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妙之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15-5-12 06:31:52 | 只看该作者
          【从而打破了西医传统的分类体系,形成了一个新的、类似于中医的分类体系。】
       【如此一来,中医“证”的诊治体系将有可能会最终消失,而留下的,将是一个渐趋成熟而全面发展的西医的“病”体系。】
====================================================
         回复:
      以上两段话,是否相互矛盾?!是不是两种可能性,结局未定?!
162
发表于 2015-5-12 06:50:53 | 只看该作者
   
转载自《中西医融合观》
    看看外感热病与感染病的这种疾病系统,能不能接受。

第一章  卫分表证-前驱期证态
一、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        271
二、太阳表虚-感冒证态        277
三、风温卫分-前驱期证态        281
四、暑湿表寒-感冒证态        283
五、湿遏卫气-前驱期证态        284
六、燥热卫分-感冒证态        286
七、风寒表郁-不典型感冒证态        287
八、太阳表实兼水饮-气管炎证态        289
九、太阳表实兼内热-重感冒证态        291
十、表热下迫大肠-胃肠型感冒证态        292
十一、燥热犯清窍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证态        295
十二、太阳少阴两经感寒证-老年感冒证态        297
第二章  气分、阳明病、少阳病-典型期证态
一、气分-Sepsis综合征        300
(一)热入气分~SIRS证态        300
(二)暑热伤气-高热、失盐失水证态        303
(三)热毒炽盛-败血症证态        305
(四)湿热(暑湿)弥漫三焦证-菌血症证态        307
(五)热扰胸膈证-上消化道功能障碍证态        309
(六)上焦气热烁津证-早期败血症        312
二、肺部感染综合征        312
(一)风热壅肺-急性肺炎证态        315
(二)燥热伤肺-急性间质肺炎证态        318
(三)暑伤肺络-咳血、鼻衄证态        321
三、胃肠道感染综合征        323
(一)感染性腹泻综合征          330
1.霍乱样综合征        330
2.痞证-胃肠炎证态        335
3.少阳热迫大肠证-肠炎证态        339
4.厥阴热迫大肠证-肠炎证态        340
5.下焦不固滑脱-慢性结肠炎证态        340
6.下焦虚寒便脓血-结肠溃疡性炎症证态        341
(二)湿温-亚急性肠道传染病综合征        342
1.湿阻气分-菌血症证态        342
2.湿阻中焦-夏秋季胃肠功能紊乱证态        344
3.湿热困中焦-胃肠感染证态        344
4.湿热(暑湿)滞着胃肠证-慢性痢疾样综合征        347
5.邪伏膜原证        350
(三)黄疸综合征        352
1.气分湿热蕴毒-肝细胞性黄疸证态        355
2.阳明湿热发黄-肝炎病毒性黄疸证态        355
四、急腹症综合征        358
(一)结胸-胸腹腔感染综合征        358
1.大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        359
2.小结胸-胸腔感染证态        363
3.悬饮-胸腔非炎症性积液证态        364
4.寒实结胸-慢性炎症性积液证态        365
(二)肠腑不通综合征          366
1.胃肠实热内结-肠梗阻证态        366
2.热结肠腑阴虚-失盐失水、大便干结证态        371
3.热结肠腑气阴虚-肠梗阻合并虚弱证态        372
4.脾约-便秘证态        373
(三)少阳证-肝胆胰感染综合征        374
(四)蓄血综合征          379
1.太阳蓄血身黄证-宫外孕盆腔积血证态        386
2.阳明蓄血-消化道出血证态        387
3.热入血室-急性盆腔炎(女)证态        388
五、风湿综合征          389
(一)少阴阳虚寒湿证-类风湿证态        394
(二)血虚寒厥-重症类风湿证态        396
(三)风湿相搏-风湿性关节炎证态        397
(四)湿热郁于经络-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证态        399
(五)心阴心阳两虚-心肌炎证态        401
六、水电解质紊乱-阳虚、亡阳综合征        403
(一)膀胱蓄水-渗透压调定点异常证态        406
(二)心阳损伤-电解质紊乱心功能障碍证态        409
(三)脾胃阳气损伤证-胃肠功能障碍证态        410
(四)少阴阳虚水泛-低血钾,低血钠证态        412
(五)津气欲脱-感染性休克证态        416
(六)寒厥四逆-低容量休克证态        418
1.阳虚欲脱-急性失水休克证态        418
2.少阴阴盛阳越-暖休克证态        419
3.少阴阳衰阴盛-休克证态        420
七、邪扰心包-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425
(一)卫、表-感冒证态 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435
1.太阳阳虚心神浮越证        436
2.少阳里虚热陷证        437
(二)气分-典型期证态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438
1.热陷心包-急性脑感染证态        438
2.湿热痰蒙心包-非典型脑炎证态        441
第三章  营血分-MODS证态
一、热灼营阴-早期MODS证态         453
二、热入心包-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455
三、热盛迫血-DIC证态          457
四、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459
五、气营(血)两燔证-重度中毒性脑病颅内高压证态        461
六、热结肠腑-肠梗阻中毒脑病证态        464
第四章  余热未净、阴虚-恢复期、慢性期综合征
一、少阴阴虚火旺-疲劳综合征证态        473
二、邪留阴分-异常消耗低毒感染证态        477
三、热耗真阴-异常消耗证态        478
四、阴虚风动-异常消耗、离子紊乱证态        479
五、太阴虚寒证-营养不良证态        480
六、少阴阴虚停水-泌尿系感染证态        481
七、余热未净-恢复期证态        482
163
发表于 2015-5-12 08:01:5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5-12 06:20
在内伤杂病领域内,我们所需要做的,应当首先是保留继承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思维模式、诊治模式(以临床症状 ...
确诊为慢性胃炎或冠心病,就在慢性胃炎或冠心病的范围内进行四诊八纲。但现实中的病人往往是多种疾病的混合体,假设此病人同时有慢性胃炎与冠心病,并伴有肠功能紊乱、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有颈椎病等(这种情况临床是经常见到的),是不是需要一一依次“在具体疾病范围内进行四诊八纲”程序?真正的中医思维,对就诊病人病情的诊治(单次诊治过程)应是一次性定病位、一次性定病性、同时定标本转化、轻重缓急,定治则治法,这样的诊治思维方式或模式才能对病症诊治过程实现全局的、动态的把握。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的理解是,所谓“一次性”定*只能是个理想目标,现实中能不能做到是个大问题;不能做到则要求其次:以具有可操作性为主。这两者的分别在于,前者要求把作为判断根据之“维度”(如中医所说的“纲”)须符合所谓MECI(相互间不相干合起来则包含全部)原则,这样才有可能如同用坐标对空间定位一样可一次搞定。但现在通常所说的八纲根本不符合这个条件。虽然如此,但却有可操作性,副作用就是病种之间难免有互相关连的地方。所以见到的现象就是中医自己常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我觉得要“发明”既具可操作性又能一次性定*的辨证体系难度太大,但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背后的辨证逻辑理出来可能性更大些。

164
发表于 2015-5-12 20:58:4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11 22:50
转载自《中西医融合观》
    看看外感热病与感染病的这种疾病系统,能不能接受。

将证与病理状态相对应,思路与方向上是正确的。

具体细节上可再深化探讨商榷。
165
发表于 2015-5-12 21:00: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66
发表于 2015-5-12 21:38:17 | 只看该作者
给南京陈斌先生及本帖朋友提个建议,在本帖里,我们把辨证的”证“,称作”证型“,中医病名称作”中医病名“,西医疾病名称做”病名“,这样看文章方便,不至于误会,又要解释。
陈先生的几段文章,正在学习中。
167
发表于 2015-5-13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5-12 06:22
……三、沟通联系西医“病”和中医“证”的,是症状。由症状出发,可以通向西医“病”体系或中医“证”体系 ...
四、在西医的“病”体系中,已和过去的“病”体系有极大的不同。新的“病”体系中,参照了中医对疾病的分类处理方法,先分为两大类:传染病(流行病)、内伤杂病。在内伤杂病体系中,再参照中医的脏腑气血津液辨证体系,以部位为纲、性质为目,从而打破了西医传统的分类体系,形成了一个新的、类似于中医的分类体系。另外在以部位为纲时,基本循着由局部而整体,由内而外的原则。

有些好奇:说西医新的“病”体系“参照了中医对疾病的分类处理方法”,如果这里说的西医是国内的西医,那尚有此可能;但如果说的是欧美的“正版”西医,说他们的新版病分类“参照”了中医,那本身就意义非凡,甚至超越给青蒿素颁个奖。不过,我对此说甚为怀疑。因为,以西方医界主流对中医的基本态度来说,这几乎是自我否定了。在进一步“求是”之前,想确认一下所说的是事实,不知陈兄可否提供这段话的文献根据:一是西医病分类的依据是那一本书,二是它们说“参照”了中医对疾病分类的出处。(这里要澄清一点:如果陈兄看到新的体系与过去不同,而与中医分类相似,理论上只能说到这里(即只是客观上相似,说他们“参照”了中医是读者自己的[主观]解读),但如果他们在前言中解释新的分类标准,明确指出新分类是参照中医分类的结果,那这“参照”说就绝对是事实。这就是我想找出文献依据的原因。)
168
发表于 2015-5-13 12:01:25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5-5-12 23:57
有些好奇:说西医新的“病”体系“参照了中医对疾病的分类处理方法”,如果这里说的西医是国内的西医, ...

所说的原有的西医疾病分类体系,是指的现行西医教科书上所阐述的体系;

所说的新的病体系,是个人设想的,未来中西医结合的疾病体系。这个体系,在理论框架结构上,是中医的,分传染流行性疾病与非传染流行性疾病(外感内伤),在非传染流行性疾病中(内伤杂病领域),以部位为纲、性质为目(类似于脏腑辨证体系),以单个的病理状态或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治单位;在具体的病理状态或病理过程上,其症状表现,病因病机,转归预后,治疗方法,则完全保留西医现有的内容。通俗的讲,就是将现有的西医理论体系打散了进行重组。
169
发表于 2015-5-13 16:18:04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病的分类很有兴趣,只是如我先前提过,我才不管它是中医西医,纯粹从与病家沟通(也是继承仲景传统)的角度考虑。具体的说,我想要设计一个网页界面(打手们请不要说仲景不会用电脑上网),可让病家可以很快找到他想找的相关[中医辨证]资信。这个所谓“很快”我自己定了两个技术指标:一是用家最多不用点击3次可以直达他感兴趣的网页;二是每一次点击之间他所需要考虑的信息尽量不要超过20个。

下图是我目前设计的顶层结构。


这里已经分成3个大类(分别以黄、绿、蓝3色区分),用起来时实际可说是从下面开始:儿妇男皮肤五官病/五脏/其他;每个大类下面的分割都很直觉,而且有些病下面再分成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蓝色字)。我相信用这个网页界面,即使用户是初次使用,应该不需要一分钟也许半分钟内就能决定在那里敲下第一击。然后再给他提供相关的病种列表。这个设计目前用2击就能涵盖~400个常见病。

欢迎大家评头品足一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70
发表于 2015-5-13 19:49: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 16:16 , Processed in 0.0538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