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期——孙曼之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09-2-10 11:07:4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真是好文章很多呀,但我还是比较支持醉翁 的观点,但,是[[传]]还是[[转]],要看我们怎么理解,如果把太阳病到阳明病的变化,说成是由经络而传导的,就象细菌或致病物在经络里从太阳经走到阳明经,我认为就是错误的,因为,太阳经到阳明经的病变,是由于,太阳经的热导致了阳明的热,是阴阳的盛和衰的改变,不是,由经络的传导而发生的,但太阳病到阳明病的改变确实是可以发生的,问题是不在于我们说他是[[传]]还是[[转]],在于我们怎么理解病因和治疗方法.
162
发表于 2009-2-10 11:59:2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这个贴子最后由xyx0535在 2009/02/10 00:31pm 第 1 次编辑]

    《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是汉以前医学发展的总结,是在《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是毫无意义的。

    《伤寒论》以三阴三阳立论,将生理、病因、病理的演变过程归属于三阴三阳之中。仲景三阴三阳建立在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的基础之上,与藏象、经络、病因等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他决不等于藏象、经络。

      以六经为经络之经,六经非经论的争论贯穿着仲景学说发展地方始终,今天在这里又浮现出来了。

     本人坚持六经非经论的观点,但是认为仲景三阴三阳与脏腑经络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不但与脏腑经络有必然的联系,其与藏象、病因、病机也有必然的联系。

     三阴三阳是阴阳一分为三,去掉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的三阴三阳只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三阴三阳解释十二经络只是阴阳学说在十二经络中的运用,而不是外感热病演变过程的阴阳学说的运用。
163
发表于 2009-2-10 13:05: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9/02/10 11:59am 发表的内容:
    《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是汉以前医学发展的总结,是在《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是毫无意义的。
    《伤寒论》以三阴三阳立论,将生理、病因、病理的演变过程归 ...
[[三阴三阳是阴阳一分为三,去掉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的三阴三阳只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三阴三阳解释十二经络只是阴阳学说在十二经络中的运用,而不是外感热病演变过程的阴阳学说的运用。]]]
坚决的支持.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02月10日 01:16pm 时添加 -=-=-=-=-
但不可以把经络分出来的,他们是一体的.
164
发表于 2009-2-11 01:21:2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伤寒论>全文(宋刻版)
•伤寒论序
•伤寒卒病论集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卷第二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卷第五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卷第六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卷第六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卷第七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卷第七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卷第七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第十六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卷第八 辨不可吐第十八 •卷第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卷第九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方论序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杂疗方第二十三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2009年02月11日 01:21am 时添加 -=-=-=-=-
正如中西医融合观 先生 所言:“从每一篇的篇名冠以“某某病脉证并治”来看,“某某病”是由许多有关联的证构成的。
症”是指病人的感觉或者医者检查后得到的感觉,包括近代西医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腹痛、下利、按之石硬等。‘证’则是一组有关联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定的病机。
‘证’代表一组相对固定的、临床上经常见到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反映一定的病机,并以脉象、舌象作参考与验证。所以现代‘证’的概念往往是一组症状和体征、脉象、舌象的组合,演变成一个诊断单元。”
根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目录来分析,每个“病”是多个“证”的组合,而“病”是为诊断设,“证”则为治疗用。
由于金匮要略中已有“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有专篇论术肺病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有专篇论术心脏病之“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有论述肠胃病之“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等等论述脏腑经络的病变来说,金匮要略杂病部分所涉及的病理变化是相对静止的,而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则是相对动态的。因此伤寒论的三阴三阳病,不能称之为六经病,而将三阴三阳病说成是“六经病”,其本身就是画蛇添足。
165
发表于 2009-2-11 01:27:4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一部伤寒论,从患病之后(无论是外感、抑或是内伤),根据病人的素体(阴脏、阳脏、平脏)、失治、误治之后的演变、趋向,而将疾病分为“阴、阳”两大类,再根据“开、合、枢”的理论一分为三。也就是说,同样患太阳病(或内伤杂病),凡“阳脏”之人,或失治、误治而致阳盛者,必将从热化,而成为阳明病;反之,“阴脏”之人,或因失治、误治而致阴盛者,则必将从寒化而为太阴病、甚则少阴病。至于少阳病,本系素有肝胆疾患者,或遇外感,或本身胆系感染发作时,所表现出来的寒热往来的特有证候。少阳病或失治、或过用寒凉误治之后,肝胆疾患未除,而下寒又成,此即为上热下寒之厥阴病。
因此,伤寒论是用相对动态的方法诊疗疾病,金匮要略则是用相对静态的方法诊疗疾病。二者各有所偏重,又互为补充,从而共同完善了仲景独特的从动静两方面来辨证施治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病,哪里是六经病呢?
166
发表于 2009-2-11 01:34:5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是《内经》中所讲的“六经”吗?请看:
太阳经,手太阳为小肠,足太阳膀胱。然而伤寒论中的太阳病篇中,并没涉及到手太阳小肠经,而是涉及到了手太阴肺(麻黄汤、大小青龙汤证等的喘咳)。这就说明仲景的太阳病不是指太阳经病。
太阴经,手太阴为肺,足太阴为脾。然而伤寒论中的太阴病篇中。也没涉及到手太阴肺经,而涉及到了手阳明大肠、以及手太阳小肠(分清泌浊功能)。——这也足以说明,仲景所用的三阴三阳的名字尽管与<内经>的十二经脉相同,但其含义已大相径庭。
厥阴经,手厥阴为心包经,足厥阴为肝。然而伤寒论中的厥阴病篇中,并没涉及到手厥阴心包经,而涉及到了足少阳胆与足少阴肾(胆病之消渴、气上冲心,胸中痛热、饥而不欲食与肾阳虚衰之下利)。
……
——这能以《内经》之经络来解释《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之六病吗?
结论: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被认为是等同于《内经》中的“六经”,从而将《伤寒论》三阴三阳病称之为“六经”病,随之将“六病辨证”称之为“六经辨证”,这种错误已经延续了若干朝代,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的就是这些人们死读书,在这些人士看来,《内经》就是绝无瑕疵经典,就如同当代搞什么“两个凡是”一样的盲目崇拜。由于《内经》思想的先入为主,故而就无论如何也跳不出“如来佛”(《内经》)的掌心了。
从仲景的实际行动看来,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内经》中经络学说,如同五行学说一样,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很多教条与牵强附会的成份,,,
其实,一部《伤寒论》中所用的三阴三阳,明着是遵《内经》,而事实上,则是对《内经》进行了有批判的吸收,绝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以至留给后人历代的无休无止的论争。悲夫,中医界!哀乎,中医人!
167
发表于 2009-2-11 07:28:1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古代伤寒大家中,尤在泾是其中杰出的一位。更喜的是其人文风朴实,其《伤寒贯珠集》可以说是字字珠玑,恳请各位反对六经提纲者何妨一读。六经提纲,不仅有助于理解伤寒论,也可帮助对杂病的认识。
现代伤寒大家中,刘渡舟先生也是坚信六经理论的,在其著作《伤寒论讲稿》的绪论中也有专门篇幅论述六经,相当透彻。古今有许多名医,理论上多有出入,后学当择师而从。孙曼之先生虽然循循善诱,但造化自在个人。
168
发表于 2009-2-11 14:30:3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2/11 01:27am 发表的内容:
一部伤寒论,从患病之后(无论是外感、抑或是内伤),根据病人的素体(阴脏、阳脏、平脏)、失治、误治之后的演变、趋向,而将疾病分为“阴、阳”两大类,再根据“开、合、枢”的理论一分为三。也就是说,同样患 ...
     如果“传”字确实没有“变化”、“转变”的意义而只有传送的本意,那么,不幸的事情是,传经、到经、过经等就只能证明了传经是伤寒论本来就存在的病机理论而无法再做别的解释了,所以,还是请先生面对我在153、154、155、156楼的回复吧。
169
发表于 2009-2-11 15:22:2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不单是“经”,不能无“经”。
170
发表于 2009-2-11 15:41: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2/11 03:22pm 发表的内容:
不单是“经”,不能无“经”。
渔翁此说佳,其实,三阴三阳的含意包含伤寒病的病位(形体、经络、脏腑)、病性(寒热、虚实、阴阳)、病势、病因、病时、病程、病机等内容,故不能单以“经络”来解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渔翁解三阴三阳不单是“经”,不能无“经”较佳。醉翁渔翁,两翁所见略同。

-=-=-=-=- 以下内容由 醉翁2009年02月11日 04:37pm 时添加 -=-=-=-=-
希望论坛出一樵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7:43 , Processed in 0.07841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