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ffaao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确实是武学奇才,一代武圣当之不愧!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9-2-23 23:27:14 | 只看该作者
1893年,孙禄堂打听到恩师郭云深回到了老家深州,于是带上这些年他的所有积蓄——一袋子银洋,赶往深州看望郭云深。郭云深见到孙禄堂非常高兴,又看了孙禄堂的武功,更是兴奋不已。郭云深对孙禄堂说:“你这般进境,如今海内已无人能及。”此时郭云深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他是位闲不住的人,有了孙禄堂送来银两做盘缠,郭云深又出门访友去了。
不久孙禄堂又赴京城探望老师程庭华。二人朝夕探讨武技,数日后孙禄堂告别。同门师兄弟张玉奎等问程庭华:“禄堂师兄的武功达到什么程度了?”程庭华说:“已臻神化至境,望尘莫及了。”
孙禄堂回到家乡后,有一天来了一位同门,告之老师郭云深去世了,并说郭云深在去世前嘱托把一包东西交给孙禄堂,孙禄堂打开一看,原来是郭云深集其一生习武心得写成的《解说形意拳经》一书。以示要孙禄堂为郭云深传其衣钵。这本书一直藏于孙家,但后来不幸被盗,至今下落不明。

1900年,庚子之乱。孙禄堂闻讯后深感不安,再入京城探望程庭华,却得知程庭华已经在乱世中死于八国联军的火枪,孙禄堂深感悲伤。两位恩师的先后去世,使孙禄堂心情沉重,于是隐居故里,潜心研究拳学。不久孙禄堂的师叔、形意拳名家耿成性在北京成立“四民武术社”传播武术,请孙禄堂前来助场,于是孙禄堂再赴京城。
在京城孙禄堂认识了精通太极拳的张秀林和著名京剧武生杨小楼,感到他们的太极拳在柔化技术上有独到之处,和自己以前学过的拳术都不一样,但他们这种柔化技术在应用上有局限性,不能全面适用于实战。孙禄堂与他们两位相互研究了三四个月,欲探究太极拳的根本原理,以便提纯、改良,全面适用于实战。从这时起,孙禄堂开始用心研究太极拳。
孙禄堂在京时,因武功高绝,被肃亲王善耆请到王府,向孙禄堂学拳年余,后因母亲生病,托信叫孙禄堂回乡。于是孙禄堂辞别了肃亲王返回家乡。在与肃亲王相处的日子里,孙禄堂除了教授肃亲王武艺外,从无一事请托。因此孙禄堂的武功、气质和品行令肃亲王极为钦佩。肃亲王常对人赞叹孙禄堂说:“这个人(指孙禄堂)是圣人的气质,士大夫亦不能及。”
孙禄堂返回家乡时,同门师弟李文彪执意要跟在孙禄堂的身边。李文彪是程庭华的弟子,功夫很好,他非常崇拜师兄孙禄堂,于是跟着师兄一同回乡,继续开办蒲阳拳社。此时,各地的武术名家常来拜访,如程庭华的长子程海亭、八卦掌名家韩慕侠、形意拳名家马玉堂、郝恩光等,他们每次来都要住上一段时间,少则数日,多则数月,共同探究拳学至理。这期间,肃亲王也多次来函请孙禄堂返回北京,但孙禄堂不喜欢京城王府里的浮华生活,于是婉言回绝了。
在这期间,孙禄堂不断淬炼提升形意拳、八卦掌的技艺,并着意研究太极拳,从理论到技术结构再到技击实践,反复研磨,研究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如何相互融合。
庚子之乱对孙禄堂影响很大,孙禄堂一方面深入研究技击效能的提升、建立自己的武学体系,另一方面深感拳术是无法抗衡枪、炮的威力。那么拳术的终极功用在哪里?孙禄堂提出:“习此艺者,非欲以艺胜人也。志士仁人养其浩然之气,志之所期,力足赴之,如是而已。”于是,蒲阳拳社在教学宗旨上逐渐转向修身,教学内容文武并修,以开启良知良能,改善身心,完备人格为宗旨。孙禄堂通过自身实践感到修身与武术不仅可以融合,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并开始沿着这条思路,来创建自己的武学体系。

1907年,翰林出身的徐世昌要去东北担任三省总督。他早就听说当今出了一位武学奇人孙禄堂,武艺绝伦,道德高尚,学养深厚。于是徐世昌聘请孙禄堂去东北作他的幕宾,实际上负责他的保卫工作。孙禄堂在京城时曾听说这位徐世昌很有见识和学问。见面后,两人相互投缘,徐世昌在惊叹孙禄堂的武功出神入化的同时,也极为惊讶孙禄堂的学问之深和修养之高。为了表达对孙禄堂的尊重,建议孙禄堂与自己并号,因徐世昌自己的号为弢斋,所以建议孙禄堂就用涵斋为号。孙禄堂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也接受了徐世昌的聘任。
在东北期间,徐世昌曾保举孙禄堂担任知县、知州,被孙禄堂谢绝。孙禄堂告诉徐世昌,自己所长不是当官治理地方,而是武学。平生之志不在仕途,而是提升武学文化。孙禄堂的轻利重道,让徐世昌更加敬重。每到新年,徐世昌总要给他的全体幕僚一人一个红包,以表谢意,唯对孙禄堂例外,他知道孙禄堂不会接受这种方式的感谢,所以他总是写一幅字送给孙禄堂,而孙禄堂也是自己写一幅字送给徐世昌。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东北期间,俄国及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途径奉天,经俄国公使馆提议,要彼得洛夫与孙禄堂进行一场比武,孙禄堂应邀前往。比试中,孙禄堂在开始阶段让彼得洛夫充分施展其能,孙禄堂信步游走,不出手,彼得洛夫看着近在咫尺的孙禄堂就是打不着,孙禄堂见彼得洛夫的能耐就是如此了,于是仅出一手就将彼得洛夫击倒在地。在场的人都为孙禄堂绝伦的技艺所折服。于是,孙禄堂名传海外。
1909年,孙禄堂随徐世昌返京。不久孙禄堂举家迁入北京。此时因孙禄堂威名远播,来讨教及比武者每天络绎不绝。经过交流或较量后,来者无不叹服孙禄堂武功绝伦,于是在武林中,孙禄堂赢得了“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当时北京太极拳辈份最高的人是杨健侯,他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的儿子,在北京武林中与程庭华是同辈人。早在20多年前,孙禄堂跟程庭华学习八卦掌的时候,杨健侯就认识孙禄堂,以后也偶有交集。杨健侯深知孙禄堂的武功冠绝当代,所以设宴邀请北京的武林同道一同欢迎孙禄堂。后来杨健侯提议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杨少侯、杨澄甫以及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张秀林等都与孙禄堂结拜为盟兄弟。孙禄堂也痛快地接受了杨健侯的提议。
1912年,经友人介绍,孙禄堂与河北太极拳大师郝为真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孙禄堂便向郝为真请教太极拳的拳意,两人一边交流一边切磋,搭手间,郝为真顿觉不支、差点跌倒,于是自叹不如。孙禄堂赶紧说“这是按照您刚才介绍的太极拳之意走的劲。”郝为真叹曰:“奇了!我这一句话,您悟出的功夫就胜过了我这个专门练太极拳几十年的人。”
后来郝为真来北京访友不遇,却病倒在北京一家客栈内,经孙禄堂救助,得以康复。郝为真感其恩德无以为报,得知孙禄堂正研究比较各派拳术,进而使之合一,于是主动提出要将自己所习太极拳之心得理法和盘相赠,以供孙禄堂研究参考。这正是孙禄堂求之不得的事情,孙禄堂很重礼仪,于是向郝为真持弟子礼。三、四个月后,郝为真返回故里。
从郝为真先生那里学得太极拳后,经反复研究揣摩,孙禄堂将形意拳的直取快攻、硬打硬进的刚劲;八卦掌的闪转腾挪、避正打斜的巧力;太极拳的沾连粘随、以柔克刚的灵动,这三种内家拳融为一体,独创了孙氏太极拳,对中华武术做出了新的贡献。从此,孙禄堂的名字响遍中华武术界及海外拳坛。

约在两年前,天津成立了中华武士会,会长是孙禄堂的师叔、形意拳名家李存义,孙禄堂早年学拳时,曾得到李存义的指点,所以这时武士会举办一些活动时,孙禄堂受李存义之邀,也常去捧场。一次论及内家拳形意、八卦、太极、通背四门合一时,通背拳的代表人物张秀林认为四门虽然都是内家拳,但是以通背最高,并说古谱上就有“山右通背最为高”的说法。
因张秀林本来是学太极拳,后跟韩老道学通背拳,技艺大进,所以有此体会。但是李存义是形意拳第六代的领袖人物,当时武士会也是以教形意拳为主,所以听了张秀林的这番话,脸色就不大对,会中李某会其意,立即要与张秀林比试长枪,也就是一根大竹竿。因为徒手较量,如果双方用上真劲,很容易发生死伤,而不用真力,又很难服人。像这种讨论技艺长短的比武并非死仇,但又要使出真功夫,所以多通过比试长枪来验证高低。
不想两人刚一交手,李某手里的长枪就落地了。原来张秀林常向孙禄堂请益武功,孙禄堂曾把自己在长枪方面的一些心得告诉了张秀林。李存义是老江湖,一眼就看出张秀林枪法里有孙禄堂的特点,李存义知道张秀林是孙禄堂的盟弟,于是李存义对孙禄堂说:“他是你的盟弟,你跟你的盟弟试试如何?”孙禄堂知道这是李存义要让自己给武士会找回面子,这让孙禄堂左右为难,一边是指导过自己武功的师叔,一边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如何比才好呢?
孙禄堂想起用自己最近悟出的太极劲贯穿到枪法中,沾拿而不发,这样双方都不丢面子。于是,孙禄堂单手持长枪的底部,请张秀林进枪。张秀林一看孙禄堂竟单手持枪,认为这是盟兄当众小看自己,于是进步就劈,没想到孙禄堂单手将长枪绕了一圈,竟将张秀林的长枪沾拿住。这时如果张秀林的长枪不动,孙禄堂并不准备发力使对方难堪,但张秀林并没有领会到这层,还想极力挣脱,可是越挣脱,重心越不稳,这时张秀林见孙禄堂单手持长枪气定神闲,如垂钓之翁,心中一急,自己的身形更把持不住,不得已,张秀林只好弃枪于地,连连踉跄了数步靠倒在兵器架上,张秀林起身后,向孙禄堂拱拱手,一句话没说,扭头就走了。这时孙禄堂不尽怅然,因为孙禄堂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这种门派之争,不想却身不由已地卷入其中,以后孙禄堂多次努力挽回与张秀林的友谊,这是后话了。
不久,孙禄堂应邀去伦敦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以全胜战绩荣获总冠军。震动世界。孙禄堂认为国外的技击大多水平不高,未得中和之旨,未能开发出身体先天的良知良能,缺少整体的灵动,劲力也比较单调,手、足、膝、肘的配合意图明显,不能浑然一体。
1915年,孙禄堂经过数十年对各派武学坚持不懈的研究、实践与提炼,此时已豁然大悟,发现了中华武学统一的原理,中和内劲原理和以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技术结构为基础,创立了拳与道融合的武学体系。
1923年,日本天皇为达到从心理上击溃中国人的企图,认为必先击败久负盛名的中国天下第一手孙禄堂不可,于是派遣日本武士道高手板垣一雄来到中国比武。板垣一雄身高体壮,一米八几的个子,重约200磅,在日本武术界曾三夺金牌,被授予“大正天皇特级勋章”,号称天下第一。他扬言:用他的刚力一定可以制服孙禄堂的柔力,并且还要扭断孙禄堂的一条胳膊。
当时孙禄堂已年逾花甲,又刚刚遭逢丧子之痛,但为振国威,他凛然应战。比试开始后,孙禄堂以闪、展、腾、挪之法,使这个粗野的庞然大物简直无用武之地。最后,板垣恼羞成怒,象野猪般狂吼乱叫,拼命孙禄堂胸部撞来,孙禄堂略加闪身,使其扑空,只听砰然一声,书架倾倒,板垣的大半个身子被埋于书堆之中,状极尴尬,只好认输。
事后,板垣愿出二万元让孙禄堂安家,请其赴日教拳。孙禄堂断然斥曰:“莫说二万,即二十万亦不教日人!”并让翻译转告,此番只不过略施小技,给其一点颜色看看,中国人是不可欺辱的!从此,孙禄堂的威名远播日本。
1930年,日本武道界从日本全国筛选出五名武道高手,带着翻译,来中国再次挑战孙禄堂。孙禄堂决定以一对五,将日本人彻底打服。由于这五位日本格斗高手都擅长地面固绞的技术,为了让这五位日本高手能以他们最擅长的技术与自己较量,因此孙禄堂说:“我躺在地上,你们五个人以任意方法按住我,你们那个翻译喊三下,如果在三下之内我不能起来,就算你们赢了。”几位日本人觉得这不是自己找死吗,简直是个玩笑。
孙禄堂从容地仰面躺在草地上,五人把孙禄堂死死地按在地上,静听着翻译的号令。当喊到“三”时,孙禄堂丹田稍一提气,鼓动全身气血,四肢梢节一游动,使出了八卦拳中的“蜈蚣蹦”,从地上旋风般一跃而起,把那五人摔得连滚带爬,狼狈不堪。五人犹如惊梦初醒,方才还是耀武扬威。瞬间却变成了这般模样。孙禄堂将他们一一扶起来道:“摔坏了没有?”日本武士怏怏而起,哪里还敢口出狂言,便赔礼道歉,告辞而去。从此,孙禄堂被日本武道界尊为武圣。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9-2-23 23:49:52 | 只看该作者
何新旧事杂忆:奇人王恩庆(下)
2018-09-08 06:21阅读:31,801
奇人王恩庆 5
回到北京以后,我把遭遇这位老农的事情讲给我的朋友徐荣祥听。我提议,要他派人把老头接到北京住一住,徐荣祥很感兴趣,爽然答应马上安排。
不久后,徐荣祥把老头接到了北京饭店,安顿住下。这是王先生第一次进北京。
为了测试这个老头的能力,我和徐荣祥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我们从《辞海》和《世界名人词典》中抄录了一些著名人物的出生年月日,夹杂着徐荣祥家的保姆和家人的出生年月日,混在一起请老头看。其中有英国女王、日本天皇,郭沫若,鲁迅等。结果令我们大吃一惊。他说:这是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人,中国的外国的,死的活的,谁都有啊,有皇上,女的,有写字的,有天子,还有小保姆。
徐荣祥当时官司缠身,面临诸多烦恼。老头说,放心,已经没事了,年底前所有的麻烦都会过去。以后中国搁不住你。你最后会乐着死去。”
多年以后,徐荣祥突然因食物噎梗而死。但是临终前在他身边的公子徐鹏多次对我描述过当时情况,说:“老爹在跟希拉里通了一通电话后非常高兴,回来就笑,一边笑一边说话,结果一口食物在大笑时噎住喉咙里了。”
徐荣祥告诉我,有一次老头推算他某日可能会要出门去北方,但是那一天不可去,会有惊险意外之事发生。徐荣祥把他的警告记录在日历上。
但是到了那一天果然有重要人物来京,徐荣祥必须亲自去机场接人。结果在北行的半路上他的座驾奔驰遭遇碰撞,车翻倒在隔离带上,他和司机有惊无险爬了出来。
奇人王恩庆 6 记得那一年徐荣祥把老王接到北京前后两三次。
来到北京以后,徐荣祥和我都引荐了一些自己的朋友一一其中包括不少的社会贤达、知名人物来与他见面,无不啧啧称奇。
中间发生了很多有趣而难以思议的事情,这里就不一一记述了。
在长期接触中,我发现,这老头文化水平不高,但语言机智幽默,他其实也是个很狡猾的人。他对陌生人,只讲一两件只有他自己知道然而却无关痛痒的事情,让你很震惊他是怎么知道的。但是对于每个人真正关乎生死的大事,老头并不是跟谁都讲。
但是有件事情还是值得一提的。
侯耀文来看老头,见面他就逗老王说:老头我可不信你啊,你能看出我什么?
不知为什么,老头似乎不喜欢他。说,你这个人花心不小,你看好自己的女朋友。
侯耀文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是干什么的?
老头说:那不就是靠嘴吃饭, 卖嘴皮的?
当时的五大连池还是穷乡僻壤,那个地方没有电视信号,老王家里穷也没有电视机,所以不知道相声为何物,也不知道侯耀文是谁,是干什么的。
侯耀文挑逗他说:你接着编,还能看出什么?
老头眯斜眼睛仔细看他一会说:我说一个事你别不高兴,你近期要戴孝。
侯耀文不以为然地说:这吓不了我。我父亲公众人物,他患癌症住院报纸上就有消息。你说这个懵谁啊?
老头冷笑一声,说:“我不知道你父亲是谁,但是”——
老头说这个时特地抬眼看一看我们说一一
“你就准备吧,你老人过了初一,过不了三个五。”
转过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北京市领导人去医院看望侯宝林。侯宝林坐着轮椅,红光满面,精神很好,说感谢全国人民的关心,他身体恢复很好,很快还会回到舞台为全国人民演出。
我们看了这个节目后议论:老头跟侯耀文说的话失灵了,你看侯老很快就会恢复健康,要出院了。
没想到半个月后风云突变。1993年2月5日传来噩耗,侯宝林老先生于2月4日不幸去世——那一天是正月十三。果然过了初一没过的了十五。
我始终无法知道这究竟是一个巧合还是一种神测。
奇人王恩庆7 最后谈谈老头的故事的终结。
自从我们把王先生请到北京来之后,他在北京认识了不少新的朋友,其中不乏有钱的老板和高官。
以后几年,这些朋友又陆续地把老王多次接来北京。后来再来,老王已经不住北京饭店,什么香格里拉、首都宾馆都住过,有几次竟然住进钓鱼台国宾馆。
听说国安部有领导也曾经把他专门接过去待若上宾。
老头也经常会接受朋友们的一些礼品馈赠,但是他通常似乎拒绝收人的钱。有人做生意经他指点赚了大钱,要感谢他,他通常会让他们把钱捐掉或者去投资。所以他做了不少善事、好事。
省里也非常敬重他,后来他在五大连池有了新房,还有人给他接通了专线电话。
有个香港的石油富商记得是姓宁的(据说曾经控制中国航空油料的进口市场),此人对老王奉若神明,毕恭毕敬,想把他请到香港去做自己的生意顾问。这个人我见过一两次。
记得大概是1997年春季的一天,我忽然在家中接到王先生的电话。
他在电话中说:何先生,我病了。
我感到很惊讶说:哦,什么病?要不要我过去看你,我把你接到北京这边治病吧。
老王说,不要紧,胃病,小毛病。我有个事情跟你说:以后如果我家人、孩子来找你,要你帮忙做什么,你不要管,都与我无关。
我听这话心里感到诧异,嗯嗯几句,没有弄懂他的意思。
不久,黑龙江物资厅厅长王惠群来北京看我,告诉我:王先生去世了。
我非常惊讶,怎么走得这么快啊?!当时老头岁数也不算太大,只有60左右而已。
王厅长告诉我,五大连池后来对老王很好。因为他生前给市里招商引资做了不少事,引进很多项目,促进了五大连池的经济。老王死前给市里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按旧风俗土葬,市里破例同意了。在山里给他批了一个墓地。
至于他是怎么死的?说来话长,也是一个故事。
奇人王恩庆8 王先生究竟怎么死的?以下所记则非我亲历,而是当时曾任黑龙江省物资厅厅长的王惠群事后转述给我的。
他说:年初,香港的宁老板已经给老王办理妥了去香港的全套手续,准备接他过去。
但是春节后,王厅长听说老王生病了,去五大连池看过老头,问他准备什么时候去香港。
老头说,必须等到端午节后。他说自己的命里有一座什么门,是他这辈子必须通过的。不通过他就会病死。过去了,则后半生一切顺利。过得去过不去,那都是命。所以他一定要等过了这个端午节后再说走不走的事。
端午节那天一切顺利。非常平静,并没有发生任何事情。
到了晚上老头很高兴。认为没事了,就想去附近的一座庙看看——庙里的住持和尚和他是好朋友。
没想到端午节这天,白天来庙里烧香的人很多,有人把香客送的香火钱偷走了。庙里就报了案子,紧闭上山门,而那大门平时都是不关的。
老头一看庙门关闭了,他就绕到庙的后面,后面山墙上有个洞,老头想钻过去。
不料后院有许多新来的保安,见到有人钻墙就来盘问,几句话说的不合,保安把老头当贼暴打了一顿,结果老头给打成了内伤,吐血。
送到医院去以后,老头拒绝住院也拒绝转院,拒绝动手术。回家自己练功,撑了几天,就匆匆去世了。
老头的遗言说自己平生泄露天机,该遭天罚。所以生病期间拒绝了一切朋友的帮助。
【结语】 古人云:干天机者不祥,察知渊鱼者不祥。总而言之天机不可泄露。
我平生颇为有幸见过一些异人,但王恩庆先生是我所见所遇最不可思议的一个。古代历史中也记载过此类人物,如三国时的管辂,明朝的刘伯温等等。
经验主义哲学及认识论认为一切知识起于感知,不可能未卜先知。但此老却的确能不见而知,不思而明,所言必中,百不失一,而且屡试不爽。
但是老头无疑也不是神仙,肉骨凡胎,柴米油盐酱醋茶,日日不能少。老头无嗜好,不抽烟不喝酒,性情中人。他的知悟,究竟来自何方,对我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他也并非全知全能,否则就不会发生端午节那个事件。
这个世界的存在,其背后的神秘,比我们感官所感知,理性所认识的要远为复杂神秘。难道冥冥之中都有定数,而宇宙不过就是某种超智慧存在所设计的一场游戏,我们都不过是其中极其渺小的几粒貌似存在过的小棋子而已?!
人类呀,在神秘的造物面前,你既不聪明,也丝毫不伟大。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9-2-23 23:51:2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世界的存在,其背后的神秘,比我们感官所感知,理性所认识的要远为复杂神秘。难道冥冥之中都有定数,而宇宙不过就是某种超智慧存在所设计的一场游戏,我们都不过是其中极其渺小的几粒貌似存在过的小棋子而已?!
人类呀,在神秘的造物面前,你既不聪明,也丝毫不伟大。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02:33:26 | 只看该作者
当喊到“三”时,孙禄堂丹田稍一提气,鼓动全身气血,四肢梢节一游动,使出了八卦拳中的“蜈蚣蹦”,从地上旋风般一跃而起,把那五人摔得连滚带爬,狼狈不堪。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1:37:45 | 只看该作者
吴真人淑度,字咸宜,号表正,直隶(今河北省)大城县,吴五台村人也。逊清乾隆时廪生。初时以训蒙为业,生性好道,曾得《八极真诠》性命双修之秘,以潜修有年,修成飞纵斩邪之术,后乃离家他去度人,周游八极。去时留诗云:
  
   “半在灵山半在都,周游四海遍江湖,
  
   行止不拘任吾意,道号人称铁腿吴。”
  
   家人遍觅不得。后于清明日,家人扫墓时,见基前,已有祭莫之纸灰,并树悬一鱼,群相惊讶,不知为何人所祭扫者。后有南方省中族人来信,言于清明日,曾晤真人,见其手持鲤鱼,言归家扫墓,始释群疑。 (按:南方之省距河北省,最少有数百里,竞于瞬息到达,神仙之行,其速如电。)后真人忽又归来,家人欲进食,曰吾饭已来,勿用尔备。适以手指空中,则飞来无数之蝌螂。攫之,去翅而食。食顷,曰吾之坐骥,尚在村外,家人随往视之,果见树下系一驴。及至树下,真人则跨驴腾空而去,家人惊叹久之,始知业已成仙。及返家视蝌螂之翅,乃栗子皮也(河北省盛产栗子)。真人此后不复归。
  
   盖真人乃肉体成真,形神俱妙者也,与尸解者不同。真人著有《五养秘诀》一书(现由真善美出版社刊行),文浅义深,易于领路。得清净高道授以《八极真诠》,曾传授其门人李诂,并勉以勤修勿缀,非特可以轻身,可以冲举,且能自渡渡人也。
   以上事迹,真人本乡父老,无不周知,敛不揣浅陋,谨述其大略以垂世不朽云。
   台湾徐伯英按:吴真人之显示,与李鹤松真人之显示略同。李真人于坐化殓葬后, 又复归未,以示其非真死也。两真人先后辉映,可谓相互媲美矣。此正所以表示,人果勤修,真能成仙得道,而与常人死后杏无消息者固不同也。道成之后,游戏人间,建功立德, 隐显莫测。俟功德圆病,然后飞升天外,不复再见。
  
   上文出自中国大连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由洪建林先生编撰之陈撄宁著作文集《道家养生秘库'近代仙真事迹》。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1:3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2-24 21:40 编辑

吴淑度,与我同村,是我祖辈的舅爷。记得七八岁时,我就听爷爷说过吴淑度这个名字,每逢春节,村中老人们都有个祈福纳祥上供拜祖的习惯,那时我们在正月初一早晨就开始走家串户,给村中的老辈人磕头拜年,这大概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吧,不管到了谁家,十有八九都供奉“吴君淑度之神位”,当时我并不知道其中缘由,后来老人们给我讲起吴淑度的故事,才知道他是一位传说中的神仙,我们村的保护神。
据清代光绪23年修《大城县志》处世纪略一文中记载:道教在宋代大盛,明代继续流传,清代渐衰。但是乾隆年间,大城吴五台村教书先生吴淑度久经修炼,成为京城一带著名的道士,他常驻北京白云观,人称吴真人,因得道在身,往来于北京和大城之间,其“行如风驰云拥”,“距京城三百里顷刻而至”,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2:42:47 | 只看该作者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2:57:39 | 只看该作者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2:58:59 | 只看该作者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13:20:41 | 只看该作者
 若谓人禀正性,不同凡物,皇天赋命,无有彼此,则牛哀成虎,楚妪为鼋,枝离为柳,秦女为石,死而更生,男女易形,老彭之寿,殇子之夭,其何故哉?苟有不同,则其异有何限乎?
  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閒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无此事。夫目之所曾见,当何足言哉?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诣老戴天,而无知其上,终身履地,而莫识其下。形骸己所自有也,而莫知其心志之所以然焉。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脩短之能至焉。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
  设有哲人大才,嘉遁勿用,翳景掩藻,废伪去欲,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世人犹鲜能甄别,或莫造志行於无名之表,得精神於陋形之里,岂况仙人殊趣异路,以富贵为不幸,以荣华为秽汙,以厚玩为尘壤,以声誉为朝露,蹈炎飙而不灼,蹑玄波而轻步,鼓翮清尘,风驷云轩,仰凌紫极,俯栖昆仑,行尸之人,安得见之?假令游戏,或经人间,匿真隐异,外同凡庸,比肩接武,孰有能觉乎?若使皆如郊閒两曈之正方,邛疏之双耳,出乎头巅。马皇乘龙而行,子晋躬御白鹤。或鳞身蛇躯,或金车羽服,乃可得知耳。自不若斯,则非洞视者安能觌其形,非彻听者安能闻其声哉?世人既不信,又多疵毁,真人疾之,遂益潜遁。且常人之所爱,乃上士之所憎。庸俗之所贵,乃至人之所贱也。英儒伟器,养其浩然者,犹不乐见浅薄之人,风尘之徒。况彼神仙,何为汲汲使刍狗之伦,知有之何所索乎,而怪於未尝知也。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所谓以指测海,指极而云水尽者也。蜉蝣校巨鼇,日及料大椿,岂所能及哉?魏文帝穷览洽闻,自呼於物无所不经,谓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及著典论,尝据言此事。其閒未期,二物毕至。帝乃叹息,遽毁斯论。事无固必,殆为此也。陈思王著释疑论云,初谓道术,直呼愚民诈伪空言定矣。及见武皇帝试闭左慈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常云可五十年不食,正尔,复何疑哉?又云,令甘始以药含生鱼,而煮之於沸脂中,其无药者,熟而可食,其衔药者,游戏终日,如在水中也。又以药粉桑以饲蚕,蚕乃到十月不老。又以住年药食鸡雏及新生犬子,皆止不复长。以还白药食白犬,百日毛尽黑。乃知天下之事,不可尽知,而以臆断之,不可任也。但恨不能绝声色,专心以学长生之道耳。彼二曹学则无书不览,才则一代之英,然初皆谓无,而晚年乃有穷理尽性,其叹息如此。不逮若人者,不信神仙,不足怪也。刘向博学则究微极妙,经深涉远,思理则清澄真伪,研覈有无,其所撰列仙传,仙人七十有馀,诚无其事,妄造何为乎?邃古之事,何可亲见,皆赖记籍传闻於往耳。列仙传炳然其必有矣。然书不出周公之门,事不经仲尼之手,世人终於不信。然则古史所记,一切皆无,何但一事哉?俗人贪荣好利,汲汲名利,以己之心,远忖昔人,乃复不信古者有逃帝王之禅授,薄卿相之贵任,巢许之辈,老莱庄周之徒,以为不然也。况於神仙,又难知於斯,亦何可求今世皆信之哉?多谓刘向非圣人,其所撰录,不可孤据,尤所以使人叹息者也。夫鲁史不能与天地合德,而仲尼因之以著经。子长不能与日月并明,而扬雄称之为实录。刘向为汉世之名儒贤人,其所记述,庸可弃哉?凡世人所以不信仙之可学,不许命之可延者,正以秦皇汉武求之不获,以少君栾太为之无验故也。然不可以黔娄原宪之贫,而谓古者无陶朱猗顿之富。不可以无盐宿瘤之醜,而谓在昔无南威西施之美。进趋尤有不达者焉,稼穑犹有不收者焉,商贩或有不利者焉,用兵或有无功者焉。况乎求仙,事之难者,为之者何必皆成哉?彼二君两臣,自可求而不得,或始勤而卒怠,或不遭乎明师,又何足以定天下之无仙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9:59 , Processed in 0.05344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