”。但“太极图”由于阴阳多维网络方位的涨落移动和交易,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这些始终在表征平面的不完整的示意图,人们把其黑白之间的对称当着表象不易不动的死态平衡来对待,不见其阴阳多维网络方位的涨落移动和交易的活态自然,这就不知其太极之道的內在原理了,不能同自然全息图景适宜配匹的说理,只有运用“太极胞”才能展示出其“四维一挚”的立体多维网络层次秩序交易性的本原完整属性。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含三为一”是为了什么呢?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代表的宇宙,代表的“无极”,“太极”是有限之天,“无极”是无限之天。“太极”是有无虚实同体,“无极”是虚无。“太极”是三,“无极”是一。图象的黑白二色,代表阴阳协同,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道生一,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就是阴阳交感化合的太极圈体的所有事物。三生万物,就是“太极”的立体多维网络层次秩序交易性的宇宙内所有发生的事物。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故万物各具不同大小的太极的立体多维网络层次秩序交易性的相互嵌套运化作用。也就是说,“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五行的五常的精气神中态公约规度的统一运作。若分而言之,每卦有三爻,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又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人部之阴阳,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所以万物也各有各具不同大小的“太极”的立体多维网络层次秩序交易性的相互嵌套运化作用,也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无极”。但是宇宙又是无形和有形的“虚实络合层次界限”体系,故又称“太极”。按易道学的观念,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虚实之体是健顺不息的运动。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的规范标量效应场关系。就人部阴阳而言“健道成男,顺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即指此。所以庄子说:“易以道阴阳”。用-1n代表阴,+1n代表阳,0为阴阳的交易极化状态,也是宇宙常数,太极的数理全息图景则为【-1n—0—+1n】的“中态公约度”的自我系统程序启动与调控再生的规范管理模式。


          一般地说,数学的基础和内容大体分为两个部分:数与时空、数的理论以算法为基础,最经典的代表理论就是自然数和数学分析,几何学以时空为基础,欧氏几何就是典范,但这两者是互补共生的,在数学理论中几乎不分彼此,数学进步的特征,就是不断地提高数理化程度,以得到更广泛地普遍性和深刻性,数学所追求的纯粹性,就是这种本然性特征的直接表现,现代分析是对经典分析的发展,即以数理时空为基础,而表现的分析理论,如泛涵分析。本论以形式化的时空理论【点集拓扑学】的观念和方法,在于重建中国太极学的现代基础理论,在这个意义上,太极学既是一种现代化的本然性哲学理论,也是现代数理基础的一个基本思想。


          在欧氏几何学中,点是时空中的位置【周剑铭:“中国哲学——太极几何论”】,就是说点是由时空定义的,这符合我们的日常直观,所有我们感觉的对象,都以时空形式确定为表征,但时空自身并不是真正纯粹的实体物质的存在,而是“虚实互补”的络合于一体。现代物理学发现,不存在一无所有的时空,即所谓“真空不真与不空”;另一方面,人们早就知道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纯粹几何体,比如任何物质平面在微观上都不是很平整的,即使我们有能力将分子或原子一个个的排列整齐,它们的表面也不是无限致密的【预留空穴、待而有容】,并不成为一个几何严格上的平面,因此纯粹的几何学与世界事实并不相容。


        我们必须倒过来从本然上,追诉点的意义,但我们不可能有点的绝对定义,这是一个哲学上的存在论问题,能够直接以点为对象的纯粹理论就是集合论,通过点集时空的理论,我们可以无须事先对点的精确定义而来讨论点与时空的数理表征,然后,将中国文化的内禀性思想引入点与时空的联系,理解点与时空的同构与异化性关系。

169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1:5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3-13 11:58 编辑

中国古代哲学同现代前沿科学之比较

一>、不谋而合的太极图和效应场

        阴阳太极图产生于河图洛书【于1987年在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原始社会遗址挖掘出玉片和龟甲图案与文字(65个字),据测算距今有五千余年】,被誉为“宇宙魔方”,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能说明什么问题和其所揭示的是什么呢?量子场论的图示说明就是效应场基态用一条曲线围绕其中心点,来加以描述的多维网络层次构态,那么量子就是场的相互作用应答反应激活态,也就是由点与点的连续所有机组合形成的曲线,在围绕一个中态效应场的多维网络层次构态图意,显而易见太极图【胞】是直接地反映着量子场论的这一基本内容。
         物理学对于“无矛盾”性的描述,就是宇宙时空连续性的多维网络层次状态,出现的运动轨道标量中态公约度的有序规范的稳态,随机与秩序的相互作用,在维持这个效应场的控制中心而转运,也非常密致地的整体逐渐集合与相应的自由分离的总约束的机制,这就是差异引斥力场的协同作功,依据功信和物质自然存在的差异涨落【盈亏】往来互通“有无”交易而自功,具有自组织、自生化、自调控、自择优的自动化的特征。它不同于一般不稳态的零乱动点【非整数维吸引子】,是具有“兼容共利”特性的非整数与整数维系、互补互通的既自由和又约束既济的时空维数,这种时空类似于“豪思道夫空间”,并且比其更完整的系统性与有机联系性,是自然生态“无矛盾”性的自组织原则。
         因此,这是一种多层次、多维系、网络状的“大的太极”嵌套“小的太极”时空相互作用的整体稳定,单个低层次太极时空局部不稳定产生的“差异”、从而自发启动交易互补的运动状态,形成无穷嵌套的自相似功构,实现着“层次自理、关联承制、系统自洽、全体制稳”。而且各种非整数与整数维系奇偶所形成的引斥力场,具有多点关联性的共同特征与有机守度集合与离散规律,即所谓的标度有序稳态性【标度律】。这就是大旋涡套小旋涡、上旋涡套下旋涡、左旋涡承右旋涡、正作用力制负作用力、引力承斥力、向心力约离心力等阴阳多维网络层次的相互作用谐振过程的太极时空间距的中态公约度,这不是两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抵消尽了的线性平面平衡,而是多维网络层次太极时空间距【效应场】的公约交易。把标尺作适当地收缩后,形象地说即用放大镜放大若干倍后,奇偶引斥力场的每个部分与整体具有同构性异化征象【同构异化律】。这是与内在随机缘性密切相关的几何性质【非线性理论中的孤子与混沌——张一方】的湍流被称之为“经典物理学最后的迷团”,而在新物理学中用系统论整合的不混沌性的多维网络状态,“因为它涉及到从微观到宏观许多时空层次尺度维系上的运动,它不仅和周围进行着能量交换,其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涨落【盈亏】往来互通‘有无’交易而自功的能量交换”,无矛盾性的协同互补场效应原理。这就有力地证明着湍流状态是事物的普遍现象,大到无限的宇宙本身以及星云、星系、星球,小到微观的粒子,现实的生命更是一个个的湍流状态。
        中国的医道之学的阴阳五行基础理论,就是建立在场效应与同构异化的“太极之间时空位置”理论上的,这就是医学的生物物理生态的系统科学的理论依据,依阴阳学说的是“清阳入五脏、浊阴归六腑、清浊各循其道而顺”之态。湍流也就是多维系、网络状、多层次“太极之间时空”对事物生发的控制中心,“湍流中的大旋涡【大的太极】套小旋涡【小的太极】的情景,和物理学中的无矛盾性的协同互补场效应,所描述的时相空间中无穷嵌套的自相似功构,有异曲同工之妙,无矛盾性的协同互补效应,一切在其内部的引斥等力场的相互作用运动,而它的内部的运动轨道,又是相互吸引与排斥二种趋势相互作用的结果”。湍流中的大旋涡套小旋涡的情景,就是大太极套着小太极所处多维系、网络状、多层次的太极时空相互嵌套的“虚实位势差异”产生交易互补之全息图景,这是为“虚态与实体”同构于一体的太极时空之全体,而这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说的基本一致,也就是因为同一而引斥,太极图中的点就是湍流子,而太极图本身就是湍流体。
          从上而论,古人对于太极,既无概念、又无解释,仅称为“太极阴阳之道”。 后人直到现在大多为跟屁虫,还没有达到完整认知,更有甚者把太极异化为北斗之星。而不知太极是个啥东西,也就更加难以领会“中庸”与“守中”的了,王夫之曾说:“阴阳之体,纲组相得,和同而化,充塞于两间,此所谓太极也”。这些古人都没有作出很完整与详细的解答,在西方【唯物论或系统论】到目前都沒有很好的解决这一非常重要的课题。
         要理解中庸,先要了解太极,不了解太极,无法理解中庸。也无法完整地理解天地、道物、有无、阴阳、彼此、刚柔、善恶等所处“两间位置”的基础构成太极之全体。南宋朱熹在释义周敦颐《通书》中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总天地万物之理”也就是对自然世界的至高性总道理,或说总体性和主持性道理的一种发现和认识,这就是太极。对自然世界至高性、总体性和主持性道理与法则的发现和认识,这其实还是一个属于和包含有对自然本原【本质和原理】的认识问题,即对世界观【或说宇宙观】和方法论【或说认识论】的认识课题。只不过是站在高维网络关联层次的位置上对这一课题的总描述。
         那么“太极”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世界观呢?或说人类大同文化期间究竟是站在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和立场上对世界加以认识和领会的呢?太极思维又是怎样帮助我们走进对自然世界以及人类文化的认识和发现呢?什么又是“总天地万物之理”,对自然世界的至高性、总体性和主持性道理的描绘和阐述呢?
         对于这样的课题,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到现在已经不能很好地认识和理解太极了,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和思想之根,已经在人们的知识层面上变得失形、失色和失传了。
         怎么办?别无它法,只有重塑太极,只有用现代的系统思维方法和语言将其重新发掘和表达出来,彰显太极本义,以利于和增进人们对中国哲学和中华思想文化的基础性部分及其所特有的基本观念和立场的认识和了解,以利于和增进人们对整个自然世界以及人类文明和理想的认识和了解,这就是本文的宗旨和目的,所相应达到和进入的一种对太极思想及其内含的发现和认识。但用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对自然生态以及人类等进行总体性发现、认识和阐述的论著在现代社会还没有先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更多、更好的中国式新自然和人文思想体系和观念来,以实现中华思想文化的伟大复兴。
         首先要了解“极”与“端”和“厥”【边、沿、屏、膜、障等意】字的关系,很大也极,很小也极,那么太极是至大与至小在网络层次上的“规范守度网络层次秩序”构态【或不同网络层次的功形发生场】,古人常说太极阴阳,说明太极是阴阳的至大与至小的网络层次上的可塑性,可见天地、道物、有无、阴阳、彼此、刚柔、善恶等都各并协偶联承制为——太极,只是其处的层次位置不同,如人体为一太极,单个细胞也为一太极,只是其处的“规范守度网络层次秩序”各有不同。阴阳是道的交易运化作用,阴阳分别处于太极时空过程的维系之中,阴阳的“间距位置”为太极之中态公约度——为“中庸”。因为“中庸”是居中的中间与律用的原理,不要误认为中点与中心,而是事物太极维系【为立体,两端为平面】之间的守度距离,距离实际上也是时空的称谓,从而说明阴阳等是处于太极时空之间的维系之中,是间隔有时空距离的存在,这些时空间距就是阴阳等事物交流活动的场所,这个交流活动的场所就是中态守度,也称为“中庸”或“厥中”【界限之內】,如果走向过左与过右或过上与过下则称为“狂獗”——不守中态。其中态如人在房间中活动,这个房间的空间【界限之內】就是留待人们在其中活动的场所;人体內的腔道是留待卫气营血与糟粕便于升降出入性的交易转运的场所;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管是留待血液在其中流动的场所;呼吸之气在气管与肺泡中流动与交换,气管与肺泡是留待呼吸之气在其中流动与交换的场所;胃肠是营气与糟粕在其中流动与交换的场所,等等。那么,太极全体之间距【界限之內】为阴阳在其中交易信精的场所;宇宙太空是留待天地在其中交易信精的场所。这些场所是既有时空度量之内的“自由”,又有时空边界度量的“约束”,人类文化社会体制既要自由,又要自约,这是太极之全体的原理。而太极为组织单位关系,否则就是纯自由的无组织,而不是自组织与自调控。国家社会是个大的太极之全体的场所,其体制同自然生态或有机人体那样配匹,才能保证场所内环境的秩序“守度”稳态,那“道”也是至大与至小的在网络层次的可塑性。杨上善言太极之体为“至寒与至热”间距守度的关系,热在太阳;寒在太空【太阴】。证明太极是至大与至小、至上与至下、至彼与至此、至有与至无、至热与至寒、至虚与至实等的层次上的位势差异、自发交易【相互作用】的过程流态,这个过程是个“循环往复”的枢机,这就是“道”的事物相互作用生化的调控中心。为无形态的功信抽象元本体的守度虚体与时空,以物在道的转运与转化作用。在人体内是脑垂体与肾上腺所分泌的正负能态神经递质与体液双向调控介质作用,如肾上腺与5-羟色胺等缩管与扩管等功能递质的自动化调控,是张景岳论及的命门作用。按全息论来讲,人体内每个细胞都是人体全息的功形之系列,并不固定于一事一物,只要有缺失皆可获得代偿,如干细胞移植术等,可见这个太极的中态枢机好似发动机的曲轴连杆的守度运动,是相互作用的生化的调控中心,这个调控中心是引斥力等效应场的轴心守度运动,是整个太空之下的不同层次上的关联,并不是北极。这就有力地推翻了北极轴心说的牵强附会的不科学。
           可见,太极与中庸是以中间【时空】的规矩才能“物以道予通为用”,是天与地、道与物、有与无、阴与阳、水与火、寒与热、湿与燥、虚与实、柔与刚、善与恶、祸与福、彼与此、上与下、左与右、盈与亏、出与入、正与负、南与北等两极【两维】的守度中间距离有限自由度或枢机【门户】。不独孔子的“喜忧哀乐”的精神守中,还要包括以上的內容才是全面的机制。何谓门户,就是处于两极【无太过与无不及】中间虚空的中态公约自由度,是事物秩序交易【交流、互换、交配、互补】的空穴场所运动机制,处于道与物、有与无、阴与阳等维系的太极标量规范的中间虚空距离差异性的屈伸【此词比消长同自然生态原理更为妥贴】往来交易,是事物相互正负回馈性自动调控的重要机制,为太极之道。所以黄帝名曰“天下化中,治之至也”;老子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孔子言为“中庸之道”、墨家言“执其两端、拟守厥中”,为万物孕育的根本。只有位势差异的中态公约往来,才是自动控制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善恶、有无、刚柔、形神、心物、动静等于“既无太过、也无不及”的“中态公约度”的杠杆,也是交易性的相互作用才能合成整体。只有自然执守中态机制之治才是公正的,从三皇五帝之后的历代“圣人”的“惟皇作极”之治,大多数都是为了愚民的家天下的筑基与巩固。只有美国的华盛顿在一定程度上建立的三维调控机制,是维持“中态公约度”的管理基础,但其后来的总统又极霸道了,其三脚鼎力的杠杆与力学牢固承制基础,仅维护其本国一极的利益作为,而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安乐。
           在人类社会为大众有意识性的制订的契约守度规则,予以维护社会的有序稳态往来交易秩序,自然为“有无”意识的公约才不至于乱道,超越其规范的维系则为“太过与不及”之道,即为乱道,“升降出入”和“屈伸往来”之道就壅滞不通不运了,“吐故纳新”就止息了。其中间为有度秩序的有无“自由与自约”往来交易作用,规范的维系以防“太过与不及”则需“公约”的内存正气。如善为不及、恶为太过;阳为太过、阴为不及;这是事物不能处于“既无太过、也无不及”之间联动性的“守度”稳态有序的“升降出入”和“屈伸往来”的有无交易【愚人称之为“中态公约度”或“标度律”——这是个创新与突破】之维度的走偏邪气。从中态公约度见到的是不为“对立矛盾”的悖论冲突关系,也不是以“恶”在推动自然社会发展的杠杆,从中见到的是以“位势差异”的“交易”在推动自然社会的事物发展【进化】为杠杆,而是以事物自然存在的太极时空性功和度数之间的“位势差异”,在启动着“升降出入和屈伸往来”的“守度概率位移”性的“互补协同交流”功信与物质的“吐故纳新”,这是说风在动,利于植物传播授粉孕育种子;水在流,因有落差才是源头活水;人在动,是因为生活在找工作、而求得更好的生存;心在动,是由于左右心脏产生的正负压力差,才能推动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从而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信息和营养物质的纳新供应,同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等等。总之,自然社会与人体的功信和物质在流动中保持了活态。如用予兑换物质中的人民币也在流动,从而带动了人为制造的多种物质的广泛性流动,才把市场搞活了。为什么能够把市场搞活的呢? 是因为自然社会上【人体机制】彼此之间存在着多维网络层次的“有与无” 位势差异的偶联、协同、互补、承制的兼容共利关系。为了不致于市场秩序的紊乱,需要制订一些相应的大家都能获得遵守的【契约】公共管理之道,如价格、治安等制度,即在公约守度的规范形式中,维持钱【信】与物的稳态流动秩序,只有在这些守度的规范经营【太极时空】的钱与物的稳态流动,才是常态的社会秩序,否则【逾越其守度的经营规范或公约守度】就为失态,守度的经营规范或公约守度性钱与物的稳态流动,是因为有了钱与物的“有无位势差异”才启动了市场上的循环交易流动性繁荣,市场上的某种物质达到了彼此两端之间的供给平衡,则是“有无差异”的交易消失,不能自我自发启动市场上的循环交易流动,从而导致市场的死寂。所以“平衡”是要不得的,是事物的一维表像,而不是事物相互作用机制处于多维网络层次的本原内涵。
          可是,当前的社会主流还是这么说“平衡”,已经说惯了嘴、懒惯了脑子,成了改不掉的习惯势力,义理作他们也没奈何,就是不讲道理的不讲理了,或是內涵臆会而表征不一的心是囗非与貌合神离,已经成为社会的语言表达弊病,禁锢着人们向义理象数的完备,向着完备方向努力的人们,反而成为被挖苦、封闭、讽刺、打击的对象,可见这些“变态”的现象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表现,明显的在生病,还在说自己没有病。因为“平衡”是两端的力量与质量的“绝对相等”,是绝对数,为“死态”解剖所得的静止理论,其度量衡中的“杠杆”失去了中态守度的“上下左右”摆动,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无“升降出入、屈伸往来”的“平衡”。事物两端的“平衡”就丧失了“守度”稳态有序的“升降出入和屈伸往来”的“有无交易”。有人用平衡木来比喻“阴阳平衡”是不够妥当的,因为平衡木是死的,人走在平衡木上面,为了能在上面行走时,必须左右时空守度的钟摆幅动,以保持稳态向前,否则人就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如此,所以人是活的;平衡木是死的,平衡是平衡木本身在平衡;而人是在向前运动的左右时空的钟摆为中态守度的非平衡,或称为守度的远离平衡态。平衡木是死的为绝对平衡,如果人体不左右有幅度的适应稳态性的向前运动就掉了下来,这个左右有幅度的适应稳态为适度的非平衡。那么,我们就从这个征象观察到,平衡为静态;适度的非平衡为动态,才是活着的人体。如是,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动态为守度的非平衡或不平衡。那么又会有人言之为“动态”或“相对”平衡,其实这种“动态”或“相对”平衡为“守度”稳态有序的“非平衡”与“不平衡”,事物多维网络守度的“非平衡”与“不平衡”,才能见到正负熵的功信与物质的互换交流,是与“耗散功构”理论相一致,是自然、社会、人体的“神机”。“平衡”了事物就丧失了差异互补交流的能动性【能力】,“神机”就息了。如同柸中之水静止不动了,过几天就必腐即臭,谷物久库远陈则生虫、人体脂肪积聚不运则壅,正如黄帝歧伯所言的“升降息则气固立危,出入废则神机化灭”,这就是国人在四千余年前早有的耗散守度的功构理论,让外国人拿去得了诺贝尔奖。顺带说一句:如果把祖宗的文化宝藏正确阐幽之后,国人要得多少的诺贝尔奖。
          什么是事物的维系呢?虽然在文献中,仅提出“道之阴阳为太极”或“太极是道、二分阴阳、阴阳交易合位而为道”,而阴阳在现代来说包涵着事物“正负属性”很广泛的范畴,基本上能涵盖着世间事物中“虚实两态”的功信与物质、所处的位置和性状与度数的协同互补和合状态,而不是“一分为二”的相对“决裂冲突”性的再统一性的“对立统一”的逻辑,而是“以二生一成三”的“离合偶联”,所处“中态公约度”状况的有机连续性与相应“兼容共利”而成的“孕育万物”全息图景的形式。例如:阴阳、天地、道物、表里、寒热、虚实、上下、左右、水火、无有、祸福、柔刚、善恶、南北、负作用与正作用、负能态与正能态、负熵与正熵、负电子与正电子、负离子与正离子等等的协同作用都是事物的多维系,从用词频率较多的如阴阳、善恶、负熵与正熵等用以对比研究待之,其阴阳、善恶、负熵与正熵分别都是事物所处多极的定性、定量、定位标度的维系规范用语,为事物所处性状与度数差异维系的自约交易动机,其标量规范维系有度的“最低”与“最高”位点,于时空之间距【空穴】“离合偶联”概率位移之道,在常态的情况下,世间的任何事物的相互正负回馈的调控作用的过程中,都不应超越其维系的有序稳态标量规范守度【标度律】的最低与最高概率位点的位移,所起到的“正态分布”性的“相互作用”场地,依据各种事物自我适应生存的层次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在大环境中的多维正负偶联网络回馈调控过程中的自适应的“标度律”,也各有其不同的相互依赖特征与阈值规范,即系统整体的内外环境于功信和物质的自适应、自择优、自调控的“自动涨落、规范有序”的性状量化、位置、差异、位移概率度数也各有其不同,这样的“度数”处于一定程度的上下左右的层次上的位移范围之内,在这个规度的范围之内,展开正常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自主、自动、自约性的相互正回反馈的调控作用,也是国文所言的“执其两端,允执其中;既无太过,也无不及”的“有无”协同互补公正的太极“交易”之道,这个允执其中则不是中心点的中,而是事物定性、定量、规度、定位维系【如阴(-1n)—0—(+1n)阳】的标度差异阈值位点与位点之间的距离,这些标度差异阈值位点与位点之间的距离,是“既无太过、也无不及”的“中态公约度”的交易生变易,才能够开展相互作用的概率位移范围或规范效应场,如同地球围绕太阳位移运转的椭圆形轨道,产生的时空距离差异的屈伸、离合的往来交易关系,或人体在常态情况下的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所约定的数值位移范围,按现代数理评价为“正态分布”,超过或不足这些范畴均为失态的病象,是国人称谓的过阳或过阴。人们于当前把这种多维网络状的“正态分布”,当着事物两端的“对立与平衡”来讲,是模糊混沌之词,因为“对立与平衡”就没有内外环境在功信和物质存在的自适应、自择优、自调控的自动涨落时空规范有序的性状与度数差异位移度数了,根本不可能产生内外环境有度的“升降出入”的“有无”协同互补公正“交易”, 有违了轩辕黄帝所戒之的“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故立危”的自然生态的动机。
           以“有无”为例,“有”为太极之全体的此极【端】、“无”为太极之全体的彼极【端】,有与无是彼此维系的太极整体,又是用什么进行彼此之间的联系的呢?这要靠时空【太虚】为中介的间距,这个间距就是虚空、或时空、或0位、或空穴、中庸、太极等所处位置为基础,所生成的太极之全体。什么事物【物、有无、阴阳、彼此、刚柔、善恶等】都要经过“空穴”这个过程为中介【媒介或媒约】进行交易、化生、变化、转运。万物都在这个“时空过程”【时间与空间】发生相互作用。从中见到,单议“道”存的功能信息之规矩还不行,仅为太极中的单极,还要“物”的这个另一极的协同互补作功,才能产生有无、阴阳的彼此“交易”性的相互作用过程,即阴与阳、男与女的交易【云雨】,才能创造新的生命,否则不能创造新的生命,是在失道,也不是太极之全体之道。何为“道”,太极之道存在于时空之中,也就是时空间距所形成的自由和自约的守度规范网络层次秩序,或称为“空穴”,当然“空穴的间距”的守度规范层次秩序,如同墨家言及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日折一半、以致无穷”的多维层次网络特征,其至大为宇宙、至小为夸克【整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原子、粒子、夸克等网络层次】,任何致密的物质本体都有其空隙,即实体与虚态的整合,都可在这个“时空场”【空隙——反应锅】中发生“差异”【引斥力场】联系性的自我启动【自动化】的生化作用,而场或空是有“边沿”的,换句话来言即有“界限”【边界或临界——即端或维系与有封(庄子称谓)】,大小不同的“界限”相互隔开【在人体有体表、粘膜、內膜、细胞膜、血脑屏障等;于自然上有山界、国界、海岸线、大气层等】,靠膜【界限】进行“择优”性的内外环境的功能信息与物质守度交流互补,为什么要“择优”呢?即精微要入、废物要出,对太极的内环境有害的要屏蔽,否则出现自身中毒如尿毒症等;为什么要“守度”呢?即进入太极之内外环境的功能信息与物质既不太过、也无不及的适中;太过与不及不处中态的病态——细胞膜渗透压的改变造成的水肿或缺水等;每个不同层次上的太极之全体的内外环境,都自然存在着压力差、浓度差、渗透压差的守度非平衡,便于内外环境的功能信息与物质守度交流互补,所以说“阴阳平衡”是不准确的模糊概念,这种模糊概念不改正为稳态守度有序,就有人说我们国医“不科学”的心是囗非与貌合神离【理解与表达不一致】,有漏洞人家钻了。
          而相互交易性的“择优”互通有无,称为阴阳的协同互补。阴阳相资相济,谐和一致是协调于“一”,“一”为“太极”之全体,全体时空为“虚实”同体,实体在虚态时空太极边界【屏膜——端】之內外环境中开展择优有序守度交易运化,是事物存在和进化的基本规律。形成了多维网络层次关联的大小不同层次的太极之道【同树干分枝】,其边界为太极之维系,阳为彼之维、阴为此之维,彼此之间的维系存在着的性状与度量【压力差、浓度差、渗透压差】差异靠时空【功能信息】相联系。换句话言之,交易是要场地的,沒有场地就无法开展交易性的互换互补作用,所以这个场地的范围为太极之全体,在这个范围內的守度秩序交易性的“互通有无”,也可看待是为中庸或守中之道。在这个规范之內才能自由交易,货物就能升降出入、屈伸往来的转运,才称为太极之道、中正之道、有无之道、阴阳之道、刚柔之道、善恶之道、或公道、或中庸与执中,愚人把这叫个与时俱进的名字,称为“中态公约度”或“标度律”,用象数表示法则为——【-1n—0—+1n】,不让其逾越这一范畴,就要订立制度予以约束为自约,否则为失常之态的“太过”或“不及”的极左或极右的病态,万物则不能化育。“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这便是承制协同互补的关系,过生不行、不生为不及;过制不行、不制为不及,人之生理处于守度性的中态钟摆效应,是为人的生存而设的公约,有了钟摆效应机制,才有守度性“升降出入”的“吐故纳新”,“水从高处流入海、温蒸气化归太空”的往来中态循环运动,才不致于水淹金山。其运动是因“功形度差”的发生转换而得到自功,是何能用“阴阳平衡”一词适配得了的呢?这个有度的钟摆效应,是为了自然、社会、人体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作功,提供交易循环转运的时空场景范畴,有交易循环转运的时空场景范畴机制就为守度的非平衡,在时空之间距离差异性状的更好地协调互补交易功信和物质的整体运化,目前许多人在“系统远离平衡态”为守度的非平衡性的“耗散结构”理论都缺知,主流文化还要硬言之为“阴阳平衡”与自由,纯“自由”是偏离了太极之全体的歪理,“无为”与“无不为”是偶联在一起的统一,请不要把“无为”同“无不为”相剥离,黄老之学是“以民为本”,这个民是公民,即“天下为公”,是既“存私又立公”的“兼容共利”的关系,黄老之学倡议的是“太极守中”【充塞于两间】度量规范之法的道合【交易——相互作用】生物,真巧印证着唯物论的“对立”不生和在形式逻辑大体上牛头不对马咀,唯物论连“太极守中”【充塞于两间】度量规范之法都不知道是什么,怎能道合【交易】生物,其建立的“对立”性冲突性辩证法,人们是难以在久安中得到生存的,其反对的什么“形而上学”,那他的学说是“形而下学”的了,事物都以“功用”决定“形态”,人两脚直立行走,狗四脚卧着行走,都以“功能”为主向决定着“形体”的功用,由于“太极之全体”所处的时空位置差异不同,不论处在什么时空位置上的是“功形同构”现象,从“形而上学”一词仅顾及形态方面从而忘却了功信,仅为一个跛足的专家,不为全科学者,正确解证哲学上的课题要有全科的常识,黄老之学比马克思概全多了的不走偏门,黄老之学是“道物一体、显微无间、体用一源”的精神,而马克思的唯物论,从这就明显偏离了太极之道,难道还能牵强附会地凑合在一起吗?显然证论的层次是不一致的,这是乱道行为。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了,从上见到的机制是协作,又何为“对立统一”呢?! 自神道设教所产生的唯道论所议的“无为”仅是执着于太极中的一极,也是跛足的理论,不能构成太极之全体,是不成立的无所为。如同西方单讲“自由”一样,沒有“自约”也就建构不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太极系统,所以任何“自由”都会导致一盘散沙的人体社会。
           以上可知,事物只能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起到“交易”的作用【许多讲易经的大家学者,离开“交易”,单议变易、不易、简易,这是在本末倒置,没有“交易”,其变易、不易、简易从何谈起】,事物在“交易”中才生变化,所以交易是变化之源。什么事物都在集合与离散的过程中生变化,否则是在把末忘本,而变化是规范守度的有常,地球自然一年四季都在变化,但其变化不离常规,周期规律性的守恒得度,以保证动植物的适宜生存的环璄,单讲变化而不言守度,那是孔子“变化无常”的不知常的病态自然与人体。为什么人们总把正常自然,以“人言不及”的议之为病态呢?而不证其常态与失态的界定者,反而被称为名人大家与“圣人”呢?人们不以正解,偏听歧说,这何能得道与拯救社会!!正是善恶一念之间,无法太极得度守中了。这也是事物的反应锅,什么事物都要在这个反应锅中起到“化合”与“分离”的作用。
          为此,此锅有大小深浅的度量等级差别,把锅的宽深边沿的待容运化称为“太极”,万物纳入“太极”之中发生的“离合”反应,则统称为“阴阳离合论”,如同现代数理称谓的“集合论”与“离散论”,都不能离开“空穴理论”这个反应锅【太极炉——细胞】而独立存在,但是他们都把自然整体割裂开来认识的,所以见不到整个自然反应锅【太极炉——细胞——自然社会】的大背景。所谓的“集合”为“引力”作为【所以牛顿的“引力”定理仅有一面性,就得到了爱因斯坦的纠正】,如同国医的“寒性收引”;所谓的“离散”为“斥力”作为,如同国医的“热性升散”的协同承制于一体的共用。如是,有与无,寒与热、虚与实都是信息度量的存在差异,于道理上不独热能也、寒也是能量,人们在对气候变化时也常言的热流来了,或寒流到了的意思,它们是动态对流于一体的离合过程,这种对流是协同互补的偶联。太过时见到的是信息量的过大,而不守其中态;不及时见到的是信息量的过小而不守其中态,而中态为信息量的适度【既无太过、也无不及】,没有超越其太极全息维系所标量的规范。所谓的“空穴”即为事物的守度【间距时空义理数列——反应锅——自由度——中态公约度——标度律——太极之道】“离合”的有机整合之道,所以事物的守度集合与离散都在空穴【太极时空】中发生着,是既无太过、也无不及的“升降出入、屈伸往来”的“交易运动”的“吐故纳新”,在这个中道中态公约度【空穴、时空、间距】的“满则招损、虚则招补;刚则化柔、柔则成刚”的自然“风水雕刻”或人为【把柔制刚——土成砖;把刚制柔——石成灰】的互易通运。如何完善太极之全体,即在义理与象数方法学上的符合自然生态的偶联、协同、互补与承制,即因素的有度集合与离散,也为阴阳的离合于一体,引力与斥力、正反馈与负反馈、寒与热、有与无、虚与实、刚与柔等的太极维系的离合于一体。合为集合、离为离散,宇宙在引力与斥力的协同作用下不但有膨胀、也有凝集,凝集为太极的一极、膨胀为太极的另一极,两极之力的差异间距【时空——空穴原理】,靠正负回馈性的守度中轴自动化调控【中态公约度——标度律——(-1n—0—+1n)——枢机】,才为太极之全体,维持事物处于中态公约度【差异间距】的既无太过、也无不及【不如守中——老子或中庸——孔子,执其两端、允守其中——墨家】于一体的交易化育,即为“虚、象、形、实”在“—0—”的差异位势往来的相互作用【交易】功形发生场的相变【变易】过程。如同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椭圆形轨道”所存在的远日与近日围度距离见到的差异,“正圆形”不存在“寒热温凉”的差异转换,所以为“无太极”,无太极则为“无阴阳”,无阴阳则为“无道”——太极炉——细胞——自然社会,把正圆形嵌入到与正圆形直径相等的“椭圆形”之中,这时我们会发现,椭圆形的“椭圆部份”同“正圆形”就存在着“距离差异”的太极“空隙——时空”,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就有了规律守度的时空距离性状偶联的参量系数差异,这个“差异”为太极之道,地球就有了四季寒暑的周期往复循环交易的交替“恒动”【功、运、通】变化,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升降出入、屈伸往来”的“交易运动”的守度“吐故纳新”的运化,这就不为“平衡”的“不在交易运动”,而是有时空距离差异“升降出入、屈伸往来”的“稳态秩序运通”。
          如是,“时空”是个空套子,是欲以转运东西的,如太阳和地球在其总揽之中,什么东西也能装得下,是“兼容共利”的道理。事物在“虚空”的道中发生梯度差的运动自功,是“有与无”交易转运的时空大道。正好是“因满则溢、因虚则填”的自然守中表征,所以虚空才生“欲望”之满实,满实又产生“欲望”之虚空,正是《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吐故纳新之义。这样就出现了自主自动交易性的协同互补交流调控运动,“道与物、阴与阳、有与无、虚与实”是产生梯度差【差异】交易转运的动力源泉,是自然、社会、人体“择优避劣”性的进化杠杆。
          唯物论承认“时空”,但是没有认知到“时空”类似于“虚空”,把“虚空”认知为没有物质存在的空洞,不知物质是要从“时空”屈伸往来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相互作用”在化生万物。从而否认“虚空”的太极“时空”循环过程流态,产生的主要辩证立论为“对立”性的“物质”统领精神的悖论,显然其论不能同自然太极“时空”循环过程流态原理相配匹;唯道论把“虚空”论过了头性的“虚无”,把老子的“无为而无所不为”单纯抽出“无为”,显然其“无为”在没有“有为”的协同互补作功,既不能够很好的把握中道的“守中”,也忽视了太极阴阳的太极全体才是道,在执其太极阴阳的全体之道的“无为”一端,是在走极端,从而导致成为了“无所作为”。
          于上,我们见到的是自然生态和有机人体的自我发生、自我启动、自我调控等的自动化过程。如果分别使用当今认为科学的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唯物、唯道等分割法,用来解证自然人体机制,是永远也无法讲得明白的。只有从中国古代优选文化继承的复兴中,结合现代的系统论的有机整合改造创新,才能挽救与复活医道原理和中华文化的原貌。如是点明:凡是取用和执着于历史上的神道设教性的唯道论与唯物论的对自然人为的分割性断流文化,只能对羲黄祖宗的本然文化的阉切与埋没,都不是明智之举。医道成就于自然,使用于自然之人体,而人体的本原机制为自然的活体生态,再用于理解自然机制,这就是完整的“自然生态哲学与医学”,其它的所谓医学仅为“自然生态哲学与医学”的分枝与补充。
          混沌论刚出现时,就有了这个百年悬案的启萌,所以有人把混沌理论和协同论、系统论、概率论关联起来,加以比较审察事物的真象,形成了非常清晰的方法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又一套方法论,笔者则称为混沌论的转换而成为明晰论,是依据阴阳学说的“清阳入五脏、浊阴归六腑、清浊各循其道而顺”之态。在近阶段,明晰理论在哲学上的意义远大于它在一些模糊概念所存在的“混沌论”问题上的意义,单讲“自由”、“无为”、“对立”、“平衡”是不明晰的混沌,而明晰理论标志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仅“非此即彼”的明晰状态,而且对“亦此亦彼”的过渡状态都能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与随机性相关的混沌理论以及与可能性相关的模糊数学都在迅速地走向明晰的道路发展着,虽然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尽相同,但是它们所描述的都是自然事物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或存在的不否定。
             现存的太极图虽是一维现象,而其本然是同一而引斥的多维网络立体层次的有机连续的兼容共利的联合,而在上述对于明晰征象的描述与本然的论述,这与现存的太极图既是一维现象,而其本然就是同一而引斥的多维网络立体层次的有机连续的兼容共利的联合,是一致的不谋而合,西方自然科学家的系统论者在对自然的了解中,对于中国的古文明也有不谋而合的感叹:国学被几个搞系统论的、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人而阐幽,请看一下他们是么样讲的,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查理森.威尔海姆曾讲:
            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的这次改进,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易经》。《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出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F.卡普拉在其惊世之作《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中说:
           东方神秘主义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和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它能容纳物理学领蜮最先进的理论。
           这些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的相应思想之间高度地和谐一致,这对于我认定神秘的传统哲学(亦称持久常在的哲学)为我们近代的科学理论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哲学基础。
           如果说物理学现在把我们引向一种在本质上是神秘主义的宇宙观,那么从某方面来说,就是返回到2500年前的起点上。
           看了此述以后,请大家明智吧!请不要总缠在唯物论执偏论点的一棵树上吊死。从唯物论的“量变引起质变”来看认为是普遍规律,只要他有一项不普适,就不能说是普遍规律,如一克水加量到一万吨水,还不是水吗?如果不通过媒介环节的转化仍然还是水,引起了质变了吗?所以说事物的转化还有第三个因素条件的参与作用才能出现质变,为古人称谓的“遇三则立”,所以说唯物论的哲学是在老祖宗们那一步的倒退。按照系统论与道物学观念,自然与人体是自“择优”而又“避劣”的原理,而唯物论提倡的“对立矛盾斗争统一”的阶级斗争,是以“恶”在推动社会发展为杠杆,不知道自然是“兼容共利”的和合在生万物,人民的血汗积累都被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斗争法则毁于一旦,这是能够倡导的吗?不要被那些不能系统序贯与自然原理不适配的言词蔽住了思维的心灵,不要继续“粉丝”下去了。这是个认知层次的课题,要在本然与高度上寻找突破,其实老祖宗的择优思想早就有了,分别是被唯道论神教遮蔽与唯物论殖民着不见天日了,是非常悲哀的大事,国人找不到自己了,丧失了本源真理性的哲学脊梁和自信了。
         而我国的后生们却没有这种不谋而合的感叹,有的也只是怨恨。原因也许是我国的后生们丧失了对存在本然追究的精神,或被纯唯物论中的形式逻辑如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多年性的基础范式的蒙教,以致忽略或否定存在的本然追究,也只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存在的本然追究不是目的,名利才是追求的目的。
          这里我们只得借用几个现代科学的认识发现来简单地说明一下,而事实是其内容包罗万象的。经过以上简略的比较性概说,不难看出各种事物的基本自功和自构过程状态与交易生成运动法则。由此,我们说自然事物只是遵循着一个总体法则所构建而成的,因此,我们只要找到这一法则,就能推演出宇宙的本然动因,就能推演出宇宙是如何自然随机地演化出事物,就能推演出自然事物的成因与演变,实际上在这里已有了完整的大概机理,具体如何推演我们在下文中进一步探讨。

170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1:5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3-13 12:09 编辑

二>、同一而引斥的效应场论

         阴阳太极图的功构状态,体现着现实事物的几何内涵,那么现实事物所具有的几何内涵是什么呢,也就是自然事物似乎只是由一种规律而来的调控。
         因此,我们只要找到这一规律,了解这一规律的自然本性,就可以推演揭示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及其社会的本然奥秘,规律虽简单,但其变化确实是万千而复合的。而复合与万千的规律却很简单而单一,其万千与复合隐藏在网络维系的系统程序之中,其简单为太极阴阳交易之道。正如自然科学家们在系统上所指出的“相互作用”是永远存在着,是永生不死,是不会随事物而生死,发展的高低又有什么改变的呢?答案是稳态有序一贯制,那么规律也是如此。太极图是关于统一场论的,也就是那个“伟大的适用于世间万物的”统领一切的总理论,既是今天物理学家们所苦苦追求的最高目标,而“同化异构”理论就是统一场论的重要内容,而所谓的同化异构理论就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而事实上也是往古来今许多人在劳而不倦所追求的目标。其万变不离其宗,知一而知万,万物一理等等,因此这一几何图是统一场论几何表达的方法方式。

九宫八卦数图:                                   河图与洛书:
      
          河图,洛书的原理与关系。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守度之理。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就是太极图了。故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也。易乃阴阳三才之显也。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洛书隐含万字符的两个曲臂上,各数之和相等,均为十五等等。换句话说,万字符是对洛书的一种独特的数学解析,并且它反映出洛书与河图在数理方面的内在联系,只要把曲臂外侧拉直,洛书的功构形态就与河图一致。当有了洛书和万字符,把河图省去也可以,因为河图中的数理关系也基本得到了反映。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互补协同、盛衰动静守度的辨证关系。】
          “河图”和“洛书”就是《易经》的全部。先说说“洛书”,洛书用圈、点及其数目表示九个数。这九个数依次排列起来,就得到一个数字方阵,用阿拉伯数字表示:492、357 、816,这是著名的九宫图,即世界上最早的魔方。魔方是由n平方(n是自然数)个自然数按照规律排列成n行,n列方阵中每一行三个数相加之和皆为15,不论纵、横、对角之和都等于15。幻方除以上三阶(三列),还可有四阶、五阶、六阶……等很多。得出计算任意阶数幻方的各行、各列、各条对角线上所有数的和的公式。假如魔方的阶层为n,所求的数为Nn,那么Nn=1/2n(n平方+1)我们可以把这个公式用于上面的三阶魔方,不难推出:N3=1/2n(n平方+1) =1/2·3·(3平方+1) =1/2·3·10=15。魔方中国古人称为“纵横图”,国外叫“魔方”。欧洲人在十四世纪才开始研究幻方,公元1514年才出现四阶魔方,比中国晚2000年。其实人类对这个“魔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魔方”有其它更特别的秘密?
           试试将“魔方”图中第一排中3个数字的任意两个组合进行相乘。
        492×294=144648,求出“144648”的“众数和”, 1+4+4+6+4+8=27,2+7=9,这样的话,数字144648的众数和为9。试试从任意两行相加为15的数字中抽出两组3位数的数字进行相乘,然后求结果的众数和。564×528=297792,2+9+7+7+9+2=36,3+6=9,数字297792的众数和亦为9。那么就发现了什么规律?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其实还不只这两个结果,在‘幻方’图中,任意一组数字的随机组合数字互相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例如,429×528×618=139984416,1+3+9+9+8+4+4+1+6=45,4+5=9,则139984416的众数和亦为9。数学家一直未能发这个秘密。
“洛书”还有另外一个秘密,就是任意两组数字的随机组合数字互相相加,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3,例如:537+825=1362,1+3+6+2=12,1+2=3;                825+951=1776,1+7+7+6=21,2+1=3;915+735=1650,1+6+5=12;951+735=1686,1+6+8+6=21,2+1=3。试试将任意三组数字的随机组合数字互相相加,看一看其结果。 951+159+735=1845,1+8+4+5=18,1+8=9;618+492+627=1737,1+7+3+7=18,1+8=9;573+985+564=2122,2+1+2+2=9;438+951+528=1917=18=9。原来这里亦有一个规律,任意三组数字的随机组合数字互相相加,其结果的众数和则为9。当你将任意四组数字的随机组合数字互相相加,其结果则没有这种规律了。
          让我们再想一想,原来的‘幻方’中任意一排数字之和为15,而15的众数和为6。这样的话,“魔方”的任意一排数字相互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必为9。“魔方”的任意一组数字相互相加,其结果的众数和必为6,其任意二排数字相加,其结果的众数和必为3,任意三组数字相加,其结果的众数和必为9。数字3与数字6与数字9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注意到了,“魔方”中的任意一组数字的随机组合数字相互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必为9,这规律非常明显,但是若将“魔方”中的任意几组数字的随机组合数字相互相加,结果的众数和只有在任意3组之内,其结果的众数和才有规律。
      从“欧西里斯”秘密数字的精妙之处。另外你要记住,《易经》含有老子的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可是宇宙的生化规律,你若想继续知道宇宙的秘密,必须留意“+”和“×”这两个十字架符号。
    从上,我们已经论证:任何众数和为9的数字跟任意一个数字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必为9。另外还有一个规律:任何众数和为9的数字跟任何众数和亦为9的数字相加,其结果的众数和必为9。
        让我们计算一下:36+72=108,1+8=9;8127+72=8199,8+1+9+9=27,2+7=9;2178+9054=11232,1+1+2+3+2=9。原来真有这样的规律。
        顺便指出,众数和为9的数字与众数和为9的数字相互相乘或相加时,求结果的众数和所发生的情形不外乎分三种。第一种情况:结果本身为数字9,例如3×3=9,这时计算结果9本身就为9。第二种情况:结果本身不为数字9,但是经过第一次相加就即为9,例如,18×18=324,3+2+4=9。第三种情形:结果本身不为数字9,经过第一次相加,其结果的众数和仍不为数字9,但必为数字9的倍数,例如,36×72=2592。2+5+9+2=18,这时18为9的倍数,其它计算亦一样。一般情况下,只要再经过一轮数字相加的过程就能得到数字9。
        河图亦有秘密,在你知道“河图”的秘密前同样需了解它的一些情况。
        以下为“河图”的一个数字表:7、2 、8、3 、5、 4、 9、1 、6。
  “河图”的数字分成二排,每排的数字由5位数组成。你试试将这两排中5个数字的随机组合抽出两个进行相乘,请看一看结果的“众数合”为多少。16527×38594=637843038,6+3+7+8+4+3+3+8=42,4+2=6。河图中任意几个随机组合而成的数字互相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6。其实数字6和数字9之间有莫大的关联,你看一看数字6这符号其实是数字9符号的倒转书写体。那到底6和9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先看懂《易经》,之后你自然会明白数字9和数字6的区别。
  《易经》中组成卦的符号为爻。爻中“―”为阳爻,“--”为阴爻。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两卦(六爻)相重则得六十四卦,称为别卦。64卦每卦均有6爻,由下而上,分为6个爻位,称初、二、三、四、五、上,如该爻为阳爻,则在该数字前加上“九”;如该爻为阴爻,则在该数字前加上“六”。比如《屯卦》,第一爻称“初九”,第二爻称“六二”,第三爻称“六三”,第四爻称“九四”,第五爻称“九五”,第六卦称“上六”。其他卦依此类推,每卦6爻,共384爻。
  由此可见:数字3、6、9在八卦学中的重要性,其中6和9更加代表了事物的阴和阳的偶联承制原则。事物的阴和阳的偶联互补承制秩序关系,因此,“河图”和“洛书”亦分别意味着偶联互补承制秩序关系。河图代表了数字6,洛书则代表了数字9。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规律性,人生正如一些人说的那样,人的命运是由命数组成的。事物的发展和消亡都和数字有关,如果一个人能很好地掌握数字的规律,那么他就能动预测将来要发生的一些事情。原来数字之间的确有一定巧妙,特别是合十之数。《易经》中数字1代表地(顺),数字9代表天(健),数字1与数字9相合代表天地定位(健顺运转)。
    《易经》已经对此现象作了类似的解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生两仪象征着功信与物质含阴阳两个偶联承制的关系;两仪生四象象征着功信与物质阴阳的两种属性所分化出来的四个不同状态。让我们分析一下“欧西里斯”秘密数字与这种规律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一个圆有360度,我们可以将地球放置于一个圆上。因为地球的性质可表现为四个极化的状态,因此四个极化状态下的地球位置分别处于数字3、6、27、36(0)四个点上。任意取几个众数和为9的数字,例如取数字1917、828、95643,将这三个数除以36然后取其余数,得9,0,27。再取另外几个众数和为9的数字分析,发现规律如下:众数和为9的数字除以36,余数只能是如下四个数字中其中一个:3、6、27、36(0)。
  可以说,众数和为9的数字则代表了一个事物最极化的四种状态,7-9中地球若处于数字8的位置,其运动趋势可分化为斜上和斜右两个方向,一旦地球过了数字9而处于数字10的位置,其运动趋势则分化为斜下和斜右两个方向。分析两者运动趋势的异同可以知道,地球一旦过了数字9,其运动方向虽然仍向斜右,但是,方向的另外一个分量已经截然相反,所以春天和夏天这两种天气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完全不同的地方。
  地球如是,人生也如是。你也知道,世界上任何东西其实是都在旋转的,例如电子中的电子云在旋转,质子中夸克在旋转,原子中电子维绕原子核旋转,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又围绕太阳旋转,太阳又围绕银河系核心旋转,毫无疑问,旋转已经是物质最基本的属性了。旋转,亦意味着周期,一个物体旋转一周总是会回到初始位置的。因此,数字9代表一个物质的性质正式发生转变。另外,数值是36倍数的数字,例如36、72、108之类的数字则象征着永恒的回归,这是因为这些数字象征了一个物体旋转了数个圈子后返回原位。
  正因为岁差的周期约为24000年,24000年的四分之一为6000年,因此神话中一直流传着每6000年,人类将会遭遇一次厄运的传说,这当然是由于地球性质转变所发生的灾难所导致的厄运。总之任何事物均有命数。
那么,1999年的之前的两位数不就意味着天地要重新定位,健顺(乾坤)需要运转吗?正所谓九九归一,1999年的前两位数表示天地逆转,后二位数表示循环的开始。事实证明是应验的。你们再算一算1999的众数和为多少?1+9+9+9=28,2+8=10,1+0=1,1999的众数和为1,1又代表新世界的开始的开始。看来一个数字的众数和是否等于10(1),而且其中数字的组合相合是否等于10(1)就决定的事物的性质。

        其是道物图?该图包含着宇宙及其事物的全部的信息或基因,也可称为“宇宙全息图”。 是黄帝和老子说的:道之如一、朴散为器,朴一图?该图确实体现了人类对世界的一切认识成果,也确实反映着自然事物的基本运化生成原理。当我们把此图拆散开,就会发现和看到,现代天体物理学家最新研究宇宙潜能量,发现潜能量似乎更倾向于“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围绕其轴心运动的最高本元逻辑抽象形式,而这种势能力量在小星系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小星系里的潜能量反而表现出了比大星系潜能量更强的引斥力”。本然就是因为同一而引斥的表现,也就是因为同一而引斥所描述出来的就是这一场效应现象,而不是“研究人员猜测,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三维——长、高、宽,宇宙中还存在另外三维隐藏在潜能量流,这第四、第五和第六维悄悄影响着潜能量的引斥力的互动,导致出现上述轴心运动的结果”,英国牛津大学的约瑟夫-西尔克及其同事研究分析了宇宙的潜能量秩序运动,认为其行为可能说明宇宙中“隐藏”着的潜能量秩序运动的维度,这些维度是我们中国人所言及的道物“交易作用”下,产生的最高本元太极逻辑抽象形式,也同新物理学中的量子场论非常偶合的一致。
          用数学术语来说,德里达观察到爱因斯坦场方程G_μν=8πGT_μν在非线性的时空微分同胚【无穷次可微,但不必解析条件下的时空流形的反身映射】下的不变性。关键在于这种不变群在“可变迁地作用”【acts transitively】;这意味着任何时空之间是关联的,如果是“虚实”的协同存在,将能够转化为任何其他的临界概率位点的偶联。在这方面,无穷维的不变量的集合,将会消除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之间的区别;欧几里德的、和牛顿的G,从前一直被认为是常数,因而是普适的,现在却要其在不可避免的历史性中来理解。
          就在目前,一小群物理学家已经返回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完全非线性上,用阿伯汉·阿西泰卡所发明的一种新的数学符号,试图提出一个相应的量子理论【corresponding  quantum theory】【Ashtekar,Rovelli and Smolin 1992,Smolin1992】。他们获得的图像是迷人的:正如在弦理论中,时空流形只是在大尺度的范围内合理,但不是一种自然实在。在小尺度上【普朗克尺度】时空的几何学是一种交织,一种弦的复合【网络层次维系】的相互交错。
          在一组不同学科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的通力合作下,已经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这就是“功形发生场”理论。从80年代中期以来,这一领域中已经积累起的证据,首先得到研究进化的生物学家【Waddington 1965,Comer 1966,Gierer et al.1978】的认识,表明这一场与量子引斥力轴心场有着密切的联系:(a)这种场充满整个时空;(b)这种场与所有的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而不论这种物质能量是否被磁化;并且最有意义的是(c)这种场在数学上被认为是一种“对称的二阶张量”。所有这三个特征是引斥互补的本性中轴原理。几年前,人们已经证明了一个对称的二阶张量场的内部相容的非线性理论,至少在最低能量状态的运化行为,正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Boulware and Deser 1975】。因此,如果证据(a),(b),(c)能够成立,那么我们就能推出“功形发生场”的相变过程,是爱因斯坦引斥力轴心场的量子表现【quantum counterpart】。直至目前,这一理论还被高能物理学权威人士所忽视或嘲笑,这些人士在传统上一直埋怨生物学家【更不用说人文科学家】对他们的“地盘”的入侵。然而,某些理论物理学家目前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种理论,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新科学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动态网络;取代固定的单一本质【如牛顿的粒子】,后现代者强调的是相互作用的流动(flows)【如量子场】。在这方面,各种后现代科学集中表现出一种新的认识论范式,那种被称为生态学的反思模式,被广泛地理解为“认识到在自然的循环模式中,所有的现象具有基本的相互依赖性和个体与社会的相互包含”【Capra 1988,P.145】。可以超前概念为:引斥力轴心场产生的协同互补承制的中轴公约原理。
         正如罗伯特·马克利指出的那样:后现代科学正在逐渐地超越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表现出至今为止一直都是属于人文科学领域的特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14:07 , Processed in 0.0642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